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夏朝少康時有豕韋國,其后人以韋為氏。
炎帝、黃帝分別代表了我國古代的母系、父系氏族社會,又以他們為主體與東夷少昊族組成了“華夏民族集團”,因而“炎黃”被尊奉為中華民族的始祖,也是中國人許多姓氏來源的始祖。比黃帝稍晚的韋姓祖先是“五帝”之一的帝顓頊高陽氏。按《史記?五帝本紀》載:黃帝娶姜姓炎帝后裔氏族部落女嫘祖為妻,生的兒子中有一個叫昌意。昌意又娶今四川岷江流域的姜姓蜀山氏族部落女昌仆為妻,生的兒子中有名叫顓頊。顓頊聰明伶俐,15歲就能協助處理部落事務,成年后,繼承了祖父黃帝的華夏部落聯盟軍事首長職務。他善于團結各氏族部落首領,放手讓他們處理各種事務,注意發展原始農業、手工業、物品交換業,使原始經濟有了進一步的發展,他也得到了部落民眾的稱贊。他又根據神事、民事混雜的情況,將華夏部落聯盟中的神(天)事、民事機構分設,各有“官員”管理,不得混雜。史學界將顓頊帝高陽時期視為我國社會文明的“雛型國家”階段。顓頊娶滕墳氏族部落女“女祿”為妻,生子老童。老童娶根水氏族部落女驕福,生子重黎、吳回。吳回有子陸終,其母不詳。陸終娶鬼方氏族部落長的妹妹女(阝貴)為妻,懷孕長達三年,生了三個兒子。接著,又從其左肋下生出三個兒子:一子名樊,又叫昆吾。二子名惠連,又叫參胡。三子名筏篚,又叫彭祖。彭祖是顓頊的第五代孫、黃帝的第七代孫。彭祖繼承父親的氏族部落長職務后,注重農業和家畜飼養業,形成彭祖部落。他約生于帝堯初年。
黃帝氏族部落聯盟以龍為圖騰,后裔氏族因地名、水名或祖先崇奉物的不同,形成了各自的圖騰崇拜。彭祖的得名,與其氏族部落善于養豕及用豕皮做大鼓有關。這個部落在典禮、祭祀或作戰時,都以擊鼓為樂,久而久之,便以大鼓為圖騰崇拜,且以大鼓的“嘭嘭”聲而姓彭(名?鏗),居地亦名彭城(今江蘇省徐州)。彭祖亦稱大彭。大彭氏族部落居彭城,是帝堯所封。《楚辭?天問》王逸注解說:彭祖擅長調養,做的肉湯特別有營養。他因常做山雞湯獻給帝堯喝,得到賞識,被封于彭城。這個氏族部落的后裔氏族較多,人口興旺。彭祖的妻子名字不詳,兒女的名字也不詳,但其部落的各裔支氏族都有善于養豕和制造大鼓的。姓氏書說韋姓“出自顓頊”,道理也就在此。
彭祖的氏族部落中,有以黃帝的龍圖騰為稱號的,也有以大鼓或豕(豬)為圖騰徽號的。到大禹為華夏部落聯盟最高軍事首長時,彭壽任彭祖氏族部落長,和禹的關系親密。禹在涂山(今安徽省懷遠)大會諸侯時,彭壽亦去參加。禹建立夏朝(公元前2070年)后,封彭壽(后世文獻稱其為彭伯壽)為大彭國君,定都于彭城(今徐州)。夏王啟十一年,封于西河(邑城在今山西汾陽,轄地相當于今山西西南及陜西關中華陰、大荔等黃河以西的地區)的啟長子武觀反叛,彭壽奉命帶大彭國軍去征討。武觀投降,回朝(今河南省鞏義市)向父王啟請罪,被赦免為朝臣。彭壽因功被晉爵為“伯”(夏代的諸侯國稱“氏國”,沒有公、侯、伯、子、男之稱,《逸周書》稱其為“彭伯壽”,當是周史官的觀念),其封國亦稱彭伯國,是夏代東方的一個大諸侯國。彭伯國忠于王室,相繼為伯的國君一直聽從王室調遣,與夏王室關系親密。后羿、寒浞篡奪夏政權后,彭伯一直不叛夏朝,后來又出兵助少康奪回了王位,立下大功。少康登上王位后,論功封賞,便封彭伯(名字失載)的支族元哲于韋地(今河南滑縣,邑城在縣東南50里的廢韋城,今名妹村)立國。因元哲的氏族是以豕為圖騰的,又善于制造大鼓,故改姓為豕韋氏。因而其封國便以豕韋(或韋)為名,韋、韋城或豕韋、豕韋城之名,均以豕韋氏封立于此而得名。文獻資料說:彭祖在夏為“豕韋氏”,指的就是元哲封立的豕韋國。按《新唐書?宰相世系四上》的記載,元哲是彭伯壽的裔支孫,元哲就是顓頊高陽氏的第十代孫,黃帝的第十三代孫了。
夏代時,彭伯國勢力大,地位高,其裔支豕韋國地位也較高。夏王朝傳到夏王桀時,成湯為商國君主,國力強大,開始滅夏。彭諸侯國在湯的勸說下歸服,與夏王朝親密的韋、顧、昆吾等國忠于王室而不叛。成湯在穩定東方后,向西進軍,便先滅了韋、顧、昆吾等小國。公元前1600年商朝建立后,被滅的韋國余民有的淪為新封劉累(帝堯后裔)子孫韋國的奴隸,舊貴族則四散逃亡,約定以國名韋為姓。
受姓始祖韋伯遐
豕韋氏封立的韋國舊貴族,有一支輾轉逃到了今陜西扶風縣境內,裔支又遷入今陜西周至縣境內,形成韋谷、諱水、諱川、諱渠等名稱。這一支韋姓人傳到商末時,人口增多,地域有所擴大,首領韋伯(又寫作百韋、伯韋)便在?川村(今屬扶風縣)修筑了邑城,建立了韋方國,依附于以周原(今屬扶風與岐山縣交界地區)為都的周伯國。周武王向東進軍滅商紂王時,韋國君率軍參加,立下戰功。
公元前1046年西周建立后,周武王論功行賞,封韋國為“伯”爵國,國名稱韋伯國。周原出土的甲骨文中記載為“韋伯”。這個“韋伯”,古今的姓氏書無考證和記載,不知其名字。我們據《新唐書?宰相世系四上》的記載考證,所說的“韋伯遐”就是指的這個“韋伯”。名字叫韋遐,加爵位稱“韋伯遐”。因為從韋遐至第二十四代孫韋孟,約有1400年(一代按50歲計算),恰與商末至西漢文帝時期的時間相吻合。因此說,韋姓人的本姓祖先是韋遐。商代武丁為王時,遷劉累后裔于今山西夏縣,繼承帝堯后裔的唐國,封自己的兒子(己姓)為豕韋國君,亦稱韋伯國,武王伐紂時被滅。武丁還滅了遷封在今河南原陽縣的彭伯國,彭伯國的貴族則入朝為史官。
二、少數民族韋姓。
韋姓少數民族,主要是在廣西地區。他們既有韋姓人徙人或與韋姓人通婚生子者,又有韋姓中的客家人,還有少數民族從姓韋者,情況比較復雜。但他們絕大多數人是韋賢的后裔,則是可以肯定的。唐代以前的廣西韋姓人已述,現將廣西少數民族中的韋姓人簡述如下。
唐代時,邕管(今廣西)的廣源州蠻酋中有韋姓。明代廣西土司知州中有韋延壽、韋貴、韋萬安、韋保良、韋應鯤、韋昆能、韋文明、韋法真、韋公良、韋富、韋顯忠、韋布等。清代有土司知州韋昌、韋懋遷、韋懋選等;東蘭州文蘭洞蠻的土司知州在明代有韋錢保、韋萬目、韋贊見、韋濟民、韋爵應、韋玩,清代有韋喜、韋興寶、韋正宗、韋起云、韋虎臣等;在明代廣西僮族中有韋朝威、韋朝猛、韋銀豹;瑤族中有韋香等;壯族中的韋姓人則更多,如辛亥革命烈士韋云卿等。
明代貴州的“八番”中有韋番,韋番中有的人后融人了布依族。清代時貴州地區少數民族中的韋姓人較多;云南地區至明清時期,少數民族中有韋姓分布,有的還遷入今越南民主共和國北部;四川地區的少數民族中亦有韋姓。
明清時期,蒙古、滿族中有韋姓。尤其是東北地區在唐代后韋姓人興盛的基礎上,歷宋、元、元、明、清,不僅本地的韋姓人又有發展,而且又有韋姓人遷入。
漢代西域疏勒等國的韋姓人,有韋國亡后融人西羌族的韋姓人,亦有從杜陵沿絲綢之路人西域的韋姓人。
重慶上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09:58:38遼寧上桂林醫學院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09:56:30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信息安全技術應用專業怎么樣?錄取..
時間:2025-05-22 09:53:21浙江警官職業學院司法警務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09:51:03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無人機應用技術專業怎么樣?錄取分..
時間:2025-05-22 09:47:02河北高考525至530分左右物理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09:4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