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 [唐] 中國古代十大文豪,飲中八仙,唐詩四大家,唐朝詩人,仙宗十友(701~762) 詩仙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字太白,號青蓮居士、謫仙人,別名李十二,唐代詩人,與杜甫并稱為“李杜”。李白有《李太白集》傳世,代表作有《靜夜思》、《將進酒》、《夢游天姥吟留別》等;創造了古代浪漫主義文學、高峰歌行體和七絕達到后人難及的高度。李白的樂府、歌行及絕句成就為最高;風格豪邁奔放,清新飄逸,想象豐富,意境奇妙,語言奇妙,浪漫主義,立意清晰。關于李白之死,歷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總體可以概括為三種死法:其一是醉死,其二是病死,其三是溺死。人物生早年天才長安元年(701年),李白生。字太白。其生地尚無確說。但一般認為唐劍南道綿州(巴西……[ |
毅 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1901~1972) 陳毅(1901年8月26日-1972年1月6日),名世俊,字仲弘,四川樂至人,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詩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建者和領導者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十大元帥之一),黨和國家的卓越。新中國第一任上海市長。一、陳毅早年(1901--1927) 陳毅,1901年8月26日出生于四川樂至縣。1916年,15歲的陳毅就讀于成都甲種工業學校。他從小不滿黑暗腐敗的舊社會,追求真理,向往革命。1919年,在“五四”運動影響之下,陳毅開始接受馬克思主義。1921年,他因參加留法……[ |
小 共和國36位軍事家,政治家(1904~1997) 鄧小(1904~1997) 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之一,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鄧小理論的創立者。 四川廣安人。1904年8月22日生。……[ |
禹 [夏] 夏朝開國君王 禹,姓姒,名文命 (也有禹便是名的說法),字(高)密。史稱大禹、帝禹,為夏后氏首領、夏朝開國君王。禹是黃帝的玄孫、顓頊的孫子 (但也有說法認為禹應為顓頊六世孫)。其父名鯀,被帝堯封于崇,為伯爵,世稱“崇伯鯀”或“崇伯”,其母為有莘氏之女?己。相傳,禹治理黃河有功 ,受舜禪讓而繼承帝位。在諸侯的擁戴下,禹王正式即位,以陽城為都城,一說以陽為都城(或在安邑或在晉陽) ,國號夏。并分封丹朱于唐,分封商均于虞。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因此后人也稱他為夏禹。他是中國古代傳說時代與堯、舜齊名的賢圣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績,就是歷來被傳頌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劃定中國……[ |
慎 [明] 明朝三大才子之首(1488~1559) 楊慎(1488~1559),字用修,號升庵,楊廷和之子,公認為明朝三大才子之首, 明代文學家,新都(今屬四川)人。少年時聰穎,11歲能詩,12歲擬作《古戰場文》,人皆驚嘆不已。入京作《黃葉》詩,為李東陽所贊賞。正德六年(1511),殿試第一,授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實錄,稟性剛直,每事必直書。武宗微行出居庸關,上疏抗諫。世宗繼位,任經筵講官。嘉靖三年(1524),眾臣因“議大禮”,違背世宗意愿受廷杖,楊慎謫戍云南永昌衛,居云南30余年,死于戍地。 楊慎存詩約2300首,所寫的內容極為廣泛。因他居滇30余年,所以思鄉、懷歸之詩,所占比重很大。他在被謫滇時,妻……[ |
軾 [宋] 北宋著名文學家(1037~1101)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他的家庭富有文學傳統,祖父蘇序好讀書,善作詩。父親蘇洵是古文名家,曾對蘇軾和其弟蘇轍悉心指導。母親程氏有知識且深明大義,曾為幼年的蘇軾講述《后漢書•范滂傳》,以古代志士的事跡勉勵兒子砥礪名節。當蘇軾21歲出蜀進京時,他的學識修養已經相當成熟了。 蘇軾學識淵博,通達,在北宋三教合一的氛圍中如魚得水。蘇轍記述蘇軾的讀書過程是:“初好賈誼、陸贄書,論古今治亂,不為空言。既而讀《莊子》,喟然嘆息曰:‘吾昔有見于中,口未能言。今見《莊子》,得吾心矣!’ ……后讀釋氏書,深悟……[ |
廷和 [明] 明朝首輔(1459~1529) 楊廷和(1459??1529),漢族。字介夫號石齋,四川新都人。年十二,舉于鄉,憲宗成化十四年(1478),年十九,進士及第。孝宗弘治二年(1489)進修撰。歷官左春坊大學士,典誥敕。以指斥佞幸忤劉瑾,謫官。瑾誅后,拜華蓋殿大學士,總朝政。武宗死,無子,以從弟朱厚?繼位,是為世宗嘉靖。除去中間居憂三年,楊廷和身仕兩朝,前后擔任宰輔十四年,其中首輔九年。他為官清正,多有建樹,因爭登基大典忤帝意,謫官,致仕。后削職為民。嘉靖八年(1529)卒年七十一。 子楊慎字用修,號升庵,武宗正德六年(1511)辛未科狀元亦以爭大典,杖謫云南,廢棄終身。 大明王朝經過幾十……[ |
鵬翮 [清] 水利專家、天下第一清官(1649~1725) 張鵬翮,字運青,號寬宇,遂寧黑白溝人。生于清順治六年(1649)十一月十七日。三歲隨父讀書,授《大學》即能成誦。九歲受業于西充白太庚老師,詩文初露才華。十三歲,受教于遂寧赤崖精舍彭覺山老師。彭為當時名儒,博通經史,長于詩文,對鵬翮影響很大。鵬翮少年有志,雞鳴即起,孜孜不倦,讀書論學,潛道修身,以圣賢自期。康熙八年(1669),鵬翮中舉,九年(1670)成進士,時年二十二歲。任翰林院庶吉士,為同僚中年最小者,勤奮好學,謙恭有禮,深受同館人尊敬。十二年(1673)任刑部福建司主事,不久轉山西司員外郎。審理案件,辯冤案疑獄,不避權貴,秉公持正,人甚敬畏。翌年,……[ |
轍 [宋] 唐宋八大家(1039~1112) 蘇轍(1039~1112) 北宋散文家。與其父蘇洵、兄蘇軾合稱三蘇,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字子由。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仁宗嘉□二年(1057)與蘇軾一起中進士。不久因母喪,返里服孝。嘉□六年,又與蘇軾同中制舉科。當時因奏乞養親,未任官職,此后曾任大名府推官。熙寧三年(1070)-神宗,力陳法不可變,又致書王安石,激烈指責新法。熙寧五年(1072),出任河南推官。元豐二年(1079),其兄蘇軾以作詩謗訕朝廷罪被捕入獄。他-請求以自己的官職為兄贖罪,不準,牽連被貶,監筠州鹽酒稅。元豐八年,舊黨當政,他被召回,任秘書省校書郎、右司諫,進為起居郎,遷中書舍人、……[ |
洵 [宋] 唐宋八大家(1009~1066) 蘇洵(1009年5月22日-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自號老泉,“唐宋八大家”之一,與二子蘇軾、蘇轍合稱“三蘇”。蘇洵的散文論點鮮明,論據有力,語言鋒利,縱橫恣肆,具有雄辯的說服力。蘇詢的散文多為論辯文,字字珠磯,句句珍寶;作詩不多,擅寫五古,質樸蒼勁。蘇洵在譜學領域貢獻巨大,他創造了現代修譜方法之一的蘇氏譜例,影響巨大,時至今日仍然是許多地方和姓氏的修譜范例。人物生青年游蕩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出生于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蘇洵少時不好讀,由于父親健在,沒有養家之累,故他在青少年時代有點象李白和杜甫的任俠與壯游,走了不少地方。”北宋祥……[ |
峨 [明] 蜀中四大才女(1498~1559) 黃峨(1498-1569)明女文學家,字秀眉,明朝工部尚書黃珂之女,四川遂寧人(今遂寧市安居區玉豐鎮)。少年時其詩名已為時人所知。 明武宗正德十四年(1519)與新都狀元、翰林院修撰楊慎(升庵)結為伉麗。婚后居新都桂湖之濱的榴閣。次年,隨楊慎回京。世宗嘉靖三年(1524),楊氏父子在“議大禮”的政爭中,忤觸嘉靖,楊慎兩受“廷杖”,后被謫戊云南永昌衛。她回到新都居處。其間以詩詞寄情,她的《黃鶯兒》詞四闋最為感人。五年,楊慎回家探父病,獲允同赴云南戊所。八年,楊慎夫婦由戊所奔父喪,后升庵返戊所,她獨居榴閣。此期間寫有深情感人的《寄處》詩:“雁飛曾不到衡陽,……[ |
瑞卿 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1906~1978) 羅瑞卿(1906年05月31日?1978年08月03日),漢族,四川省南充市舞鳳鄉人,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十大將之一。他參加過長征,在抗日戰爭時期主持過抗日大學的工作,建國后曾是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副部長、共和國的副總理,文革時期受林彪等人誣陷遭批判,1977年被反,次年去德國治病不幸逝世。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斗的一生,奉獻的一生。1906年5月31日生于四川省南充市舞鳳鄉清泉壩。讀過私塾和高級小學。1921年入南充中學后,接受進步,積極參加愛國-,與家庭發生嚴重沖突。1926年前往成都,入實業專……[ |
娥 [宋] 宋朝第一位攝政太后(968~1033) 劉娥(968年1月28日-1033年4月30日),宋真宗趙恒的皇后,宋朝第一位攝政太后。劉娥雖然長年受寵,卻無法懷孕,真宗和劉娥想出“借腹生子”的方法來。1010年,李氏生下一子,卻只會認劉娥為母,兩年后劉娥被立為皇后。劉娥才華超群,通曉古今書史,熟知政事,是宋真宗的賢內助。太子趙楨即位后,劉娥被封為皇太后,朝中實物由劉娥處理。明道二年(1033),劉娥病逝于寶慈殿,享年六十五歲,謚號莊獻明肅皇后(后改章獻明肅皇后)。人物生家道中落劉娥祖籍太原,生于宋太祖開寶元年(968)正月八日(1月28日),祖父劉延慶在五代十國的后晉、后漢時任右驍衛大將軍(后晉高……[ |
貞吉 [明] 蜀中四大家(1508~1576) 趙貞吉 (明朝禮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趙貞吉(1508年?1576年),字孟靜,號大洲,內江桐梓壩人。明代名臣,南宋宰相趙雄之后,嘉靖十四年(1535)進士。官至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學士,兼掌都察院,進太子太保。卒謚文肅,贈少保。趙貞吉生前與楊慎、任翰、熊過并稱“蜀中四大家”,遺著有《趙文肅公文集》、《趙太史詩抄》等。少時聰穎趙貞吉于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出生于四川內江桐梓壩,六歲時隨祖父趙文杰于武功縣讀書,日盡數卷。年幼時與其弟趙蒙吉自相師友,互進其學,十五歲讀王守仁《傳錄》,驚曰: “予固疑物理之遠于本也,今獲所歸矣。”(我本來懷疑……[ |
錫 [宋](940~1004) 田錫(940~1004),字表圣,田錫初名繼沖,后更名為錫。嘉州洪雅(今屬四川眉山市)人,祖籍京兆(今西安),唐末避黃巢之亂定居四川眉州洪雅(今槽漁灘鎮)。曾祖父、祖父均為當時洪雅之名士,太興國三年(975)進士,官至右諫議大夫。北宋初年政治家和著名作家,在宋初的政壇和文壇享有較高的聲譽。深為宋初士大夫所景仰。 生于晉高祖天福五年,卒于宋真宗咸六年,年64歲。田錫在政治上以敢言直諫著稱,同時又是一位革陳推新,影響后世深遠的文學家,被稱為宋代文學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著有《咸集》五十卷。《宋史》卷二九三有傳。田錫幼時即聰穎過人,在村后九龍山靈池發蒙苦……[ |
紹增(1894~1977) 范紹增(1894~1977),名舜典,號海廷,綽號“范哈兒”,“大老造”。大竹縣清河鎮人。自幼不喜讀書,常到茶館聽“說書”,對江湖豪俠劫富濟貧心向往之。13歲入袍哥,終日在外游蕩。 清宣統三年(1911),保路同志軍興。大竹、渠縣一帶袍哥首領,同盟會員張作霖聚眾而起。范紹增隨之搖旗吶喊,隨機應變,受到張賞識,收為袍哥小兄弟,并介紹加入同盟會。民國2年(1913),張作霖參加“癸丑反袁”失敗,-率部上山,在渠、竹、達邊境一帶搶劫財物,購買0,擴充實力,范則為張當總管事。民國6年,范紹增隨張參加反袁護國戰爭。張在鄰水一帶活動時,張被親袁川軍襲殺。范率部……[ |
壽 [晉] 三國蜀漢及西晉時著名史學家(233~297) 陳壽(233年-297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漢縣(今四川南充)人。三國時蜀漢及西晉時著名史學家。少時好學,師事同郡學者譙周,在蜀漢時曾任衛將軍主簿、東觀秘書郎、觀閣令史、散騎黃門侍郎等職。當時,宦官黃皓專權,大臣都曲意附從。陳壽因為不肯屈從黃皓,所以屢遭遣黜。蜀降晉后,歷任著作郎、長廣太守、治書待御史、太子中庶子等職。晚年多次被貶,屢次受人非議。元康七年(297年)病逝,享年六十五歲。太康元年(280年),晉滅吳結束了局面后,陳壽歷經10年艱辛完成了紀傳體史學巨著《三國志》,全書共65卷,36.7萬字,完整地記敘了自漢末至晉初百年間中國由0走向統一的歷……[ |
祖禹 [宋](1041~1098) 范祖禹(1041-1098),字淳甫(淳,或作醇、純,甫或作父),一字夢得,漢族,成都華陽人。生于宋仁宗康定二年,卒于哲宗元符元年,終年五十八歲。著名史學家,“三范修史”之一。祖禹著《唐鑒》十二卷,《帝學》八卷,《仁宗政典》六卷;而《唐鑒》深明唐三百年治亂,學者尊之,目為唐鑒公。《宋史本傳》又著文集五十五卷,《宋史藝文志》并行于世。范祖禹,生于仁宗康定二年(公元1041年),卒于哲宗元符元年十月初十(公元1098年11月5日)。字淳甫,一字夢得,是北宋中期著名的史學家,“三范修史”范鎮、范祖禹、范沖之一。 據說,范祖禹出生時,他母親夢見“一偉丈夫被金甲……[ |
冰 [春秋戰國] 戰國時期的水利家 今山西運城人,是戰國時期的水利家,對天文地理也有研究。秦昭襄王末年(約公元前256~前251年)為蜀郡守,在今四川省都江堰市(原灌縣)岷江出山口處主持興建了中國早期的灌溉工程都江堰,因而使成都原富庶起來。 據《華陽國志?蜀志》記載,李冰曾在都江堰安設石人水尺,這是中國早期的水位觀測設施。他還在今宜賓、樂山境開鑿灘險,疏通航道,又修建汶井江(今崇慶縣西河)、白木江(今邛崍南河)、洛水(今石亭江)、綿水(今綿遠河)等灌溉和航運工程,以及修索橋,開鹽井等。老百姓懷念他的功績,建造廟宇加以紀念。北宋以后還流傳著李冰之子李二郎協助李冰治水的故事。 建在都江堰渠首……[ |
內蒙古高考500至530分左右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10:39:38內蒙古醫科大學對比河北環境工程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線排..
時間:2025-05-22 10:36:19湖南高考歷史565分排名多少 排名多少位次
時間:2025-05-22 10:32:43湖北民族大學法學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10:28:51天府新區航空旅游職業學院對比泰山職業技術學院哪個好 ..
時間:2025-05-22 10:25:03石家莊人民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對比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哪..
時間:2025-05-22 1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