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變動與經濟社會發展之間存在密切聯系。不同時期、不同階段人口變動對經濟社會發展所產生的影響有所不同,反過來經濟發展水也影響人口的變動。本文回顧“十一五”以來全市人口變動情況,并結合“五普”、“六普”等資料對年來人口變動與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并就加快相關產業發展、提高人力資源質量等方面提出建議。
一、人口發展基本情況
(一)戶籍人口增量下降,常住人口呈U字形變動。“十一五”以來,全市戶籍人口逐年上升,但增量明顯下降。
末,全市戶籍人口為586.28萬人,比2005年增加
61.74萬人。其中“十一五”末、“十二五”末分別增加40萬人和21.74萬人,反映出“十二五”期間人口增量明顯下降(見圖1)。
“十一五”以來,全市常住人口呈U字形變動,并且先降后升。2010年末,我市常住人口為472.28萬人,比2005年減少22.92萬人,年均下降0.94%;末,我市常住人口為485.38萬人,比2010年增加13.1萬人,年均增長0.55%,比“十一五”年均增速提高1.49個百分點(見圖2)。
(二)人口流出大于流入,凈流出人口總體呈下降趨勢!笆晃濉币詠,全市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相對穩定,戶籍人口穩增長。受全市經濟發展加快的影響,人口流出大于流入的現象逐步改變,凈流出人口呈下降趨勢,對常住人口變動影響較大。,全市當年新增凈流出人口為1.41萬人,比2006年當年新增凈流出人口減少9.2萬人,其中“十一五”末、“十二五”末分別為6.29萬人和2.91萬人,反映“十二五”時期全市凈流出人口明顯減少,常住人口逐年增加,打工經濟正在轉變(圖3)。
(三)勞動力資源穩中有升,占比總體穩!笆濉睍r期,全市勞動力人口穩中有升,占常住人口的71.0%左右。末,全市15-64歲勞動力人口為340.07萬人,比2010年增加5.67萬人,年均增長0.3%。其中,2011年比2010年增加4萬人,2012年勞動力人口341萬人,2013年和勞動力人口達到341.22和341.13萬人(見圖4)。
二、人口與經濟社會發展關系分析
(一)經濟發展水對人口流動的影響。經濟發展對人口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人口質量的提高和人口的區域流動。建市以來,我市經濟基礎相對薄弱,產業結構由一二三逐步向二三一轉變,對人口變動影響較大。
1、人口向市外流動。人口向市外流動指經濟落后地區的人口向經濟較發達地區的流動。從勞務輸出總量看,全市勞務輸出分兩個階段,以2005年為分界點。1996-2005年,外出人口持續較快增長,由1996年的40.2萬人上升到2005年的110.5萬人;2006-,外出人口持續下降,由2006年的100.7萬人下降到的67.3萬人。從返鄉人員總量看,2005年以來,返鄉人員持續較快增長,由2005年的1.2萬人增加到的47.2萬人(見圖5、圖6)。
2、人口在市內流動。人口在市內流動是指農村人口向城鎮人口的轉移!笆濉币詠,我市經濟發展加快,農村人口逐步向勞動力需求較旺、生產生活水較高的城鎮集中,經濟發展對城鎮化進程影響十分顯著!笆濉薄ⅰ笆晃濉、“十二五”時期,城鎮化率分別提高7.62個、16.77個和7.26個百分點,年均提高1.52、3.35和1.45個百分點。同期的GDP年均增速分別12.6%、14.1%和11.8%,與城鎮化率變動趨勢基本匹配(見圖7)。
(二)人口增長對消費及經濟總量的影響。人口增長與消費、經濟總量之間存在聯系,對消費和GDP增長產生一定的拉動作用。據2001-人口自然增長率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人口自然增長率與GDP的相關分析顯示,相關系數分別為0.2556和0.3110,表明兩者之間存在一定的正相關關系(見表1)。
表1:2001-全市人口、GDP、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相關情況表 | |||
年份 | 人口自然增長率(‰) |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億元) | GDP(億元) |
2001年 | 2.98 | 69.45 | 223.16 |
2002年 | 3.8 | 77.24 | 247.03 |
2003年 | 3.7 | 78 | 278.19 |
2004年 | 8.18 | 86.8 | 335.59 |
2005年 | 6.25 | 109.57 | 392.38 |
2006年 | 8.29 | 134.76 | 480.46 |
2007年 | 4.89 | 158.87 | 585.61 |
2008年 | 5.88 | 196.8 | 721.09 |
2009年 | 9.20 | 240.7 | 826.85 |
2010年 | 8.63 | 286.74 | 1064.09 |
2011年 | 11.00 | 336.26 | 1320.83 |
2012年 | 8.32 | 388.23 | 1522.03 |
2013年 | 7.08 | 442.43 | 1750.28 |
6.25 | 564.8 | 1930.68 | |
5.09 | 626.64 | 2126.19 | |
| 列1 | 列2 | 人口自然增長率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相關系數 |
列1 | 1 |
| |
列2 | 0.255636747 | 1 | |
|
|
|
|
| 列1 | 列3 | 人口自然增長率與GDP相關系數 |
列1 | 1 |
| |
列2 | 0.310968979 | 1 |
三、人口與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人口老齡化趨勢加重。目前國際通用的老年年齡是以60歲或65歲作為界限標準。其中,60歲及以上人口比重大于10%,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大于7%就算進入人口老齡化階段。2000年,我市65歲及以上常住人口占比達到7.46%,開始進入人口老齡化階段!笆濉逼陂g,老齡化趨勢進一步加重,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11%。
從老年人口的數量變化上看,末,全市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51.61萬人,分別比2000年、2010年增加13.84萬人和3.41萬人。從老年人口比重看,2000-2010年,這10年間老年人口比重提升較快,從2000年的7.46%提升到2010年的10.21%;“十二五”時期老年人口占比總體穩,在10%-11%之間。從老少比看,2000-2010年,這10年間老少比提升較快,2010年老少比達到53.8%,是2000年的1.89倍,高出老年型標準23.8個百分點,“十二五”時期老少比總體穩。從年齡中位數看,“四普”、“五普”、“六普”年齡中位數分別為23.71歲、29.57歲、36.09歲,20年間增加12.38歲!拔迤铡比丝谥形粩到永夏晷蜆藴,“六普”人口中位數高出老年型標準6.09歲,“十二五”時期人口中位數變化不大,達到36.34歲,比“六普”增加0.25歲(見表2)。
表2:宿遷市常住人口年齡結構變化表
| 少兒系數(%) | 老年系數 | 65歲及以上人口老少比(%) | 年齡中位數(歲) | ||
60歲及以上人口比重(%) | 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 | |||||
判別標準 | 年輕型 | >40 | <5 | <4 | <15 | ≤20 |
成年型 | 30-40 | 5-10 | 4-7 | 15-30 | 20-30 | |
老年型 | <30 | >10 | >7 | >30 | ≥30 | |
宿遷市 | 1990年 | 31.25 | 6.03 | 19.30 | 23.71 | |
2000年 | 26.22 | 7.46 | 28.46 | 29.57 | ||
2010年 | 18.97 | 13.87 | 10.21 | 53.80 | 36.09 | |
2011年 | 18.78 | 14.6 | 10.24 | 54.52 | ||
2012年 | 18.51 | 14.69 | 10.43 | 56.36 | ||
2013年 | 18.72 | 15.18 | 10.47 | 55.95 | ||
19.03 | 15.55 | 10.54 | 55.38 | |||
19.3 | 16.11 | 10.64 | 55.13 | 36.34 |
(二)社會負擔加重。人口增長會導致社會負擔加重。一方面人口老齡化會導致社會財富用于老年人口的支出增多,另一方面撫養少兒的費用特別是教育費用也在增多,加重了青壯年人口的負擔。經濟發展所處的階段不同,人口變動對社會的影響程度也不同!笆晃濉币詠,我市經濟發展水提升較快,外出勞動力人口逐步回流,人口結構得到優化,少兒和老年撫養比比較穩,家庭負擔略有加重,但社會保障壓力加大。末,全市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為231.75萬人,比2005增加112.12萬人,年均增長6.8%!笆濉逼陂g,少兒撫養比和老年撫養比總體穩,變化幅度不大。末,少兒撫養比和老年撫養比分別為27.55%和15.18%,比2010年末提高0.759和0.760個百分點,年均提高0.1518和0.1525個百分點(見圖8)。
(三)勞動者素質總體不高。2000以來,全市15-64歲的勞動力人口均受教育年限穩步提升,但文化程度總體較低。,全市勞動力人口均受教育年限為9.03年,分別比2000年和2010年增加1.2年和0.22年。其中15-24歲、25-34歲和35-44歲年齡段人口均受教育年限相對較高,分別為11.46年、10.50年和9.12年。從勞動力人口文化程度看,高中以下人口占比八成多。,全市15-64歲的勞動力人口為323.91萬人,其中小學、初中、高中占比分別為21.4%、47.4%和14.2%,大學專科、大學本科、研究生占比分別為5.3%、3.2%和0.1%。
四、幾點建議
(一)積極應對人口發展新趨勢,彌補產業短板。年來,隨著我市經濟的快速發展,外出勞動力人口逐步回流,凈流出人口明顯減少,未來人口增長對經濟增長的影響,主要是圍繞落實全面二孩政策和應對人口老齡化趨勢,加快發展服務業。一是應對人口老齡化,加快發展養老產業。要立足我市現有的產業基礎結合城鄉居民收入水,加強養老機構規劃,建立分層次的養老機構,滿足不同人群的養老需求。二是落實全面二孩政策,加快發展家政服務業。隨著經濟發展和城鄉居民生活水的不斷提高,家政服務已成為城市居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種需求。今年,據對我市二孩政策落實情況調查顯示,明年開始將出現二孩出生高峰,將對月嫂、保姆形成較大的市場需求,而我市目前家政服務業發展相對較弱,應加強政策引導和市場規范,加快推進家政服務業發展。
(二)立足現有教育資源,提升職業培訓水。職業培訓是促進就業和經濟發展的重大舉措,是提高勞動者技能水和就業創業能力的主要途徑。目前,我市進入工業化初期向中期邁進的階段,二三產業加快發展,城鎮化加快推進,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增長較快,將對勞動力形成較大的需求。據人社部門統計資料顯示,,返鄉創業人員達4.65萬人,分別比2005年、2010年增加4.51萬人和3.14萬人。而我市現有的勞動力人口文化程度較低,主要以高中以下為主。因此,要立足我市現有的教育資源,加強與企業對接,開展就業技能培訓、崗位技能提升培訓和創業培訓。對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和城鎮登記失業人員,要重點開展初級技能培訓,使其掌握就業的一技之長;對城鄉未繼續升學的應屆初高中畢業生等新成長勞動力,鼓勵其參加就業技能和崗位技能培訓,切實提高職業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為促進就業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持。
(三)穩步推進新型城鎮化,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城鎮化是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強大引擎,是加快發展服務業、促進就業的重要途徑,也是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有力支柱。,我市城鎮化率為55.53%,城鎮化建設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當前,我市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經濟社會發展的任務較重。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村人口向城鎮集聚的速度將加快,要強化措施,積極穩步推進城鎮化建設。一要加強規劃引導,因地施策。要立足人口承載力有序推進小城鎮建設,穩步提高城鎮建設水,引導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二要部門合作,協同推進。要認真落實我市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工作,盡快制定和出臺相關政策,加大政策宣傳力度,多方協同推進城鎮化建設。三是加大改革力度,消除體制障礙和政策壁壘。要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住房保障制度等改革,讓農村人口進城落戶,在子女就學、社會保障、公共衛生、養老等方面享受均等待遇。四是加快產業發展步伐。產業發展是人口向城鎮集聚的基礎。目前,我市小城鎮中除城關鎮外,產業基礎較為薄弱,因此要立足小城鎮發展特點,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提升農業規;徒M織化水,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等產業,創造大量就業崗位,為進城農民提供就業和創業服務。
黑龍江農墾職業學院在四川高考招生計劃人數和專業代碼(..
時間:2025-05-22 09:35:14哈爾濱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對比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時間:2025-05-22 09:32:23海南上長春工業大學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09:28:45科爾沁藝術職業學院對比山東水利職業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
時間:2025-05-22 09:25:00呼和浩特職業學院對比山西警官職業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線..
時間:2025-05-22 09:22:04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在上海高考招生計劃人數和專業代..
時間:2025-05-22 09:1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