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上午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遼寧代表團審議時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
●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推進干部作風轉變,深入實施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全面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
●不論經濟發展到什么時候,實體經濟都是我國經濟發展、在國際經濟競爭中贏得主動的根基。
●堅定不移把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培育核心競爭力,爭當創新驅動發展先行軍,加快培育具有較強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企業科技人才隊伍。
●要優化國有資本布局,全面落實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責任,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和重大風險事件發生。
●要以推進干部作風轉變為抓手,全面推進干部隊伍建設。
找準突破口走實轉型升級路
▲全國人大代表、阜新市委書記張鐵民
遼寧省阜新市作為全國首個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試點市,年來積極培育新產業、探索新機制。全國人大代表、阜新市委書記張鐵民說,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是世界性難題,現在轉型發展到了攻堅階段。我們將按照*關于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推進干部隊伍作風轉變的要求,主動調整結構,做強接續產業,不斷改善民生,走好走實阜新轉型升級之路。
張鐵民說,在國家的大力扶持下,十幾年來,阜新市一直在努力探索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之路,積極培育接續替代產業,逐漸由過去單一的煤電之城,走向裝備制造、農產品加工、能源三大支柱產業并舉,新興產業已占全市經濟總量70%,早已不再光靠煤炭“吃飯”。
多年來,阜新充分利用資源優勢,積極延伸產業鏈,發展煤化工產業,重點發展液壓產業基地。年來,海內外氟產業加速向阜新轉移,阜新被中國氟硅協會授予“中國氟產業示范基地”稱號。2013年底,阜新市提出舉全市之力建設“200萬畝現代農業示范帶”,使之成為轉型的又一突破口,農產品加工在阜新產業結構中的比例由過去的10%左右上升到39%。阜新還利用豐富的瑪瑙資源,規劃建設多個瑪瑙產業園區,從業人員超過5萬人。
在城市轉型中,人民群眾得到了真正的實惠,幾年,阜新市棚戶區改造面積達到1000萬方米,全市一半以上的居民住房是通過棚戶區改造得到改善的。
張鐵民說,16年的轉型,使阜新市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從4300元增至2.2萬元,裝備制造業占比從4.8%升至23%,煤電產業占比從49.8%降到不足15%。站在新的起點上,阜新市今年又提出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發展動力轉換升級、社會建設體制升級“三個升級”目標,在已有基礎上正全力打造轉型升級版阜新。
彈好四重奏做好三篇大文章
▲全國人大代表、大慶市市長韓立華
去年以來,黑龍江省大慶市圍繞向經濟建設中心聚焦發力,彈好重構產業、重聚動能、重組要素、重塑環境的經濟社會發展“四重奏”,經濟運行實現由負轉正,新舊動能加速轉換。
全國人大代表、大慶市市長韓立華說,*在遼寧代表團發表的重要講話是對東北振興的最新指示,令人鼓舞。去年,*要求黑龍江全面落實“三降一去一補”重點任務,做好改造升級“老字號”、深度開發“原字號”、培育壯大“新字號”三篇大文章。這是*對黑龍江產業結構調整,提出的極具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具體措施,是實現全面振興的重要著力點和發力點。
韓立華說,作為資源型、產業結構比較單一的城市,大慶市以做好三篇大文章為引領,變中求新、變中求進、變中突破,在重構產業、重聚動能、重組要素、重塑環境四方面加速破題。
在重構產業方面,著力從有需求增長空間又有鮮明供給優勢的領域發力,持續壯大精干主導產業,打造優勢產業,培育戰略新興產業。
在重聚動能方面,大慶市采取市場化手段,把束縛在體制內的生產要素解放出來,協同推進產業、企業、市場、產品、業態和管理創新,催生供給主體、推動大慶新舊動能接續轉換。
在重組要素方面,大慶市圍繞國家“一帶一路”建設,主動對接“哈長城市群”,推動相互間資源共享、基礎共建、產業共融、人才共育,加快實現大慶經濟由小循環、內循環向大循環、外循環轉變。
在重塑環境方面,從最緊迫的關鍵處著手,從反映最強烈的問題抓起,簡政放權、減稅降負、減繁除弊,打造誠信大慶、安大慶、法治大慶。大慶市全面實施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再次調整、取消和下放市級行政審批事項71項,清理中介服務事項64項。開展網上審批、要件共享等審批服務,累計受理各類事項26萬件,審批提速60%。
供給側改革要持續發力去產能
▲全國人大代表,本鋼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陳繼壯
*7日上午參加了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遼寧代表團審議,給4300萬遼寧人民加油鼓勁,為遼寧振興發展注入強大動力,他開出極具針對性的良方,即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推進干部作風轉變。
全國人大代表,本鋼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陳繼壯說,現場聆聽*的重要講話,滿滿的獲得感。*一席話,定調子、定原則、定方向,明晰了我們腳下的路。
陳繼壯表示,印象最深刻的,是*指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遼寧振興必由之路”。在現場,*問到了去產能問題,說句心里話,過去一年,供給側改革是一次“刮骨”向內的變革,“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齊發力,鋼鐵企業實實在在品嘗到了紅利。
陳繼壯代表認為,無論是去年的供給側改革攻堅之年,還是今年的深化之年,去產能都是首要任務。如何完成今年去產能目標,陳繼壯代表認為:一是力度不能減;二是決心不能軟;三是督查不能松;四是處罰不能寬。繼續保持這種勢頭,堅持3-5年,可能把中國鋼鐵行業治理過來,真正實現健康發展。
去產能如何才能標本兼治,陳繼壯認為:去產能除了國家政策引導之外,還要運用市場的“優勝劣汰”機制,讓優質產能的有效供給全面占領主流市場,不給落后產能休整復出的機會。如此,才能讓企業在去產能中提升競爭力,真正實現“鳳凰涅?”。
新產業和傳統制造業并駕齊驅
▲全國政協委員、奧克集團董事長朱建民
3月7日上午,*在遼寧代表團的重要講話,是對遼寧新常態下振興發展的頂層設計,為遼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明確了戰略定位、指明了發展方向和改革路徑,令我們歡欣鼓舞、信心倍增,全國政協委員、奧克集團董事長朱建民表示。
年來,老工業基地振興到底立足什么、依靠什么、走什么路,一度困擾著遼寧企業家。這次*明確指出,不論經濟發展到什么時候,實體經濟都是我國經濟發展、在國際經濟競爭中贏得主動的根基,遼寧老工業基地是靠實體經濟起家的,新一輪振興發展也要靠實體經濟。我認為,這為遼寧經濟振興與轉型升級明確了戰略定位,必將引領遼寧上下更加堅定信心,凝心聚力于具有比較優勢的裝備制造和原材料工業上。
在發展路徑方面,指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遼寧振興必由之路,并對遼寧構建具有持續競爭力和支撐力的新型工業體系給予了厚望和新期待。我認為,這是遼寧優勢產業轉型升級與實體經濟振興發展的重大機遇,老工業基地應按照這一要求,制定“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傳統制造業并駕齊驅、現代服務業和傳統服務業相互促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軍民融合發展”的發展規劃,打造遼寧工業新格局。
做為國內環氧衍生精細化工領域的大型民營企業和國內領軍企業,我們奧克集團將認真學習和領會*的講話精神,并借*講話給遼寧振興帶來的強勁春風,勇抓機遇,堅定和加速在遼寧的投資發展信心與步伐。我們堅信,在以*同志的*領導下,在省委省政府堅強帶動下,我們“擼起袖子加油干”,新一輪老工業基地的振興一定能取得新的突破和輝煌成就。
干部轉作風是振興東北的金鑰匙
▲全國政協委員、吉林省政協*黃燕明
“*提出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推進干部作風轉變。這是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的金鑰匙。”全國政協委員、吉林省政協*黃燕明表示,“*的重要講話讓我們很受鼓舞,又提出了非常重要的方向和原則。我們信心更足了,要用好金鑰匙,走穩振興路。”
東北振興的藍圖已經繪就,關鍵在于真抓實干。在今年全國“兩會”上,黃燕明作為第一提案人,聯合116位吉林、遼寧、黑龍江、內蒙古等13省(區)全國政協委員聯名提案“關于加快建設東北特高壓交流電網”,建議將東北特高壓交流電網項目調整納入國家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并加快建設。此外,黃燕明與住黑、遼、蒙三地的全國政協委員聯合調研,并在今年兩會提案建議,“將大興安嶺南麓三省一區結合部作為國家經濟生態區”。
黃燕明說,今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吉林作為農業大省和全國商品糧基地,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全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整體構架中占據著重要位置。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從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推進農業科技進步、推動“互聯網+”現代農業發展、加強農業品牌建設等方面推進,時刻緊繃糧食安全的弦,切實保護和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把實體經濟抓上去’是*到吉林視察時對我們提出的殷切希望。實體經濟是吉林省的優勢和基礎。”黃燕明說,想要進一步推進實體經濟振興,就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塑造創新創業文化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育新動能。要繼續抓好降本增效,大力培育壯大智能制造等新興產業,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引導企業認清形勢,主動適應發展環境。
今年,吉林省政協將圍繞推進放管服改革,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推動民營經濟大發展快發展,實現“雙隨機、一公開”全覆蓋,政策舉措“回頭看”等工作獻計出力。
筑牢實體經濟根基必須多措并舉
▲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完達山乳業董事長、總經理王景海
*在參加遼寧代表團審議時強調,不論經濟發展到什么時候,實體經濟都是我國經濟發展、在國際經濟競爭中贏得主動的根基。*的重要講話高屋建瓴,對我國經濟“虛”“實”之爭現狀適時把控調向,對未來經濟走勢明確目標方向。黑龍江完達山乳業董事長、總經理王景海代表認為,經濟向質量、效益方向轉型升級,我國國際競爭地位,都取決于實體經濟發達程度。
王景海代表說,實體經濟是產業轉型升級的支撐,多措并舉筑牢實體經濟根基,才能保證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一個民族產業經濟是靠實體經濟帶動,像完達山乳業從種、養、加、銷,到餐桌上乳品安全,實現整個產業鏈向價值鏈轉換,都得依靠實體產業拉動完成。
王景海代表認為,我國發展綠色經濟也要依靠實體經濟,無論是優化生態環境,垃圾分類處理等都要靠實體產業新技術實現。
如何實現實體經濟振興?王景海代表認為,應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下功夫。實體經濟振興必須有一個脫胎換骨改造過程,由傳統生產方式和傳統供給方式向市場化供給方向轉變,滿足市場需求,增加有效供給。
另一方面,振興實體經濟要加強產業配套,掌握產業核心技術,制造業要以系統化拉動上下游產業鏈及相關業態整合,增強實體經濟核心競爭力。
振興實體經濟,更需要運用信息技術,實現產業提檔升級,應用互聯網技術推動實體經濟提質增效,提升實體經濟國際競爭力。
王景海說,發展實體經濟還要以科技創新,改造升級傳統產業,增強國際化、現代化能力。*講實體經濟是國家發展、國際競爭的根基,我們企業界就要帶頭擼起袖子加油干,一起筑牢這個根基!
揚長避短發展糧食深加工產業
▲全國人大代表、中糧集團中糧生化臺公司總經理佟毅
*強調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玉米深加工產業是實體經濟,更是東北發揮‘大糧倉’優勢加速振興發展和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全國人大代表、中糧集團中糧生化臺公司總經理佟毅說,東北要聚焦發展糧食經濟,尤其是玉米深加工產業。
“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必須根據東北地區經濟特點、因地制宜、揚長避短。”佟毅說,玉米正是東北的優勢,通過發展玉米深加工產業延長玉米產業鏈,實現工業發展反哺農業。在種植端,則起到調整種植結構作用,促進農民從種植“大路貨”玉米到發展對接精深加工需求的優質專用型玉米。
“作為深加工企業,我們也在積極參與玉米種植結構調整。”佟毅說,去年公司指導農民試種高品質、高附加值的蠟質玉米作物,開展訂單農業,每斤價格高出市場0.15元,“今年公司準備將訂單種植規模擴大十倍,未來在東北建設蠟質玉米生產基地”。
此外,當前我國尤其是東北玉米庫存高,玉米“去庫存”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打頭陣”。“玉米深加工是去庫存的‘主力軍’。”佟毅說,玉米價格市場化改革后,玉米深加工產品重建競爭優勢,去年加工量同比增加9%。
“玉米深加工產業結構升級潛力很大。”佟毅認為,通過發展燃料乙醇和產業鏈下游的有機酸,生物可降解材料聚乳酸等,在未來有望形成5000萬噸的產能規模,可實現年產值約2000億元,“將極大助推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供給側改革,好糧才能賣好價
▲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北大倉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隋熙明
黑龍江地處世界三大黑土帶,尤其第一積溫帶1000多萬畝的土地上陽光充足,土地肥沃,松花江流淌滋養。但以大米為首的一些農產品一直以來叫好價不高,量大不掙錢,這是困擾黑龍江農業發展的重要問題。
*指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東北農產品解決“不掙錢”問題指明了出路。
但“酒香”也得勤吆喝。“黑龍江的五常大米、響水大米、泰來大米、方正大米質量其實都很不錯,其中以五常大米最有名。”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北大倉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隋熙明說,但大家熟知的五常大米只是地域品牌,具體到五常大米里哪些牌子的大米最好,名頭最響亮,真正能說清楚的人卻不多。
隋熙明認為,整體而言五常大米并沒有賣出與其價值相符的價格來。“它的水稻能賣到每斤2.4元錢或2.5元錢,雖然比一般的大米強些,但我覺得每斤5元錢左右才更符合它的實際價值。”
隋熙明說,日本的大米很多都是五六十元、甚至上百元一斤,黑龍江的大米口感和質量也不差,鴨稻米、鵝稻米等獨具,綠色有機安全,為什么賣不出更好的價格來?“原因還是在于沒打出品牌和贏得足夠的市場信任,黑龍江大米急需這種拳頭品牌。”隋熙明說。
“好的品牌是好的質量、好的包裝、好的營銷的綜合體,缺一不可。”隋熙明說,年來,黑龍江省提出農產品從“種得好”向“賣得好”轉變,進而靠“賣得好”倒逼“種得更好”,目的就是要改變目前賣得不好的問題。
大米賣得好,品牌非常重要。隋熙明說,黑龍江大米市場還存在品牌眾多、較凌亂的情況,大的領軍品牌更加稀少,這些都不易于消費者建立起信任。“現在我們正在做一個農業全產業鏈的農產品,以品牌,從上游種植、倉儲,到后期加工、銷售、農業金融服務形成一條龍,加快實現‘糧頭食尾’‘農頭工尾’。”
內蒙古高考500至530分左右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10:39:38內蒙古醫科大學對比河北環境工程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線排..
時間:2025-05-22 10:36:19湖南高考歷史565分排名多少 排名多少位次
時間:2025-05-22 10:32:43湖北民族大學法學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10:28:51天府新區航空旅游職業學院對比泰山職業技術學院哪個好 ..
時間:2025-05-22 10:25:03石家莊人民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對比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哪..
時間:2025-05-22 1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