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薪所得扣除標準提高到3500元。
2、調整工薪所得稅率結構,由9級調整為7級,取消了15%和40%兩檔稅率,將最低的一檔稅率由5%降為3%。
3、調整個體工商戶生產經營所得和承包承租經營所得稅率級距。生產經營所得稅率表第一級級距由年應納稅所得額5000元調整為15000元,其他各檔的級距也相應作了調整。
4、個稅納稅期限由7天改為15天,比現行政策延長了8天,進一步方便了扣繳義務人和納稅人納稅申報。
個人所得稅征收范圍
工資薪金所得;個體工商戶生產、經營所得;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偶然所得;經國務院財政部門確定征稅其他所得。
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
應納稅所得額=工資收入金額-各項社會保險費-起征點(3500元)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x稅率-速算扣除數
說明:如果計算的是外籍人士(包括港、澳、臺),則個稅起征點應設為4800元。
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
征繳個人所得稅的計算方法,個人所得稅費用扣除標準原來是2000,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27日再次審議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草案維持一審時“工資、薪金所得減除費用標準從2000元提高至3500元”的規定,同時將個人所得稅第1級稅率由5%修改為3%。
個稅起征點是3500,使用超額累進稅率的計算方法如下:
繳稅=全月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
實發工資=應發工資-四金-繳稅。
全月應納稅所得額=(應發工資-四金)-3500
【舉例】
扣除標準:個稅按3500元/月的起征標準算
如果某人的工資收入為5000元,他應納個人所得稅為:(5000?3500)×3%?0=45(元)
稅率表一:工資、薪金所得適用個人所得稅累進稅率表
級數 | 全月應納稅所得額 | 稅率(%) | 速算扣除數 | |
含稅級距 | 不含稅級距 | |||
1 | 不超過1500元的 | 不超過1455元的 | 3 | 0 |
2 | 超過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 | 超過1455元至4155元的部分 | 10 | 105 |
3 | 超過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 | 超過4155元至7755元的部分 | 20 | 555 |
4 | 超過9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 | 超過7755元至27255元的部分 | 25 | 1005 |
5 | 超過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 | 超過27255元至41255元的部分 | 30 | 2755 |
6 | 超過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 超過41255元至57505元的部分 | 35 | 5505 |
7 | 超過80000元的部分 | 超過57505元的部分 | 45 | 13505 |
注:
1、本表所列含稅級距與不含稅級距,均為按照稅法規定減除有關費用后的所得額;
2、含稅級距適用于由納稅人負擔稅款的工資、薪金所得;不含稅級距適用于由他人(單位)代付稅款的工資、薪金所得。
稅率表二: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適用
級數 | 全年應納稅所得額 | 稅率(%) | 速算扣除數 | |
含稅級距 | 不含稅級距 | |||
1 | 不超過15000元的 | 不超過14250元的 | 5 | 0 |
2 | 超過15000元至30000元的部分 | 超過14250元至27750元的部分 | 10 | 750 |
3 | 超過3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 | 超過27750元至51750元的部分 | 20 | 3750 |
4 | 超過6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 | 超過51750元至79750元的部分 | 30 | 9750 |
5 | 超過100000元的部分 | 超過79750元的部分 | 35 | 14750 |
注:
1、本表所列含稅級距與不含稅級距,均為按照稅法規定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以及損失后的所得額;
2、含稅級距適用于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和由納稅人負擔稅款的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不含稅級距適用于由他人(單位)代付稅款的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
案例分享
1、張三在一月份稅前工資10000元,他需要繳納各項社會保險金1100元,那么他的稅后工資是多少呢?
應納稅所得額==(應發工資-四金)-3500=10000-1100-3500= 5400元,參照上面的工資稅率表不含稅部分,超過4,155元至7,755元的部分,則適用稅率20%,速算扣除數為555。
繳費=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5400*20%-555=525元。
實發工資=應發工資-四金-繳稅=10000-1100-525=8375元
2、小明在一月份稅前工資10000元,他需要繳納各項社會保險金1100元,那么他的稅后工資是多少呢?
應納稅所得額==(應發工資-社保金)-3500=10000-1100-3500= 5400元,參照上面的工資稅率表不含稅部分,超過4,155元至7,755元的部分,則適用稅率20%,速算扣除數為555。
繳費=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5400*20%-555=525元。
實發工資=應發工資-四金-繳稅=10000-1100-525=8375元
個人所得稅是國家對本國公民、居住在本國境內的個人的所得和境外個人來源于本國的所得征收的一種所得稅。在有些國家,個人所得稅是主體稅種,在財政收入中占較大比重,對經濟亦有較大影響。年來,作為與老百姓息息相關的民生問題,“個稅”話題一直是輿論熱點。去年圍繞“個稅”出現了多個熱點話題,比如“勞務報酬個人所得稅36年未改,800元起征點擠壓實生”“年收入12萬元以上被定為高收入將成個稅調節重點”等。
在日召開的全國財政工作會議上,財政部部長肖捷在介紹今年重點做好的幾項工作時提到,要深入推進財稅體制改革,加快現代財政制度建設,研究推進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改革。作為財政系統的年度重要會議,全國財政工作會議中提出的工作將成為今年財政部的重點項目,肖捷釋放的信號無疑讓人們對個稅改革方案的出臺更加期待。
個人所得稅改革方案今年公布的問題不大,不過,最早也要4月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隨著今年全國“兩會”臨,個稅方案何時出臺、起征點是否會提高等問題還將被關注。
焦點1
個稅改革方案何時出爐?
需先由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再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
去年3月,財政部原部長樓繼偉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舉行的記者會上表示,個稅改革方案已提交國務院,按照全國人大立法的規劃和國務院的要求,今年()將把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法的草案提交全國人大去審議。不過,截至底,尚沒有關于全國人大審議個稅法草案的消息。
去年年底,《經濟參考報》曾報道,個稅改革正在提速推進,方案有望在明年(2017年)上半年出爐。對此,中國財稅法學研究會會長、北京大學財經法研究中心主任劉劍文認為,2017年出臺個稅改革方案應該是意料之中的事。“但從程序上看,需要先由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之后,再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預計最快也要到4月份。”
其實,2013年召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已經明確了個稅改革的大方向:逐步建立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會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建立個人收入和財產信息系統,保護合法收入,調節過高收入,清理規范隱性收入,取締非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縮小城鄉、區域、行業收入分配差距,逐步形成橄欖型分配格局。
按照“增低、擴中、調高”的總原則,建立“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新稅收體制。在新的個稅體制下,將實行按綜合所得減除標準,而不是繼續按工薪所得的費用標準,即將部分收入納入綜合,同時建立基本扣除加專項扣除的機制,適當增加專項扣除。
據了解,目前,我國個稅實行的是分類稅制,即將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股息紅利、財產租賃等11類所得,分別扣除不同的費用,按不同的稅率征收,沒有專項扣除。
焦點2
個稅起征點是否會提高?
提高起征點不再是改革的重點,重點是建立新的個稅制度
關于個稅改革,人們最先想到的問題就是起征點,在前幾次個稅改革中,提高起征點都成為主要的改革內容。截至目前,個稅起征點在2006年、2008年和2011年提高過三次,由800元一路調高至3500元。因此,個稅起征點是否迎來第四次調高就備受關注。
財政部原部長樓繼偉在去年全國“兩會”上曾表示,簡單地提高起征點是不公的。“一個人的工資五千塊錢可以過日子過得不錯,如果還要養孩子,甚至還要有一個需要贍養的老人,就非常拮據,所以統一減除標準本身就不公,在工薪所得項下持續提高減除標準就不是一個方向。”
劉劍文表示,從個稅改革方向來看,提高起征點不再是改革的重點,重點應該是征收模式上,下面要把11類合并為綜合所得,再保留一部分分類所得,成為綜合和分類相結合的個稅制度。
中國社科院財經院稅收研究室副研究員蔣震表示,如果再提工資薪金免征額就和個稅改革方向有了差異,我們應該看到,個稅改革不完全等于免征額的提高,它有更加豐富的內容,比如工資薪金的稅率的問題,現在稅率檔次比較多,最高達到了45%,這對于工資薪金特別高的人,比如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會挫傷創新的積極性。在改革當中重要的是引入綜合制,確保綜合與分類相結合落地。
焦點3
專項抵扣可能包括哪些?
再教育支出或成為首選,首套房貸款利率也有望納入選項
專項抵扣是此次個稅改革的一個“亮點”,哪些事項將被納入抵扣范圍?樓繼偉在去年全國“兩會”上介紹了可能納入的事項:“個人職業發展、再教育的扣除,比如說撫養一個孩子,處于什么樣的階段,是義務教育階段,還是高中,還是大學階段,要給予扣除。”此外還可能考慮撫養二孩、贍養老人等因素。
《經濟參考報》報道稱,再教育支出或成為專項抵扣首選,首套房貸款利率也有望納入選項。長期來看,根據社會配套條件和征管機制的完善程度,贍養老人、撫養二孩等家庭支出也有望逐步納入抵扣。
國家稅務總局稅收科學研究所所長李萬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指出,下一步將考慮將一部分教育、房貸、養老等支出,納入扣除項,這也意味著貸款購房、家有老人孩子等大多數群體都能從中受益。
蔣震認為,從學理上看,專項扣除是把個人生活的必要成本充分在個人所得稅扣除中考慮,因此扣除應考慮兩點,一是必要原則,即維持人類生存的基本生活成本,比如教育、醫療等;二是公性原則,每個納稅人都面臨的成本費用類型。而且目前不宜以家庭為單位征收,中國人的家庭結構更為復雜,等到信息條件成熟之后再探討優化,目前條件還不成熟。
劉劍文認為,現在專項抵扣項目還不是太明確,改革應該是基本扣除加專項扣除,至于扣除哪些大家都比較關注,一般會考慮住房貸款利息、社保資金、撫養二孩等,這些可能都會進行考慮和討論,方案出來之后也會聽取大家的意見。
個稅改革對各個收入群體的人們會有什么樣的影響?蔣震認為,改革之后不同人群的稅負會有降有升,改革會適當提高高收入階層稅負,縮小收入差距,這也是未來個稅改革所發揮的功能和目標。
劉劍文認為,個稅改革的原則方向是“增低、擴中、調高”,通過改革調節財產收益的再分配,讓稅制更加公。高收入者稅負可能會適當增加,中等收入者會持,低收入者稅負很可能會降低。
個稅的征收辦法
征稅對象
法定對象
我國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義務人是在中國境內居住有所得的人,以及不在中國境內居住而從中國境內取得所得的個人,包括中國國內公民,在華取得所得的外籍人員和港、澳、臺同胞。
居民納稅義務人
在中國境內有住所,或者無住所而在境內居住滿1年的個人,是居民納稅義務人,應當承擔無限納稅義務,即就其在中國境內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
非居民納稅義務人
在中國境內無住所又不居住或者無住所而在境內居住不滿一年的個人,是非居民納稅義務人,承擔有限納稅義務,僅就其從中國境內取得的所得,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
境外人士獲取中國境內所得是否征收個人所得稅一覽表
中國境內居住時間 | 雇員職位 | 境內所得境內支付或負擔 | 境內所得境外支付或負擔 | 境外所得境內支付或負擔 | 境外所得境外支付或負擔 |
---|---|---|---|---|---|
不超過90日或183日 | 一般雇員 | 征 | 不征 | 不征 | 不征 |
高層管理人員 | 征 | 不征 | 征 | 不征 | |
超過90日或183日 | 一般雇員 | 征 | 征 | 不征 | 不征 |
高層管理人員 | 征 | 征 | 征 | 不征 | |
滿1年但不滿5年 | 所有人 | 征 | 征 | 征 | 不征 |
超過5年 | 所有人 | 征 | 征 | 征 | 征 |
高層管理人員是指:公司正、副(總)經理、各職能總師、總監及其他類似管理人員。 |
征稅內容
工資、薪金所得
工資、薪金所得,是指個人因任職或受雇而取得的工資、薪金、獎金、年終加薪、勞動分紅、津貼、補貼以及與任職或受雇有關的其他所得。這就是說,個人取得的所得,只要是與任職、受雇有關,不管其單位的資金開支渠道或以現金、實物、有價證券等形式支付的,都是工資、薪金所得項目的課稅對象。
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
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包括四個方面:
(一)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批準開業并領取營業執照的城鄉個體工商戶,從事工業、手工業、建筑業、交通運輸業、商業、飲食業、服務業、修理業及其他行業的生產、經營取得的所得。
(二)個人經政府有關部門批準,取得營業執照,從事辦學、醫療、咨詢以及其他有償服務活動取得的所得。
(三)其他個人從事個體工商業生產、經營取得的所得,既個人臨時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取得的所得。
(四)上述個體工商戶和個人取得的生產、經營有關的各項應稅所得。
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
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是指個人承包經營、承租經營以及轉包、轉租取得的所得,包括個人按月或者按次取得的工資、薪金性質的所得。
勞務報酬所得
勞務報酬所得,是指個人從事設計、裝潢、安裝、制圖、化驗、測試、醫療、法律、會計、咨詢、講學、新聞、廣播、翻譯、審稿、書畫、雕刻、影視、錄音、錄像、演出、表演、廣告、展覽、技術服務、介紹服務、經濟服務、代辦服務以及其他勞務取得的所得。
稿酬所得
稿酬所得,是指個人因其作品以圖書、報紙形式出版、發表而取得的所得。這里所說的“作品”,是指包括中外文字、圖片、樂譜等能以圖書、報刊方式出版、發表的作品;“個人作品”,包括本人的著作、翻譯的作品等。個人取得遺作稿酬,應按稿酬所得項目計稅。
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是指個人提供專利權、著作權、商標權、非專利技術以及其他特許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所得。提供著作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所得,不包括稿酬所得。作者將自己文字作品手稿原件或復印件公開拍賣(競價)取得的所得,應按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項目計稅。
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利息、股息、紅利所得,是指個人擁有債權、股權而取得的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利息是指個人的存款利息(國家宣布2008年10月8日次日開始取消利息稅)、貨款利息和購買各種債券的利息。股息,也稱股利,是指股票持有人根據股份制公司章程規定,憑股票定期從股份公司取得的投資利益。紅利,也稱公司(企業)分紅,是指股份公司或企業根據應分配的利潤按股份分配超過股息部分的利潤。股份制企業以股票形式向股東個人支付股息、紅利即派發紅股,應以派發的股票面額為收入額計稅。
財產租賃所得
財產租賃所得,是指個人出租建筑物,土地使用權、機器設備車船以及其他財產取得的所得。財產包括動產和不動產。
財產轉讓所得
財產轉讓所得,是指個人轉讓有價證券、股權、建筑物、土地使用權、機器設備、車船以及其他自有財產給他人或單位而取得的所得,包括轉讓不動產和動產而取得的所得。對個人股票買賣取得的所得暫不征稅。
偶然所得
偶然所得,是指個人取得的所得是非經常性的,屬于各種機遇性所得,包括得獎、中獎、中彩以及其他偶然性質的所得(含獎金、實物和有價證券)。個人購買社會福利有獎募捐獎券、中國體育彩票,一次中獎收入不超過10000元的,免征個人所得稅,超過10000元的,應以全額按偶然所得項目計稅(截止至2011年4月21日的稅率為20%)。
其他所得
除上述10項應稅項目以外,其他所得應確定征稅的,由國務院財政部門確定。國務院財政部門,是指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截止1997年4月30日,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確定征稅的其他所得項目有:
(一)個人取得“蔡冠深中國科學院院士榮譽基金會”頒發的中國科學院院士榮譽獎金。
(二)個人取得由銀行部門以超過國家規定利率和保值貼補率支付的攬儲獎金。
(三)個人因任職單位繳納有關保險費用而取得的無償款優待收入。
(四)對保險公司按投保金額,以銀行同期儲蓄存款利率支付給在保期內未出險的人壽保險戶的利息(或以其他名義支付的類似收入)。
(五)股民個人因證券公司招攬大戶股民在本公司開戶交易,從取得的交易手續費中支付部分金額給大戶股民而取得的回扣收入或交易手續費返還收入。
(六)個人取得部分單位和部門在年終總結、各種慶典、業務往來及其他活動中,為其他單位和部門的有關人員發放現金、實物或有價證券。
(七)辭職風險金。
(八)個人為單位或者他人提供擔保獲得報酬。
個人取得的所得,如果難以定界是哪一項應稅所得項目,由主管稅務機關審查確定。
云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市場營銷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
時間:2025-05-22 09:41:01南昌大學科學技術學院在湖北高考招生計劃人數和專業代..
時間:2025-05-22 09:37:39黑龍江農墾職業學院在四川高考招生計劃人數和專業代碼(..
時間:2025-05-22 09:35:14哈爾濱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對比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時間:2025-05-22 09:32:23海南上長春工業大學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09:28:45科爾沁藝術職業學院對比山東水利職業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
時間:2025-05-22 09: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