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姓,中華姓氏,主要起源于姬姓,得姓始祖是畢公高。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二十五位的姓氏,人口較多,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一一。畢姓是當今較為常見的姓氏,分布很廣,如北京,天津,河北之滄州、尚義、黃驊、阜,山東之邑、禹城、龍口、濟寧,山西之太原,湖北之監利,江西之金溪、崇仁,廣西之田林,廣東之吳川,云南之河口,貴州之盤州,四川之合江以及河南的不少地區都有分布。
畢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二十五位,人口約一百二十一萬八千余,占全國人口總數的0.076%左右。
三千多年前的畢國,是在今陜西長安、咸陽兩地之北,也就是說渭水的南北兩岸乃畢姓之發祥地。春秋時,畢公高的后裔畢萬仕晉,因功封于魏,到其曾孫魏文侯時,三家分晉,因此有畢姓改成魏姓者。雖如此,畢姓此際在山西扎根卻是不爭的事實。戰國時,滕國(今山東滕州)有畢戰,說明此際畢姓已進入山東。先秦時期,畢姓主要繁衍于河南和山西境內黃河以北的一大片地方。西漢時,南越將軍畢取降漢,被封為侯。并有涿(今河北省涿州)人畢野白,這些史實表明,畢姓在北方已擴展于今河北,南方的廣西也有了畢姓人。此際,一支畢姓遠徙山東省東,并且繁衍成為當地的望族。魏晉南北朝時期,居于東郡的畢姓繁衍日盛,可謂族大人眾,名人輩出,此際見諸史冊之畢姓名人,多父子、兄弟等有血緣關系者。另外,畢姓太原郡望、河內郡望、河南郡望已日益壯大,北魏出連氏改畢姓后,入遷洛陽,使畢姓河南郡望尤為昌盛,并蔭及河內。唐安史之亂后,京兆(今陜西省西安)人畢宏入蜀,偃師人畢構裔孫一支遷居鄆州須昌(今山東省東)。唐代末年,因避回鶻擄掠和黃巢之亂,有畢姓南及兩湖一帶。北宋時,代州云中(今山西省大同)人畢士安因仕宦落籍河南鄭州,其孫畢良史先遷蔡州上蔡,靖康之恥后,避居江東。與此同時,有畢姓因仁宦或避難之故遷居江西、浙江、安徽等地。明初,山西畢姓人作為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于陜西、山東、河南、河北、北京、天津等地。清乾隆年間以后,河南、山東的畢姓人,伴隨闖關東的風潮,通過海路,入遷東北三省。此際亦有沿海之畢姓赴臺,或到東南亞和歐美各地者。如今,畢姓在全國分布甚廣,尤以山東、河南、黑龍江等省多此姓,上述三省之畢姓約占全國漢族畢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
字輩,名字表示家族輩份的字(多為名字中間的字),俗稱派。其意均為修身齊家。安民治國,吉祥安康,興旺發達。字輩是中國傳承千年的重要取名形式,也是古代一種特別“禮”制,它一直延續到現代。由于各種原因,自五、六十年代以后,世人對字輩譜變得陌生,這種現象在年輕一代更為明顯。小編為你整理了畢氏家族的字輩排行,一起來看看吧。
山東桓臺畢氏字輩:“汝夢斯廷遠承先德于以作征清本家學傳世其榮樹毓允昌循法守銘宗章克保宏業振升”。
山東青州畢氏字輩:“海右啟家嗣宗衍慶義方式谷慎行貽令云裔其昌賓王利用”。
山東汶上畢氏字輩:“玉慶先德于士研經潔白”。
山東臨朐畢氏字輩:“吉緒永利世云”。
山東淄川、巨野、萊蕪畢氏字輩:“自際盛世海岱豐凝遠承先德于耜研經杰輩家第昭曠堂亭溫良恭儉苗裔嗣(思)銘”。
安徽合肥畢氏字輩:“春永守金權文章為純粹張教治家祥”。
吉林、遼寧畢氏字輩:“所以召世序庶可鑒重明遠應鴻大也永茂于文登”。
浙江鄞州畢氏字輩:“大任保厘鎬東志襄瑞冶”。
河北涿鹿畢氏字輩:“進義(玉洪)學(旭)博(傲)”。
河北獻縣畢氏字輩:“煒士深根煌增”。
河北樂亭縣畢段村:“中永學元(麗)承(雅)。
內蒙敖漢畢氏字輩:“先有席衛萬庚廣連占魁”。
湖南畢氏一支字輩:“承家仁才代啟”。
云南畢氏一支字輩:“亨順永發克敬乘先書練冊守孝友叢員”。
陜西米脂畢氏字輩:“萬照鳳華臺銀河龍門開”。
畢氏一支字輩:“世守恩錫(賜)永記相傳”。
重慶上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09:58:38遼寧上桂林醫學院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09:56:30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信息安全技術應用專業怎么樣?錄取..
時間:2025-05-22 09:53:21浙江警官職業學院司法警務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09:51:03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無人機應用技術專業怎么樣?錄取分..
時間:2025-05-22 09:47:02河北高考525至530分左右物理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09:4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