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陜西視察時提出了“追趕超越”的要求,我們必須認真貫徹落實。“表率”即榜樣、模范。宋司馬光說,“凡公卿者,百吏之表率”。領導干部是干部群眾關注的焦點,是黨員干部中的優秀分子,領導干部在追趕超越中應該發揮表率作用。
一、做信仰堅定、政治合格的明白人
共產黨人只有講政治,才能堅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黨人經受住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講政治就是對黨絕對忠誠,聽黨話,跟黨走,自覺做堅定信仰,政治合格的明白人。一是必須具有堅定的政治方向。正確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自覺服從和服務于黨的工作大局和省市委的決策部署,在上行動上始終與以*同志為*的*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必須站穩堅定的政治立場。自覺把自己的命運同黨的命運緊密相聯,愛黨憂黨、興黨護黨、自覺維護黨的利益、國家利益、集體利益,時刻站在廣大人民群眾的立場上觀察問題和分析問題。三是必須牢牢把握鮮明的政治觀點。要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和*,深入貫徹落實*系列講話精神,努力掌握觀察問題的立場、觀點、方法。四是必須嚴格遵守政治紀律。嚴格遵守政治紀律是維護我黨團結統一,提高全黨凝聚力和戰斗力的基礎,是認真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省市委決策部署的重要保證。五是必須提高政治鑒別力和政治敏銳性。做到在政治風浪和大是大非面前,能夠迅速分清主流和逆流、真理和謬論,能夠快速敏捷、全面準確的觀察和處理復雜政治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幟鮮明,在風浪考驗面前無所畏懼,在各種誘惑面前理想堅定,讓黨和組織在關鍵時刻能夠靠得住、信得過。
二、做嚴以律己、按規矩辦事的清廉人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人不以規矩則廢,家不以規矩則殆,國不以規矩則亂”。黨員領導干部只有堅守政治上的定力坐標,嚴以律己,按規矩辦事,才能堅挺行動的“主心骨”,造就黨性品格的風范。一是要服從大局,令行禁止。新時期黨員領導干部必須著眼全局,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必須在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保持高度一致,正確處理好局部與全面、當前與長遠、個人與集體的關系,自覺圍繞大局履職,積極服務中心發揮作用,絕不能各行其是,因小失大,以私廢公。不謀個人私利,不計個人得失,全心全意把聰明才智用到干事創業上來;要以身作則、模范帶頭、團結協作,凝聚戰斗力和執行力,激發干事創業的激情;要做到小局服從大局、個人服從集體、下級服從上級,保證政令暢通,令行禁止。二是要管得住自己。守規矩貴在自覺、自律,作為一名領導干部,既是一種榮譽,更是一種責任,既是一種信任,更是一種壓力。要提升境界,淡泊名利,以“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謹慎之心對待自己的一言一行,以“夙夜在公,寢食難安”的公仆之心對待自己的一職一責,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能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誘惑,始終保持共產黨員的政治本色。要知足常樂,警鐘長鳴,牢牢守住道德“底線”,黨性原則“防線”和法規紀律“紅線”,始終做到以自重鑄品德、以自醒管小節、以自警慎言行,一身正氣、兩袖清風。在工作生活中嚴格自律,嚴格要求,忠誠于規矩,做規矩人,辦規矩事。
三、做擔當有為、實干奉獻的帶頭人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系列重要講話中多次指出,責任擔當是領導干部必備的基本素質,并強調干部就要有擔當,有多大擔當才能干多大事業,盡多大責任才會有多大成就。
作為一名領導干部,高度負責,勇于擔當是一種氣魄。一事當前,是否勇于承擔責任、敢于觸及矛盾、善于解決問題,集中體現和反映了領導干部的綜合素質。那么怎樣才能做到擔當有為呢?我認為應該做到以下三點:一是要堅定信念,忠誠履職。*提出要做到“五個面對、五個敢于”,即:面對大是大非敢于亮劍,面對矛盾敢于迎難而上,面對危機敢于挺身而出,面對失誤敢于承擔責任,面對歪風邪氣敢于堅決斗爭。共產黨員要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就必須超出“自我”約束,追求“超我”的境界,“在其位,謀其政;司其職,負其責”。共產黨員只有堅持黨和群眾的利益高于一切的信念,堅持把實現和維護好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各項工作的根本出發點,開展工作就不會斤斤計較個人得失,推動工作就不會瞻前顧后,再難的工作都能迎刃而解,工作才能干好。二是要堅持原則,盡心盡力。領導干部要堅持黨的事業第一,人民利益第一,做到敬業愛崗、守土有責、守土盡責,以“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和“爭一流”的使命感去工作,去奉獻。要把敢于擔當,勇于負責作為執政為民的一種精神境界。積極研究事業發展的趨勢要求,深入思考事業發展的深層次矛盾,面對重大原則問題立場堅定、旗幟鮮明,面對改革發展深層次矛盾問題迎難而上、攻堅克難,面對急難險重任務豁得出來、頂得上去,面對工作中的失誤正視錯誤、敢于承擔,面對各種歪風邪氣敢于較真、敢抓敢管。三是要提高能力,勇于擔責。“責任重于泰山,能者方可當之”。有了過硬本領才能真擔當、真負責、有作為。如果不抓緊增強本領,久而久之,我們就難以勝任領導改革開放和*的繁重任務。所以要在提高推動科學發展的能力上下功夫,圍繞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加強學習調研,提高把握和運用市場經濟規律、自然規律、社會發展規律能力,提高科學決策、民主決策能力,增強全局思維、戰略思維能力。要在提高運用法制思維和法治方法能力上下功夫,建立健全制度體系,努力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識、規范發展行為、促進矛盾化解、保障社會和諧。要著眼于打好全面深化改革這場攻堅戰,加強學習實踐,努力提高政治能力、動員組織能力、駕馭復雜矛盾能力。
作為一名領導干部,積極作為、真抓實干是一種精神。干部就是要干事,領導就是責任,黨員領導干部要對黨負責、對國家負責、對人民負責、對歷史負責,要強化“晝無為,夜難寐”的責任感和“朝受命,夕飲冰”的事業心。那么怎樣才能做到實干奉獻呢?我認為也應該做到以下三點:一是樹立“要干事”的雄心。在其位就要謀其政,謀其政就要為其民。所謂干部就是要干字當頭、干事創業、實干爭先。所謂領導就是既領又導,就是要率先垂范、迎難而上,一心一意謀發展。越是經濟下行壓力大,我們的工作就要越主動、越奮發有為,只要有利于改革發展的,我們就要不爭論、埋頭干,不猶豫、大膽干,不守舊、超前干。對認準做的事、必須干的事,就要用釘釘子的精神,頂著壓力也要干,冒著風險也要擔。二是堅定“能干事”的信心。“天生我材必有用”。敢想不是空想,敢干不是蠻干,科學發展不是亂發展。要把“群眾需求的、發展需要的、上級要求的”作為工作目標,把“群眾滿意、領導肯定、專家認可”作為謀事的原則、干事的標準,把改善民生作為最大的政績,把保障民生視為應盡的責任,把老百姓關注的焦點、生產生活中的難點作為工作的切入點、著眼點,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穩人心的好事、實事,用實際行動詮釋“團結協作、負重拼搏、艱苦創業、爭創一流”的奉獻精神。三是下定“干成事”的決心。帶頭把心思用在“想干事”上,把膽識體現在“敢干事”上,把本領用在“會干事”上,把結果落實到“干成事”上,帶領廣大黨員干部任勞任怨、盡心竭力、善始善終、善做善成。
四、做服務群眾的貼心人
“水有源,其流不窮。本有根,其生不窮”。《中國共產黨章程》里明確寫到:“黨在任何時候都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眾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聯系,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不允許任何黨員脫離群眾,凌駕于群眾之上”。
“做群眾的貼心人”要義在“做”。怎么去做?*同志鮮明地指出:“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自覺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心系群眾,為民造福,心中始終裝著老百姓,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真正做到心系群眾、熱愛群眾、服務群眾”。這就對我們各級領導干部應當抱著什么樣的理念和懷著什么樣的感情對待人民群眾、服務人民群眾做出了明確的回答,指明了努力的方向。一是要以真誠的為民之心,深厚的愛民之情“做服務群眾的貼心人”。這既是對一個黨員干部的崇高要求,也是一條起碼的標準。領導干部做“群眾的貼心人”,前提是“深入群眾,把群眾當親人、當朋友,多接觸,多走動,多交往,聯系群眾,親群眾”。領導干部做“群眾的貼心人”,需要真心實意地去做。尤其要到困難的地方去,到群眾意見多的地方去,到工作推不開的地方去,把黨的關懷帶給群眾,傾注真情幫助群眾。二是要以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的愛民之實“做服務群眾的貼心人”。做群眾的貼心人,路徑在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傾聽群眾呼聲,聽真音,知實情,了解群眾之所急,知道群眾之所需,掌握群眾的真切意愿。一方面要堅持“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另一方面,要尊重群眾的意愿,心里始終裝著群眾,面對涉及群眾切身利益和實際困難的事,要雷厲風行、竭盡全力,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辦實辦好。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才能真正“做服務群眾的貼心人”。三是要以順民意、解民憂、惠民生的利民之情“做服務群眾的貼心人”。即以“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奮斗目標。今天,*同志把“心系群眾、為民造福、心中始終裝著老百姓、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真正做到心系群眾,熱愛群眾、服務群眾”作為各級領導干部“做服務群眾貼心人”的根本原則,根本標準和歸宿。為群眾辦一兩件好事并不難,難就難在時刻把群眾的冷暖安危掛在心上,這就要求我們各級領導干部以一以貫之的態度解民憂、排民難、謀民利,始終堅持與時俱進、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大興求真務實之風,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開創新局面,堅決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靜下心來、撲下身子,認真了解群眾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憂、所需,從而使我們的工作更好地體現人民群眾的愿望和要求,使我們的“黨心”不斷貼“民心”。這樣,我們就能不斷做出讓人們群眾滿意、高興的利民政績,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群眾基礎才能堅如磐石。
五、做改革發展、勇于創新的探路人
改革離不開創新,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群眾路線、三嚴三實、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實踐的重要內容。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各級領導班子是一個地方、一個單位各項事業的領導核心,在推進全面深化改革中承擔著特別重要的責任。各級領導干部是各級領導班子的組成人員,必須以強烈的進取心、事業心、使命感、責任感爭做推動改革、勇于創新的領路人。一是要高度自覺擁護改革、支持改革。引領行動,統一才能步調一致。要把全體黨員干部的統一到中央、省市委決策部署上來,明確改革發展、勇于創新的目的、任務和要求,進一步增強貫徹執行中央、省市委決策部署的自覺性、堅定性,堅持走*不動搖,堅持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心不動搖,始終把改革創新抓在手上,落到實處,干出成效,在全面深化改革創新的偉大實踐中大顯身手,有所作為。二是要善于抓落實,求實效。爭做改革的促進派和實干家,關鍵在于抓落實,求實效。良弓在手,貴在速發。在全面深化改革進程中,領導干部有的是第一責任人,有的是直接責任人,都有抓落實、求實效的任務,必須自覺承擔起抓改革創新落實的領導責任,抓好調查研究,問題反饋、實踐創新,要在實踐中尋找方法,尋求突破,有經驗的積極借鑒經驗,沒有現成經驗的積極探索,迎著困難前進,在實踐中發現問題,總結經驗,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新路子,在實踐中不斷實現自我完善和提升。三是要敢于觸及矛盾、解決問題。目前,我國的改革已進入深水區和攻堅期,涉及許多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面對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改革創新不可能沒有困難,不可能沒有阻力和障礙。作為各級領導干部一定要勇挑重擔,迎難而上,看準了的事情,不管面對再大的頑癥,再難的痼疾,都要以刮骨療傷的政治勇氣,努力解決,在探索和創新中不斷前進。四是在改革發展、創新中勇于追趕超越。為鼓勵各級干部推進改革、勇于創新、實干擔當,省市委先后出臺了激勵、容錯、能上能下“三項機制”,激勵機制為忠誠干凈擔當者“加油助力”;容錯機制為改革創新者服下了“定心丸”;能上能下機制為不為慢為者戴上了“緊箍咒”。這不僅激勵領導干部要積極創新,還允許領導干部在創新中的失誤。因此,各級領導干部要用砥礪創新的精神,勇挑改革創新重擔,以銳意創新的勇氣、敢為人先的闖勁、勤學善思的鉆勁、甩開膀子的干勁、久久為功的韌勁,在追趕超越中大顯身手,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貢獻自己的力量。
*在陜西視察期間,深刻闡述了關系陜西現代化建設全局和長遠發展的一系列重大問題,作出了陜西正處在追趕超越階段的重要論斷。這既是對陜西發展成就的充分肯定,也是對陜西廣大干部群眾提出的新任務新要求。我們要認真學重要講話精神,把發展牢牢抓在手上,銳意改革創新,全方位發力,努力實現追趕超越。
一、深刻領會追趕超越重要論斷的科學內涵
*作出的追趕超越的重要論斷,是新常態下推動陜西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遵循,是對我們所處發展階段的科學定位,也是對未來發展提出的新任務新要求。
追趕超越是新常態下后發地區實現科學發展的重要遵循。*關于追趕超越的重要論斷,既切合陜西實際,又著眼全國發展大局,是區域發展理論的重大創新,是對新常態下經濟發展方略的豐富和完善,對處在不同發展階段的地區明確方向,特別是對后發地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經濟社會發展規律表明,后發地區的崛起,一般都會經歷一段快速發展的追趕超越期。我國幅員遼闊、地區差異大,各地歷史文化、發展基礎、發展水各不相同,這就決定了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必須堅持分類指導、因地制宜制定科學的區域發展戰略。在有質量、有效益的前提下,有條件的地方發展得快一點也是要鼓勵的。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以中高速增長實現中高端發展成為經濟運行的基本特征。在堅持速度、質量和效益統一的前提下,應當允許和鼓勵有基礎、有條件的地區以更加積極有為的姿態推動發展,扶助和支持后發地區立足自身稟賦,充分發揮比較優勢追趕超越,能快則快、宜快則快、又好又快。
追趕超越是對陜西發展階段的科學定位。陜西屬于西部后發地區,與發達地區相比仍有差距,經濟總量偏小,體制機制創新不足,扶貧開發任務艱巨,生態環境歷史欠賬多。但更要看到,陜西已進入工業化城鎮化加速階段,綜合實力快速提升,連續多年保持較高增速,人均GDP超過全國均水,結構調整出現積極變化,綠色版圖向北推進超過400公里,積蓄了后來居上的強大勢能。破解發展難題,推進扶貧開發,保護生態環境,與全國同步夠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加快發展。辯證審視陜西發展態勢,追趕有空間,超越有優勢,正處在追趕與超越并存的關鍵階段,加快發展和轉型升級是顯著特征。
追趕超越是對陜西提出的新任務新要求。當前,改革進入攻堅時期,發展進入關鍵階段,我們要按照*在陜西視察時提出的“五個扎實推進”的要求,從量的擴張、質的提升、發展模式創新三個方面實現追趕超越。三者相互促進,是一個有機整體,不可偏廢。量的擴張,就是力爭保持高于全國均水的增長速度,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質的提升,就是加快經濟結構調整,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構建具有陜西的現代產業體系。發展模式創新,就是建設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堅持“四化”同步,推進技術創新、體制機制創新和管理模式創新。還要系統推進生態保護、經濟發展、民生保障。堅持生態環境也是競爭力、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協同推進;堅持把扶貧開發放在重要位置,發展與民生改善相得益彰。
二、牢牢把握追趕超越的重大機遇
*關于追趕超越的重要論斷,從戰略高度揭示了陜西所聚集的加快發展的堅實基礎,蘊含的轉型升級的巨大勢能,勉勵我們要發揮優勢,積極有為,牢牢把握追趕超越的重大機遇。
全域納入國家發展戰略賦予追趕超越的使命擔當。陜西正成為國家新的戰略空間和經濟增長極,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點地區。目前,有17個國家發展戰略涉及到陜西,從發展定位、科技創新和新型城鎮化等方面對陜西形成了全覆蓋。陜西處在“一帶一路”建設重要節點和向西開放的前沿,具有承東啟西、連接南北的獨特區位,當好西部科學發展新引擎是國家對陜西的明確要求。陜西還肩負建設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的重要使命,利用西部大開發戰略支撐的有利地位,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開放臺構建等方面可以大有作為。隨著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力度不斷加大,陜西又迎來了發揮領先全國的科教優勢、走在創新驅動發展前列的空前機遇。此外,建設新型城鎮化范例的重要任務,也極大拓展了陜西的發展空間。總體來看,陜西在國家發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為追趕超越提供了強大支撐。
持續上升的發展態勢奠定追趕超越的堅實基礎。陜西工業門類齊全、基礎較好,“四化”同步加速推進,發展處于上升通道。能源化工產業持續邁向高端,產業優勢明顯,電子信息、文化旅游等新支柱產業不斷壯大。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建設邁出新步伐,對外開放水持續提升,“西安港”成為全國最大的陸港,海關特殊監管區數量位居全國前列,貿易便利化水明顯提升,進出口增速全國領先。學前教育、醫藥體制改革、保障房建設等民生工程成效顯著。有條件農民進城、移民搬遷和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系統化推進,城鎮化率增速高于全國均水。全面深化改革起步有力,簡政放權、放管結合、轉變職能,進一步激發了市場活力。這些都為陜西追趕超越打下了堅實基礎。
發展潛能不斷釋放增添追趕超越的不竭動力。經濟發展新常態下,陜西推動發展的多重動力相互疊加,擁有巨大的潛力、韌性和回旋余地。規模速度型增長模式和質量效率型增長模式共同發力,在投資、資源型產業持續發揮支撐作用的同時,消費、進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穩步提升。產業結構調整出現積極變化,現代農業發展加快,成長性良好的新支柱產業迅速形成。產業結構和優勢產能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特別是中亞國家高度契合,為“走出去”奠定了堅實基礎。西咸新區創新城市發展方式取得明顯成效,對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探索走在全國前列。科技綜合實力雄厚,作為國家重要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基地,創新型省份建設和統籌科技資源改革步伐不斷加快,創新驅動發展動力不斷增強。自然資源與文化資源富集,能源產業居全國重要位置,文化產業占比超過4%,并有望成為支柱產業。
堅定信心主動作為贏得追趕超越的發展空間。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和超出預期的困難,我們按照*的要求,堅定信心、沉著應對、系統謀劃、精準施策,以“跳起來摘桃子”的勇氣和擔當,埋頭苦干,奮力趕超,在雁行破陣過程中領先作為。相繼出臺了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加快現代農業發展、加強文化建設、保障改善民生、全面從嚴治黨五個方面的重大方略,采取了穩工業增長、投資拉動、金融支撐和優化產業結構、發展環境等一系列政策舉措,從而確保了經濟始終運行在合理區間,保持了基本面整體向好,為追趕超越贏得了先機。
三、系統謀劃追趕超越的科學路徑
實現追趕超越,要堅持系統思維、科學謀劃,統籌發展與改革、調整結構與保持速度的綜合衡,實現發展速度和質量效益的有機統一。要按照*的要求,在不片面追求GDP的前提下保持一定的發展速度,又要堅持尊重經濟規律,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加快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確保調速不減勢,量增質更優。
在轉型升級中加快發展。保持應有的發展速度,邁向中高端發展水,是實現追趕超越的題中應有之義。陜西立足自身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積極構建多點支撐、多元帶動的現代產業格局。首先是不斷優化動力結構。持續擴大有效投資,進一步擴大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供給;穩定傳統消費,加快培育新的消費增長點;提升外貿水,培育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的外貿競爭新優勢。其次是加快轉型升級步伐。開展農田測質建檔、精準施肥,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做大做強航空航天、電子信息等新支柱產業;依托“互聯網+”,推動服務業轉型升級。最后是堅持山水林田湖一體化治理。圍繞打造國家生態安全新屏障,著力推進退耕還林、濕地保護,構建關中柔性水系,合理利用水資源,實現綠色發展。
以改革開放激發發展活力。全面深化改革,持續擴大開放,必須敢于涉險灘、敢于啃硬骨頭,沖破利益藩籬和觀念束縛,把各項工作推向縱深。一是堅持頂層設計和于法有據、系統化推進和重點突破相結合,全力推進改革,大膽進行體制機制創新。與全國同步的改革,不折不扣積極推進,做實做精做優,對標沿海、領先內陸;示范引領性改革,勇于探索創新,先行先試、快出成效。二是堅持東西并重、內外并舉,促進國際國內資源有序流動和產業集聚,全面提升對外開放水。推進空中、陸地、信息一體化的絲路經濟帶大通道建設,高起點打造國際陸港“西安港”、全國高鐵交通中心、國際航空樞紐機場,構建“一帶一路”重要交通物流樞紐和國際化貿易中心;加大對世界500強、行業領軍和相關配套企業引進力度,密切與絲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在能源化工、裝備制造、基礎設施、科教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合作。
以創新驅動增強內生動力。加快創新型省份建設,統籌科技資源改革,圍繞國家戰略、新支柱產業培育和領軍人才培養開展創新,打造西安國家創新改革試驗區。結合國家級開發區、大學科技園打造高新技術產業帶和產學研綜合體,以大企業引導技術研發,帶動提升整體競爭力。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及智能裝備制造、生物醫藥、衛星技術等領域,加大創新力度,主動融入全球價值鏈、創新鏈。提升科技成果轉化率,推動創新驅動發展走在全國前列。
以文化建設提升發展軟實力。弘揚*,建設文化事業、壯大文化產業是發展支柱產業的現實需求,更是增強民族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軟實力的戰略抉擇,有助于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加快建設國家級華夏文明歷史文化基地,力促實現傳統文化現代化、文化資源產品化;加大重點文化工程實施力度,創建文化產業基地;充分挖掘文化資源內涵,探尋歷史與現實的契合點,打造精品力作,構建國際一流的旅游目的地。
以改善和保障民生作為發展基準。民生建設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任務,是追趕超越的重要基準。要堅持把財政支出和新增財力的“兩個80%”用于民生事業;千方百計擴大就業,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大力發展教育衛生等社會事業,加大棚戶區改造和保障房建設;全力實施精準扶貧,持續推進避災移民搬遷等重點民生工程建設;切實搞好連片特困地區和革命老區扶貧攻堅,全面落實扶貧責任,確保貧困人口2020年如期脫貧;落實低保、優撫、救助等政策,發揮社會保障兜底作用,讓三秦父老在追趕超越中共享更多改革發展成果。
內蒙古高考500至530分左右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10:39:38內蒙古醫科大學對比河北環境工程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線排..
時間:2025-05-22 10:36:19湖南高考歷史565分排名多少 排名多少位次
時間:2025-05-22 10:32:43湖北民族大學法學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10:28:51天府新區航空旅游職業學院對比泰山職業技術學院哪個好 ..
時間:2025-05-22 10:25:03石家莊人民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對比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哪..
時間:2025-05-22 1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