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紀念建黨97周年之際,為深入學習貫徹*和*對四川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激勵全校廣大黨員、干部在新擔當新作為,推動形成榜樣引領、見賢思齊、干事創業、砥礪奮進的時代風尚,按照上級有關文件精神,結合學校實際,現將四川師范大學年來涌現出的部分優秀共產黨員的先進事跡報道于后。希望全校黨員、干部以先進典型為榜樣,學習他們在教書育人中辛勤耕耘、砥礪奮進、刻苦鉆研,在脫貧攻堅中堅定信念、擔當有為、無私奉獻的精神風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斷把學校各項工作推向新的臺階。
既然選擇了從教,就把立德樹人作為畢生追求
??記文學院黃尚軍教授
四川師范大學文學院的黃尚軍教授,是一位把教書育人、立德樹人融入自己工作生活全過程的優秀教師,他對教育事業兢兢業業,對學生關懷備至,在教書育人和學術科研領域都取得了豐碩成果,受到師生的廣泛贊譽。黃尚軍教授2009年獲四川師范大學師德標兵稱號;2012年獲四川省創先爭優優秀共產黨員稱號;2013年獲四川省優秀教師稱號及全國師德標兵稱號;承擔了多項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項目,獲得了四川省教學成果獎一等獎等五項省部級優秀科研和教學成果獎。2017年,黃尚軍教授領銜的團隊入選首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中央電視臺、四川電視臺、四川日報等多家媒體對黃尚軍教授的優秀事跡進行了深度報道,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反響。
辛勤耕耘,無怨無悔,深深扎根地方民俗文化研究的沃土
黃尚軍教授是四川省四川方言與民俗研究的領軍專家,為保護和傳承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作出了突出貢獻。20載春來秋去,黃尚軍教授幾乎沒有休過一天假,每逢節假日都外出采風,20多個除夕之夜,他都是在田野調查的途中度過。他走遍了巴蜀地區150多個縣;節衣縮食,傾其所有,投入200余萬元;參加了300多場地方民俗活動,走訪了上千人,拍攝了十萬余幅四川民俗照片,拍攝了一千余小時的音像資料,保存了大量已經消亡或正在消亡的珍貴民俗文化場景。他說:“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最深沉的自信。作為民俗文化研究者,自己為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貢獻綿薄之力,倍感責任重大,倍感驕傲自豪。”
黃尚軍教授進行田野調查,大多在偏僻鄉鎮、深山老林,他克服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矢志不渝,全身心投入。他在泥濘滿地的農家院壩吃過喪席,在剛收割了小麥的地里嘗過喜宴,也曾因無處投宿,深夜在巖洞枯坐等待天明。有一次,他在彭州市小魚洞鎮采集素材,為了搶拍當地民俗文化活動的生動鏡頭,懷抱攝像機滾下雪溝,顧不上一身雪泥,爬上對面高地,手忙腳亂地工作。那位因感冒失聲而很少說話、簡省了不少儀式的司儀動情地對他說:“黃老師,我從沒看見過你這樣能吃苦耐勞、關心我們鄉村文化活動的城里人!
2016年元旦,黃尚軍教授在巴中進行田野調查時不慎將腳重度摔傷,但他牽掛所教的本科生和即將畢業的研究生,他沒請一天假,堅持坐在輪椅上奔波來往于學校不同校區為學生上課達半年多。
由于長期積勞成疾,黃尚軍教授因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導致右腿癱瘓動了手術,20多次住院。他在病床上仍忙著備課。手術后,穿著鋼背心仍然堅持帶領學生在巴蜀大地上進行田野調查。
言傳身教,感染學生,牢牢堅守教書育人的使命責任
黃尚軍教授常說:“作為一名教師,最重要的任務是向學生傳授好知識!倍皞鞯馈钡姆绞接袃煞N:課堂教學和課堂外的傳授。黃尚軍教授將田野調查的豐碩成果融入自己的教學中,用生動的方式講解博大精深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多年來,他給學生開設了《田野調查的理論與實踐》、《中國西南非物質文化遺產調查研究》、《巴蜀方言與民俗》、《古代漢語》、《巴蜀移民文化》等十余門課程,每一門都認真備課,寫下了一百多萬字的講義。他還從田野調查資料中,精挑細選,認真編輯,做了大量課件,與同學們分享他的學術收獲和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片深情。黃尚軍教授以淵博的知識、豐富的資料、充滿激情和魅力的講授,使每一堂課既內容充實,又生動活潑。他講授的《巴蜀方言與民俗》是學校最受歡迎的公選課之一,選修的學生非常踴躍,每學期都有數百名同學報名,以致無法全部滿足同學們的選修需求。為此,他通過網絡、書信和手機信息與同學們交流,把講授由課堂帶到課外,由線下拓展到線上。
黃尚軍教授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每年四川師范大學文科都要評選十余個學生重點科研創新項目,10余年來,黃尚軍教授每年都會指導一到兩個學生團隊獲得重點科研創新項目立項,結題答辯都是優秀,他指導的學生團隊多次獲得四川省大學生挑戰杯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他常常把撰寫論文的同學叫到家里,手把手教他們查資料、寫提綱。很多同學在他家一呆就是一整天,每次都是他和妻子親自給學生做飯。
在多年的教學育人實踐中,黃尚軍教授一直秉承這樣的信念??每個人都有成才的基本條件和才學。所以他在指導學生論文時非常認真負責,不管是碩士生、本科生,還是成教生、自考生;不管是直接指導的學生,還是前來請教的學生,都一視同仁,從不推諉,有問必答。由于他的家住成都市大石西路,距學校較遠,為了更好地指導學生的畢業論文,2009年3月,他搬到學校研究生院,與學生同吃、同住三個月,以至于門衛將他當成是老博士。凡是他經手的論文,至少通改三遍以上。他常常對學生說:“做學問來不得半點虛假。要把論文當作藝術品來精雕細刻,要讓成果經得起時間的經驗。”
黃尚軍教授知道自考生查找資料不方便,為了保證論文質量,對于希望他當面指導的外地自考生,他都盡量安排在他的家里見面,路途遠的還安排在家免費食宿。
2008年臘月,一名自考生帶上論文初稿來找黃尚軍教授,其論文寫到當地在辦婚事時,男方僅發放的彩禮就有36種之多。黃尚軍教授意識到當地傳統婚俗有十分豐富的內涵,對于研究巴蜀民俗文化,是很好的一手材料。但這位同學收集的資料很簡略,難以支撐高水研究。第二天上午,他就到了學生的老家??威遠縣新場鎮,悉心指導學生如何收集資料、如何撰寫論文、如何開展科研,直到大年三十上午,才回到成都。因為資料收集全面和研究工作扎實,這名自考同學的論文被評為優秀。
2010年,一名本科畢業生選擇黃尚軍教授做論文指導教師。這名學生患小兒麻痹癥,上下樓都十分困難,打字只能用拇指關節,但學習非常勤奮。黃尚軍教授十余次和他商討,指導他找資料、寫提綱。每次下課后,該學生要到教室找他指導,黃尚軍教授都對他說:“我馬上下樓來,你在樓下等著!弊詈螅撏瑢W在論文后記中這樣寫到:
“黃尚軍教授是我所接觸到的最為嚴格負責的導師。跟隨他,我不僅學到了許多民俗知識,更重要的是在治學和為人方面深受啟發。大到做學問的道理,小到“到學校后給我發條短信報安”之類細微的關切,都深深感動著我,感染著我。今后,我要把待人的這份真誠傳遞給身邊更多的人,讓社會充滿更多的正能量。”
十多年來,黃尚軍教授在課余時間指導本科生121人,科研創新項目21個,其中重點項目8個,被學校評為優秀的有12個,2個獲得全校文科第1名,獲四川省大學生挑戰杯一等獎1個、二等獎1個、三等獎1個。黃尚軍教授多次被學校評為暑期社會實踐優秀指導教師。
滿腔熱情,關懷備至,把學生當成自己一輩子的親人
黃尚軍教授把自己對教育事業的無限熱忱化作對學生的關愛,不僅向學生傳授知識,灌輸做人的道理,還盡量在上、生活中關心他們,溫暖他們。
2007年中秋節,黃尚軍教授在學校舉辦了“中秋朗月”詩歌朗誦會,有300多位同學參加。學生臨出門之時,每個人手里都拿著黃尚軍教授和他妻子特意為學生購買、分發的月餅。
2008年“5?12”大地震中,黃尚軍教授指導的一名研究生老家的房子在地震中坍塌。該同學的岳父偏癱,常年臥床,妻子又沒有工作,經濟拮據,黃尚軍教授便拿出2000元資助學生,并持續提供各種幫助,使該同學度過難關。
2008年寒冬的深夜,他的一名研究生不慎在寢室摔倒,聞訊后,他和妻子急忙趕到學校,帶著學生去醫院醫治并像慈父一樣通宵守護。學生治療期間,他親自為學生做菜熬湯,送到病房,每天如此,從未間斷。
2017年,黃尚軍教授新招的一名研究生的父親外出打工,遇上山體滑坡,沒領到工錢,回家過春節,路過成都,他得知這一信息后,打電話請學生父子倆到家里吃住,臨走還給了路費。
對那些有上進心的學生,黃尚軍教授不遺余力地給予支持,他自己貼補經費讓學生參加田野調查,對學生的優秀科研成果給予獎勵,并給經濟困難的學生提供資助。
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十余年來,為了給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為他們補充營養,讓他們全心全意投入學習,黃尚軍教授在校本部租了一間小房,常年放棄與家人團聚的時間,與十多名學生共同學習和生活,手把手教他們做科研論文。他還從南江縣山里殺來年豬,從金堂縣農家拉來蔬菜,在自己家里開起了“小食堂”,以至于鄰居以為他是專門給學生做飯的“保姆”。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十多年來,黃尚軍教授培養了不少優秀的學生,他指導的研究生在讀期間就在《中國語文》等權威核心期刊發表了論文,不少學生考入國內外著名高校攻讀碩士、博士,畢業后,他們到各單位都成了頂梁柱,有的還回到了母校任教。
黃尚軍教授常說:“既然選擇了從教,就把立德樹人作為畢生追求”。黃尚軍教授對事業的執著追求,對教學科研的精益求精,對學生的無私奉獻,對他人的熱情相助,贏得了師生們的一致贊譽。但他總是謙虛地說:他之所以能始終如一地把這樣的信念落實到日常工作之中,是因為在他自己成長的過程中遇到了許多好老師,給了他無私的幫助,他要像他的老師們一樣,為教育事業奉獻一生,將愛心無私傳遞給學生。
把三線建設鐵道兵精神在高校學子中發揚光大
??記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學校首席教授蔡方鹿
蔡方鹿同志1968年入伍,1970年入黨。現任四川師范大學杰出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四川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蔡方鹿代表著作《中國經學與宋明理學研究》入選《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兩次榮獲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2017年作為首席專家獲得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招標項目:“中國道統研究”立項。蔡方鹿先后被評為學校2010-2012年度勞動模范、學校2012-2014年度優秀共產黨員。2016年榮獲四川省“全省高等學校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不忘初心,傳承鐵道兵精神
作為當年擔任爆破兵,從事最危險的工作,親身參加舉世聞名的三線建設特大型工程成昆鐵路修建,多次與死神擦肩而過的鐵道兵老戰士??蔡方鹿教授從2009年起至今,已連續九年帶領他所教授的四川師范大學“中國哲學”專業研究生重走成昆鐵路,開展成昆鐵路緬懷傳承之旅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這些活動包括:到德昌烈士陵園祭掃蔡方鹿當年的戰友,為修建成昆鐵路而英勇犧牲的鐵道兵烈士;徒步行走當年鐵道兵戰士付出生命代價修建的隧道、橋梁、路基,使研究生親身感受當年筑路的艱辛;開展田野調查,采訪鐵路沿線的彝漢各族群眾,讓同學們親眼看到成昆鐵路給涼山人民帶來的巨大變化;采訪當年修路的鐵道兵老戰士,學習他們的革命獻身精神;參觀金口河鐵道兵博物館,不忘在國家困難時期鐵道兵無私奉獻所創造的豐功偉績等各種豐富多彩有意義的活動。九年下來,共計有80余人次隨蔡方鹿教授走過了成昆鐵路。
牢記使命,肩負育才重任
蔡方鹿將革命文化和紅色文化精神作為“立德樹人”的要求,通過社會實踐活動,進入研究生的頭腦,成為每一位研究生的自覺行為。參加過重走成昆鐵路社會實踐活動的研究生們深受鐵道兵精神的影響和感召,在各方面都有較大的進步,涌現出一批品學兼優的碩士研究生:有11人先后考上國內重點高校博士生,1人出國到意大利羅馬大學留學深造;畢業生獲得四川省優秀碩士論文1人,獲得四川師范大學優秀碩士論文4人;研究生畢業后已成為各單位的骨干,有的被評為地級市??甘肅省武威市優秀共產黨員(張玉祿),有的獲得教育部“學術新人獎”(陳欣雨);并有兩人已獨立承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
教書與育人并重,廣受社會好評
正如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方克立教授所指出:蔡方鹿“作為一個鐵道兵老戰士,今天的中國哲學教授,連續九年帶領研究生們重走成昆線,讓他們在社會實踐中深受教育和鍛煉。這可能是當代中國教育史上的一個創舉,至少也是教書育人的一個成功范例!笨梢哉f,蔡方鹿以自己親身的經歷,把鐵道兵為國為民,不畏艱難險阻,不怕流血犧牲,勇于克服一切困難的大無畏革命精神和鉆研業務,精通技術的科學精神傳授給下一代研究生年輕同學,在立德樹人、培養人材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績,并得到了社會各界、鐵路沿線彝漢各族群眾和中央電視臺的好評。
精準扶貧在理塘
??記四川師范大學扶貧工作駐村干部詹斌
2015年底,省委脫貧攻堅領導小組安排四川師范大學承擔普格縣、理塘縣精準扶貧任務。四川師范大學高度重視,成立了扶貧工作領導小組,在學校預算中安排落實扶貧專項經費。為保證扶貧項目的精準實施,學校領導多次率隊赴兩個縣進行調研和項目對接,根據縣上的實際需求,結合學校的辦學優勢,與兩個縣分別制定了對口幫扶實施方案。2017年5月,四川師范大學黨委委派中共四川師范大學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機關支部書記、公司資產經營部副經理詹斌到理塘縣甲洼鎮江達村任駐村干部,開展對口幫扶精準脫貧工作。詹斌談到,回首一年來的扶貧工作,充實、感動以及各種辛酸灌滿腦海,這段不一樣的高原工作經歷已經成為他一生的記憶。
實地調研,摸索新路子
理塘縣位于四川省西部,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南部,海拔4014.187米,是名副其實的高原貧困縣。到理塘沒幾天,詹斌便因為天氣變化,出現了輕微的高原反應,嘴唇干裂、睡覺頭痛、輕微缺氧......面對環境和身體的雙重考驗,詹斌依然不忘本職工作,報道第二天便同江達村的駐村干部一同深入村中了解基本情況。
江達村離甲洼鎮5公里,全村63戶、282人,其中低保戶14戶64人,貧困戶19戶69人。作為貧困村,該村因自然條件艱苦、地形條件限制等原因,經濟發展長期處于滯后狀態。在與村干部交談中,詹斌了解到該村海拔較縣城偏低,適合發展農耕產業,同時村民希望通過發展規模化產業實現村內脫貧致富。他結合實際,積極與鎮領導溝通銜接,聽取鎮領導對發展村內產業的指導意見,切實撰寫江達村幫扶方案。經過半個多月的進村入戶了解村情民意,幫扶方案終于“出爐”。在這段時間,他除了深入村民了解情況外,還與鎮領導溝通、向派駐單位校方對接,著眼于構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長效機制,切實發揮了幫扶“橋梁紐帶”作用。
多措并舉,幫扶全覆蓋
根據詹斌反映的情況和學校領導多次赴理塘縣調研的結果,學校與甲洼鎮江達村的駐村干部因地制宜,多措并舉,采取了產業幫扶,援建四季瓜果蔬菜大棚,實現可持續收益;援建基礎項目,建設村委會文化站、公共衛生間等基礎設施建設,切實改善公共服務環境;以購代捐,購買理塘土豆進行義賣,舉全校之力,助推村民增收;在理塘縣中學掛牌“頂崗實基地”,派遣川師大學生開展教育實;真情結對,社會愛心助脫貧等措施,推動經濟發展,實現脫貧致富。四川師范大學精準扶貧工作不僅致力于物質上的援助,還關注村民的精神生活。為活動中心募集投影儀設備,在春節等特殊節假日期間,向江達村結對貧困戶送去慰問物資,每當這個時候,村民們都會連說“卡卓”(謝謝),并表示在各方的關心關愛下,他們將感恩奮進,用實際行動回報黨和國家的幫扶。
作為四川師范大學派駐到甲洼鎮江達村的駐村干部,詹斌多次參加省級督導、交叉檢查及第三方評估,完成學校相關職能部門在理塘縣開展精準扶貧的對接工作,積極開展農牧民夜校活動,提高農牧民文化知識和生產技能,參加三月維穩期江達村帶隊值班及四月植樹造林,與濯桑片區蟲草采集管理工作組到蟲草采集點協助主產區及公安干警做好蟲草采集進山工作以及進行設卡反輟保學檢查,使甲洼鎮江達村的扶貧幫扶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砥礪前行,再續校地情
由于駐村期間,詹斌順利完成各項幫扶工作,幫助江達村脫貧摘帽,得到了江達村老百姓、鎮黨委政府以及校方的認可,同時積極宣講黨的精準扶貧政策,打贏脫貧攻堅戰役。2017年12月底,四川師范大學推薦他繼續在理塘縣甲洼鎮黨委掛職鎮黨委副書記,主要協助開展鎮黨委的黨建工作及脫貧攻堅工作。
堅定信念,奔康路上勁兒足
扎根基層,再續校地幫扶情,其心坦然,帶著一年來的扶貧工作經驗,詹斌堅定信念,秉承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完成上級安排的各項工作。甲洼鎮卡娘村作為脫貧摘帽村,貧困面廣、程度深,全村110戶578人,其中貧困戶45戶196人。2018年,卡娘村在四川師范大學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和甲洼鎮黨委行政協調下,成立了“理塘縣師大心連心農副產品銷售農民專業合作社”,流轉土地186畝,投入資金30萬元,建立了四川師范大學生態農場,種植了高原優質馬鈴薯。發展卡娘村集體經濟,為今年全村脫貧摘帽打下堅實的基礎。
面對艱巨的脫貧攻堅戰,詹斌相信在學校黨委行政的領導下,只要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所有扶貧一線的工作人員,在致富路上加滿油、鼓足勁,脫貧奔康最后一公里一定能圓滿結束!
內蒙古高考500至530分左右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10:39:38內蒙古醫科大學對比河北環境工程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線排..
時間:2025-05-22 10:36:19湖南高考歷史565分排名多少 排名多少位次
時間:2025-05-22 10:32:43湖北民族大學法學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10:28:51天府新區航空旅游職業學院對比泰山職業技術學院哪個好 ..
時間:2025-05-22 10:25:03石家莊人民醫學高等?茖W校對比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哪..
時間:2025-05-22 1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