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第二工業大學是一所以工科見長,管經文理藝多學科協調發展,以本科教育為主體,同時擁有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的市屬普通高等學校。
1960年,上海第二工業大學的前身??上海市業余工業大學誕生于為滿足上海工業生產迅速發展的需要和廣大產業工人對掌握科學文化知識迫切需求的時代大背景下。五十多年來,學校從成人教育起步,到舉辦全日制高職教育,再到升格為普通本科高校,直至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列為“服務國家特殊需求人才培養項目”專業學位研究生試點單位,學校走出了一條技術應用型高校的發展之路。辦學歷程中,學校始終堅持*,以人才培養為根本任務,堅持職業導向的高等教育辦學定位,堅持教育與社會經濟相結合,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遵循教育規律,強化內涵建設,承擔社會責任,為上,F代化建設輸送了以全國勞動模范和優秀發明家包起帆、李斌等為代表的各級各類技術與應用型人才十萬余名,取得了較為顯著的辦學效益和社會效應,被譽為中國職業教育標桿和勞動模范培養搖籃。
基本情況
學校由主校區和若干個分校區組成,總占地面積八百畝。主校區地處上海浦東金海路,總建筑面積30萬方米,其中實驗實訓中心4萬多方米。擁有標準實驗室41個,實驗用房面積4.4萬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固定資產總值4億多元,紙質和數字藏書總量均達百萬冊以上,擁有完備的計算機網絡服務體系。學校實行校院兩級管理體制,設有工學部(下設智能制造與控制工程學院、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環境與材料工程學院)、文理學部(下設理學院、外國語學院)、經濟管理學院、應用藝術設計學院、高等職業技術(國際)學院、國際交流學院、體育部、工程訓練中心、政治理論教學部和成人與繼續教育學院等10個二級教學單位。學校以本科教育為主,積極開展高水的高職教育,同時舉辦富有的研究生和留學生教育,另承擔一定規模的成人與繼續教育,F有全日制在校學生一萬二千余人(本科生九千人,高職生三千余人),專業碩士研究生百人,成人學歷教育六千人。
學科專業
學校堅持學科建設在學校發展中的龍頭地位,緊密圍繞上海經濟社會發展形勢和產業轉型升級,按照上海市優先發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戰略,科學架構和優化學科專業體系,努力形成工科見長,管經文理藝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學科建設格局,并確立“以學科專業建設帶動教學、科研、隊伍建設和學校整體辦學水提高”的基本方針,扎實推進學科專業建設。學,F有工學、經濟學、管理學、文學、理學、藝術學等6個學科門類、20個專業類,設有37個本科專業、30個高職專業,1個專業碩士學位授予領域(環境工程)。建有上海市重點學科1個,上海市一流學科B類(培育)1個,上海市教委重點學科3個,上海市教委知識服務臺1個,國家級專業3個,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建設項目7個。
人才培養
學校按照德才兼備、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的要求,以掌握職業技能、崇尚職業信用、彰顯職業的高素質職業人為人才培養目標,建立健全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育人體系和教學質量保證體系,持續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和內涵建設,保證人才培養質量的穩步提高。
學校發揚工學結合、產學合作的優良傳統,貼學業、貼產業、貼就業,與行業、企業共同設計人才培養方案,架構課程體系,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學校積極探索和創新多元化的人才培養模式,通過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CDIO工程教育改革、德國FH教育模式本土化實踐等試點,提升學生的職業適應能力和職業發展能力;以“中高貫通”、“中本貫通”等培養模式為試點,通過“一體化”設計,拓展應用型人才的發展渠道,努力架構從形態到內涵的職業教育立交橋。年來,學校畢業生就業率始終保持在97%以上,畢業生質量受到用人單位的充分肯定。
學校“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兩個專業入選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現建有國家級精品課程3門,上海市精品課程13門,市級教學團隊9支,上海市重點建設課程39門。
師資隊伍
學校大力實施“人才強!睉鹇,以高層次人才建設為中心,以學科帶頭人和創新團隊建設為重點,以提高教師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為目標,建設一支素質高、技能強、有活力、結構合理、勇于創新的師資隊伍,F有教職工1000余名,其中專任教師640余名,具有高級職稱的300余名,碩士及以上學位比例80%,具有企業實踐經歷占30%以上。教師隊伍中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者1人,上!皷|方學者”特聘教授4人,“浦江計劃”入選者2人,“曙光學者”3人,上海高校教學名師4人,上海市模范教師1人。
科技服務
學校注重以科研反哺教學,積極開展符合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和學校學科專業布局與方向的科學研究,強化應用研究與開發。在長期的科研實踐中,學校逐漸形成了一支實力較強的科研隊伍,承擔了百余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63計劃等國家級、。ú浚┘夗椖,產生了百項科技成果。2009年以來,學校教師共發表核心期刊論文1959篇,各類到校研究經費增長顯著,申請專利數量和質量呈逐年上升趨勢。學校成立了機電一體化、測控與信息技術和電子廢棄物資源化與環境功能材料等三個知識服務團隊和由100多位青年博士組成的曙光研究院及9個專業化研究所,并以此為依托,凝聚研究方向,增進合作交叉,促進成果轉化,為社會提供專業化的技術服務。學校專門成立了技術轉移中心,負責全校科技成果的推廣與轉化。
學校建設有上海電子廢棄物資源化產學研合作開發中心、上海工業設計(現代生活用品)設計?技術公共服務臺和信用研究中心等協同創新臺,與社會各行各業建立了廣泛的合作關系。在長三角地區,學校建有多個技術轉移工作站或產學研工作站,在電子與自動控制、機電一體化、計算機與信息技術、環境工程與新材料等領域距離為各地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技術服務。
內蒙古高考500至530分左右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10:39:38內蒙古醫科大學對比河北環境工程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線排..
時間:2025-05-22 10:36:19湖南高考歷史565分排名多少 排名多少位次
時間:2025-05-22 10:32:43湖北民族大學法學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10:28:51天府新區航空旅游職業學院對比泰山職業技術學院哪個好 ..
時間:2025-05-22 10:25:03石家莊人民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對比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哪..
時間:2025-05-22 1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