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桂林中考化學試卷答案解析及word文字版下載(難度系數點評)
一、選擇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
1.下列做法不利于保護自然環境的是( )
A.治理工地揚塵B.使用無磷洗滌劑
C.垃圾分類處理D.大量使用農藥
2.規范操作是實驗順利進行和人身安全的保證,下列操作正確的是( )
A.
點燃酒精燈B.
過濾
C.
向試管里加粉末D.
量取液體
3.下列過程只涉及物理變化的是( )
A.干冰人工降雨B.植物光合作用
C.木材燃燒D.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4.下列儀器可以直接加熱的是( )
A.
量筒B.
試管C.
燒杯D.
集氣瓶
5.下列有關NaCl的敘述,錯誤的是( )
A.不溶于水B.溶液呈中性
C.是食鹽的主要成分D.可用于配制生理鹽水
6.碳酸氫鈉的俗名是( )
A.小蘇打B.苛性鈉C.燒堿D.純堿
7.下列關于鐵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用水可以除去鐵銹B.鐵在潮濕空氣中容易生銹
C.鐵生銹不是緩慢氧化D.鐵部分銹蝕后沒有回收價值
8.已知磷原子的核電荷數是15,相對原子質量是31,則磷原子的核內質子數是( )
A.15B.16C.31D.46
9.有人認為“氮肥壯葉,磷肥壯果,鉀肥壯莖”,小王家的柑橘樹結的果實偏小,小王應向柑橘樹施加下列化肥中的( )
A.硫酸鉀B.硫酸銨C.碳酸氫銨D.過磷酸鈣
10.家用LED臺燈常用到砷化鎵(GaAs),已知砷化鎵中Ga的化合價為+3價,則As的化合價為( )
A.?2B.?3C.?4D.?5
11.已知化學反應:4Al+3MnO23Mn+2Al2O3,該反應屬于基本反應類型中的( )
A.化合反應B.分解反應C.置換反應D.復分解反應
12.下表是幾種作物適宜生長的pH范圍:
作物馬鈴薯茶樹水稻蓮
pH4.8~5.55.0~5.56.0~7.08.0~9.0
某地土壤呈堿性,則該地適宜種植的作物是( )
A.馬鈴薯B.茶樹C.水稻D.蓮
13.下列化學方程式正確的是( )
A.Na+Cl2NaClB.H2O2H2↑+O2↑
C.4P+5O2?2P2O5D.Fe+CuSO4?FeSO4+Cu
14.下列有關溶液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溶液一定是混合物B.溶劑一定是水
C.溶質一定是固體D.溶液一定是無色
15.為了驗證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小趙做了以下實驗,不合理的是( )
A.步驟①B.步驟②C.步驟③D.步驟④
16.下列實驗操作和對應的現象,正確的是( )
A.在空氣中點燃鎂條,火星四射
B.在空氣中加熱銅片,銅片表面變白
C.在空氣中點燃氫氣,火焰呈淡藍色
D.向氯化鐵溶液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有白色沉淀產生
17.下列應用,利用了氧氣物理性質的是( )
A.工業上用空氣制氧氣B.用氧氣氣焊金屬
C.氧氣供潛水員呼吸D.用氧氣煉鋼
18.下列實驗方案,不合理的是( )
選項實驗目的實驗操作
A檢驗Cl?先加AgNO3溶液,再加稀HNO3
B檢驗CO2用燃著的木條伸入集氣瓶內
C檢驗O2用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內
D檢驗NH4+加NaOH溶液,微熱,用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檢驗生成的氣體
A.AB.BC.CD.D
19.小明向盛有鹽酸和MgCl2溶液的燒杯中加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為判斷反應后溶液的成分,他分別取少量反應后的溶液a于試管中,用下表中的試劑進行實驗,相應結果錯誤的是( )
選項試劑現象和結論
AZn粉有氣泡產生,則溶液a一定MgCl2
BCuO粉末無明顯現象,則溶液a一定有兩種溶質
CNaOH溶液無明顯現象,則溶液a可能有NaOH
DCuSO4溶液有藍色沉淀,則溶液a一定有兩種溶質
A.AB.BC.CD.D
20.由乙炔(C2H2)、乙烯(C2H4)、乙烷(C2H6)組成的混合物28g,在足量的氧氣中燃燒,生成36gH2O和一定質量的CO2,混合物中C2H2、C2H4、C2H6的分子個數比可能為( )
A.3:2:3B.3:2:1C.1:2:3D.6:3:2
二、填空題(共5小題,共26分)
21.請用化學用語填空.
(1)3個氮分子 ;(2)鎂離子 ;
(3)2個氫原子 ;(4)硅元素 .
22.人類社會需要充足的能源、豐富的材料、良好的環境,而能源、材料、環境這三個領域的研究都離不開化學.
.硬幣D.瓷碗
(2)天然氣是一種清潔能源,它的主要成分甲烷(CH4)完全燃燒的化學方程式是 .
(3)碳不完全燃燒產生的 會造成“煤氣中毒”,在日常生活中,避免“煤氣中毒”的方法是 (寫一種).等質量的碳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其不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
23.化學與人體健康息息相關.
(1)下列食物中富含蛋白質的是 (填字母序號).
A.魚肉B.米飯C.西紅柿D.蘋果
(2)缺 (填元素名稱)會引起甲狀腺腫大,食用富含該元素的海產品如 (填一種)有利于人體攝取該元素.
(3)下列生活中的做法,不會危害人體健康的是 (填字母序號).
A.吸煙B.過量飲酒C.均衡飲食D.食用霉變花生.
24.河水含泥沙、細菌等雜質,需要凈化處理成自來水,某市自來水廠的生產過程如圖所示.
(1)為了使沉淀池的懸浮物沉降,通常可加入 .
(2)沙濾池可將 過濾除去.
(3)活性炭常用于吸附池中,原因是它具有 的結構.
(4)常用于殺菌池消毒的物質有多種,請寫出其中一種物質的化學式 .
(5)要鑒別自來水是軟水還是硬水,可向自來水樣品中加入適量的 ,攪拌,如果觀察到 ,則樣品為軟水.
25.如表是硝酸鉀、氯化鈉在不同溫度下的溶解度.
溫度/℃1020304050
硝酸鉀的溶解度/g20.931.645.863.985.5
氯化鈉的溶解度/g35.836.036.336.637.0
(1)從表中數據分析,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較大的物質是 ,硝酸鉀和氯化鈉溶解度曲線的交點在 (填字母序號)之間.
A.20℃~30℃B.30℃~40℃C.40℃~50℃
(2)20℃,將50g硝酸鉀與100g水混合,充分攪拌后靜置,得到的溶液是硝酸鉀的 (“飽和”或“不飽和”)溶液,若將溫度升高到40℃,該溶解溶質的質量分數為 (精確到0.1%).
(3)保持溫度為20℃,將氯化鈉的不飽和溶液變成飽和溶液,寫出一種可行的方法 .
三、簡答題(共2小題,共11分)
26.多數金屬以礦物形式存在于自然界,金屬礦物可用來冶煉金屬.
冶煉方法反應表示式(其他產生略去)代表性金屬
熱還原法金屬A的氧化物+碳(或一氧化碳等)金屬A鋅、銅
電解法金屬B的化合物金屬B
鉀、鋁
熱分解法金屬C的氧化物金屬C
汞、銀
(1)工業上常用赤鐵礦(主要成分是Fe2O3)與CO在高溫下煉鐵,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
(2)用氧化鋁冶煉金屬鋁的化學方程式是 .
(3)若從鉛的礦物中冶煉鉛,可使用上述方法中的 ,理由是 .
27.A、B、C、D都是初中化學中最常見的物質,已知B是人體胃酸的主要成分,D含有鈉元素,A含有兩種元素,C、D分別含有三種元素,它們之間存在著以下轉化關系,A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化為C,B可分別與A、C、D反應,C與D可以反應.
(1)A屬于化合物中的 (“酸”、“堿”、“鹽”或“氧化物”).
(2)反應A→C屬于基本反應類型中的 反應,D溶液與足量的B反應的現象是 .
(3)C與D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
四、實驗探究題(共2小題,共16分)
28.如圖是初中化學中的一些常用實驗儀器或裝置:
(1)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是 ,常用來收集氧氣的裝置是 (填字母序號).
(2)小李要配制50g質量分數為10%的NaCl溶液,并裝入試劑瓶備用.
①要完成該實驗,如圖中還缺少的儀器是 (填名稱).
②該實驗過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3)用試紙測定溶液pH值的方法是:將小片pH試紙放在潔凈的玻璃片上, ,與標準比色片比較,讀出pH,若pH試紙事先用水濕潤,測出的食醋pH值 (填“偏大”、“偏小”或“沒有影響”).
29.課堂上,老師取20g蔗糖放入不燒杯中,加少量水使它潤濕,注入10mL濃硫酸,攪拌,同學們看到蔗糖先變黑后“發酵”形成“黑面包”,同時還聞到了刺激性氣味,同學們判斷黑色固體是碳,原因是濃硫酸具有強 .
形成“黑面包”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在老師的指導下,同學們開展了探究活動.
【猜想與假設】濃硫酸與碳反應,生成大量氣體使黑色固體膨脹.
【查閱資料】
Ⅰ.濃硫酸與碳在加熱條件下反應,生成物中有SO2、CO2兩種氣體.
Ⅱ.SO2是一種具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能與Ca(OH)2溶液反應生成白色沉淀.
Ⅲ.SO2能使品紅溶液褪色,而CO2不能.
【實驗探究】
為驗證碳與濃硫酸在加熱條件下生成的氣體產物,同學們在老師指導下設計并進行如圖實驗:
【事實與結論】
(1)請將能得出對應結論的實驗現象填入表中.
驗證氣體實驗現象實驗結論
SO2 有SO2產生
CO2 有CO2產生
(2)碳與濃硫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
(3)濃硫酸與碳在加熱條件下產生大量的SO2和CO2,使黑色固體膨脹,形成“黑面包”,猜想成立.
【反思與交流】
(1)小明同學提出,因老師的演示實驗沒有進行加熱,所以同學們的探究實驗無意義,其他同學一致否定了他的說法,理由是 .
(2)若B、E中試劑交換, (填“能”或“不能”)得出有CO2產生的結論,理由是 .
(3)C中酸性高錳酸鉀溶液的作用是 .
五、計算題(共7分)
30.葡萄糖(C6H12O6)溶液與銀氨溶液[主要成分是Ag(NH3)2OH]反應,可以在玻璃表面均勻地鍍上一層銀,工業上可用于制鏡,該反應為:C6H12O6(葡萄糖)+2Ag(NH3)2OHC6H15O7N(葡萄糖酸銨)+2Ag↓+3NH3↑+H2O.請回答以下問題.
(1)葡萄糖分子中碳、氫、氧三種原子個數比為 ,碳元素的質量分數為 .
(2)若制鏡需要用銀21.6g,列式計算需要葡萄糖的質量.
廣西桂林市中考化學試卷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選擇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
1.下列做法不利于保護自然環境的是( )
A.治理工地揚塵B.使用無磷洗滌劑
C.垃圾分類處理D.大量使用農藥
【考點】防治空氣污染的措施;水資源的污染與防治.
【分析】從保護空氣質量、防止空氣污染,水體污染和垃圾的回收利用角度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工地的揚塵就導致空氣中可吸入顆粒物的增多,影響空氣質量,故正確;
B.使用無磷洗衣粉可以防止水體的污染,故正確;
C.將垃圾分類回收,既改善了環境的質量,又節約了資源,故正確;
D.大量的使用農藥會導致水體的污染,所以要合理使用農藥化肥,故錯誤.
故選D.
2.規范操作是實驗順利進行和人身安全的保證,下列操作正確的是( )
A.
點燃酒精燈B.
過濾
C.
向試管里加粉末D.
量取液體
【考點】加熱器皿-酒精燈;測量容器-量筒;固體藥品的取用;過濾的原理、方法及其應用.
【分析】A、根據酒精燈的使用方法進行分析判斷;
B、根據過濾的方法進行分析判斷;
C、根據固體藥品的取用方法進行分析判斷;
D、根據量筒讀數時視線要與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解:A、使用酒精燈時要注意“兩查、兩禁、一不可”,點燃酒精燈要用火柴點燃,禁止用一酒精燈去引燃另一酒精燈,圖中所示操作錯誤;
B、過濾液體時,要注意“一貼、二低、三靠”的原則,傾倒液體時要用玻璃棒引流,圖中所示操作錯誤;
C、往試管里裝入固體粉末時,先將試管橫放,把盛藥品的藥匙(或紙槽)小心的送到試管底,然后將試管慢慢豎起,圖中所示操作正確;
D、量筒讀數時視線要與量筒內液體的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圖中所示操作錯誤.
故選:C.
3.下列過程只涉及物理變化的是( )
A.干冰人工降雨B.植物光合作用
C.木材燃燒D.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考點】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判別.
【分析】根據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定義及區別進行分析解答,化學變化是產生新物質的變化,物理變化是不產生新物質的變化.二者的本質區別是有無新物質產生.
【解答】解:A.干冰人工降雨的過程中只是狀態發生了改變,沒有產生新物質,屬于物理變化;
B.植物光合作用的過程中有新物質氧氣等生成,屬于化學變化;
C.木材燃燒的過程中有新物質二氧化碳等生成,屬于化學變化;
D.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
故選A.
4.下列儀器可以直接加熱的是( )
A.
量筒B.
試管C.
燒杯D.
集氣瓶
【考點】用于加熱的儀器.
【分析】可以加熱的常用儀器有:試管、燒杯、燒瓶、錐形瓶、蒸發皿和坩堝等.
直接不能用于加熱的是量筒、漏斗、集氣瓶等.
能加熱的儀器又分為直接加熱和間接加熱兩種,能直接加熱的有:試管、蒸發皿和坩堝;需要墊石棉網加熱的儀器有:燒杯、燒瓶、錐形瓶等.
【解答】解:A、量筒不能加熱,故錯誤;
B、試管能直接加熱,故正確;
B.燒杯加熱時需要墊石棉網,故錯誤;
D.集氣瓶不能加熱,故D錯誤.
故選B.
5.下列有關NaCl的敘述,錯誤的是( )
A.不溶于水B.溶液呈中性
C.是食鹽的主要成分D.可用于配制生理鹽水
【考點】氯化鈉與粗鹽提純.
【分析】A、根據氯化鈉的溶解性,進行分析判斷.
B、根據氯化鈉溶液的酸堿性,進行分析判斷.
C、根據食鹽的主要成分,進行分析判斷.
D、根據氯化鈉的用途,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解:A、NaCl易溶于水,故選項說法錯誤.
B、氯化鈉溶液顯中性,故選項說法正確.
C、NaCl是食鹽的主要成分,故選項說法正確.
D、生理鹽水是0.9%的氯化鈉溶液,氯化鈉可用于配制生理鹽水,故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A.
6.碳酸氫鈉的俗名是( )
A.小蘇打B.苛性鈉C.燒堿D.純堿
【考點】常用鹽的用途.
【分析】根據常見化學物質的名稱、俗稱,進行分析判斷即可.
【解答】解:A、碳酸氫鈉俗稱小蘇打,故選項正確.
B、氫氧化鈉俗稱火堿、燒堿、苛性鈉,故選項錯誤.
C、氫氧化鈉俗稱火堿、燒堿、苛性鈉,故選項錯誤.
D、碳酸鈉俗稱純堿、蘇打,故選項錯誤.
故選:A.
7.下列關于鐵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用水可以除去鐵銹B.鐵在潮濕空氣中容易生銹
C.鐵生銹不是緩慢氧化D.鐵部分銹蝕后沒有回收價值
【考點】金屬銹蝕的條件及其防護.
【分析】A.根據鐵銹能否溶于水、或與水反應來分析;
B.根據鐵的銹蝕因素來分析;
C.根據緩慢氧化的概念來分析;
D.根據廢舊金屬的回收意義來分析.
【解答】解:A.鐵銹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鐵,不溶于水,也不與水反應,故不能用水來除鐵銹,故錯誤;
B.在潮濕的空氣中,鐵與氧氣、水同時接觸,容易生銹,故正確;
C.鐵生銹是鐵與氧氣發生的緩慢氧化反應,故錯誤;
D.鐵生銹后可回收重新利用,故錯誤.
故選B.
8.已知磷原子的核電荷數是15,相對原子質量是31,則磷原子的核內質子數是( )
A.15B.16C.31D.46
【考點】原子的有關數量計算.
【分析】根據原子中:核電荷數=核內質子數=核外電子數、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結合題意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因為原子中:核電荷數=核內質子數=核外電子數,由題意磷原子的核電荷數是15,故磷原子的核內質子數是15.
故選:A.
9.有人認為“氮肥壯葉,磷肥壯果,鉀肥壯莖”,小王家的柑橘樹結的果實偏小,小王應向柑橘樹施加下列化肥中的( )
A.硫酸鉀B.硫酸銨C.碳酸氫銨D.過磷酸鈣
【考點】常見化肥的種類和作用.
【分析】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稱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稱為磷肥,含有鉀元素的肥料稱為鉀肥,同時含有氮、磷、鉀三種元素中的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肥料稱為復合肥.
【解答】解:柑橘樹結的果實偏小,應向柑橘樹施加磷肥;
A、硫酸鉀中含有鉀元素,屬于鉀肥.
B、硫酸銨中含有氮元素,屬于氮肥.
C、碳酸氫銨中含有氮元素,屬于氮肥.
D、過磷酸鈣中含有磷元素,屬于磷肥.
故選:D.
10.家用LED臺燈常用到砷化鎵(GaAs),已知砷化鎵中Ga的化合價為+3價,則As的化合價為( )
A.?2B.?3C.?4D.?5
【考點】有關元素化合價的計算.
【分析】根據在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結合砷化鎵(GaAs)的化學式進行解答本題.
【解答】解:GaAs中Ga為+3價,設As元素的化合價是x,根據在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可得:(+3)+x=0,則x=?3價.
故選B.
11.已知化學反應:4Al+3MnO23Mn+2Al2O3,該反應屬于基本反應類型中的( )
A.化合反應B.分解反應C.置換反應D.復分解反應
【考點】反應類型的判定.
【分析】分析反應物和生成物的類別以及反應前后物質種類的多少:反應物是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生成物是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符合置換反應的特點.
【解答】解:化學反應:4Al+3MnO23Mn+2Al2O3,是一種單質與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故屬于置換反應.
故選C
12.下表是幾種作物適宜生長的pH范圍:
作物馬鈴薯茶樹水稻蓮
pH4.8~5.55.0~5.56.0~7.08.0~9.0
某地土壤呈堿性,則該地適宜種植的作物是( )
A.馬鈴薯B.茶樹C.水稻D.蓮
【考點】溶液的酸堿性與pH值的關系.
【分析】紫色石蕊試液遇酸性溶液變紅、遇堿性溶液變藍,“取某地土壤浸出液加幾滴紫色石蕊試液,溶液略顯藍色”說明土壤呈堿性,土壤的pH>7.
【解答】解:
A、馬鈴薯適宜生長的pH范圍4.8~5.5,而現在土壤的pH>7,不適宜種植馬鈴薯;
B、茶樹適宜生長的pH范圍5.0~5.5,而現在土壤的pH>7,不適宜種植茶樹;
C、水稻適宜生長的pH范圍6.0~7.0,而現在土壤的pH>7,不適宜種植水稻;
D、蓮適宜生長的pH范圍8.0~9.0,可以在pH>7的土壤中生長,因此此土壤適宜種植甘草.
故選D.
13.下列化學方程式正確的是( )
A.Na+Cl2NaClB.H2O2H2↑+O2↑
C.4P+5O2?2P2O5D.Fe+CuSO4?FeSO4+Cu
【考點】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電離方程式.
【分析】根據化學方程式判斷正誤的方法需考慮:應用的原理是否正確;化學式書寫是否正確;是否配;反應條件是否正確;↑和↓的標注是否正確.
【解答】解:A、該化學方程式沒有配,氧氣后面沒有標注↑,正確的化學方程式應為2Na+Cl22NaCl.
B、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H2O22H2O+O2↑.
C、該化學方程式缺少反應條件,正確的化學方程式應為:4P+5O22P2O5.
D、該化學方程式書寫完全正確.
故選:D.
14.下列有關溶液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溶液一定是混合物B.溶劑一定是水
C.溶質一定是固體D.溶液一定是無色
【考點】溶液的概念、組成及其特點;常見的溶劑.
【分析】A、根據溶液的組成;B、溶劑不一定是水;C、溶質可以是固體、氣體、液體;D、溶液不一定是無色.
【解答】解:A、溶液的組成:溶質和溶劑屬于混合物,故A正確;
B、溶劑不一定是水,例如碘酒中溶質是碘,溶劑是酒精,故B錯;
C、溶質可以是固體、氣體、液體,故C錯;
D、溶液不一定是無色,例如硫酸銅溶液是藍色,故D錯.
故選A.
15.為了驗證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小趙做了以下實驗,不合理的是( )
A.步驟①B.步驟②C.步驟③D.步驟④
【考點】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
【分析】依據石蕊遇酸性溶液會變紅,酚酞遇酸性溶液不變色等知識結合各對比實驗的情況分析解決即可.
【解答】解:為了驗證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可以借助指示劑,石蕊遇酸性溶液會變紅,酚酞遇酸性溶液和中性液體不變色,所以實驗中應用紫色的石蕊試液,不能用無色的酚酞試液,所以步驟③不合理.
故選:C.
16.下列實驗操作和對應的現象,正確的是( )
A.在空氣中點燃鎂條,火星四射
B.在空氣中加熱銅片,銅片表面變白
C.在空氣中點燃氫氣,火焰呈淡藍色
D.向氯化鐵溶液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有白色沉淀產生
【考點】氧氣與碳、磷、硫、鐵等物質的反應現象;堿的化學性質.
【分析】A、根據在空氣中點燃鎂條的現象進行分析判斷.
B、根據在空氣中加熱銅片的現象進行分析判斷.
C、根據在空氣中點燃氫氣的現象進行分析判斷.
D、根據向氯化鐵溶液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的現象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解:A、在空氣中點燃鎂條,發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體,沒有火星四射,故選項說法錯誤.
B、在空氣中加熱銅片,銅片表面變黑,故選項說法錯誤.
C、在空氣中點燃氫氣,火焰呈淡藍色,放出熱量,故選項說法正確.
D、向氯化鐵溶液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有紅褐色沉淀生成,故選項說法錯誤.
故選:C.
17.下列應用,利用了氧氣物理性質的是( )
A.工業上用空氣制氧氣B.用氧氣氣焊金屬
C.氧氣供潛水員呼吸D.用氧氣煉鋼
【考點】氧氣的用途.
【分析】本考點屬于氧氣的性質,氧氣的物理性質是:在通常情況下是無色、無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略大,不易溶于水,還有三態變化.氧氣是比較活潑的氣體,它的化學性質是具有助燃性和氧化性.氧氣的用途主要有兩個:支持燃燒和供給呼吸.
【解答】解:A、工業制氧氣沒有發生化學變化,屬于物理性質,故選項正確;
B、氣焊金屬是利用了氧氣的助燃性,屬于化學性質,故選項錯誤;
C、供潛水員呼吸是利用了氧氣的供給呼吸,屬于化學性質,故選項錯誤;
D、冶煉鋼鐵是氧氣的助燃性,屬于化學性質,故選項錯誤;
故選A.
18.下列實驗方案,不合理的是( )
選項實驗目的實驗操作
A檢驗Cl?先加AgNO3溶液,再加稀HNO3
B檢驗CO2用燃著的木條伸入集氣瓶內
C檢驗O2用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內
D檢驗NH4+加NaOH溶液,微熱,用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檢驗生成的氣體
A.AB.BC.CD.D
【考點】化學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氧氣的檢驗和驗滿;二氧化碳的檢驗和驗滿;常見離子的檢驗方法及現象.
【分析】A、根據氯離子的檢驗方法,進行分析判斷.
B、根據二氧化碳的檢驗方法,進行分析判斷.
C、根據氧氣的檢驗方法,進行分析判斷.
D、根據檢驗NH4+的檢驗方法,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解:A、檢驗Cl?,先加AgNO3溶液,再加稀HNO3,若產生的白色沉淀不消失,說明含有氯離子,故選項實驗方案合理.
B、檢驗CO2,應使用澄清的石灰水,不能使用燃著的木條,因為能使燃著的木條熄滅的氣體不一定是二氧化碳,故選項實驗方案不合理.
C、檢驗O2,可用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內,觀察木條是否復燃,故選項實驗方案合理.
D、檢驗NH4+,加NaOH溶液,微熱,用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檢驗生成的氣體,若變藍色,說明含有NH4+,故選項實驗方案合理.
故選:B.
19.小明向盛有鹽酸和MgCl2溶液的燒杯中加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為判斷反應后溶液的成分,他分別取少量反應后的溶液a于試管中,用下表中的試劑進行實驗,相應結果錯誤的是( )
選項試劑現象和結論
AZn粉有氣泡產生,則溶液a一定MgCl2
BCuO粉末無明顯現象,則溶液a一定有兩種溶質
CNaOH溶液無明顯現象,則溶液a可能有NaOH
DCuSO4溶液有藍色沉淀,則溶液a一定有兩種溶質
A.AB.BC.CD.D
【考點】堿的化學性質;酸的化學性質.
【分析】根據鹽酸和氯化鎂的混合液中加入氫氧化鈉溶液,則鹽酸和氫氧化鈉先反應,據此解答即可.
【解答】解:鹽酸和氯化鎂的混合液中加入氫氧化鈉溶液,則鹽酸和氫氧化鈉先反應;
A、加入鋅粉有氣泡產生,說明含有鹽酸,則氯化鎂沒有參加反應,故一定含有氯化鎂,正確;
B、加入氧化銅粉末沒有現象,說明不含有鹽酸,則一定有生成的氯化鈉,若是氫氧化鈉與氯化鎂恰好反應,則不含有氯化鎂,只含有氯化鈉,錯誤;
C、加入氫氧化鈉無現象,則氯化鎂完全反應,氫氧化鈉若是剩余則含有氫氧化鈉,正確;
D、加入硫酸銅溶液產生藍色沉淀,則含有氫氧化鈉,還有生成的氯化鈉,故一定是兩種溶質,正確;
故選
20.由乙炔(C2H2)、乙烯(C2H4)、乙烷(C2H6)組成的混合物28g,在足量的氧氣中燃燒,生成36gH2O和一定質量的CO2,混合物中C2H2、C2H4、C2H6的分子個數比可能為( )
A.3:2:3B.3:2:1C.1:2:3D.6:3:2
【考點】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
【分析】根據反應前后元素種類和質量不變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乙炔(C2H2)、乙烯(C2H4)、乙烷(C2H6)在足量的氧氣中燃燒,產物為水和二氧化碳,水中氫元素的質量為混合物中氫元素的質量,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質量為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質量,故:
36gH2O中氫元素質量為:36g××100%=4g;
28g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質量為:28g?4g=24g;故混合物中碳氫原子個數比為:=1:2;乙烯中碳氫原子個數比已經是1:2,所以與之無關,只要乙炔和乙烷的分子個數比相同就可以了.
故選A.
二、填空題(共5小題,共26分)
21.請用化學用語填空.
(1)3個氮分子 3N2 ;(2)鎂離子 Mg2+ ;
(3)2個氫原子 2H ;(4)硅元素 Si .
【考點】化學符號及其周圍數字的意義.
【分析】本題考查化學用語的意義及書寫,解題關鍵是分清化學用語所表達的對象是分子、原子、離子還是化合價,才能在化學符號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適當的計量數來完整地表達其意義,并能根據物質化學式的書寫規則正確書寫物質的化學式,才能熟練準確的解答此類題目.
【解答】解:(1)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確書寫物質的化學式,表示多個該分子,就在其化學式前加上相應的數字,則3個氮分子可表示為:3N2;
(2)離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該離子的元素符號右上角,標出該離子所帶的正負電荷數,數字在前,正負符號在后,帶1個電荷時,1要省略.故鎂離子可表示為:Mg2+;
(3)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號來表示一個原子,表示多個該原子,就在其元素符號前加上相應的數字.所以2個氫原子,就可表示為:2H;
(4)硅元素的元素符號為:Si;
故答案為:(1)3N2;(2)Mg2+;(3)2H;(4)Si;
22.人類社會需要充足的能源、豐富的材料、良好的環境,而能源、材料、環境這三個領域的研究都離不開化學.
(1)塑料是常用的有機合成材料,塑料垃圾隨意拋棄,會造成所謂“ 白色污染 ”,下列物品所含的主要材料屬于有機合成材料的是 B .
A.玻璃杯B.礦泉水瓶C.硬幣D.瓷碗
(2)天然氣是一種清潔能源,它的主要成分甲烷(CH4)完全燃燒的化學方程式是 CH4+2O2CO2+2H2O .
(3)碳不完全燃燒產生的 一氧化碳 會造成“煤氣中毒”,在日常生活中,避免“煤氣中毒”的方法是 開窗通風 (寫一種).等質量的碳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 大于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其不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
【考點】白色污染與防治;碳的化學性質;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電離方程式;常用燃料的使用與其對環境的影響;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對人和環境的影響.
【分析】根據廢棄塑料造成的環境問題、甲烷完全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碳不完全燃燒的產物以及熱量的釋放的知識解答即可.
【解答】解:(1)廢棄塑料會造成白色污染,玻璃屬于無機非金屬材料,礦泉水瓶是塑料,屬于有機合成材料,硬幣是用金屬材料制成的,瓷碗使用陶瓷制成的,屬于無機非金屬材料,故填:白色污染,B;
(2)甲烷完全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填:;
(3)碳不完全燃燒產生的一氧化碳會造成“煤氣中毒”,要避免“煤氣中毒”可以采用開窗通風的方法;等質量的碳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大于其不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故填:一氧化碳,開窗通風,大于.
23.化學與人體健康息息相關.
(1)下列食物中富含蛋白質的是 A (填字母序號).
A.魚肉B.米飯C.西紅柿D.蘋果
(2)缺 碘 (填元素名稱)會引起甲狀腺腫大,食用富含該元素的海產品如 海帶 (填一種)有利于人體攝取該元素.
(3)下列生活中的做法,不會危害人體健康的是 C (填字母序號).
A.吸煙B.過量飲酒C.均衡飲食D.食用霉變花生.
【考點】食品、藥品與健康食品中的有機營養素;人體的元素組成與元素對人體健康的重要作用;亞硝酸鈉、甲醛等化學品的性質與人體健康.
【分析】(1)根據人體所需六大營養素的種類、食物來源,結合題中所給的食物判斷所含的營養素,進行分析判斷;
(2)根據碘元素的生理功能和主要食物來源進行分析;
(3)A、根據煙燃燒產生的有毒氣體來分析.
B、根據過量飲酒危害來分析.
C、根據均衡飲食的好處進行分析.
D、根據霉變花生中含有黃曲霉素進行分析.
【解答】解:(1)A、魚肉中富含蛋白質,故選項正確.
B、米飯中富含淀粉,淀粉屬于糖類,故選項錯誤.
C、西紅柿中富含維生素,故選項錯誤.
D、蘋果中富含維生素,故選項錯誤.
(2)缺碘會引起甲狀腺腫大,食用富含該元素的海產品如海帶有利于人體攝取該元素.
(3)A、吸煙產生的煙霧中含有一氧化碳等多種有害物質,會危害人體健康.
B、過量飲酒會麻醉神經、傷害肝臟,且會造成生命危險,會危害人體健康.
C、均衡飲食,能保證取食的營養全面而合理,能滿足人體生長發育的需要,不會危害人體健康.
D、霉變的花生中含有有毒的黃曲霉毒素,會危害人體健康.
故答案為:(1)A;(2)碘;海帶;(3)C.
24.河水含泥沙、細菌等雜質,需要凈化處理成自來水,某市自來水廠的生產過程如圖所示.
(1)為了使沉淀池的懸浮物沉降,通常可加入 明礬 .
(2)沙濾池可將 難溶性雜質 過濾除去.
(3)活性炭常用于吸附池中,原因是它具有 疏松多孔 的結構.
(4)常用于殺菌池消毒的物質有多種,請寫出其中一種物質的化學式 HClO .
(5)要鑒別自來水是軟水還是硬水,可向自來水樣品中加入適量的 肥皂水 ,攪拌,如果觀察到 產生大量泡沫 ,則樣品為軟水.
【考點】自來水的生產過程與凈化方法;過濾的原理、方法及其應用;硬水與軟水;碳單質的物理性質及用途.
【分析】(1)根據明礬具有吸附小顆粒泥塵的作用解答;
(2)根據過濾池有過濾作用,能除去不溶性雜質解答;
(3)根據活性炭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解答;
(4)根據氯氣能與水反應生成次氯酸,有很好的殺菌作用解答;
(5)根據鑒別自來水是軟水還是硬水可以用肥皂水解答.
【解答】解:
(1)明礬具有吸附小顆粒泥塵的作用,是常用的絮凝劑;
(2)過濾池有過濾作用,能除去不溶性雜質;
(3)活性炭常用于吸附池中,原因是它具有疏松多孔的結構.
(4)氯氣能與水反應生成次氯酸,有很好的殺菌作用;
(5)要鑒別自來水是軟水還是硬水,可向自來水樣品中加入適量的肥皂水,攪拌,如果觀察到產生大量泡沫,則樣品為軟水.
答案:
(1)明礬;
(2)難溶性雜質;
(3)疏松多孔;
(4)HClO;
(5)肥皂水;產生大量泡沫;
25.如表是硝酸鉀、氯化鈉在不同溫度下的溶解度.
溫度/℃1020304050
硝酸鉀的溶解度/g20.931.645.863.985.5
氯化鈉的溶解度/g35.836.036.336.637.0
(1)從表中數據分析,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較大的物質是 KNO3 ,硝酸鉀和氯化鈉溶解度曲線的交點在 A (填字母序號)之間.
A.20℃~30℃B.30℃~40℃C.40℃~50℃
(2)20℃,將50g硝酸鉀與100g水混合,充分攪拌后靜置,得到的溶液是硝酸鉀的 飽和 (“飽和”或“不飽和”)溶液,若將溫度升高到40℃,該溶解溶質的質量分數為 33.3% (精確到0.1%).
(3)保持溫度為20℃,將氯化鈉的不飽和溶液變成飽和溶液,寫出一種可行的方法 加溶質(或恒溫蒸發溶劑) .
【考點】固體溶解度的影響因素;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相互轉變的方法;固體溶解度的概念.
【分析】(1)根據氯化鈉、硝酸鉀在不同溫度下的溶解度進行分析;
(2)根據2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進行分析,
根據硝酸鉀在40℃時的溶解度和溶質質量分數的計算公式進行分析;
(3)根據氯化鈉在20℃時的溶解度進行分析.
【解答】解:(1)根據氯化鈉、硝酸鉀在不同溫度下的溶解度可以看出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較大的物質是硝酸鉀,硝酸鉀和氯化鈉溶解度曲線可能在20℃~30℃之間出現交點,故填:KNO3;A;
(2)在2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是31.6克,100g水中最多溶解31.6克的硝酸鉀,所以20℃時,將50g硝酸鉀固體投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可得到硝酸鉀飽和溶液,硝酸鉀在40℃時,溶解度是63.9克,所以將溫度升到40℃,100克水中溶解硝酸鉀63.9克,所以得到不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分數為:×100%≈33.3%;
(3)在20℃時,將氯化鈉的不飽和溶液變成飽和溶液可以加溶質、恒溫蒸發溶劑等,故填:加溶質(或恒溫蒸發溶劑).
故答案為:(1)KNO3;A;
(2)飽和,33.3%;
(3)加溶質(或恒溫蒸發溶劑).
三、簡答題(共2小題,共11分)
26.多數金屬以礦物形式存在于自然界,金屬礦物可用來冶煉金屬.
冶煉方法反應表示式(其他產生略去)代表性金屬
熱還原法金屬A的氧化物+碳(或一氧化碳等)金屬A鋅、銅
電解法金屬B的化合物金屬B
鉀、鋁
熱分解法金屬C的氧化物金屬C
汞、銀
(1)工業上常用赤鐵礦(主要成分是Fe2O3)與CO在高溫下煉鐵,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Fe2O3+3CO2Fe+3CO2 .
(2)用氧化鋁冶煉金屬鋁的化學方程式是 2Al2O34Al+3O2↑ .
(3)若從鉛的礦物中冶煉鉛,可使用上述方法中的 熱還原法 ,理由是 鉛在金屬活動順序中位于鋅和銅之間 .
【考點】常見金屬的冶煉方法;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電離方程式.
【分析】(1)一氧化碳與氧化鐵在高溫下反應生成鐵和二氧化碳,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即可.
(2)根據題干信息可知,氧化鋁在通電的條件下分解為鋁和氧氣;
(3)根據鉛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的位置來分析.
【解答】解:(1)一氧化碳與氧化鐵在高溫下反應生成鐵和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Fe2O3+3CO2Fe+3CO2.故填:Fe2O3+3CO2Fe+3CO2;
(2)氧化鋁在通電的條件下分解為鋁和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Al2O34Al+3O2↑;故答案為:2Al2O34Al+3O2↑;
(3)鉛在金屬活動順序中位于鋅和銅之間,所以若從鉛的礦物中冶煉鉛,要用熱還原法;故填:熱還原法;鉛在金屬活動順序中位于鋅和銅之間.
27.A、B、C、D都是初中化學中最常見的物質,已知B是人體胃酸的主要成分,D含有鈉元素,A含有兩種元素,C、D分別含有三種元素,它們之間存在著以下轉化關系,A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化為C,B可分別與A、C、D反應,C與D可以反應.
(1)A屬于化合物中的 氧化物 (“酸”、“堿”、“鹽”或“氧化物”).
(2)反應A→C屬于基本反應類型中的 化合 反應,D溶液與足量的B反應的現象是 有氣泡產生 .
(3)C與D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Ca(OH)2+Na2CO3=CaCO3↓+2NaOH .
【考點】物質的鑒別、推斷;常見的氧化物、酸、堿和鹽的判別;反應類型的判定;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電離方程式.
【分析】根據A、B、C、D都是初中化學中最常見的物質,B是人體胃酸的主要成分,所以B是鹽酸,A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化為C,B可分別與A、C、D反應,C與D可以反應,所以A、C、D是堿、碳酸鹽、金屬氧化物等,D含有鈉元素,A含有兩種元素,所以A是金屬氧化物,可以是氧化鈣,D是碳酸鈉,C是氫氧化鈣,然后將推出的物質進行驗證即可.
【解答】解:(1)A、B、C、D都是初中化學中最常見的物質,B是人體胃酸的主要成分,所以B是鹽酸,A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化為C,B可分別與A、C、D反應,C與D可以反應,所以A、C、D是堿、碳酸鹽、金屬氧化物等,D含有鈉元素,A含有兩種元素,所以A是金屬氧化物,可以是氧化鈣,D是碳酸鈉,C是氫氧化鈣,經過驗證,推導正確,所以A是氧化鈣,屬于化合物中的氧化物;
(2)反應A→C是氧化鈣和誰反應生成氫氧化鈣,屬于基本反應類型中的化合反應,
D溶液與足量的B的反應是碳酸鈉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實驗現象是:有氣泡產生;
(3)C與D的反應是氫氧化鈣和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鈉,化學方程式是:Ca(OH)2+Na2CO3=CaCO3↓+2NaOH.
故答案為:(1)氧化物;
(2)化合,有氣泡產生;
(3)Ca(OH)2+Na2CO3=CaCO3↓+2NaOH.
四、實驗探究題(共2小題,共16分)
28.如圖是初中化學中的一些常用實驗儀器或裝置:
(1)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是 2KMnO4K2MnO4+MnO2+O2↑ ,常用來收集氧氣的裝置是 C (填字母序號).
(2)小李要配制50g質量分數為10%的NaCl溶液,并裝入試劑瓶備用.
①要完成該實驗,如圖中還缺少的儀器是 天 (填名稱).
②該實驗過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加快氯化鈉固體的溶解速率 .
(3)用試紙測定溶液pH值的方法是:將小片pH試紙放在潔凈的玻璃片上, 用玻璃棒蘸取待測液體滴在pH試紙上 ,與標準比色片比較,讀出pH,若pH試紙事先用水濕潤,測出的食醋pH值 偏大 (填“偏大”、“偏小”或“沒有影響”).
【考點】氧氣的制取裝置;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的配制;溶液的酸堿度測定;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電離方程式.
【分析】(1)高錳酸鉀在加熱條件下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由氧氣的密度及水溶性來選擇收集裝置,進行分析解答.
(2)根據配制溶液的儀器以及作用來分析;
(3)根據已有的知識進行分析,酸性溶液的pH小于7,溶液越小,酸性越弱,pH越大.
【解答】解:(1)高錳酸鉀在加熱條件下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2KMnO4K2MnO4+MnO2+O2↑.氧氣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氣的大,能用排水法、向上排空氣法收集,即收集裝置是C.故填:2KMnO4K2MnO4+MnO2+O2↑;C;
(2)配制一定質量分數的溶液需要用到天、量筒、藥匙、滴管、燒杯等;溶解過程中,需要用玻璃棒攪拌,是為了加快氯化鈉固體的溶解速率;
故填:①天;②加快氯化鈉固體的溶解速率;
(3)測定溶液的pH時,用玻璃棒蘸取待測液體滴在pH試紙上,要把試紙顯示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比較,由于白醋用水潤濕,使其濃度變小,溶液酸性減弱,pH增大,故填:用玻璃棒蘸取待測液體滴在pH試紙上;偏大.
29.課堂上,老師取20g蔗糖放入不燒杯中,加少量水使它潤濕,注入10mL濃硫酸,攪拌,同學們看到蔗糖先變黑后“發酵”形成“黑面包”,同時還聞到了刺激性氣味,同學們判斷黑色固體是碳,原因是濃硫酸具有強 脫水性 .
形成“黑面包”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在老師的指導下,同學們開展了探究活動.
【猜想與假設】濃硫酸與碳反應,生成大量氣體使黑色固體膨脹.
【查閱資料】
Ⅰ.濃硫酸與碳在加熱條件下反應,生成物中有SO2、CO2兩種氣體.
Ⅱ.SO2是一種具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能與Ca(OH)2溶液反應生成白色沉淀.
Ⅲ.SO2能使品紅溶液褪色,而CO2不能.
【實驗探究】
為驗證碳與濃硫酸在加熱條件下生成的氣體產物,同學們在老師指導下設計并進行如圖實驗:
【事實與結論】
(1)請將能得出對應結論的實驗現象填入表中.
驗證氣體實驗現象實驗結論
SO2 B中品紅溶液變紅 有SO2產生
CO2 D中品紅溶液不變紅,E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有CO2產生
(2)碳與濃硫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C+2H2SO4(濃)CO2↑+2SO2↑+2H2O .
(3)濃硫酸與碳在加熱條件下產生大量的SO2和CO2,使黑色固體膨脹,形成“黑面包”,猜想成立.
【反思與交流】
(1)小明同學提出,因老師的演示實驗沒有進行加熱,所以同學們的探究實驗無意義,其他同學一致否定了他的說法,理由是 濃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熱 .
(2)若B、E中試劑交換, 不能 (填“能”或“不能”)得出有CO2產生的結論,理由是 SO2和CO2均能使E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無法判斷是否有CO2產生 .
(3)C中酸性高錳酸鉀溶液的作用是 吸收SO2,防止干擾CO2檢驗 .
【考點】實驗探究物質的性質或變化規律;濃硫酸的性質及濃硫酸的稀釋;常見氣體的檢驗與除雜方法;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電離方程式.
【分析】根據濃硫酸的特性解答;
【事實與結論】
(1)根據SO2能使品紅溶液褪色,而CO2不能解答;
(2)C與濃硫酸在加熱條件下,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
【反思與交流】
(1)根據濃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熱解答;
(2)根據SO2和CO2均能使E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解答;
(3)根據用高錳酸鉀溶液把二氧化硫除去,可以防止干擾CO2檢驗解答.
【解答】解:濃硫酸有脫水性,能使蔗糖脫水生成C;
【事實與結論】
(1)濃硫酸與碳在加熱條件下反應,生成物中有SO2、CO2兩種氣體.SO2能使品紅溶液褪色,如果B中品紅溶液變紅,說明有SO2產生;而SO2和CO2均能使E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所以D中品紅溶液不變紅,說明無SO2,E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說明有CO2產生;
(2)C與濃硫酸在加熱條件下,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方程式為:C+2H2SO4(濃)CO2↑+2SO2↑+2H2O,
【反思與交流】
(1)明同學提出,因老師的演示實驗沒有進行加熱,所以同學們的探究實驗無意義,其他同學一致否定了他的說法,理由是濃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熱,不加熱也可進行;
(2)SO2和CO2均能使E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無法判斷是否有CO2產生,故不能將B、E中試劑交換;
(3)C中酸性高錳酸鉀溶液的作用是吸收SO2,防止干擾CO2檢驗.
答案:
脫水性;
【事實與結論】
(1)
驗證氣體實驗現象實驗結論
SO2B中品紅溶液變紅有SO2產生
CO2D中品紅溶液不變紅,E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有CO2產生
(2)C+2H2SO4(濃)CO2↑+2SO2↑+2H2O;
【反思與交流】
(1)濃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熱;
(2)不能;SO2和CO2均能使E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無法判斷是否有CO2產生;
(3)吸收SO2,防止干擾CO2檢驗.
五、計算題(共7分)
30.葡萄糖(C6H12O6)溶液與銀氨溶液[主要成分是Ag(NH3)2OH]反應,可以在玻璃表面均勻地鍍上一層銀,工業上可用于制鏡,該反應為:C6H12O6(葡萄糖)+2Ag(NH3)2OHC6H15O7N(葡萄糖酸銨)+2Ag↓+3NH3↑+H2O.請回答以下問題.
(1)葡萄糖分子中碳、氫、氧三種原子個數比為 1:2:1 ,碳元素的質量分數為 40% .
(2)若制鏡需要用銀21.6g,列式計算需要葡萄糖的質量.
【考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元素的質量分數計算.
【分析】(1))根據一個葡萄糖分子的構成進行分析解答.根據化合物中元素的質量分數=×100%,進行分析解答.
(2)根據第生成的銀的質量計算需要葡萄糖的質量.
【解答】解:
(1)一個葡萄糖分子是由6個碳原子、12個氫原子和6個氧原子構成的,則葡萄糖分子中C、H、O原子個數比為6:12:6=1:2:1.
葡糖糖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是:100%=40%;
(2)設需要葡萄糖的質量為x
C6H12O6(葡萄糖)+2Ag(NH3)2OHC6H15O7N(葡萄糖酸銨)+2Ag↓+3NH3↑+H2O.
180216
x21.6g
x=18g
答案:
(1)1:2:1;40%;
(2)需要葡萄糖的質量為18g.
內蒙古高考500至530分左右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10:39:38內蒙古醫科大學對比河北環境工程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線排..
時間:2025-05-22 10:36:19湖南高考歷史565分排名多少 排名多少位次
時間:2025-05-22 10:32:43湖北民族大學法學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10:28:51天府新區航空旅游職業學院對比泰山職業技術學院哪個好 ..
時間:2025-05-22 10:25:03石家莊人民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對比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哪..
時間:2025-05-22 1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