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現在是二線城市,地處福建省東南部,是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北承福州、莆田,南接廈門,東望寶島臺灣,西毗漳州、龍巖、三明。現轄鯉城、豐澤、洛江、泉港4個區,晉江、石獅、南安3個縣級市,惠安、安溪、永春、德化、金門(待統一)5個縣和泉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泉州臺商投資區。
由新一線城市研究所發布的2023年《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榜單,泉州現在是二線城市。
根據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福建2023年前三季度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9120.75億,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4.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989.40億,同比增長4.1%;第二產業增加值18061.62億,增長3.1%;第三產業增加值19069.73億,增長5.0%。
從GDP總量來看,共有1個城市超過9千億,1個城市處在8千億級,1個城市處在5千億級,1個城市處在4千億級,4個城市處在2千億級,1個城市處在1千億級。上限為泉州的9030.99億,下限為南的1625.65億。
從GDP增速來看,共有4個城市超過4.1%,1個城市等于4.1%,4個城市低于3.8%。上限為寧德的10%,下限為三明的1.3%。
泉州為Ⅱ型大城市,海峽西岸經濟區中心城市之一、現代化工貿港口城市,總面積11015方千米,常住人口887.9萬,2023年前三季度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030.99億,同比增長4.1%,位列全省第一。
福州為福建省省會、Ⅰ型大城市,海峽西岸經濟區中心城市之一、濱江濱海生態園林城市,總面積11968.53方千米,常住人口844.8萬,2023年前三季度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840.95億,同比增長4.5%,位列全省第二。
廈門為計劃單列市、Ⅰ型大城市,東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及風景旅游城市,總面積1700.61方千米,常住人口530.8萬,2023年前三季度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784.25億,同比增長2%,位列全省第三。
處在第四梯隊的是漳州,2023年前三季度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215.41億,同比增長6.5%,位列全省第四。
處在第五梯隊的是寧德、龍巖、莆田、三明,GDP分別為2667.64億、2475.27億、2406.48億、2135.75億,GDP增速分別為10%、3.4%、3%、1.3%。
處在第六梯隊的是南,2023年前三季度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25.65億,同比增長4.8%,位列全省第九。
泉州市地處福建省東南部,是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北承福州、莆田,南接廈門,東望寶島臺灣,西毗漳州、龍巖、三明。現轄鯉城、豐澤、洛江、泉港4個區,晉江、石獅、南安3個縣級市,惠安、安溪、永春、德化、金門(待統一)5個縣和泉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泉州臺商投資區。全市土地面積11015方公里(含金門縣),2022年末常住人口887.9萬人(不含金門縣)。少數民族有55個,以回族、土家族、苗族和畬族居多。方言以閩南話為主,通用語言為普通話。
地勢
泉州依山面海,境內山巒起伏,丘陵、河谷、盆地錯落其間,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山地1000多萬畝,山地、丘陵占土地總面積的五分之四,俗稱“八山一水一分田”。
海岸港口
海域面積11360方公里,大小港灣14個,島嶼270個。深水良港多,可建萬噸以上深水泊位123個,湄洲灣南岸的肖厝港和斗尾港是世界不多、中國少有的天然良港。海漁場面積50.6萬公頃,海洋生物種類600多種。漁港24個,機動漁船2875艘。漁業重點鄉(鎮)13個,漁業村99個,漁區人口29.86萬人,漁業從業人員13.07萬人。
氣候
泉州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9.5℃~22℃,常年雨量充沛、溫暖濕潤,四季如春,古詩稱泉州“四季有花常見雨,一冬無雪卻聞雷”,故泉州有“溫陵”之雅稱。
資源
全市森林蓄積量4338.5萬立方米。全市已發現各類礦產46種,已探明資源儲量的礦種29種,其中:能源礦產2種,金屬礦產8種,非金屬礦產18種,水氣礦產1種。探明資源儲量的礦區有339個,其中大型(井田)13處、中型27處、小型299處。主要礦產包括:鐵、錳、銅、鉛、鋅、鉬、金、銀、煤、硫鐵礦、水泥用灰巖(大理巖)、葉蠟石、硅灰石、明礬石、螢石(普通)、石墨、長石、高嶺土、陶瓷土(瓷石)、伊利石、水泥用粘土、建筑用花崗巖(凝灰巖)、飾面用及雕刻用輝綠巖(花崗巖、閃長巖)、冶金用石英、玻璃用砂、鑄型用砂、建筑用砂、地熱、礦泉水等。2020年,全市有效探礦權24個,有效采礦權76個。全市境內溪流多達34條,總長1620公里,地表水總量87.6億立方米,可利用水量14.56億立方米,水電蘊蓄量達43萬千瓦。晉江為泉州市第一大河,發源于戴云山東南麓,流經永春縣、安溪縣、南安市、鯉城區、晉江市注入泉州灣,水系河流全長404.8公里,流域面積5629方公里。
人文歷史
泉州歷史悠久,經濟開發早在周秦時期就已開始。三國吳永安三年(260年),在今南安市豐州鎮置東安縣治,南朝梁天監間(502~519年)置南安郡作郡治,為本地設置縣、郡治之始。西晉末年,中原戰亂,中原士族大批入泉多沿江而居,晉江由此得名。他們帶來先進的生產工藝和文化知識,使晉江兩岸得到迅速開發。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政治制度的變革,行政區劃建制幾度變遷。唐久視元年(700年)置武榮州,州治設今市區。唐景云二年(711年)武榮州改名泉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設行政督察區、專區、地區,1986年1月撤晉江地區設泉州地級市。
泉州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節點、國務院首批公布的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首屆“東亞文化之都”。在唐朝,是中國對外貿易的四大口岸之一。宋元時期,“刺桐港”被稱為“東方第一大港”,與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通商貿易,呈現出“市井十洲人”“漲海聲中萬國商”的繁榮景象,被譽為“世界宗教博物館”,“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泉州現有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505個,其中世界級有5項,是全國唯一同時擁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部3大類別“非遺”名錄的城市;有國家級“非遺”36項,居全國地級市前三位;擁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945處,其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4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04處,縣(市、區)級文物保護單位797處。其中極負盛名的有中國現存最早的伊斯蘭教清真寺、世界唯一的摩尼光佛像石刻、中國最大的老君石刻造像、葬有唐代到泉州傳教的穆罕默德門徒三賢四賢的靈山圣墓、千年古剎開元寺及東西塔、記載古代海上交通和貿易的九日山祈風崖刻、廣受臺胞和海外僑胞信眾膜拜的天后宮媽祖、民族英雄鄭成功史跡與陵墓、宋代蔡襄修建的洛陽橋、號稱“天下無橋長此橋”的安橋,以及與惠東民俗、海濱風光、石雕藝術融為一體的崇武古城等。泉州作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城市,擁有海絲國際藝術節永久舉辦權,佛教、伊斯蘭教、天主教、猶太教、基督教、印度教、摩尼教等世界多種宗教在泉州廣泛傳播,留下大量遺跡,使泉州成為多元文化融洽交匯、和共榮的載體。泉州是世界閩南文化的發祥地、閩南文化遺產的富集區,是國家文旅部評定的全國首個文化生態保護區——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的核心區,形成南音、南戲、南建筑、南拳、南派工藝等獨具的“五南”文化。泉州保留著彌足珍貴的戲曲文化遺產,有梨園戲、高甲戲、打城戲、“嘉禮”戲等劇種,其中蜚聲海內外的有:晉唐士樂余韻南音、宋元南戲“活化石”梨園戲和中國一絕“提線木偶”。作為南少林武術的發源地,泉州具有薪傳不息、獨樹一幟的武術文化。
泉州是全國著名僑鄉和臺灣漢族同胞主要祖籍地。旅居世界1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泉州籍華僑、華人約950萬人,港澳同胞70多萬人,臺灣漢族同胞約900萬人。長期以來,旅外鄉親熱心桑梓建設,或投資辦廠,或興學育人,或捐資慈善,或引進人才,涌現出一大批貢獻巨大、成就杰出的鄉賢碩彥,成為推動泉州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成為泉州與世界密切聯系的橋梁和紐帶。
黑龍江農墾職業學院在四川高考招生計劃人數和專業代碼(..
時間:2025-05-22 09:35:14哈爾濱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對比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時間:2025-05-22 09:32:23海南上長春工業大學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09:28:45科爾沁藝術職業學院對比山東水利職業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
時間:2025-05-22 09:25:00呼和浩特職業學院對比山西警官職業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線..
時間:2025-05-22 09:22:04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在上海高考招生計劃人數和專業代..
時間:2025-05-22 09:1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