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目前是二線城市,
從進入二線城市的30個城市看,省內廈門和福州,也被列為了二線城市,分別列第6、7位,泉州位居第13位。那么,作為普通地級市,泉州躋身二線城市的底氣在哪里?
看本次評比的標準看,主要商業資源集聚度、城市樞紐性、城市人活躍度、生活方式多樣性和未來可塑性五大一級維度來評估337座地級及以上城市的發展情況。
商業資源集聚度看,泉州優勢較為明顯的。發展商業,人口十分核心的資源。泉州目前的常住人口,900萬上下,是福建人口第一大市。民營經濟為主的經濟發展模式,使得民間消費能力強,在龐大的人口規模下,支撐了泉州巨大的消費能力和消費市場。
另外,商業,是泉州這座海濱城市的傳統優勢和基因。泉州是宋元時期的第一大港,也是聞名世界的海上絲綢之路起點,這種商脈,延續至今。崇尚商業,依然是當今泉州的民間傳統,用全民皆商來形容,也不為過。這一傳統下,重商主義和崇商主義,使得泉州的商業資源豐富。
泉州還是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去年7月,“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從城市樞紐性看,泉州的區位,在省內福廈兩大中心中間。目前,廈漳泉三大城市組成的城市圈,是省內經濟規模最大的區域,也是人口規模最大的區域,泉州是這一區域內經濟總量最大和人口最多的城市。
作為一座創業型城市,泉州的城市人群的活躍度無疑是較高的。900萬人口,各類市場主體120多萬個,也就是說,均每8個人,就有一個在創業。這種創業熱度,對于一個城市來說,是十分難能可貴的。從生活方式的多樣性看,泉州城市的包容性年來也在提升。泉州,也是省內外來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900萬常住人口中,有200萬是外來人口,其中很多創業者、老板來自泉州以外的區域。
從未來的可塑性看,在廈漳泉一體化和城市融合發展大背景下,產業基礎好,民間活力足的泉州,也具備較大的發展空間,前景可期。
不過,與很多二線城市相比,泉州目前的短板也是顯而易見的??GDP含金量不足,是萬億GDP城市中唯一沒有地鐵或輕軌的城市,中心城區發展較弱,各類城市配套不足,發展極為分散,沒有形成合力,但泉州城市也在奮力發展中。
泉州市地處福建省東南部,是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北承福州、莆田,南接廈門,東望寶島臺灣,西毗漳州、龍巖、三明,F轄鯉城、豐澤、洛江、泉港4個區,晉江、石獅、南安3個縣級市,惠安、安溪、永春、德化、金門(待統一)5個縣和泉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泉州臺商投資區。全市土地面積11015方公里(含金門縣),2020年末常住人口879萬人(不含金門縣)。少數民族有55個,以回族、土家族、苗族和畬族居多。方言以閩南話為主,通用語言為普通話。
地勢
泉州依山面海,境內山巒起伏,丘陵、河谷、盆地錯落其間,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山地1000多萬畝,山地、丘陵占土地總面積的五分之四,俗稱“八山一水一分田”。
海岸港口
海域面積11360方公里,大小港灣14個,島嶼270個。深水良港多,可建萬噸以上深水泊位123個,湄洲灣南岸的肖厝港和斗尾港是世界不多、中國少有的天然良港。海漁場面積50.6萬公頃,海洋生物種類600多種。漁港24個,機動漁船2875艘。漁業重點鄉(鎮)13個,漁業村99個,漁區人口29.86萬人,漁業從業人員13.07萬人。
氣候
泉州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9.5℃~22℃,常年雨量充沛、溫暖濕潤,四季如春,古詩稱泉州“四季有花常見雨,一冬無雪卻聞雷”,故泉州有“溫陵”之雅稱。
作為“晉江經驗”發祥地,泉州市致力發展實體經濟,形成了紡織服裝、鞋業、食品、建材等9大千億產業集群,并在2020年GDP邁入萬億元。
時值“晉江經驗”提出20周年,由省委宣傳部主辦,泉州市委宣傳部、省宣新聞中心承辦的“傳承弘揚‘晉江經驗’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集中采訪活動于8月11日在晉江啟動。集中采訪團分赴晉江、南安、石獅等地品牌企業、產業園區調研采訪,切身感受“晉江經驗”的核心動力??改革創新,領略企業轉型升級的智造“芯”路歷程和高新技術產業的蓬勃發展。
創新引領制造插上智造翅膀
作為民生制造業重地,泉州一直將創新作為發展的重點,發揮龍頭企業的引領作用,推動智造強產業戰略。
今年北京冬奧會短道速滑項目,中國隊以0.016秒優勢奪得首金。成功的背后有“泉州制造”??安踏設計制造的比賽服送出的“神助攻”!斑@款被稱為‘冰上鯊魚皮’的比賽服,阻力減少5%-10%。”在安踏永不止步博物館內,解說員在介紹這一中國第一大運動品牌30年興路歷程時充滿自豪。安踏集團副總裁李玲更是直指,“我們始終堅守實體經濟、堅守主業,認真做好每一雙運動鞋、每一件運動服”,而安踏一路的成長,就是“晉江經驗”的踐行者、受益者、親歷者。
百宏集團更是將發展智能制造作為企業戰略重點:滌綸廠區內隨處可見智能機器人在忙碌,全自動智能落筒、全自動智能檢測、全自動智能包裝,科技感與未來感頗為吸睛。據介紹,百宏工業絲5G智能化工廠被譽為“全行業首座智能化工廠”。作為全球最大的經編間隔織物生產基地之一,華宇織造公司率先構建了“5G+工業互聯網”的智能總體架構,成為行業的引領者和標準的制定者。
10年來,泉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科技創新,繪就19個重點產業轉型升級路線圖,加大研發投入,突出工業企業鏈條化創新體系建設,賦能產業升級。僅晉江市,今明兩年計劃安排30億元獎勵扶持資金推動科技創新,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政策引力 補強科技創新短板
“在泉州,民營經濟的活力,不僅來自民企的自我創新,更來自當地政府不遺余力地推動產業轉型升級。”調研采訪中,記者對這句來自業內的說法感受頗深。南安高端裝備智造園就是實例。園區以“政府+園區運營商+民營資本”的形式投建,將建設標準廠房、商務中心、研發中心、設計中心、檢驗檢測中心、3D打印中心及市政配套設施等,意向入駐企業130家,已有22家優質企業入駐。
年,泉州實施“大院大所大臺”計劃,與中科系、大學系、企業系等18家大院大所合作,累計服務企業2000家,為企業解決技術難題千項,覆蓋泉州智能裝備、電子信息、紡織鞋服、新材料、陶瓷建材等領域。
泉州裝備制造研究中心是由中科院海西研究所與泉州市人民政府簽約共建的科研機構,圍繞地方產業重大需求,與柒牌、華宇、361度、恒安、晉工等企業合作,通過數字賦能,推動企業在物流、生產排程、5G應用、工業大數據分析和數字化產業研發等方面不斷升級。
晉江市創意創業創造園致力于打造福建“中關村”,上百家科創孵化企業聚集,在園區轉上一圈,就能碰撞到世界級的創新技術。象福建約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我國第一家塑料液體色母公司,填補了國內在液體色母領域研發和應用的空白;華為(晉江)工業互聯網云孵化中心,已經幫助晉江紡織、鞋服、機械、衛品等行業共40多家企業實施數字化改造;福建華清電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國內規模最大的氮化鋁陶瓷基板生產制造企業,填補了該領域的國內空白,產品已達到國際領先水。
在多重科技創新政策疊加下,泉州的產業能級大大提升。10年來,泉州全市工業總產值從2012年的9500億元躍升至2021年的2.4萬億元,工業總量約占全省1/3;泉州億元工業企業從2012年的1704家增至2021年的3091家。
黑龍江農墾職業學院在四川高考招生計劃人數和專業代碼(..
時間:2025-05-22 09:35:14哈爾濱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對比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時間:2025-05-22 09:32:23海南上長春工業大學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09:28:45科爾沁藝術職業學院對比山東水利職業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
時間:2025-05-22 09:25:00呼和浩特職業學院對比山西警官職業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線..
時間:2025-05-22 09:22:04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在上海高考招生計劃人數和專業代..
時間:2025-05-22 09:1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