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沖一沖,建議放在第一個的志愿以“沖”為原則,把孩子有希望“沖一沖”的理想學校作為志愿A,孩子感覺有60%~70%的把握即可填報。
2、穩一穩,將符合自己高考成績水的“對口”學校作為第二順位的志愿,第二順位志愿院校以“穩”為原則,考生可以選擇有80%-90%把握、風險系數不大的院校。
放在這一順位的院校要比較穩、妥當,也很現實,適合于自己的真實成績,同時也能有希望滿足專業意愿。
3、保一保,第三順位的志愿院校應以“保”為原則,即選擇十拿九穩的院校,即“學校退半步,專業穩中升”。
這一層次的院校選擇,根據往年的錄取數據,以及報考年份的招生計劃,無論在院校錄取上還是專業是都能有把握。
4、墊一墊,最后順位的院校志愿宜遵守“墊”的原則,即“墊底”,選擇一些無論如何也不會落榜的院校。
選擇這一順位的院校志愿時,考慮招生計劃、往年錄取數據、報考年份考生可能扎堆報考等所有的因素,保證考生萬一落到這一志愿都能很好的在滿足專業志愿基礎上一定被錄取。
1.考生總分高于院校錄取線而沒有達到專業線并且不服從調劑。
2.高考總分達到相應批次錄取線,但相關科目較差或因身體條件不符合所報專業要求而予以退檔。
3.因各院校投檔線的人數都比實際錄取的新生多20%,因而投檔線上的“邊緣生”,很可能遭遇進檔后退檔的風險。
13種退檔類型及預防對策
政策性落榜
高校招生實行按比例投檔的辦法,這種錄取政策就意味著考生壓線未必被錄取,一般在“壓線過”考生報考時需要格外謹慎。
預防對策:
①“邊緣生”盡量選擇那些往年首輪投檔不滿額的院校。
②專業上不要過分挑揀。
③所報考的院校要保留出一定的分數余量。
④不能用錄取院校的最低分來判斷是否能達線。
身體條件不符合所報院校或專業標準
進檔后遭遇退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一個因素是考生對所報院校的《招生章程》中要求的報考資格、學校情況及專業要求等相關內容不了解、盲目填報引起的,志愿填報一定要看清專業報考的條件。
預防對策:熟悉體檢標準和特殊院校招生錄取條件,如身高、聽力、色弱、色盲、肢體、口吃、性別,男女錄取比例等,避免誤闖“紅燈”。
所報專業相關科目成績偏低
許多高校招生不僅要求總分達到錄取分數線,并且對所報專業相關科目的成績也有一定的要求。如部分院校的外語、外貿專業,對外語成績有一定要求。
預防對策:報考時一定要看清楚所報院校的要求。
只參考院校往年錄取最低分
目前有一部分大學,錄取專業實行“分數優先”的原則。假如你參考最低分,很可能被落選。最低錄取分往往就是最后一位被錄取考生的分數,有時同一所院校的最低(冷門)專業與最高(熱門)專業間的分數相差在30分到70分之間。
預防對策:參考高校往年的錄取均分和位次。
對目標院校“大小年”趨勢分析不準確
招生“大小年”就是某個學校報考人數很不穩定,起伏較大,導致錄取分數忽高忽低,走勢無常。
形成“大小年”原因主要是考生只參考上一年各高校錄取分數線所造成的。一般來說,“大年”“小年”是相隔一年或兩年交替出現的,但不絕對,只能作為填報志愿的參考。
導致“大小年”現象的因素有:
①受上年該校錄取分數線的影響;
②該校當年招生計劃投放量;
③宣傳力度;
④幾十萬考生志愿填報情況。考生要避免“志愿扎堆”,僅靠簡單尋找“大小年”規律作為志愿填報的依據是根本不夠的,要綜合各方面的因素,縱橫分析,全面考量。
預防對策:
①參考該校連續三年錄取比例的變化趨勢,錄取分數高說明是“大年”,錄取分數低說明是“小年”。“大小年”現象是一種人為因素造成的現象,要全面分析,靈活運用。
②對上一年新開設的專業,如果錄取比率小于1,來年報考人數可能大幅度提高。當年新開設的專業,可能因報考人數不多而遇到“小年”。
高估自身實力,只選“三熱”
不少考生在填報時只重視對熱門地區的重點院校與熱門專業的選擇,而忽視或放棄對一般院校的填報,造成重點院校一旦失利,全盤皆輸。
預防對策:注重對一般院校和相專業的填報,選好保底院校。
忽視有特殊類型招生計劃的院校
這類招生計劃,對考生特長及能力有不同的要求,盡管招生數量少,但也有不少較好的專業。如綜合評價招生、強基計劃等,對考生的要求較高,但對優生群體來說,增加了錄取的機率。
預防對策:建議填報此類院校,擴大院校與專業的選擇范圍。
忽視本科二批院校的填報
本科二批院校數量大,有相當一部分不錯的專業,其畢業就業情況好于一些本科一批的院校,特別是一些新興的專業應予以關注。
預防對策:重視填報好本科二批院校,為考生增加選擇的機會。
過分重視專業
考生專業要求較高,局限于熱門專業。
預防對策:
①在“沖一沖、穩一穩、保一保”的志愿組合中,即要敢于填報理想院校,又要填報穩妥又中意的學校,還要有“保底”院校,防止進檔后被退檔。
②專業志愿冷熱搭配要適度。即使是同一院校不同的專業取分高低,不能全報熱門或高分專業,要保持專業志愿間要有3-5分的差距。
沒有分析透徹院校《招生章程》
有的學校規定了專業級差,非第一志愿專業錄取時,要減掉一定分差后才能與第一志愿的考生排序;
有的專業對身體條件、單科成績有要求外,還規定了男女生錄取的比例等。
預防對策:
一是了解院校信息,特別是招生章程、幾年招生錄取分數情況;
二是量力而行,選報志愿留有余地,參考各校專業錄取的均分、位次;
三是嚴格對照《高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相關條款,選報志愿要避開不予錄取的專業;
四是選擇專業面要寬。
沒有正確理解高招錄取關鍵環節而退檔
什么是行志愿:
行志愿是指高校招生同一類別、同一投檔批次中若干具有相對行關系的志愿。行志愿投檔原則是“分數優先、遵循志愿”,先從最高分考生開始,依次檢索和投檔,當檢索到某一考生時,遵循該考生所填報的志愿順序檢索,符合投檔條件時即被投檔。
有的家長、考生沒弄懂行志愿的概念,認為行志愿是我第一個志愿即便被退檔了,還能繼續被第二、三、四專業錄取,這樣的理解是錯誤的。
行志愿投檔后也有退檔風險。考生的體檢、單科成績、綜合素質評價等因素不符合高校要求的,都有可能造成退檔。這些因素由高校根據招生需要自主設定,并在高校招生章程中公布。
退檔考生不能再補投到后面的專業行志愿,只能參加下一批次或征集志愿的志愿填報和投檔。
堅守本地院校,不去外省高校
每年由此落榜的考生也不少,他們的理由是本地高校招生數量多,錄取的機率就會大些,但實際的情況是本地院校錄取人數多,報考本地的考生更多。
預防對策:立足長遠,擴大錄取機率。省外院校錄取人數少相對報考的人數也較少。
考生定位不準,院校“扁”,造成滑檔
預防對策:行志愿所報的幾所院校切忌“扁”,院校之間要有梯度。
每個志愿順序所填報的幾所學校,在選擇時一定要拉開院校之間的志愿梯度。
如果將分數差不多的幾所學校分別列為第一、第二、第三志愿順序,結果會使這幾個志愿變為一個志愿,第一個志愿落榜,其后的志愿也不會被錄取,浪費了錄取機會,導致所填志愿都成為無效志愿,造成整體滑檔的問題。
有的考生甚至將分數更高的分數列為后續志愿,形成志愿倒掛(即無效志愿)。
內蒙古高考500至530分左右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10:39:38內蒙古醫科大學對比河北環境工程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線排..
時間:2025-05-22 10:36:19湖南高考歷史565分排名多少 排名多少位次
時間:2025-05-22 10:32:43湖北民族大學法學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10:28:51天府新區航空旅游職業學院對比泰山職業技術學院哪個好 ..
時間:2025-05-22 10:25:03石家莊人民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對比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哪..
時間:2025-05-22 1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