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位于世界兩大地震帶:環太洋地震帶與歐亞地震帶之間,受太洋板塊、印度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的擠壓,地震斷裂帶十分發育。20世紀以來,中國共發生6級以上地震800次,遍布除貴州、浙江兩省和香港特別行政區以外所有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中國地震活動頻度高、強度大、震源淺,分布廣,是一個震災嚴重的國家。1900年以來,中國死于地震的人數達55萬之多,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數的53%;1949年以來,100多次破壞性地震襲擊了2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其中涉及東部地區14個省份,造成27萬余人喪生,占全國各類災害死亡人數的54%,地震成災面積達30多萬方公里,房屋倒塌達700萬間。地震及其他自然災害的嚴重性構成中國的基本國情之一。
中國地震主要分布在五個區域:臺灣地區、西南地區、西北地區、華北地區、東南沿海地區和23條地震帶上。
我國的地震活動主要分布在五個地區的23條地震帶上。這五個地區是:
①臺灣省及其附海域;
②西南地區,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
③西北地區,主要在甘肅河西走廊、青海、寧夏、天山南北麓;
④華北地區,主要在太行山兩側、汾渭河谷、陰山-燕山一帶、山東中部和渤海灣;
⑤東南沿海的廣東、福建等地。我國的臺灣省位于環太洋地震帶上,西藏、新疆、云南、四川、青海等省區位于喜馬拉雅-地中海地震帶上,其他省區處于相關的地震帶上。中國地震帶的分布是制定中國地震重點監視防御區的重要依據。
環太洋地震帶
地震的分布是有規律的。世界上的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三大地震帶上,即:環太洋地震帶、歐亞地震帶(地中海?喜馬拉雅帶)和海嶺地震帶。
環太洋地震帶是地球上最主要的地震帶,它像一個巨大的環,圍繞著太洋分布,沿北美洲太洋東岸的美國阿拉斯加向南,經加拿大本部、美國加利福尼亞和墨西哥西部地區,到達南美洲的哥倫比亞、秘魯和智利,然后從智利轉向西,穿過太洋抵達大洋洲東邊界附,在新西蘭東部海域折向北,再經裴濟、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我國臺灣省、琉球群島、日本列島、千島群島、堪察加半島、阿留申群島,回到美國的阿拉斯加,環繞太洋一周,也把大陸和海洋分隔開來,地球上約有80%的地震都發生在這里。前者約集中了全世界80%以上的淺源地震(0~70千米)、幾乎全部的中源(70~300千米)和深源(300~700千米)地震。
a、環太洋地震帶地震成因分析
全球變暖導致的海面上升,使失去冰蓋的大陸地殼均衡上升,增高海面的海洋地殼均衡下降,形成新一輪的地殼均衡運動。在球面上,海洋地殼下降,將擠壓大陸地殼收縮,陸海邊緣是強烈的擠壓帶[2-4]。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地震帶與環太洋地震帶幾乎是正交的,地震的順序表明地球表層形變的必然過程,可以通過歷史地震記錄來尋找規律。南北對稱,東西呼應,這是一般規律。一處的破裂為另一處的破裂創造條件。冬至和夏至的黃赤交角達到最大值23.5度。在冬至,太陽潮的高潮點在南回歸線白天達到最大值,夜間變為最小值,太陽潮的高潮點在北回歸線白天達到最小值,夜間變為最大值,形成半日為周期的最大潮汐的南北擺動。在夏至,太陽潮的高潮點在北回歸線白天達到最大值,夜間變為最小值,太陽潮的高潮點在南回歸線白天達到最小值,夜間變為最大值,形成半日為周期的最大范圍的潮汐南北擺動。如果此時月亮的白赤交角也達到最大值28.6度,且與太陽、地球似成一線,就會形成最強的潮汐南北擺動。這是強震易發生在冬至和夏至附的原因[5]。2004年12月26日月亮赤緯角為27.9度,為日月大潮,為印尼地震海嘯提供了較強的潮汐條件;2005年6月22日月亮赤緯角為28度,為月亮地潮,23日為日月大潮,潮汐南北擺動的條件最優,形成強震的機會最大。
堪察加-日本-菲律賓西南-東北效應帶是環太洋地震帶的一部分??西太洋地震帶,美國加利福尼亞地震和智利地震都發生在環太洋地震帶的另一部分??東太洋地震帶。今后,堪察加-日本-菲律賓-蘇門答臘一帶的地震活動可能加強。這將為蘇門答臘和日本的大震掃清障礙。
南昌大學科學技術學院在湖北高考招生計劃人數和專業代..
時間:2025-05-22 09:37:39黑龍江農墾職業學院在四川高考招生計劃人數和專業代碼(..
時間:2025-05-22 09:35:14哈爾濱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對比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時間:2025-05-22 09:32:23海南上長春工業大學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09:28:45科爾沁藝術職業學院對比山東水利職業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
時間:2025-05-22 09:25:00呼和浩特職業學院對比山西警官職業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線..
時間:2025-05-22 09:2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