八大工學院分別是:東北區2所:東北工學院,大連工學院;華北區1所:北京工業學院;華東區1所:南京工學院;華中區1所:華中工學院;西北區1所:西北工學院;西南區1所:成都工學院;華南區1所:華南工學院。
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后,誕生了“七大行政區,八大工學院”,七大行政區:華東、華北、華中、華南、東北、西北、西南;
東北區2所(東北工學院,大連工學院),華北區1所(北京工業學院),華東區1所(南京工學院),華中區1所(華中工學院),西北區1所(西北工學院),西南區1所(成都工學院),華南區1所(華南工學院);
在這八所著名的工學院中,7所更名,一所合并;八所著名的工學院,經過合并發展后,除了成都工學院并入四川大學,其余七所工學院的主體經過不斷的發展均已更名,且均是985、211工程,都位列雙一流。
一、東北地區
01 東北工學院
八大工學院今何在,一所合并,其余七所已更名均是我們熟悉的大學
這里要提一下東北大學的辦學歷史:
東北大學始建于1923年4月,“九·一八”事變后,東北大學被迫先后遷徙北、開封、西安、四川三臺等地辦學。
1949年2月,東北大學師生從北返回東北。
其中東北大學工學院和理學院部分系科留在沈陽,東北行政委員會決定在東北大學工學院的基礎上成立沈陽工學院。
1950年8月,沈陽工學院、撫順礦專和鞍山工專合組為東北工學院。
東北工學院建校初期的系科設置基本沿用原東北大學工學院的系科設置模式;分別設采礦、冶金、機械、電機、土木、建筑、化工七個系;
1952年至1980年先后有清華大學、大連工學院、哈爾濱工業大學、山東大學、西北工學院、青島工學院、蘇南工業專科學校、華南工學院、同濟大學、南開大學、復旦大學、廈門大學等學校的學科和系,包括電機系、采礦系、冶金系、土木系、建筑系、市政類系(科)、外國語言系、金融系等并入東北工學院。
1952年8月,根據中央教育部及東北人民政府關于東北地區高等學校進行院系調整的方案,東北工學院數學系被調整到東北人民大學(現吉林大學),物理系被調整到東北師范大學,化工系被調整到大連工學院(現大連理工大學)。
1960年10月,東北工學院被列為全國重點大學。
1993年,國家教委正式批準東北工學院復名為東北大學。
02 大連工學院(四大工學院之一)
八大工學院今何在,一所合并,其余七所已更名均是我們熟悉的大學
1950年7月大連大學建制撤銷,醫學院獨立為大連醫學院(今大連醫科大學),工學院獨立為大連工學院。
1952年至1955年之間,經過院系大調整,一部分的院系外遷后均獨立辦學;
其中清華大學水利工程系并入大連工學院;哈爾濱工業大學、東北工學院的化工師資并入大連工學院。
當時的大連工學院僅留下化學工程、機械工程、水利工程、力學四個院系。
1958年至1960年,屈伯川、錢令希帶領中青年教師組建數理力學系,重建船舶系、內燃機系、電子系,大連工學院重新發展成為以理工為主的多科性大學。
1960年10月大連工學院被重新確定為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
1986年4月設研究生院。1988年3月更名為大連理工大學。
二、華北地區
北京工業學院
八大工學院今何在,一所合并,其余七所已更名均是我們熟悉的大學
1951年11月,華北大學工學院改名為北京工業學院,自1952年1月1日啟用新校名。
1952年8月 北京工業學院(采礦系、冶金系)整編為北京鋼鐵學院(現北京科技大學);
1952年8月 北京工業學院(有色金屬方面學科)整編為中南礦冶學院(現中南大學);
1952年8月 北京工業學院(航空系)整編為北京航空學院(現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1952年11月 北京工業學院整編為東北兵工專門學校部分系及教師學生。
1959年,成為國家首批頒布的16所全國重點大學之一。
1961年7月 北京工業學院(火炮、自動武器、炮彈等專業)整編為太原機械學院(即華北工學院,已更名為中北大學);1969年,北京工業學院劃歸第五機械部(又稱兵器工業部)領導。
1981年,被國務院批準為全國首批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授權的單位之一。
1984年,被國務院批準為全國首批22所試辦研究生院的大學之一。
1988年4月,北京工業學院更名為北京理工大學。
三、華東地區
南京工學院
八大工學院今何在,一所合并,其余七所已更名均是我們熟悉的大學
1949年,國立中央大學改名為國立南京大學。后去“國立”兩字稱南京大學。
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中,以南京大學工學院為主體,在并入金陵大學、江南大學等校的有關系科后于國立中央大學本部原址建立了南京工學院。
其后,又有武漢大學、浙江大學、交通大學、復旦大學等校部分專業先后并入。
1956年至1960年間,南京工學院陸續分出多個系科,組建或參建了4所高等院校。
1955年,中央高教部決定將無線電工程系西遷成都,與交通大學、華南工學院相關系科共同組建成都電訊工程學院(今電子科技大學)。經系主任陳章、院長汪海粟和江蘇省委的努力爭取,1956年周恩來總理決定無線電系調出19名骨干教師參與組建成電,其余停遷。
1958年,化學工程系整建制劃出成立南京化工學院(今南京工業大學主體)。
同年,食品工業系遷往無錫,成立無錫輕工學院(今江南大學主體)。
1960年,以機械二系為基礎籌建南京農業機械學院,次年遷往鎮江并更名為鎮江農業機械學院。
1988年5月,學校更名為東南大學。
2000年,東南大學和1958年創建的南京鐵道醫學院等校合并,仍定名東南大學。
四、華中地區
華中工學院
八大工學院今何在,一所合并,其余七所已更名均是我們熟悉的大學
1952年11月,中南行政委員會所屬文化教育委員會召開高等教育計劃會議,決定在武漢新建三所工科院校:華中機械學院、中南動力學院和中南水利學院。
1953年5月,華中機械學院、中南動力學院合并為一校,撤銷中南動力學院的建制,機電互補,命名為華中工學院。
由原武漢大學、湖南大學、原南昌大學、廣西大學等4所大學的機械系全部和電機系的電力部分,以及華南工學院機械系的動力部分、電機系的電力部分合并組成,設機械制造工程、金屬切削工藝及其工具、汽車、內燃機、水力動力裝置、熱能動力裝置(熱力發電廠設備)、電機與電器、發電廠配電網及電力系統8個本科專業以及金工、鑄造、汽車修理與維護、發電廠配電網及電力系統4個專修科。
1955年9月,汽車專業并到長春汽車拖拉機工程學院。
1958年,汽車、拖拉機、內燃機等專業整體調整到新組建的武漢工學院。
1971年,武漢機械學院停辦,部分專業和300多名教職工并入華中工學院。
1988年1月,更名為華中理工大學。
2000年華中理工大學、同濟醫科大學和武漢城市建設學院合并組建華中科技大學。
四、華南地區
華南工學院
八大工學院今何在,一所合并,其余七所已更名均是我們熟悉的大學
1952年,由當時的中山大學工學院、華南聯合大學理工學院、嶺南大學工程方面的系科、廣東工業專科學校四院校為基礎,會同湖南大學、廣西大學、南昌大學、武漢交通學院(后并入武漢大學)、武昌中華大學(現武漢大學)、武漢大學等六個院校中與工科相關的專業組建華南工學院。
1953年,華南工學院鐵道專業調至長沙組建長沙鐵道學院(2000年組建合并成立中南大學)。
1954年,華南工學院無機物工學專業調至華東化工學院(華東理工大學前身)。
1954年,華南工學院水利系(科)調至武漢組建武漢水利電力學院(2000年合并到武漢大學)。
1955年,華南工學院測繪專業的師資、設備調往武漢組建武漢測繪科技大學(2000年合并到武漢大學)。
1956年,由當時的華南工學院、南京工學院、交通大學三所院校的電訊工程專業合并在四川成都組建了成都電訊工程學院(電子科技大學前身)。
1958年,華南工學院分割成華南工學院和華南化工學院。
1962年,華南工學院和華南化工學院合并為華南工學院。
1970年,華南工學院再次被分割,分為廣東工學院和廣東化工學院。
1978年,廣東工學院和廣東化工學院合并成立華南工學院。
1988年,華南工學院更名為華南理工大學。
五、西北地區
西北工學院
八大工學院今何在,一所合并,其余七所已更名均是我們熟悉的大學
西北工學院成立于1950年,其前身為天津大學、中國礦業大學、東北大學于1938年在西安合并成立的國立西北工學院。
1938年7月27日,當時教育部令北洋工學院(今天津大學)、北大學工學院、東北大學工學院(今東北大學)和私立焦作工學院(今中國礦業大學)合并組成國立西北工學院,校址確定在陜西城固,設土木工程、礦冶工程、機械工程、電機工程、化學工程、紡織工程六系,三院師生并入國立西北工學院。
1946年,遷至咸陽,抗戰勝利后,北洋工學院、東北大學工學院、焦作工學院相繼遷出。
1950年,新中國成立后,更名為西北工學院。
1952年,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的航空工程系在南京組建華東航空學院。
1956年,華東航空學院遷至西安,更名為西安航空學院。建筑、土木、市政系遷出,組建西安建筑工程學院,后更名西安冶金建筑學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1957年10月,西北工學院和西安航空學院于10月在西安合并成立西北工業大學。
1952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空軍工程系在哈爾濱組建。
1966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空軍工程系更名為哈爾濱工程學院航空工程系。
1970年,哈爾濱工程學院航空工程系整體并入西北工業大學。
合并:成都工學院(與其他兩校組建新的四川大學)
成都工學院,是新中國院系調整時組建的第一批多科型工科院校,隸屬于原高教部。
成都工學院的前身是1944年秋設置的四川大學工學院,相繼設有土木水利、航空工程、機電工程、化學工程等系。
四川大學工學院,50年代初并進云南大學、川北大學、西南工專等院校的機電、土木、水利類專業,于1954年8月獨立建院。
1954年11月,成都工學院與四川化工學院合并為成都工學院。
是原高教部50年代在全國各大行政區著力組建的幾大工學院之一。
1978年10月,學校劃歸中國科學院直屬領導,更名為成都科技大學,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大學。
1980年10月,學校改屬國家教委(原教育部)領導。
1993年11月,與四川大學(屬國家教委)合并改稱四川聯合大學。
1994年4月和2000年9月,四川大學、成都科技大學、原華西醫科大學三所全國重點大學組建為四川大學。
序號 | 本科院校 | 省市 | 類型 |
1 | 北京大學 | 北京 | 綜合 |
2 | 清華大學 | 北京 | 理工 |
3 | 浙江大學 | 浙江 | 綜合 |
4 | 武漢大學 | 湖北 | 綜合 |
5 | 上海交通大學 | 上海 | 理工 |
6 | 復旦大學 | 上海 | 綜合 |
7 | 南京大學 | 江蘇 | 綜合 |
8 | 四川大學 | 四川 | 綜合 |
9 | 吉林大學 | 吉林 | 綜合 |
10 | 中國人民大學 | 北京 | 文法 |
11 | 中山大學 | 廣東 | 綜合 |
12 | 華中科技大學 | 湖北 | 理工 |
13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黑龍江 | 理工 |
14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安徽 | 理工 |
15 | 山東大學 | 山東 | 綜合 |
16 | 西安交通大學 | 陜西 | 理工 |
17 | 中南大學 | 湖南 | 理工 |
18 | 北京師范大學 | 北京 | 師范 |
19 | 同濟大學 | 上海 | 理工 |
20 | 東南大學 | 江蘇 | 理工 |
21 | 廈門大學 | 福建 | 綜合 |
22 | 南開大學 | 天津 | 綜合 |
23 | 天津大學 | 天津 | 理工 |
24 | 大連理工大學 | 遼寧 | 理工 |
25 | 華南理工大學 | 廣東 | 理工 |
26 | 華東師范大學 | 上海 | 師范 |
27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北京 | 理工 |
28 | 重慶大學 | 重慶 | 理工 |
29 | 北京理工大學 | 北京 | 理工 |
30 | 中國科學院大學 | 北京 | 綜合 |
31 | 電子科技大學 | 四川 | 理工 |
32 | 西北工業大學 | 陜西 | 理工 |
33 | 湖南大學 | 湖南 | 理工 |
34 | 東北大學 | 遼寧 | 理工 |
35 | 西南交通大學 | 四川 | 理工 |
36 | 蘭州大學 | 甘肅 | 綜合 |
37 | 鄭州大學 | 河南 | 綜合 |
38 | 華中師范大學 | 湖北 | 師范 |
39 | 西南大學 | 重慶 | 綜合 |
40 | 武漢理工大學 | 湖北 | 理工 |
41 | 北京交通大學 | 北京 | 理工 |
42 | 中國農業大學 | 北京 | 農林 |
43 | 蘇州大學 | 江蘇 | 綜合 |
44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 江蘇 | 理工 |
45 | 東北師范大學 | 吉林 | 師范 |
46 | 南京師范大學 | 江蘇 | 師范 |
47 | 南京理工大學 | 江蘇 | 理工 |
48 | 上海大學 | 上海 | 綜合 |
49 | 北京科技大學 | 北京 | 理工 |
50 | 華中農業大學 | 湖北 | 農林 |
51 | 華東理工大學 | 上海 | 理工 |
52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 陜西 | 理工 |
53 | 陜西師范大學 | 陜西 | 師范 |
54 | 北京工業大學 | 北京 | 理工 |
55 | 中國海洋大學 | 山東 | 理工 |
56 | 暨南大學 | 廣東 | 綜合 |
57 | 河海大學 | 江蘇 | 理工 |
58 | 哈爾濱工程大學 | 黑龍江 | 理工 |
59 | 南京農業大學 | 江蘇 | 農林 |
60 | 江南大學 | 江蘇 | 綜合 |
61 | 西北大學 | 陜西 | 綜合 |
62 | 華南師范大學 | 廣東 | 師范 |
63 | 合肥工業大學 | 安徽 | 理工 |
64 | 湖南師范大學 | 湖南 | 師范 |
65 | 云南大學 | 云南 | 綜合 |
66 | 中央財經大學 | 北京 | 財經 |
67 | 燕山大學 | 河北 | 理工 |
68 | 浙江工業大學 | 浙江 | 理工 |
69 | 南昌大學 | 江西 | 綜合 |
70 | 中國礦業大學 | 江蘇 | 綜合 |
71 | 北京郵電大學 | 北京 | 理工 |
72 | 江蘇大學 | 江蘇 | 綜合 |
73 | 東華大學 | 上海 | 理工 |
74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 陜西 | 農林 |
75 | 華南農業大學 | 廣東 | 農林 |
76 | 北京化工大學 | 北京 | 理工 |
77 | 廣西大學 | 廣西 | 綜合 |
78 | 華北電力大學 | 北京 | 理工 |
79 | 揚州大學 | 江蘇 | 綜合 |
80 | 河南大學 | 河南 | 綜合 |
81 | 首都醫科大學 | 北京 | 醫藥 |
82 | 北京協和醫學院 | 北京 | 醫藥 |
83 | 浙江師范大學 | 浙江 | 師范 |
84 | 福州大學 | 福建 | 綜合 |
85 | 上海財經大學 | 上海 | 財經 |
86 | 湘潭大學 | 湖南 | 綜合 |
87 | 中國政法大學 | 北京 | 文法 |
88 | 首都師范大學 | 北京 | 師范 |
89 | 中央民族大學 | 北京 | 民族 |
90 | 福建師范大學 | 福建 | 師范 |
91 | 寧波大學 | 浙江 | 綜合 |
92 | 上海師范大學 | 上海 | 師范 |
93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 湖北 | 理工 |
94 | 中國傳媒大學 | 北京 | 文法 |
95 | 北京語言大學 | 北京 | 文法 |
96 | 南方醫科大學 | 廣東 | 醫藥 |
97 |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 山東 | 理工 |
98 | 山西大學 | 山西 | 綜合 |
99 | 青島大學 | 山東 | 綜合 |
100 | 安徽大學 | 安徽 | 綜合 |
101 | 長安大學 | 陜西 | 理工 |
102 | 昆明理工大學 | 云南 | 理工 |
103 |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 湖北 | 財經 |
104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 陜西 | 理工 |
105 | 北京林業大學 | 北京 | 農林 |
106 | 山東師范大學 | 山東 | 師范 |
107 |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 浙江 | 理工 |
108 | 上海中醫藥大學 | 上海 | 醫藥 |
109 | 深圳大學 | 廣東 | 綜合 |
110 | 廣東工業大學 | 廣東 | 理工 |
111 | 天津醫科大學 | 天津 | 醫藥 |
112 |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 北京 | 理工 |
113 | 黑龍江大學 | 黑龍江 | 綜合 |
114 | 太原理工大學 | 山西 | 理工 |
重慶上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09:58:38遼寧上桂林醫學院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09:56:30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信息安全技術應用專業怎么樣?錄取..
時間:2025-05-22 09:53:21浙江警官職業學院司法警務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09:51:03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無人機應用技術專業怎么樣?錄取分..
時間:2025-05-22 09:47:02河北高考525至530分左右物理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09:4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