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年)》。《規劃》是新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青年發展規劃,充分體現了以*同志的*對青年一代的親切關心、對青年工作的高度重視,是我國青年發展事業的重要頂層設計。以下是高考知識網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年),快來看看吧。
青年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青年興則民族興,青年強則國家強。促進青年更好成長、更快發展,是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工程。依據黨和國家有關政策法規,按照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目標和要求,結合我國青年發展的實際情況,制定本規劃。
本規劃所指的青年,年齡范圍是14-35周歲(規劃中涉及婚姻、就業、未成年人保護等領域時,年齡界限依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
序言
黨和國家歷來高度重視青年、關懷青年、信任青年,始終堅持把青年作為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生力軍,為青年在革命、建設、改革中施展才華創造條件、提供舞臺;尊重青年敢想敢干、富有夢想的特質,注重激發青年的參與熱情和創新活力,引領青年勇開風氣之先、走在時代前列;關心、解決青年的現實問題和迫切需求,支持青年在人民的偉大奮斗中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黨的十八大以來,以*同志的*高度重視青年發展事業,反復強調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有源源不斷的強大力量;進一步明確*青年運動方向,全面加強對青年的政治引領和成長成才服務,制定實施一系列促進青年發展的政策措施,激勵引導青年與民族同命運、與祖國共奮進、與時代齊發展,為廣大青年指明了正確成長道路,創造了良好成長環境。
在黨和國家的關心、支持和推動下,我國青年發展事業取得巨大進步和歷史性成就。青年的政治面貌總體健康向上,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對*充滿信心;青年的基本生活條件不斷改善,物質生活水顯著提高,精神文化生活日益豐富,青年群體文明程度不斷提升;教育事業長足發展,青壯年人口文盲基本消除,新增勞動力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3.3年,處于我國歷史上最好水,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顯著縮小;社會保障制度更加健全、水不斷提升,法治國家建設不斷推進,青年發展權益得到更好維護;青年的創新能力、創業活力不斷增強,青年人才隊伍不斷壯大,在報效祖國、服務人民、奉獻社會的過程中實現著自身的成長發展。
未來10年,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時期。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和國內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任務,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需要青年一代充分發揮作用,在改革發展穩定第一線建功立業、接續奮斗。
青年是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生力軍和中堅力量。黨和國家事業要發展,青年首先要發展。必須清醒認識到,青年發展事業與*的新要求、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廣大青年的新期待相比,還存在不少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主要是:青年教育的時代性、實效性有待增強,用共產主義和*引領青年,用中國夢和*凝聚共識、匯聚力量的任務尤為緊迫;青年體質健康水亟待提高,部分青年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凸顯;青年社會教育和實踐教育需要加強,提高教育質量的任務仍十分艱巨;青年就業的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影響就業公的障礙有待進一步破除;青年創業創新的熱情有待進一步激發,鼓勵青年創業創新的政策和社會環境需要不斷優化;人口結構的新特點新變化使得青年一代的工作和生活壓力不斷增大,在婚戀、社會保障等方面需要獲得更多關心和幫助;統籌協調青年發展工作的體制機制還不完善,各方面共同推進青年發展的合力有待進一步形成。
贏得青年才能贏得未來,塑造青年才能塑造未來。要站在黨和國家事業后繼有人、興旺發達的高度,把青年發展擺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更加重要的戰略位置,整體思考、科學規劃、全面推進,努力形成青年人人都能成才、人人皆可出彩的生動局面,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注入強勁、持久的青春動力。
一、指導、根本遵循、總體目標
1.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鄧小理論、“三個代表”重要、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學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新戰略,堅持黨管青年原則,牢牢把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奮斗的時代主題,充分照顧青年的特點和利益,優化青年成長環境,服務青年緊迫需求,維護青年發展權益,促進青年全面發展,引導青年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堅定*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自覺團結凝聚在黨的周圍,更好成長為*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2.根本遵循。堅持馬克思主義青年觀和*青年運動方向,全面貫徹落實以*同志的*關于青年工作的決策部署,引導廣大青年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堅持以青年為本,尊重青年主體地位,把服務與成才緊密結合,讓青年有更多獲得感,促進青年在投身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實現全面發展;堅持全局視野,從戰略高度看待青年發展事業,黨委加強領導,政府、群團組織、社會等各方面協同施策,共同營造有利于青年發展的良好環境。
3.總體目標。到2020年,具有的青年發展政策體系和工作機制初步形成,廣大青年政治素養和全面發展水進一步提升,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偉大實踐中的生力軍和突擊隊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到2025年,具有的青年發展政策體系和工作機制更加完善,廣大青年政治素養和全面發展水明顯提升,不斷成長為志存高遠、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勇于開拓,堪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歷史重任的有生力量。
二、發展領域、發展目標、發展措施
(一)青年道德
發展目標:廣大青年積極踐行*,*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進一步增強,道德水和文明素質進一步提高,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的共同道德基礎更加鞏固。
發展措施:
1.加強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深入開展共產主義、*和中國夢學習宣傳教育,開展*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新戰略學習教育,使中國夢成為青年共同追求的奮斗目標,使*成為青年衷心擁護的發展道路,使共產主義成為青年矢志追求的遠大理想,增進青年對黨的信賴、信念、信心。注重引導青年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樹立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注重加強宣傳教育、示范引領和實踐養成,引導廣大青年增強使命意識和責任意識,自覺把人生追求融入黨和國家事業。深入實施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充分發揮政治理論課在青年學生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實施高校政治理論課建設體系創新計劃,建設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的高校政治理論課。
2.在青年中培育和踐行*。引導青年勤學、修德、明辨、篤實,使*內化為青年的堅定信念,外化為青年的自覺行動。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把愛國主義教育貫穿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引導青年學習了解黨史國史、現代史和改革開放史,繼承五四運動以來的革命文化傳統,堅持愛國、愛黨、愛*相統一,自覺培養愛國之情、砥礪強國之志、實踐報國之行。引導青年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深入開展形式多樣的青年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引導青年大力弘揚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培養良好個人品德,積極倡導和培育誠信品格,爭當“向上向善好青年”,在引領社會文明風尚中發揮積極作用。加強民族團結宣傳教育,推動各族青年交往交流交融,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民族觀、歷史觀、文化觀、宗教觀,自覺抵制宗教極端,共同維護祖國統一和各民族繁榮發展。開展青年國防教育,推動軍地青年共建共育,教育適齡青年自覺履行兵役義務。
3.分類開展青年教育和引導。面向中學中職學生,廣泛開展“與人生對話”主題活動,引導他們從小確立人生奮斗的遠大志向,培養愛國、愛黨、愛*的感情。面向大學生,廣泛開展“與信仰對話”主題活動,引導他們認識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堅定走*的信念。面向企業青年,廣泛開展崗位建功活動,引導他們正確看待個人、企業、社會、國家的關系,以積極、務實、理性的態度面對職業生涯中遇到的具體問題。面向進城務工青年,注重把解決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在排憂解難、傳遞關懷中引導他們心向黨和政府、矢志拼搏奮斗。面向農村青年,廣泛宣傳黨和政府的支農惠農政策,引導他們樹立“農村天地廣闊、青年大有可為”的認識。
4.強化網上引領。把互聯網作為開展青年教育的重要陣地,團結、帶動和壯大網上積極力量,大力開展正面宣傳,實施“青年好聲音”系列網絡文化行動,增強網絡正能量,消解網絡負能量。提升網絡輿情分析和引導能力,疏導青年情緒,澄清誤解和謠言,引導青年形成正確認知。在青年群體中廣泛開展網絡素養教育,引導青年科學、依法、文明、理性用網。廣泛開展青年網絡文明志愿者行動,組織動員廣大青年注冊成為網絡文明志愿者,參與監督和遏止網上各種違法和不良信息傳播,為構建清朗網絡空間作貢獻。
(二)青年教育
發展目標:青年受教育權利得到更好保障,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逐步實現,教育公程度明顯提升。新增勞動力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3.5年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50%以上。
發展措施:
1.提高學校育人質量。堅持立德樹人,深化教育改革,把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法治意識、創新精神、實踐能力作為重點任務貫徹到學校教育全過程。改善課堂教學,調動青年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完善知識結構,培養創新興趣和科學素養。科學設計開展實踐育人活動,通過探索實施高校共青團“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等途徑,幫助學生開闊視野、了解社會、提升綜合素質。豐富學生創新實踐臺,深入開展“挑戰杯”競賽和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評選,支持培育學生科技創新社團,營造校園科技創新氛圍,為學生開展科技創新探索提供必要條件。將中小學共青團、少先隊工作納入教育督導。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辦好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成才作為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扭轉片面應試教育傾向。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嚴格教師準入制度,突出教師職業道德教育和業務能力培訓,深化教師評價管理體系改革。深入開展文明校園、綠色校園創建,創造和諧優美校園環境。在社會科學研究機構、高等學校加強青年學研究。
2.科學配置教育資源。加大公共教育投入向中西部和民族邊遠貧困地區的傾斜力度,逐步縮小地區間教育資源差距。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逐步分類實現中等職業教育全部免除學雜費,率先從建檔立卡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實施普通高中免除學雜費。實施國家貧困地區定向招生專項計劃。完善貧困家庭學生、進城務工青年、少數民族青年和殘疾青年等特殊青年群體幫扶救助機制,健全資助體系、完善資助方式,實現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全覆蓋。進一步完善和落實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后在當地參加升學考試政策。
3.強化社會實踐教育。完善扶持政策,加大經費投入,加強青年社會實踐基地建設,鼓勵機關、軍隊、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為有組織的青年社會實踐提供幫助和便利。在青年中廣泛開展科普教育和群眾性科技創新活動,引導廣大青年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廣泛開展大中專學生“三下鄉”、志愿服務等社會實踐活動,鼓勵青年參與社會公共服務和社會公益事業。推進青年信用體系建設,逐步應用到青年入學、就業、創業等領域,引導青年踐行誠信理念。
4.促進青年終身學習。強化家庭教育基礎作用,全面宣傳普及家庭教育科學理念、知識和方法,實現家庭教育對優秀傳統文化、愛國主義、社會責任、生活技能、勤儉美德、自律能力的基礎性培養。大力發展繼續教育,建立個人學習賬號和學分累計制度,開展師生互動式、同伴共享式技能學習培訓。加大青年社會教育投入,建立多渠道籌措資金投入機制。創造社會教育良好環境,規劃青年成長成才各個環節的教育需求,統籌協調文化、出版、影視、網絡等資源,實現對青年教育空間的全覆蓋。構建并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推動各類學習資源開放共享,鼓勵社會力量和民間資本提供多樣化教育服務,推進教育信息化,發展在線教育和遠程教育,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構建靈活開放的終身教育培訓體系。
5.培育青年人才隊伍。實施青年英才開發計劃,在重點學科領域培養扶持一批青年拔尖人才;在高水研究型大學和科研院所優勢基礎學科建設一批國家青年英才培養基地。統籌推進黨政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高技能人才、農村實用人才、社會工作人才等領域青年人才隊伍建設。建立健全對青年人才普惠性支持措施。加大教育、科技和其他各類人才工程項目對青年人才培養支持力度,在國家重大人才工程項目中設立青年專項。改革完善青年人才管理體制,創新青年人才培養開發、評價發現、選拔任用、流動配置、激勵保障機制,善于發現、重點支持、放手使用青年優秀人才。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鼓勵青年人才創新創造。鼓勵和支持青年人才參與戰略前沿領域研究,著力培養一批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堅持自主培養開發與海外引進并舉,用好國內優秀人才,吸引海外高層次青年人才和急需緊缺青年專門人才。
內蒙古高考500至530分左右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10:39:38內蒙古醫科大學對比河北環境工程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線排..
時間:2025-05-22 10:36:19湖南高考歷史565分排名多少 排名多少位次
時間:2025-05-22 10:32:43湖北民族大學法學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10:28:51天府新區航空旅游職業學院對比泰山職業技術學院哪個好 ..
時間:2025-05-22 10:25:03石家莊人民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對比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哪..
時間:2025-05-22 1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