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襄陽中考歷史試卷答案解析及word文字版下載(難度系數點評)
一、選擇題
1.世界上有300多所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孔子學院”.通過“孔子學院”主要可以了解哪家學說( )
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
2.家喻戶曉的《春曉》是我們襄陽山水田園詩人的作品之一,這位詩人是( )
A.李白B.杜甫C.孟浩然D.王安石
3.下列屬于我國古代杰出的醫學家及其成就的是( )
A.祖沖之和圓周率B.賈思勰和《齊民要術》C.酈道元和《水經注》D.張仲景和《傷寒雜病論》
4.中國代史的開端是( )
A.鴉片戰爭B.甲午中日戰爭C.抗日戰爭D.解放戰爭
5.“外爭主權,內懲國賊”是下列哪一事件期間提出的口號( )
A.北伐戰爭B.五四運動C.中共二大D.戊戌變法
6.中國代提出“實業救國”主張的是( )
A.詹天佑B.侯德榜C.嚴復D.張騫
7.20世紀90年代我國在祖國統一大業中取得的最大成就是( )
A.香港、澳門回歸B.萬隆會議的召開C.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D.中美關系正常化
8.《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 )
A.*運動興起B.*的誕生C.馬克思主義的誕生D.世界代史的開端
9.下列哪項科技成就不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
A.計算機B.原子能C.航天技術D.飛機
10.二戰后世界經濟日益成為一個整體,這一趨勢被稱為( )
A.經濟多極化B.經濟全球化C.南北對話D.南南合作
二、非選擇題(共40分)
11.【統一的中國】
中國是由56個民族組成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民族為中華民族的發展都做出了貢獻.
材料一有人認為:秦始皇對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形成和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1)你認為秦始皇對我國統一的
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和發展做出了哪些貢獻?(列舉兩點)
材料二在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發展歷程中,曾有許多游牧民族進入中原,甚至還取代了某些中原王朝,他們入主中原后在統治策略上都迅速地被中原化.
(2)第一個入主中原、統一中國的是哪個游牧民族?哪一項地方行政制度最能體現其管理國家的“中原化”?
(3)滿族建立的清王朝為加強我國x藏的管轄做出了突出貢獻,依據史實,概括清朝管轄x藏的兩種方式.
12.【變化的中國】
【社會性質的變化】
材料一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清政府拆毀大沽炮臺,允許帝國主義國家派兵駐扎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劃定北京東交民港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居住.
--《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
(1)材料一的內容給中國社會性質帶來怎樣的變化?
【社會俗的變化】
材料二革命把自古以來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人們之間不再稱“老爺”“大人”,而是改稱“先生”“同志”,男子剪掉辮子,女子不再纏足,有的從前頹廢的青年向親人表示:“中國革命成功了,我要做一個新中國的新人”
--改編自《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
(2)引起材料二中社會俗變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材料中的青年認為“中國革命成功了”,但也有人認為“中國革命失敗了”,請你就其中一種觀點說出兩點理由.
【觀念的變化】
材料三他們高舉“民主”和“科學”兩面大旗…向尊孔復古的逆流展開猛烈進攻.
--《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
(3)材料三反映的事件在促進中國人民解放的過程中起了什么作用?
13.【光輝的歷程】
從1921年到,95年的發展歷程,中國共產黨經歷了從弱小到強大,從幼稚到成熟,從在野到執政,探索出了革命和建設兩條輝煌道路.
【從弱小到強大】
材料一人民軍隊也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發展歷程,*說:“建設一支聽黨指揮,作風優良,能打硬仗的人民軍隊是強國的必由之路.”
(1)人民軍隊“從無到有”的標志性事件是什么?你認為抗美援朝中哪位戰士的行為最能體現所提出的“聽黨指揮、作風優良、能打硬仗”的要求?
【從幼稚到成熟】
材料二遵義會議證明,中國共產黨完全具有獨立自主解決自己內部復雜問題的能力,…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從幼稚到成熟的標志
(2)通過遵義會議,中國共產黨是如何解決自己內部復雜問題的?
材料三中國共產黨從誕生的那天起,從來就沒有自己的私利,而是全心全意把國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作為自己的根本宗旨.
(3)以1936年發生的國內重大事件的解決方式為例,說明中國共產黨“從來就沒有自己的私利,而是全心全意把國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作為自己的根本宗旨.”
【從在野到執政】
材料四抗戰勝利后,國民黨企圖恢復抗戰前“一黨專制,一人獨裁”的局面,1945年8月中國共產黨為爭取合法地位與國民黨在談判桌上進行了一次激烈較量,但是國民黨始終不承認解放區民主政權和人民軍隊的合法地位,隨后,通過三年的軍事較量,中國共產黨終于推翻了國民黨的獨裁統治,贏得了執政黨的合法地位,民當家作主.
(4)依據所學知識,判斷材料中“談判桌上的較量”指的是哪一事件?中國共產黨“民當家作主”始于哪一事件?
【從挫折失誤到成就輝煌】
材料五中國共產黨在探索革命和*道路的過程中都經歷過挫折,出現過失誤,但中國共產黨能不斷更正自身失誤,成功探索出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和有的*道路
(5)為避免以后建設的失誤,從中國共產黨探索革命和建設道路的艱難歷程中獲得的經驗和教訓出發,你認為我黨最值得堅持的真理性經驗是什么?
14.【創新的世界】
5月30日,中國科技創新大會在北京召開,*在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以下材料均來自*的講話內容.
材料一歷史經驗表明:中華文明曾經創造了影響世界的科技成就…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
(1)宋元是我國古代科技發展的高峰時期,這一時期的哪一項創新成果對世界文化的發展和傳播做出了巨大貢獻?
(2)為實現強國夢,1964年10月,哪一項科技成果的取得加強了我國國防力量?
材料二創新是推動人類進步的重要力量…科技創新既能推動社會發展,也要為人民生活提供幫助,讓人們享有更好的生活環境.
(3)結合第二次科技革命的一項創新成果,說明科技創新在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同時,也給人們的生活環境帶來了不利影響.
材料三 科技創新要與制度創新協調發展.
(4)17-19世紀,英國在崛起的過程中是如何實現“制度創新”與“科技創新”兩者“協同發展”的?
15.【變革的世界】
材料一盡管大西洋把英、法、美三國永遠地分隔開來,但三國的革命作為資產階級革命不僅有一定聯系,而且也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17世紀和18世紀發生于大西洋兩岸的這三個偉大歷史事件,最大的公約數是關于“權利”的訴求或“人權”的伸張.
(1)請你依次寫出英、法、美三國資產階級向他們的革命對象訴求“權利”或伸張“人權”的法律文獻.
材料二1933年,羅斯福就任美國總統,面對“大蕭條”現狀,他堅定的認為,這個國家需要進行大膽的,堅持不懈的試驗,如果試驗失敗,就再試行另一種辦法,最重要的是要進行試驗.
(2)材料二中的“大蕭條”指的是哪一事件?材料中的“試驗”指的是什么?該“試驗”開創了資本主義國家管理的新模式,這一模式“新”在何處?
16.【博弈的世界】
【經濟實力的較量】
材料一19世紀末20世紀初列強實力對比變化一覽表(如表)
項目英法德美
1860年工業產量位次1234
1890年工業產量位次2431
1910年工業產量位次3421
1913年殖民地面積所占位次1245
(1)引起表中英法與美德工業位次發生變化的歷史事件是什么?請你從表中所反映的問題,預測1913年后的資本主義世界局勢.
【政治上的較量】
材料二1919年1月,戰勝的協約國集團為了締結和約,對戰后的世界做出安排,在巴黎召開了會議,參加會議的有27個國家,會議被英、法、美操縱,作為戰勝國的中國和其他弱國完全處于無權的地位.
--《世界歷史》九年級下冊
(2)經過5個多月的激烈爭吵,巴黎和會上協約國與德國最終締結了什么條約?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英法美能夠操縱巴黎和會的根本原因.
【軍事上的較量】
材料三5月27日,美國總統奧巴馬訪問日本廣島,激起了包括美國和日本在內的各國人民的強烈不滿,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說:“奧巴馬的廣島之行是對二戰中犧牲的美國老兵的不敬…奧巴馬在日本期間有沒有談論珍珠港事件呢?”日本有民眾說:“奧巴馬訪問廣島是為了拉攏日本,…是在把日本引向戰爭.”
--中央電視臺新聞報道
(3)結合所學知識,請分別說明珍珠港事件對美國的影響及二戰后期發生在廣島的事件對中國抗戰局勢的影響.
(4)結合材料三和所學知識,請說明奧巴馬的廣島之行不是明智之舉.(從2個角度來說明,摘抄材料原文不得分)
湖北省襄陽市中考歷史試卷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選擇題0
1.世界上有300多所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孔子學院”.通過“孔子學院”主要可以了解哪家學說( )
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
【考點】老子和孔子.
【分析】本題考查孔子的相關知識.
【解答】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提出“仁”的學說.仁包含一切美德.他主張愛人,要求統治者體察民情,愛惜民力,為政以德,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孔子還是大教育家,興辦私學,注意因材施教.后來,孔子的學說成為封建文化的正統,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對后世影響極大.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能力,準確掌握教材基礎知識即可作答.
2.家喻戶曉的《春曉》是我們襄陽山水田園詩人的作品之一,這位詩人是( )
A.李白B.杜甫C.孟浩然D.王安石
【考點】歷史文化常識.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唐代詩人孟浩然.
【解答】根據題干的關鍵信息“《春曉》”可知,它的作者是孟浩然.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號孟山人,襄州襄陽(現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因他未曾入仕,又稱之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派詩人.《春曉》以天然不覺其巧的語言,寫出微妙的惜春之情.
故選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識記歷史基礎知識和對歷史問題的分析能力.
3.下列屬于我國古代杰出的醫學家及其成就的是( )
A.祖沖之和圓周率B.賈思勰和《齊民要術》C.酈道元和《水經注》D.張仲景和《傷寒雜病論》
【考點】秦漢時期的醫學成就?華佗和張仲景.
【分析】本題考查我國古代杰出的醫學家及其成就.
【解答】祖沖之是數學家,賈思勰是農學家,酈道元是地理學家,張仲景是醫學家,他的代表作《傷寒雜病論》,奠定了中醫治療學的基礎.
故選D.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識記歷史基礎知識的能力.難度較小.
4.中國代史的開端是( )
A.鴉片戰爭B.甲午中日戰爭C.抗日戰爭D.解放戰爭
【考點】鴉片戰爭和《南京條約》.
【分析】本題考查鴉片戰爭和《南京條約》,解題的關鍵是對基礎知識的準確掌握.
【解答】結合所學可知,英國政府為打開中國市場、推銷工業產品、掠奪工業原料,發動了鴉片戰爭.1842年8月,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中英《南京條約》.《南京條約》的簽訂,使中國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遭到破壞;喪失了獨立自主的地位,古老的中國開始被卷進世界資本主義的漩渦.鴉片戰爭使中國社會性質發生根本性的變化,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所以說,鴉片戰爭是中國代史的開端.
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鴉片戰爭,需要識記《南京條約》的內容及影響.
5.“外爭主權,內懲國賊”是下列哪一事件期間提出的口號( )
A.北伐戰爭B.五四運動C.中共二大D.戊戌變法
【考點】五四運動.
【分析】本題考查了五四運動,是1919年5月4日發生在北京的一場以青年學生為主,廣大群眾、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階層共同參與的,通過示威游行、請愿、罷工、暴力對抗政府等多種形式進行的愛國運動,是中國人民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
【解答】1919年5月4日下午,北京三所高校的3000多名學生代表沖破軍警阻撓,云集天安門,北京高等師范學校最早到達天安門.他們打出“誓死力爭,還我青島”、“收回山東權利”、“拒絕在巴黎和約上簽字”、“廢除二十一條”、“抵制日貨”、“寧肯玉碎,勿為瓦全”、“外爭主權,內除國賊”等口號,并且要求懲辦交通總長曹汝霖、幣制局總裁陸宗輿、駐日公使章宗祥.所以B是正確的選項,排除不符合題意的選項ACD.
故選B.
【點評】本題要熟練掌握五四運動主要內容的基礎上作答.
6.中國代提出“實業救國”主張的是( )
A.詹天佑B.侯德榜C.嚴復D.張騫
【考點】張謇興辦實業.
【分析】本題考查張謇的主張.
【解答】清末狀元張謇在《馬關條約》簽訂后,中華民族面臨嚴重民族危機情況下,提出“實業救國”的口號,放棄高官厚祿,回鄉創辦了大生紗廠等一系列企業,被稱作“狀元實業家”.
故選D.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識記歷史基礎知識的能力.難度較小.
7.20世紀90年代我國在祖國統一大業中取得的最大成就是( )
A.香港、澳門回歸B.萬隆會議的召開C.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D.中美關系正常化
【考點】祖國統一大業.
【分析】本題考查香港、澳門回歸.
【解答】1997年7月1日零點,中英兩國政府在香港正式舉行香港政權交接儀式.歷經百年滄桑的香港終于回到了祖國的懷抱.1999年12月20日,中歷經滄桑的澳門終于回到了祖國的懷抱.香港、澳門回歸都是在20世紀90年代.
故選A.
【點評】重點識記香港、澳門回歸的內容與影響.
8.《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 )
A.*運動興起B.*的誕生C.馬克思主義的誕生D.世界代史的開端
【考點】《共產黨宣言》.
【分析】本題考查《共產黨宣言》的有關知識.
【解答】根據所學可知,1848年,《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從此,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下,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故選C.
【點評】解答本題要熟記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有關內容.
9.下列哪項科技成就不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
A.計算機B.原子能C.航天技術D.飛機
【考點】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興起.
【分析】本題考查第三次科技革命.
【解答】20世紀四五十年代開始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電子計算機和空間技術的廣泛應用為主要標志,涉及信息技術、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生物技術和海洋技術等諸多科學技術領域.航天技術屬于空間技術.飛機是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故選D.
【點評】重點識記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內容與影響.
10.二戰后世界經濟日益成為一個整體,這一趨勢被稱為( )
A.經濟多極化B.經濟全球化C.南北對話D.南南合作
【考點】世界經濟全球化的影響.
【分析】本題考查經濟全球化.
【解答】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動世界經濟的迅速發展,各國經濟聯系日益密切,世界經濟日益成為一個整體,世界經濟呈現全球化發展的趨勢.
故選B.
【點評】本題掌握經濟全球化相關知識.
二、非選擇題(共40分)
11.【統一的中國】
中國是由56個民族組成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民族為中華民族的發展都做出了貢獻.
材料一有人認為:秦始皇對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形成和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1)你認為秦始皇對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和發展做出了哪些貢獻?(列舉兩點)
材料二在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發展歷程中,曾有許多游牧民族進入中原,甚至還取代了某些中原王朝,他們入主中原后在統治策略上都迅速地被中原化.
(2)第一個入主中原、統一中國的是哪個游牧民族?哪一項地方行政制度最能體現其管理國家的“中原化”?
(3)滿族建立的清王朝為加強我國x藏的管轄做出了突出貢獻,依據史實,概括清朝管轄x藏的兩種方式.
【考點】材料解析題;秦朝鞏固統一的措施;忽必烈建立元朝;元鞏固統一的措施;冊封達賴、班禪與設置駐藏大臣.
【分析】(1)考查了秦始皇對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形成和發展做出的巨大貢獻.
(2)考查了蒙古族和行省制度的相關史實.
(3)考查了清朝管轄x藏的兩種方式.
【解答】(1)考查了秦始皇對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形成和發展做出的巨大貢獻,秦始皇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華夏大一統的鐵腕政治人物.建立首個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曾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構成“皇帝”的稱號,是古今中外第一個稱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秦的統一及鞏固統一的措施對我國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對我國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及中華民族的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自秦統一以后,統一成了歷史發展的主流.
(2)蒙古族,這支游牧民族在首領成吉思汗的帶領下,東征西討,很快統一大漠南北的草原.這個民族起先建立的國家的叫蒙古汗國,先消滅了西夏,然后南下與北宋聯手消滅了女真族的國家--金.接著,蒙古人迅速跨過長江(之前已越過黃河、淮河,占領金的地域),消滅南宋,還越過南嶺,建立了地域巨大的、完整統一的王朝--元.蒙古族是第一個在中國大地上建立完整統一王朝的游牧民族.行省制度是蒙古族入主中原建立元朝后,在行政區劃和政治制度方面的一次重大創新,行省制度不但有利于元朝的中央集權,而且對日后的地方政治制度建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行省制度的實施,最能體現其管理國家的“中原化”,既保證了中央有足夠的力量統治全國,又能保障地方有適度的權力建設好地方.
(3)清朝時期加強對x藏管轄的措施包括:清初,順治帝接見五世達賴,賜予他“達賴喇嘛”的稱號;后來康熙的賜予五世班禪“班禪額爾德尼”稱號.此后,歷代達賴和班禪都經過中央政府冊封.雍正時期(1727年),開始設立駐藏大臣,代表中央長駐x藏,同達賴班禪共同管理x藏,加強了對x藏的管轄.乾隆帝制定了“金瓶掣簽”制度,規定喇嘛教活佛轉世人選,必須用中央頒發的金奔巴瓶抽簽決定,由駐藏大臣監督.以此回答即可.
故答案為:
(1)秦始皇統一六國,創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開創了我國歷史新局面,秦的統一及鞏固統一的措施對我國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對我國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及中華民族的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自秦統一以后,統一成了歷史發展的主流.
(2)蒙古族;行省制度.
(3)清朝時期冊封達賴和班禪,此后歷代達賴和班禪都必須由中央政府冊封;1727年,清政府設置住藏大臣,與達賴班禪共同管理x藏事務;乾隆帝制定“金瓶掣簽”制度,加強管理x藏.
【點評】本題是材料分析題,解此題的關鍵是讀懂材料,并找出與之相關的教材知識.
12.【變化的中國】
【社會性質的變化】
材料一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清政府拆毀大沽炮臺,允許帝國主義國家派兵駐扎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劃定北京東交民港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居住.
--《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
(1)材料一的內容給中國社會性質帶來怎樣的變化?
【社會俗的變化】
材料二革命把自古以來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人們之間不再稱“老爺”“大人”,而是改稱“先生”“同志”,男子剪掉辮子,女子不再纏足,有的從前頹廢的青年向親人表示:“中國革命成功了,我要做一個新中國的新人”
--改編自《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
(2)引起材料二中社會俗變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材料中的青年認為“中國革命成功了”,但也有人認為“中國革命失敗了”,請你就其中一種觀點說出兩點理由.
【觀念的變化】
材料三他們高舉“民主”和“科學”兩面大旗…向尊孔復古的逆流展開猛烈進攻.
--《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
(3)材料三反映的事件在促進中國人民解放的過程中起了什么作用?
【考點】材料解析題;《辛丑條約》;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代生活的變遷和社會俗的變化.
【分析】(1)本題考查了辛丑條約的影響的相關知識點.
(2)本題考查了辛亥革命的相關史實.
(3)本題考查了新文化運動的影響.
【解答】(1)1901年9月7日,清政府代表奕?、李鴻章與德國、奧地利、比利時、日本、美國、法國、英國、意大利、俄國、西班牙和荷蘭11國代表在北京簽訂《辛丑條約》.內容包括:賠款.中國賠款白銀4.5億兩,分39年還清,年息4厘,本息共計9.8億兩,以海關稅、常關稅和鹽稅作擔保.劃定使館區.將北京東交民巷劃定為使館區,成為“國中之國”.在區內中國人不得居住,各國可派兵駐守.拆炮臺、駐軍隊.拆除大沽至北京的所有炮臺,帝國主義列強可在自山海關至北京沿鐵路的12個地方駐扎軍隊.脅迫清政府承諾鎮壓反帝斗爭.永遠禁止中國人民成立或加入任何反帝性質的組織,對反帝運動鎮壓不力的官吏,“即行革職,永不敘用》”,它的簽訂,標志著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從材料中可以看出,人們在稱呼、等方面發生了巨大變化,也反映出等的趨向.故可以看出“革命”之后人們上的民主、等意思增強,究其根源是辛亥革命的發生,辛亥革命不但推翻封建帝制,成立中華民國,更使得民主、共和的深入人心.本題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評價.辛亥革命的評價時兩方面的,一方面,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華民國,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但另一方面,辛亥革命并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革命果實被袁世凱竊取.
(3)本題考查了新文化運動的作用,結合所學知識,新文化運動是一場資產階級解放運動,矛頭直指封建禮教,延續了辛亥革命反封建的要求,促使人們追求民主和科學,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同時是解放了,為五四愛國運動奠定了基礎.此問考查的是新文化運動的相關史實.此題的關鍵是要從解放,變化的角度來思考答案.新文化運動提出“民主”與“科學”等口號,向封建正統儒家學說猛烈開火,使人們的,特別是青年學生的獲得極大解放.
故答案為:
(1)《辛丑條約》的內容標志著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辛亥革命;“中國革命失敗了”,辛亥革命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或:“中國革命成功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統治,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人人心).
(3))新文化運動提出“民主”與“科學”等口號,向封建正統儒家學說猛烈開火,使人們的,特別是青年學生的獲得極大解放.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都是課本中最基本的應該掌握的知識,可以結合課本和材料作答.
13.【光輝的歷程】
從1921年到,95年的發展歷程,中國共產黨經歷了從弱小到強大,從幼稚到成熟,從在野到執政,探索出了革命和建設兩條輝煌道路.
【從弱小到強大】
材料一人民軍隊也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發展歷程,*說:“建設一支聽黨指揮,作風優良,能打硬仗的人民軍隊是強國的必由之路.”
(1)人民軍隊“從無到有”的標志性事件是什么?你認為抗美援朝中哪位戰士的行為最能體現所提出的“聽黨指揮、作風優良、能打硬仗”的要求?
【從幼稚到成熟】
材料二遵義會議證明,中國共產黨完全具有獨立自主解決自己內部復雜問題的能力,…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從幼稚到成熟的標志
(2)通過遵義會議,中國共產黨是如何解決自己內部復雜問題的?
材料三中國共產黨從誕生的那天起,從來就沒有自己的私利,而是全心全意把國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作為自己的根本宗旨.
(3)以1936年發生的國內重大事件的解決方式為例,說明中國共產黨“從來就沒有自己的私利,而是全心全意把國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作為自己的根本宗旨.”
【從在野到執政】
材料四抗戰勝利后,國民黨企圖恢復抗戰前“一黨專制,一人獨裁”的局面,1945年8月中國共產黨為爭取合法地位與國民黨在談判桌上進行了一次激烈較量,但是國民黨始終不承認解放區民主政權和人民軍隊的合法地位,隨后,通過三年的軍事較量,中國共產黨終于推翻了國民黨的獨裁統治,贏得了執政黨的合法地位,民當家作主.
(4)依據所學知識,判斷材料中“談判桌上的較量”指的是哪一事件?中國共產黨“民當家作主”始于哪一事件?
【從挫折失誤到成就輝煌】
材料五中國共產黨在探索革命和*道路的過程中都經歷過挫折,出現過失誤,但中國共產黨能不斷更正自身失誤,成功探索出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和有的*道路
(5)為避免以后建設的失誤,從中國共產黨探索革命和建設道路的艱難歷程中獲得的經驗和教訓出發,你認為我黨最值得堅持的真理性經驗是什么?
【考點】材料解析題;八一南昌起義;遵義會議;西安事變;重慶談判與《雙十協定》;抗美援朝;歷史開放性問題.
【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南昌起義和抗美援朝的相關知識;
(2)本題考查的是遵義會議的相關知識;
(3)本題考查的是西安事變的相關知識;
(4)本題考查的是重慶談判和新中國的成立的相關知識;
(5)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分析能力和知識遷移能力.
【解答】(1)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成為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和創建人民軍隊的開始.抗美援朝上甘嶺戰役中,黃繼光用身軀堵住敵人機槍眼,掩護戰友奪回陣地,自己壯烈犧牲.
(2)1935年1月的遵義會議,解決了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的“左”傾錯誤,取消博古在軍事上的指揮權,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主張.遵義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的*的正確領導,這次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黨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3)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爆發.中共從全民族利益出發,主張和解決西安事變.西安事變最終和解決,蔣介石同意聯共抗日.標志著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標志著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
(4)抗日戰爭勝利后,為轉嫁發動內戰的責任及贏得內戰的時間,蔣介石連發三封電報,假意邀請毛澤東到重慶談判;為了力爭實現和建國,戳穿蔣介石假和的陰謀,1945年8月,毛澤東等赴重慶談判;10月10日,國民黨被迫同中國共產黨簽訂《雙十協定》.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新紀元.從此,中國結束了一百多年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為國家的主人.
(5)根據所學知識,從中國共產黨探索革命和建設道路的艱難歷程中,是我們清醒認識到,我黨最值得堅持的真理性經驗是實事求是,一起從實際出發,將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
故答案為:
(1)南昌起義,黃繼光;
(2)遵義會議解決了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的“左”傾錯誤,取消博古在軍事上的指揮權,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主張;
(3)西安事變;
(4)重慶談判,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5)實事求是,一起從實際出發,將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
【點評】解答材料解析題,學生解題的前提是審題,看好每個問題的關鍵信息,問題之間的關聯.對照材料和設問找信息,找出解題的關鍵.最后將有效信息回歸教材,找出答案.
14.【創新的世界】
5月30日,中國科技創新大會在北京召開,*在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以下材料均來自*的講話內容.
材料一歷史經驗表明:中華文明曾經創造了影響世界的科技成就…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
(1)宋元是我國古代科技發展的高峰時期,這一時期的哪一項創新成果對世界文化的發展和傳播做出了巨大貢獻?
(2)為實現強國夢,1964年10月,哪一項科技成果的取得加強了我國國防力量?
材料二創新是推動人類進步的重要力量…科技創新既能推動社會發展,也要為人民生活提供幫助,讓人們享有更好的生活環境.
(3)結合第二次科技革命的一項創新成果,說明科技創新在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同時,也給人們的生活環境帶來了不利影響.
材料三 科技創新要與制度創新協調發展.
(4)17-19世紀,英國在崛起的過程中是如何實現“制度創新”與“科技創新”兩者“協同發展”的?
【考點】材料解析題;活字印刷術的發明;“兩彈一星”的研制成功;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主要成就;歷史開放性問題.
【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宋元科技的相關知識;
(2)本題考查的是“兩彈一星”的相關知識;
(3)本題考查的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相關知識;
(4)本題考查的是代英國的政治和科技創新的相關內容.
【解答】(1)北宋時期,畢?發明活字印刷術,這種方法經濟省時,大大促進了文化的傳播,對世界文化的發展和傳播做出了巨大貢獻.
(2)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加強了我國的國防國量,也打破了帝國主義的核壟斷,對維護世界和具有重要意義.
(3)19世紀80年代,德國人卡爾?本茨等人設計出內燃機.以內燃機為動力,本茨在1885年試制汽車成功.汽車的大量使用,增強了人們的生產能力,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擴大了人們的活動范圍,加強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但是,汽車的大量使用,也帶來了環境污染、交通堵塞、交通事故等問題.
(4)1688年英國“光榮革命”標志著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結束,1689年英國國會頒布《權利法案》,標志著君主立憲制的確立,這是英國的“制度創新”的表現.1765年英國率先開始了工業革命,英國科技創新的表現有史蒂芬孫發明火車,瓦特改良蒸汽機等.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為工業革命的開展提供了政治前提,工業革命的開展穩固了英國資產階級統治.
胡答案為:
(1)畢?發明活字印刷術;
(2)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3)本茨在1885年試制汽車成功.汽車的大量使用,增強了人們的生產能力,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擴大了人們的活動范圍,加強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但是,汽車的大量使用,也帶來了環境污染、交通堵塞、交通事故等問題.
(4)制度創新:1689年英國國會頒布《權利法案》,標志著君主立憲制的確立;科技創新:1765年英國率先開始了工業革命,科技創新發明有:史蒂芬孫發明火車,瓦特改良蒸汽機等.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為工業革命的開展提供了政治前提,工業革命的開展穩固了英國資產階級統治.
【點評】解答材料解析題首先讀懂材料,然后結合問題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據所學和材料有效信息組織答案.
15.【變革的世界】
材料一盡管大西洋把英、法、美三國永遠地分隔開來,但三國的革命作為資產階級革命不僅有一定聯系,而且也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17世紀和18世紀發生于大西洋兩岸的這三個偉大歷史事件,最大的公約數是關于“權利”的訴求或“人權”的伸張.
(1)請你依次寫出英、法、美三國資產階級向他們的革命對象訴求“權利”或伸張“人權”的法律文獻.
材料二1933年,羅斯福就任美國總統,面對“大蕭條”現狀,他堅定的認為,這個國家需要進行大膽的,堅持不懈的試驗,如果試驗失敗,就再試行另一種辦法,最重要的是要進行試驗.
(2)材料二中的“大蕭條”指的是哪一事件?材料中的“試驗”指的是什么?該“試驗”開創了資本主義國家管理的新模式,這一模式“新”在何處?
【考點】材料解析題;《權利法案》;《獨立宣言》;《人權宣言》;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特點與影響;羅斯福新政.
【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的相關知識;
(2)本題考查的是羅斯福新政的相關知識.
【解答】(1)1689年,為了限制國王的權利,英國資產階級頒布《權利法案》,以法律形式對國王的權利進行了明確的制約,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統治開始確立起來.1789年-1794年的法國大革命中,資產階級頒布《人權宣言》,宣稱人們生來自由,權利等,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這體現了反對封建等級制度和君主專制的進步.在美國獨立戰爭中,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發表《獨立宣言》,表達了資產階級追求民族獨立、民族自由的要求;宣言同時宣告北美13個殖民地脫離英國獨立,美利堅合眾國--美國誕生了.
(2)1929年-1933年,一次空前嚴重的經濟危機在美國爆發,然后迅速席卷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為消除經濟危機,1933年,美國總統羅斯福實行新政,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羅斯福新政使美國經濟緩慢恢復過來,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資本主義制度得到調整、鞏固與發展;資本主義國家對經濟的宏觀控制能力與管理得到加強;美國聯邦政府的權力明顯增強.
故答案為:
(1)《權利法案》,《人權宣言》,《獨立宣言》;
(2)1929年-1933年經濟危機,羅斯福新政,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
【點評】解答材料解析題,學生解題的前提是審題,看好每個問題的關鍵信息(提示詞),問題之間的關聯.對照材料和設問找信息,找出解題的關鍵.最后將有效信息回歸教材,找出答案.
16.【博弈的世界】
【經濟實力的較量】
材料一19世紀末20世紀初列強實力對比變化一覽表(如表)
項目英法德美
1860年工業產量位次1234
1890年工業產量位次2431
1910年工業產量位次3421
1913年殖民地面積所占位次1245
(1)引起表中英法與美德工業位次發生變化的歷史事件是什么?請你從表中所反映的問題,預測1913年后的資本主義世界局勢.
【政治上的較量】
材料二1919年1月,戰勝的協約國集團為了締結和約,對戰后的世界做出安排,在巴黎召開了會議,參加會議的有27個國家,會議被英、法、美操縱,作為戰勝國的中國和其他弱國完全處于無權的地位.
--《世界歷史》九年級下冊
(2)經過5個多月的激烈爭吵,巴黎和會上協約國與德國最終締結了什么條約?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英法美能夠操縱巴黎和會的根本原因.
【軍事上的較量】
材料三5月27日,美國總統奧巴馬訪問日本廣島,激起了包括美國和日本在內的各國人民的強烈不滿,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說:“奧巴馬的廣島之行是對二戰中犧牲的美國老兵的不敬…奧巴馬在日本期間有沒有談論珍珠港事件呢?”日本有民眾說:“奧巴馬訪問廣島是為了拉攏日本,…是在把日本引向戰爭.”
--中央電視臺新聞報道
(3)結合所學知識,請分別說明珍珠港事件對美國的影響及二戰后期發生在廣島的事件對中國抗戰局勢的影響.
(4)結合材料三和所學知識,請說明奧巴馬的廣島之行不是明智之舉.(從2個角度來說明,摘抄材料原文不得分)
【考點】材料解析題;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巴黎和會和凡爾賽體系;太洋戰爭;歷史開放性問題.
【分析】(1)本題考查第二次工業革命對資本主義世界局勢的影響.
(2)本題考查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3)本題考查珍珠港事件對美國的影響和美國向廣島投擲原子彈對中國抗戰局勢的影響.
(4)本題考查奧巴馬廣島之行的影響.
【解答】(1)引起表中英法與美德工業位次發生變化的歷史事件是第二次工業革命,十九世紀下半期,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爆發了第二次工業革命,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推動下,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相繼進入帝國主義階段,由于帝國主義國家經濟、政治發展的不衡,19世紀末20世紀初,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矛盾尖銳,分別形成了由德國、奧匈帝國和意大利組成的三國同盟和由英國、法國和俄國組成的三國協約,兩大軍事集團瘋狂擴軍備戰,最終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2)據材料“1919年1月,戰勝的協約國集團為了締結和約,對戰后的世界做出安排,在巴黎召開了會議,參加會議的有27個國家,會議被英、法、美操縱,作為戰勝國的中國和其他弱國完全處于無權的地位”,可知巴黎和會上協約國與德國最終締結了《凡爾賽和約》,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當時英國法國是老牌經濟強國和殖民大國,美國是新興經濟大國,因而英法美操縱了巴黎和會.
(3)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12月8日,美國對日宣戰,日本偷襲珍珠港把美國拖入二戰,美國加入反法西斯戰爭有利于增強反法西斯的力量.1945年8月6日美國在日本廣島投擲原子彈,加速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進程.
(4)據材料“奧巴馬的廣島之行是對二戰中犧牲的美國老兵的不敬…奧巴馬在日本期間有沒有談論珍珠港事件呢?”日本有民眾說:“奧巴馬訪問廣島是為了拉攏日本,…是在把日本引向戰爭”,可知奧巴馬訪問廣島本身就意味著向日本道歉,有違歷史正義,削弱了美國地位,美國使用原子彈加速了日本軍國主義投降,不僅減少盟軍的犧牲,還挽救了日本更多無辜的生命,奧巴馬訪問廣島是為了深化美日同盟、推動“亞太再衡”戰略,讓日本為美國充當馬前卒.
故答案為;
(1)第二次工業革命;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2)《凡爾賽和約》;英國法國是老牌經濟強國和殖民大國,美國是新興經濟大國,因而英法美操縱了巴黎和會.
(3)日本偷襲珍珠港把美國拖入二戰,美國加入反法西斯戰爭有利于增強反法西斯的力量.1945年8月6日美國在日本廣島投擲原子彈,加速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進程.
(4)奧巴馬訪問廣島本身就意味著向日本道歉,有違歷史正義,削弱了美國地位,美國使用原子彈加速了日本軍國主義投降,不僅減少盟軍的犧牲,還挽救了日本更多無辜的生命,奧巴馬訪問廣島是為了深化美日同盟、推動“亞太再衡”戰略,讓日本為美國充當馬前卒,所以說奧巴馬的廣島之行不是明智之舉.
【點評】掌握兩次世界大戰的相關知識.
內蒙古高考500至530分左右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10:39:38內蒙古醫科大學對比河北環境工程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線排..
時間:2025-05-22 10:36:19湖南高考歷史565分排名多少 排名多少位次
時間:2025-05-22 10:32:43湖北民族大學法學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10:28:51天府新區航空旅游職業學院對比泰山職業技術學院哪個好 ..
時間:2025-05-22 10:25:03石家莊人民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對比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哪..
時間:2025-05-22 1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