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干部是“管”出來的,也是“選”出來的。換屆也正是“選干部”最為集中時期。用人導向是換屆的風向標、晴雨表。“用得正人,為善者皆勸;誤用惡人,不善者競進”“用一賢人則群賢畢至,見賢思齊就蔚然成風”。選人用人導向正,用“忠誠”態度選拔忠誠的干部、以干凈作風推選干凈的干部、憑擔當精神使用擔當的干部,才能選出忠誠干凈擔當的好干部。堅持“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的好干部標準,使那些政治強、懂專業、善治理、敢擔當、作風正的優秀干部受重用、得提拔,讓那些會跑要、濫用權、拉幫派、不干凈的干部沒市場、丟位子。
考得準才能選得好。考察干部是干部的甄別器、識別儀。換屆涉及大量干部的進退留轉,更要提高換屆考察質量,做到立體辨人、精準識人。加強綜合分析研判,堅持考察班子與考察干部相結合、堅持集中考察與日常考察相結合、堅持靜態考察與動態考察相結合,既看班子總體運行,又看干部的個人能力,既看干部的一貫情況,又看干部的關鍵表現,綜合分析、立體研判,歷史、全面、辯證地考察干部。要認真落實*提出的干部考察“五察五看”要求,科學把握識人方式、識人途徑、識人重點,適當擴大延伸考察范圍,注重在現場實地中考察干部、注重在鄉野口碑中考察干部,多渠道、多層次、多側面地把干部考準考實。換屆考察不僅要了解干部的優點亮點,也要發現干部的缺點疑點。要嚴格落實“四凡”要求,對考察對象的干部檔案“凡提必審”,個人有關事項報告“凡提必核”,紀律監察機關意見“凡提必聽”,線索具體的信訪舉報“凡提必查”,堅決把存在“病癥”的人選及時剔除,把“帶病提拔”壓縮到最低限度。
換屆選出好干部,關鍵要加強黨的領導,充分發揮黨委的領導和把關作用。各級黨委嚴把選人用人關口、嚴格選人用人程序,把好選拔干部的政治關、作風關、能力關、廉潔關,既看政治立場、又看信念作風,既看能力素質、又看廉潔自律,全面分析、全面把握,不憑個人好惡、不搞親親疏疏,真正把好干部及時發現出來、合理使用起來。換屆的過程也應是干部能上能下的過程。各級黨委把時考核、年度考核、常規巡視、換屆考察的結果結合起來,綜合運用相關核查問責結果,該談話的談話、該調整的調整、該處理的處理,營造敢于負責擔當、爭相干事創業的濃厚氛圍,推動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局面。
集中換屆期往往是跑要風、說情風、拉票賄選風等不正之風和腐敗行為的高發期。歪風邪氣不僅嚴重干擾換屆正常開展,更扭曲選人用人導向,破壞良好政治生態。查處是最嚴厲的震懾、問責是最有力的保障。搞好換屆必須把紀律和規矩挺在最前面,以鐵的紀律、鐵的查處、鐵的問責護航換屆風氣,用好的風氣選出好的干部。要加大查處力度,對于違反“九嚴禁”的行為,堅持主動出擊、露頭就打、動輒則咎,從快從嚴查處,決不姑息遷就,以最堅決的態度狠剎歪風邪氣,始終保持整治不正之風的高壓態勢,真正讓鐵規發力、禁令生威。要強化責任追究,對那些縱容換屆歪風、懲治違紀行為不力的領導干部,嚴格執行“一案雙查”,既查處追究選拔任用之責,又查處追究風氣監督之責,把黨紀廉政責任落到實處。
忠誠是為政之魂,干凈是立身之本,擔當是成事之要,三者缺一不可,集中體現了領導干部的人格、風格、品格,鑄就著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精神風范。
對黨忠誠,就是在黨言黨、心中有黨,保持了忠誠,關鍵時刻才“靠得住”。黨是工人階級先鋒隊,忠誠就是黨的生命;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對黨忠誠就是忠于人民、忠于國家的集中體現。并不是入了黨,黨員就自然忠誠于黨。在今天,有一些黨員干部,對黨從憂慮重重發展到離心離德――他們不是“憂黨”而是憂一己的出路前途。有那么些“在黨”的人,甚至覺得黨“不行了”,猶如行船一旦遇上大風大浪,甲板上的老鼠先行逃逸。這些“老鼠”有的與黨貌合神離,有的為自己找好了“退路”,還有的不但把老婆孩子送走了,巨額財產轉移出去了,甚至連“身份”也換好啦。對于這些“身在曹營心在漢”的人,要他與黨同命運共榮辱,他是不干的。
還有一些人也講“忠誠”,但他忠于的卻不是黨。比如有的地方“山頭”林立,“圈子”里、團伙內的人,只忠于“老大”、“老頭子”以及“教父”,自己則甘當“門生”、“家臣”,他們不認為自己是統一的先鋒隊的成員,而是搞幫派內的人身依附,不認為頭上的烏紗是人民給予組織培養,只知道自己是“某某的人”,形成類似封建社會的“效忠”。他們不聽中央的,不聽國務院的,“抱團”的“朋黨”、“山頭”上的“嘍?”也是“令行禁止”、同進共退,伊只聽“老板”的。又比如有的黨員干部,也有他的“忠誠”,卻只是“虔誠”于鬼神,求神拜佛、頂禮膜拜,心中哪里還有唯物主義、無神論的黨規,哪里還有什么黨的性質和宗旨?
個人干凈,就是清正廉潔、一塵不染,誘惑面前“守得住”。黨員干部就是“人民公仆”,兩袖清風才能一身正氣,“不粘鍋”才是官員的本相。然而現在也有一些人,不信奉魚與熊掌不能兼得、“當官就不要想發財”的基本道理,他們把“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當成通例,把“當官不發財、請我都不來”作為口頭禪,利用手中的公權力尋租、設租、護租,把人民的托付和黨的執政資源,變為個人斂財的“水樓臺”和“釣餌”。有的地方買官賣官動輒幾百萬、上千萬,“成本”高得很,為什么仍然趨之若鶩,因為那些人認為“劃得來”,乃是“一本萬利”,把頭上的烏紗、手中的權力變為贏利的“資本”。
還有一些官員,本來還算“干凈”,但是因為“心里不衡”,于是守不住“清貧”,于是也來“伸手”。什么“不衡”呢?市場大潮中,不少“老板”發了,與官員形成很大反差,而他們的“做大”往往有政府搭建的“臺”與官員給予的“大力扶持”,于是有的“書記”去吃“老板”一頓飯,看到“桌上一個菜,就相當于我半月工資”,就“不甘”了;有的“市長”看看“老板”的豪宅以及他的“私人飛機”,于是就“把持不住”了,結果把權力的公章和官府的批文等等,當成了“發財”的“股權”。
敢于擔當,就是牢記責任、恪盡職守,使命面前能“站得出”。我們不是一般地講干部要負責任,而是說,全面深化改革一是要碰體制的“硬”,二是要動既得利益的“奶酪”。有的干部面對改革的“深”與“險”,不愿冒風險,不愿擔責任,不敢觸及積重難返的深層矛盾。他們怕什么呢?怕“濕手抓面粉”,怕一旦“走麥城”砸了“一世英名”,于是寧可矛盾面前繞道走,難題面前退一步,創新風險面前更是畏縮不前,讓別人去“火中取栗”。不擔肩胛、不拍板、不負責任、不沖在頭里,成為改革中有些干部的“風格”。至于有的官員,因為反腐糾風,所以“不拿也不干”,躺倒混日子,一推二躲三踢皮球,指望他們在“新常態”下勤勉奮進,在深化改革中有所“擔當”,就更是無從談起了。
還有一些領導干部,十分熟知他們那里的“政治生態”,十分看重一己的“官聲”、“人望”乃至“選票”,所以面對歪風邪氣,不批評、不教育、不處理,做“老好人”當“滑頭官”,搞得一個地方、一個單位烏煙瘴氣,他卻在那里穩坐釣魚臺,坐收“好官”、“善人”的名譽,而官風不正加上評價體系的不公,反而使這些“菩薩”四面討好步步高升,不擔當成為潛規則,仿效的人反而越來越多。至于面對奇談怪論,錯誤輿論,三緘其口,甚至出來當“開明紳士”,只愛惜自己的“羽毛”,從不為黨的生命“亮劍”,就更是另一種“不擔當”了。
忠誠、干凈、擔當要成為每一個領導干部的座右銘,鍛造成黨內政治生態的“山清水秀”,推進政治上更加清醒堅定,作風上更加清正廉潔,事業上更加奮發有為。
內蒙古高考500至530分左右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10:39:38內蒙古醫科大學對比河北環境工程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線排..
時間:2025-05-22 10:36:19湖南高考歷史565分排名多少 排名多少位次
時間:2025-05-22 10:32:43湖北民族大學法學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10:28:51天府新區航空旅游職業學院對比泰山職業技術學院哪個好 ..
時間:2025-05-22 10:25:03石家莊人民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對比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哪..
時間:2025-05-22 1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