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邵陽市兩會召開時間議程安排,邵陽市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全文精神要點解讀
2017政府工作報告小編正在整理中,下面是的!!
過去五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全市上下主動適應新常態,全力應對經濟下行,化解各類風險,克服多重困難,總體完成了“十二五”目標任務,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基礎。
過去五年,是綜合實力大幅提升的五年。2011年到,主要經濟指標連年保持兩位數增長,增幅高于全省均水,絕大多數指標實現翻番。GDP邁上1000億元臺階,由728億元增加到1390億元(預計數,下同),年均增長11%;財政總收入突破100億元,由51.9億元增加到131億元,增長1.5倍,年均增長20%;規模工業增加值由211億元增加到520億元,增長1.4倍,年均增長14.1%;固定資產投資由416億元增加到1515億元,增長2.7倍,年均增長3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280億元增加到746億元,年均增長14.7%。在全省績效考核中,我市成為唯一連續三年評為先進的市州。我市榮獲全省全面小康建設“經濟發展獎”,是大湘西4個市州中唯一獲獎地區。
過去五年,是經濟結構更趨優化的五年。三次產業由24:40:36調整為21.7:36.7:41.6。新增3個過百億元產業,產值過億元企業由159家增加到550家,其中10億元企業12家。新增省級工業集中區7個。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達到730億元,年均增長20%。農業產值和糧食總產實現五連增,其中糧食總產達到354萬噸,列全省第一。建成油茶、奶業、藥材等農業生產基地245萬畝,創建省部級畜禽漁標準化示范場53個。農產品加工規模企業由258家增加到374家。服務業日益活躍,物流企業達到400多家。累計接待游客9507萬人次,旅游收入達695億元,占GDP比重由8%提高到14%。新增各類融資1190億元,金融機構存款余額由946億元增加到2048億元,貸款余額由347億元增加到902億元,存貸比達到44%,提高7個百分點。
過去五年,是發展后勁顯著增強的五年。懷邵衡鐵路開工建設,婁邵鐵路擴改竣工并開行高鐵,滬昆高鐵邵陽段通車,我市已跨入“高鐵時代”。洞新、懷通、婁新、邵坪4條高速公路相繼通車,安邵、武靖高速公路加快建設,實現“縣縣通高速”。修通干線公路725公里、農村公路2800公里。武岡機場有望今年試飛。治理4座中型、1040座小型病險水庫,建設城市防洪堤25.5公里,治理河道320公里。建成和在建風電項目總量居全省第一,光伏、生物質能發電加快推進。新建220千伏變電站5座,新建和改造110千伏變電站17座,我市成為全省輸變電樞紐城市。4G信號覆蓋絕大部分行政村。
過去五年,是城鄉面貌發生較大變化的五年。全市城市總體規劃、縣市城鎮體系規劃修編和村莊布局規劃編制工作有序推進,中心城區控規覆蓋率100%。城鎮化率由32.8%提高到41%。中心城市建成區面積由50方公里增加到70方公里,人口由55萬增加到70萬,建成一批骨干道路和配套設施,管輸天然氣正式入邵,綜合承載能力顯著增強。成功創建省級文明城市和省級園林城市,正在全力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各縣城和中心城鎮建設提速。深入開展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和“美麗鄉村”建設,城鄉環境衛生大為改觀,新農村建設成效明顯。
過去五年,是改革開放成效最大的五年。9大類154項重點改革扎實推進,農村綜合、文化體制、醫藥衛生、財稅金融、工商登記、投融資等各項改革全面實施,特別是對長期拖累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國企、公路管理、城市管理、自供區等體制實行成功改制和改革。累計完成進出口總額34.6億美元,年均增長31.3%;利用內資3125億元,年均增長20.6%;利用外資6.8億美元,年均增長17%。新增境外投資總額9.4億美元,年均增長27.5%。我市成功與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懷昂市結為友好城市。
過去五年,是群眾得到更多實惠的五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萬元大關,由11686元提高到2127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接萬元關口,由3706元提高到8600元。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2%以內。養老、醫療保險基本實現全覆蓋,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險正式實施,城鄉低保應保盡保,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推進,住房公積金覆蓋面持續擴大。建成公辦幼兒園135所、農村合格學校800所,中小學校基本配齊標準桌椅。文化事業蓬勃發展,文藝創作精品不斷涌現。祁劇演員肖笑波榮獲戲劇表演國家最高獎項梅花獎,填補了祁劇空白。群眾體育活動蓬勃開展,成功承辦了一系列國家級和省級賽事。醫療資源配置不斷優化,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不斷增多,完成四級醫院擴改,新建各類醫院36所,新增病床3191張。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6‰以內。物價水和安全生產總體穩。
過去五年,是生態文明不斷進步的五年。植樹造林、公益林保護、退耕還林和石漠化治理等生態工程進展良好,森林覆蓋率達61.03%,全市整體納入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先行示范區。耕地保護基本國策進一步落實,連續15年實現耕地占補衡。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4.2%,城市污水處理率達86.5%。單位GDP能耗累計降低18%,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削減率分別為6.6%、9.1%、9.5%和2%,全面完成“十二五”節能減排任務。
過去五年,是法治邵陽建設扎實推進的五年。自覺接受市人大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市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聽取和采納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人民團體的意見建議,累計辦理人大代表建議1041件、政協提案2023件,辦復率100%,滿意率達99%以上。市本級許可項目和非行政許可項目精簡率超過70%。制定并公布市縣政府工作部門的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和負面清單。12345”政府服務熱線正式開通。市民法制學校建設經驗全國推介。領導包案化解信訪積案的做法列為湖南省十大法治事件。落實重大事項專家咨詢、公示、聽證等制度。電子政務、政府信息公開和市縣鄉三級政務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審計監督、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取得較好成效,三公”經費逐年下降,市本級下降32%、又下降10.5%。安邵陽建設成效明顯,社會大局和諧穩定,群眾工作站經驗全省推介。國防動員和雙擁共建工作扎實開展,國家安全和人民防空事業得到加強,1206、1213人防工程竣工,駐邵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在支持地方建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工商、質監、移民、供銷、市志、統計、檔案、貿促、人事編制、民族宗教、外事僑務、食藥監管、郵政通訊、氣象水文等各項工作都取得新進步,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工商聯、社科聯、紅十字會等群團組織作用進一步發揮。
各位代表,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我們按照“三嚴三實”要求,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用優異成績為“十二五”劃上了圓滿句號。一是堅持把項目建設作為穩增長的關鍵支撐。實施310個重點建設項目,完成投資612億元,增長12.3%。二是推進三次產業持續發力。把湘商產業園建設作為“一號工程”,建設進度全省領先。繼續實施工業“四百工程”,項目開工145個,竣工130個,招商150個,新增規模工業企業150家,新增數量居全省第二。新增省級農民合作示范社34家、家庭農場398家,F代服務業邁出新步伐,新型業態發展活躍。邵東獲授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試點縣,城步獲授湖南省農村電子商務示范縣,洞口農業產業帶”在中國惠農網上線運行,雪峰蜜桔、武岡鹵菜網上電子交易額屢創新高。?山景區創5A通過國家驗收,上堡古國侗寨申遺工程加緊推進,蔡鍔故居保護開發建設完成主體工程。新開業和新批籌27家金融機構,新增進入湖南省重點上市后備資源庫的企業7家,17家企業在新三板、新四板等多層次資本市場掛牌。三是城鄉建設呈現新氣象。中心城區“最美十條街”陸續竣工,文化藝術中心主體建成,湘林豪廷酒店開業運營,市行政中心即將竣工,市體育中心建設進展順利。城區主街干道清掃保潔全面市場化,環衛機械化作業率40%以上,市容管理更加規范,長效機制逐步構建。拆除存量違法建設47.7萬方米,增量為零。邵東廉橋鎮、城步大寨村等一批鎮村被評為全國重點鎮、名鎮名村和全省美麗鄉鎮、民族村寨。四是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市縣政府機構改革、鄉鎮區劃調整改革、公路管理體制改革、商事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公車改革有序推進。市屬國有工交企業改革掃尾進展較快,煤炭企業和湘運公司改制基本完成。完成47個大中型水管單位體制改革和98個小水電自供區改革。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全面實施。成功舉辦湘商大會、湘臺經貿會等重大經貿活動。五是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專利申請1707件,專利授權994件。新建省級工程技術中心2個、省級公共科技服務臺2個、院士專家工作站2家。有效注冊商標總量位居全省第二。幼師?茖W校、市一中搬遷、湘郡銘志學校等20個教育發展重點項目進展順利,邵陽學院、邵陽醫專成功合并。市中心醫院東院等一批醫療項目建設進展順利。人口自然增長率7.2‰,符合政策生育率78.3%。完成“送戲下鄉,演藝惠民”活動和“雅韻三湘”高雅藝術普及計劃1025場,放映農村公益電影69750場。舉辦邵陽市第三屆藝術節。完成1569個行政村廣播“村村響”,10309個
自然村廣播電視“村村通”。舉辦中國湖南(南山)六月六山歌節、綏寧四月八姑娘節活動。六是著力推進民生改善。全面完成28個為民辦實事項目。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新建農村敬老院11所、幸福院262所、養老服務示范點50個。開工公租房項目293個、128萬方米,城市棚戶區改造項目47個、174.6萬方米,國有工礦棚戶區改造項目3個、17.3萬方米,改造農村危房23400戶。建設大中型飲水工程350處,解決55.3萬農村人口飲水不安全問題。深入開展命案偵破、打黑除惡、秋冬會戰”等專項行動,社會治安明顯好轉。未發生較大以上生產安全事故,被評為全省先進單位。
各位代表,五年彈指一揮間,我們積累了彌足珍貴的經驗。總的一條,就是蹄疾步穩,穩中快進。一是積極主動對接國家大政方針,干了一些大事。爭取并辦好了武陵山片區發展、老工業基地改造、產城融合示范區以及興永郴贛鐵路、懷邵衡鐵路、呼南高鐵客專等一大批事關國計民生長遠發展的大事。婁邵盆地高標準基本農田項目,投資50億元,為我市建國以來最大的國家投資農業項目。棚戶區改造上級補助資金累計17.2億元,國開行低息貸款141.8億元。提前實施水電自供區改制,獲得上級改造資金22億元,二年全部完成農網改造。累計發行專項債券65億元,有效解決建設資金瓶頸問題。國企改制省級掛賬13億元和支持資金5億元。二是堅持項目第一抓手,干了一些實事。連續實施“項目建設年”活動,五年累計實施重點項目672個,總投資4800億元,實際完成投資1968億元,陸續開工和竣工了一大批打基礎、利長遠的重大項目。組建國資投、交通投、社會投、園區投、水利投等融資臺,引進一批股份制商業銀行,推進農信社改制,籌建村鎮銀行,發展融資性擔保機構,為項目建設提供持續資金保障。破解征拆難題,實行房屋拆遷集中安置改革,推行“三榜公示、兩級審核、經費包干”的陽光征拆模式。加強項目管理,有效規范了項目指揮部職能職責和內部管理,項目管理實現制度化、規范化。三是敢于擔當,干了一些難事。我們對前進道路上的問題不掩飾、不回避,凝聚各方智慧,以無畏的勇氣,迎難而上,啃下了一塊塊過去想啃而沒有啃下的“硬骨頭”。在全省率先關閉落后小煤礦93家,被譽為“邵陽模式”,經驗在全國推介。堅決實施并提前完成國企改革三年攻堅計劃,實現了完成任務多、籌措資金多、化解矛盾多和總體效果好的“三多一好”,經驗在全省推介。穩、有序、成功實施了中心城區“限摩限電”,極大地改善了交通和治安狀況。持續強力推進中心城區綜合整治,堅定創建國家衛生城市,高標準改造小街小巷367條,新建和改造農貿市場42個、公廁569座,配套完善地下管網791公里,堅決拆除違法建筑,城市形象和品位大幅提升,讓邵陽徹底告別了“臟、亂、差”的歷史。四是突出民生至上,干了一些好事。開展水、電、路、氣、房、環境改善“六到農家”,解決了238萬農村人口飲水不安全問題,農網改造即將全部完成,農村公路通達工程100%到村,推廣戶用沼氣池1.6萬口,每年改造農村危房1萬戶以上,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初見成效。五年共實現68萬貧困人口脫貧,貧困地區群眾人均純收入每年增幅高于全市均水。群眾幸福指數持續攀升,綜治民調全省排名逐年進位。
各位代表,創造的物質來之不易,培育的精神影響深遠。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人大、市政協及社會各界支持參與的結果,是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人民團體,向駐邵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和公安政法干警,向部省屬駐邵各單位,向關心支持邵陽發展的各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各位代表,成績屬于過去,問題是前進方向。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不少矛盾和問題,主要體現在: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程度不高,經濟總量、人均均量不大,運行質量不高,扶貧任務艱巨;供給側和需求側的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第一產業大而不強,第二、三產業比重不高;基層基礎不牢,安全生產、綜合治理和計劃生育等底線工作還很薄弱;干部駕馭和應對經濟下行和發展的觀念、責任感和能力需要增強,公共服務水需要提高。我們將高度重視這些問題,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決。
二、“十三五”的目標任務
“十三五”時期,*決定實施“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五位一體”的發展思路,全力推進和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奮力沖刺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倍增目標,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打下堅實基礎。這是我市未來發展的根本遵循和宏觀機遇。我市仍將處于人均GDP2000-10000美元的高速增長期,發展潛力巨大,內生動能強勁。省委、省政府確定的“一核三極四帶多點”的戰略布局,必將重塑我市處于湖南東部長株潭到西部大湘西過渡帶、北部洞庭湖到南部湘南結合部的“一帶一部”區位新格局。這是我市未來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和中觀機遇。國家、省全面實施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將大大促進實體經濟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這是我市未來發展的基本要求和微觀機遇。當然,我們也面臨國家轉方式調結構、經濟下行、“馬太效應”等嚴重挑戰。但是,機遇大于挑戰。未來五年,只要我們凝聚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弘揚“十二五”的好經驗,堅毅前行,干大事、干實事、干難事、干好事,馳而不息,久久為功,就一定能行穩致遠,就一定能讓820萬邵陽人民進入全面小康,就一定能把邵陽建設成富饒美麗幸福的新邵陽。
“十三五”的指導是:*,堅持“五位一體”發展思路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按照“三量齊升”的總要求,始終保持“穩中快進”總基調,始終圍繞“八個建成”總目標,突出發展、扶貧兩大抓手,全力拉長補齊產業發展、新型城鎮化、基礎設施、縣域經濟和扶貧五大短板,打造湖南省域副中心、湘中湘西南經濟中心、全國區域性交通樞紐,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讓邵陽經濟實力穩居全省第二方陣的首位,力爭躋身第一方陣。
“十三五”的工作目標是: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增速高于全省均水,縮短與全省發展水的差距。GDP2300億元,年均增長10%。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14:39:47。財政總收入230億元,年均增長12%。規模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2%。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4000元左右,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4000元左右,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0%。城鎮化率達50%以上。一半以上縣域經濟達到或超過全省中等水,其中邵東進入全省十強縣。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整體脫貧,貧困縣貧困村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問題。
1、著力構建經濟新結構,打造湘中湘西南經濟中心。發揮后發跨越優勢,做好“加減乘除”,完成供給側改革,使我市經濟結構在更高水更大范圍實現供需衡。鞏固發展食品加工、裝備制造、建材、輕工等優勢產業,培育發展生物醫藥、電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打造“一核一帶多點”工業發展新格局,即寶慶經濟技術開發區為核、滬昆高速百里工業走廊為帶、縣市工業園區為多點,促進工業聚集發展,構建富有競爭力的現代工業供給新結構。圍繞農民增收,增強重農固本意識,按照農業生產專業化、標準化、規;、集約化、產業化的要求,加大農業投入力度,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培育現代農業經營主體,完善農業服務體系,創建國家級農業科技示范園,農業勞動生產率達到小康標準,加快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轉變。以打造湘中湘西南現代服務中心為目標,重點建成2-3個湘中湘西南大型綜合商貿物流中心,實施“互聯網+”電商行動計劃,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構建現代物流網、現代金融、現代信息科技等生產性服務產業體系。以建設國內外著名的世界遺產景觀和生態文化旅游目的地為目標,構建旅游基礎網,壯大旅游支柱產業,把西部打造成以路為徑、以景為點的生態文化旅游圈,使之成為張家界-桂林黃金旅游線上的一顆明珠。鞏固提升商貿餐飲、居民服務、房地產等生活性服務業,積極推進健康養老、文化創意、電子商務等新興服務業。
2、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打贏脫貧攻堅硬仗。把集中連片扶貧和區域協同發展有機結合起來,創新精準扶貧機制和辦法,整合扶貧政策和資金,廣泛動員和鼓勵引導各類企業、社會組織及個人參與扶貧開發,大力實施“六個精準”、“五個一批”,發展生產脫貧50萬人,發展教育脫貧2萬人,生態補償脫貧1萬人,異地搬遷脫貧8萬人,社會保障兜底19萬人,確保貧困人口如期脫貧,確保大祥區、雙清區、北塔區、邵東縣2017年脫貧摘帽,武岡市、城步苗族自治縣2018年脫貧摘帽,隆回縣、邵陽縣、新寧縣、新邵縣、綏寧縣、洞口縣2019年脫貧摘帽。
3、堅定不移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更加宜居宜業的幸福家園。以以人為本、便民宜居宜業為宗旨,加強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建設數字城市、智慧城市、緊湊城市和海綿城市,著力解決城市病等突出問題。加快中心城區與邵東縣、新邵縣、隆回縣、邵陽縣的融城發展,將東部城鎮群建設成為產業興旺、交通發達、經濟繁榮的大城市組團。推動三區與周邊縣鄉區劃調整,實施中心城區擴容提質,將核心城區建成100方公里、常住人口100萬的湘中湘西南大城市。建成三環,打通二環,美化一環,織好城市三環網。市中心城區、所有縣城、重點鄉鎮創成國家或省級衛生城市,爭創國家森林城市、健康城市、文明城市和交通管理模范城市。增加城市有效投入,20萬以上人口縣城每年投資在30億元以上,把縣城打造成區域經濟中心,增強縣城對縣域經濟的帶動和輻射作用,到2020年形成縣城人口規模50萬人1個、20-30萬人5個、10萬人左右3個。積極發展重點城鎮,打造一批環境優美、鮮明的中心鎮。推進城市綜合行政執法,形成運作市場化、管理網格化、作業精細化、考核標準化的城管體系。
4、繼續織實織密“四張網”,提升基礎設施共建共享水。以打造全國區域性交通樞紐為目標,實施鐵、公、機互聯互通工程,加快構建鐵路“三縱三橫一連”、高速公路“三縱三橫兩連”、機場民用航空“一東一西”和通用航空多點的新的交通大格局。提升國省干線路網等級,進一步織密農村公路網絡,提升通行能力。推進旅游公路連線環轉。積極發展內河水運。加快建設客運、貨運樞紐。每萬人擁有公共交通車輛達14標臺;窘ǔ尚】邓w系,繼續推進衡邵干旱走廊綜合治理、婁邵盆地基本農田建設和農業綜合開發高標準農田建設,完成2處大型灌區和48處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加快完善市區及9個縣城防洪堤閉合體系,繼續實施病險水庫及水閘除險加固工程,打通防汛抗旱“最后一公里”。建設堅強的能源保障體系,筑牢多層次、高密度、互聯互通、穩固安全的電力體系,提升傳統能源,繼續保持風電全省領先地位,大力推進光伏發電、生物質能、余熱(氣)余壓和地熱能、頁巖氣、農村可再生能源,完善煤、電、油、氣供給體系,實現“縣縣通天然氣”。統籌城鄉區域信息網,加快“三網融合”,推進4G網絡建設。
5、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不斷增強發展的動力活力。加快轉變政府職能,繼續簡政放權,接穩放準行政審批事項。健全現代財政制度,建立事權和支出相適應的制度。繼續深化國企改革,完善國資監管。深化政事、政企、事企改革。落實稅制改革任務。實施工業、農業、現代服務業全產業招商,擴大基礎設施、社會事業的招商領域和范圍,改善投資合作方式。加快鞋業、發制品、打火機等出口基地建設,努力打造國際知名的鞋都、發都、箱包城、食品城。積極推動外經、外貿、外資融合發展。建成邵陽海關、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公路口岸查驗場和邵陽電子口岸,建設海關保稅倉庫和鐵路口岸,實現報關報檢便捷化和通關一體化。
6、增進民生福祉,帶給群眾更多幸福感獲得感。繼續實行就業優先戰略,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實現職工醫保、居民醫保、新農合“三保合一”,推動大病醫療、健康養老及責任險工作,實行低保與社保二合一,完善社會救助和社會福利體系。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基本完成棚戶區改造任務,加快住房公積金向城鎮自由從業人員和個體工商戶延伸。促進婦女兒童全面發展,關愛青少年特別是留守兒童健康成長。提升殘疾人服務水。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提升學前、義務教育和高中教育質量,完成“改薄”任務,分期分批通過國家縣(市區)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評估驗收。有效化解城區大班額。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整合職教資源建成市城區職教城,每個縣建成1-2所示范性職業學校。提升高校辦學水和科研實驗能力。大力推進科技創新,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達到400億元,占GDP比重17%以上。大幅提升科研經費占GDP的比重,每萬人發明專利量達到或接小康標準。加快各縣市的體育館(場)、文化館、圖書館和文化綜合展示館等文化體育設施建設,人均公共文化財政支出達到200元,有線廣播電視入戶率超過60%,每萬人擁有“三館一站”公用房屋面積500方米。健全三級衛生服務網絡,進一步落實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完善計劃生育利益導向政策體系。把綠色化貫穿到新型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信息化全過程,做到“五化”互動協調發展。實施“四邊五年”綠色行動,森林覆蓋率達到64%以上。加強水環境、大氣和土壤等污染防治,堅決降低單位GDP化學需氧量、氨氮等主要污染排放量。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75%以上。單位GDP水耗每萬元下降到110立方米以下。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節約用地制度,單位GDP建設用地占用面積每億元下降到60公頃。推進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示范基地和綠色礦山建設。堅決防止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每萬人擁有律師3人。大力建設安邵陽、法治邵陽、文明邵陽和誠信邵陽,提升社會管理水。
三、認真做好工作
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是:GDP增長10%左右,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12%,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財政總收入增長12%左右,利用外資增長10%,利用內資增長20%,進出口總額增長15%,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5%,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5%,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9‰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左右,萬元GDP能耗下降3%。
實施重點項目300個,概算總投資3200億元,完成年度投資600億元以上,推進重大前期項目150個,完善招商項目庫200個,力促項目早獲批、早開工、早投產。重點抓好十個方面的工作:
1、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工業轉型升級
推進園區建設和管理。以更大力度推進湘商產業園建設,新開工標準廠房170萬方米,續建130萬方米,入園企業390家。盡快整合寶慶工業集中區和邵陽經開區,申報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國家級創業示范基地,力爭實現工業總產值260億元,稅收20億元。加快各類農業科技示范園和雀塘湘中湘西南循環產業園區建設。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充分利用各類園區、基地和高校、職校、企業,在新興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等領域,構建眾創空間示范基地和創業創新聚集區。
推進傳統產業改造和新興動能驅動。貫徹落實《中國制造2025》,支持三一湖汽、恒天九五、湘窖酒業等龍頭企業轉換動能。促成亞洲富士電梯早日投產,加快統一飲料、百威啤酒等大型食品企業建設。壯大以湘中制藥為重點的生物醫藥業。持續抓好“四百工程”。輕工、建材、食品和農產品加工等傳統產業增長15%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中的規模工業企業產值占全部規模工業企業產值20%以上。
推進降低成本為實體經濟減負。加快企業服務臺建設,積極對接并用好中央打出的降低企業稅費、社會保險費、財務成本、電力價格和物流成本等“組合拳”。落實“一行一策、一廠一策”等精準幫扶措施,切實幫助企業排憂解難。用活人才存量,擴大人才增量,對重點企業實施“一企一干部一專家”行動。
2、提高農業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
加強農業產業基地建設。按照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要求,確保糧播面積910萬畝、總產340萬噸以上,蔬菜種植面積穩定在150萬畝以上。開展水稻、玉米、油菜等高產創建活動,推進油茶、茶葉、奶業、金銀花、中藥材、龍牙百合等農產品產業化、規模化、品牌化、信息化。種植烤煙12萬畝,收購20萬擔。出欄牲豬1300萬頭,創建畜禽漁標準化健康養殖示范場30個,確保主要畜禽和水產品產值穩定增長。
發展農副產品加工。實施農副產品加工推進計劃,落實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扶持政策,重點扶持10家骨干龍頭企業,加快農副產品加工企業集群發展。走產學研、農科教相結合的發展路子,加大高新技術的引進和科技成果的推廣應用力度,研究開發一批附加值高、明顯、市場廣闊的高新產品。
壯大農業經營主體。推動建立農村土地流轉服務中心,促進耕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龍頭企業流轉。實施農業合作社行動計劃,爭取每個鄉鎮有1-2個農業綜合合作總社、每個村有1-2個農業專業合作社或分社。發展農機經營實體,推廣先進適用農機具3萬臺,農機總動力達到490萬千瓦,水稻生產耕、種、收全程機械化水達到66%。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創建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示范單位。
廣東高考455至460分左右物理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08:49:52安徽上山東文化產業職業學院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08:46:45華北電力大學(北京)在山東高考招生計劃人數和專業代碼(..
時間:2025-05-22 08:44:20浙江汽車職業技術學院對比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哪個好 ..
時間:2025-05-22 08:41:10四川汽車職業技術學院對比山西運城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哪..
時間:2025-05-22 08:38:49江蘇旅游職業學院在江蘇高考招生計劃人數和專業代碼(參..
時間:2025-05-22 08:3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