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𥳑、簡狄)、姜孝伯(姜考伯)、狄?彌、耶律?赫邈。上古周朝時,有個叫孝伯(亦稱考伯)的貴族,被周成王封為狄城的首領,考伯就在那兒建立了狄國,也就是在現今山東高青縣東南那一帶。后來,狄國的族人以國名為姓,世代姓狄。而狄姓的始祖孝伯,原來是遠古的炎帝的后代,炎帝這一族崇拜牛和鳳,黃帝這一族崇拜龍。所以說炎黃子孫也就是鳳和龍的子孫。
狄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08位。狄氏是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在中國的大陸與臺灣省均未進入前三百大姓。
狄氏起源于中國北方地區,主要分布在江蘇溧陽、山東、遼寧、吉林和黑龍江等省。由于狄氏是中國姓氏當中比較罕見的姓氏,所以相關的史料記載并不多見,說法也是不盡統一。狄,在古代是北方少數民族的泛稱。商朝時狄族活動于今甘肅、陜西、寧夏內蒙一帶。周朝的祖先在古公壇父為首領時,在陜西豳地(中國陜西旬邑)發展農耕,經常受到周圍戌族、狄族侵擾,于是沿渭水而下遷居周原(中國陜西歧山),后發展成周國,兒子季歷即位后,打敗了戌族、狄族的侵擾,周國逐漸強大起來。當時狄族部落眾多,以赤狄、白狄、長狄最著。赤狄,隗姓,在殷及西周的西北部,當時也稱鬼方(鬼方為殷周部族名),各種史書都有殷周攻伐鬼方的記載。春秋初,赤狄東出秦、晉之地而入于晉,并據太行而建“群國”,其勢力大盛,后又東向滅掉刑國(中國河北邢臺)、衛國(中國河南淇縣)。是后狄人西擾周、晉,并與周王子帶勾結,將周襄王逐出王都。晉文公出兵勤王,大敗狄師,殺叔帶。狄乃東渡黃河,進入河南山東,侵擾宋、衛、齊、魯。后赤狄內部發生分裂而衰落,被周邊國家侵占驅逐。白狄原同秦同住雍州一帶,在晉國西,后亦漸徙晉東、魯西,建立多個小國,其中以河北中部的肥、鼓、鮮虞三國最大。春秋末鮮虞改稱中山,戰國時成為與燕、趙、韓同時稱王的千乘之國。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河北山縣出土中山王墓及中山國都遺址的文物,說明當時狄族融于華夏文化之中。漢朝,置狄道(道即縣也,少數民族居住的稱道)屬隴西郡。以地居狄族而名。晉朝改為武始縣。隋復為狄道,屬蘭州。
唐天寶三年置狄道郡。故城在今甘肅臨洮縣。公元前的一千年,狄族一直活躍于今陜、甘、寧、內蒙鄂爾多斯以及河南、河北、山西和山東西部一帶。公元后才銷聲匿跡。狄族和狄氏雖然沒有直接關系,但周成王封狄城肯定同當時強盛的狄族有關。據明嘉靖甲午(公元1534年)修的狄氏家譜記載:“梁公(狄仁杰)出于太原,吾郡之狄,則由太原而遷閩,由閩而遷太。據《溧陽狄氏宗譜》(1925年修)記載:狄英,字天秀,隨宋高宗南渡,舉賢良方正,任江浙行省副使,由臨安而來,開府溧陽。致仕,遂居胥渚里,今溧陽狄氏祖也。
江蘇溧陽狄氏字輩:文章千古訓,忠孝一家人。勤儉貽謨遠,詩書衍慶長。
山東滕州(滕陽)狄氏字輩:經義傳明訓,永緒世澤長,忠孝謹遵守,裕德福榮詳。
山東嘉祥狄氏字輩:國有德士矣, 臨廣善作邦,成家方東升,榮華燦先倫,俊秀同獻彩, 福瑞應延長 ,樹立偉遠向 ,希宜為英賢。
山東莘縣狄氏字輩:“國吉汝方盡(金)光慶祖澤深”。
四川宜賓狄家字輩歌:維守方元玉.仁文士正長.宗紹光廷大.佳興義后昌。
遼寧丹東狄氏字輩:“青明和福學道政吉永昌萬祥宗家慶元恒世德彰”。
江蘇連云港狄氏字輩:“孟元英維時”
河南南陽狄氏字輩:“萬寶歸來有□尚鳳挺宗懷慶兆世震”。
狄氏一支字輩:“永自萬朝學啟國興仁衛仕兆祖厚德成”。
重慶上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09:58:38遼寧上桂林醫學院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09:56:30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信息安全技術應用專業怎么樣?錄取..
時間:2025-05-22 09:53:21浙江警官職業學院司法警務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09:51:03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無人機應用技術專業怎么樣?錄取分..
時間:2025-05-22 09:47:02河北高考525至530分左右物理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09:4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