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葫蘆島中考作文題目,葫蘆島中考如何審題立意(評分標準)
關鍵把握法
關鍵詞句往往是“文眼”,蘊含著材料的主旨。因此,可將其作把握材料、選擇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關鍵詞句常常是命題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評議性語句。
【示例】
巴西足球名將貝利在足壇上初露鋒芒時,一個記者問他:“你哪一個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說:“下一個!”而當他在足壇嶄露頭角,已成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進一千多個球后,記者又問道:“你哪一個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個!”
【解析】
這“下一個”三個字,既體現出永不滿足的進取精神,又蘊含著藝無止境、不斷創新的哲理,閃耀著人格、智慧、精神的光芒。抓住了這個關鍵詞,便抓住了材料的靈魂實質。
由果溯因法
事物都是互相聯系的。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關系的聯系形式存在的。寫材料作文,審題時如果能由材料中列舉的現象或結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現象或結果的本質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示例】
某膠粘劑公司研制成強力萬能膠水,在推向市場之前,別出心裁地將一枚價值可觀的大金幣,用該膠水粘在該公司的大理石柱上,并稱誰能將其取下而不損壞門柱,金幣歸誰。一時間,門前人頭攢動,不少人紛紛一試身手,結果力氣耗盡,金幣卻巋然不動。人群中爆發出熱烈掌聲,各色人等稱贊有加,消息不脛而走。新產品一上市,廠家即獲得巨大效益。
【解析】
材料中新產品一上市,之所以“獲得巨大效益”,一是因為該強力萬能膠水粘后能“巋然不動”的有目共睹的過硬質量,二是由于公司采用了非同尋常的營銷宣傳策略,于是,我們便能順理成章地分別得出“事實勝于雄辯”、“酒香還需巧吆喝”的結論。相比之下,后者更富有時代氣息。
寓意揭示法
對于一些寄寓性材料,如寓言、童話、漫畫等,須透過材料的表象,進行“由物及人”、“由物及事”的聯想,即由材料中的物聯想到人,進而聯想到與材料內容相類似的人生哲理、社會現象等,挖掘其真正的內涵,從而確立論點。
【示例】
驢子馱鹽渡河,它滑了一下,跌進水里,鹽溶化了,它站起來時輕了許多。這件事使它很高興。又有一天,它馱了海綿走到河邊,故意一滑,跌進水里,那海綿吸了水,驢子站不起來,終于淹死了。
【解析】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一切應從實際出發,情況變化了,我們的和工作方法也應隨之變化,如果墨守成規,或盲目套用,必將招致失敗。寫作時要透過驢子馱鹽和海綿的表象,把握并取其寓意作為文章的論點。
細節切入法
把握材料中的有啟發意義的細節。
【示例】
鄭板橋的書法,用隸書參以行楷,非隸非楷,非古非今,俗稱“板橋體”。他的作品單個字體看似歪歪斜斜,但總體感覺錯落有致,別有韻味,有人說“這種作品不可無一,不可有二”。
【解析】
從局部細節來看,大致有以下思路:
鄭板橋書法,“用隸書參以行楷,非隸非楷,非古非今”,啟示人們要“善于借鑒”,學會融合;“作品單個字體看似歪歪斜斜,但總體感覺錯落有致,別有韻味”,提示我們要注重個體與總體、局部與整體關系的和諧,即“和諧就是美”;而“這種作品不可無一,不可有二”,則揭示出任何事物唯有“彰顯個性”,具有鮮明的個性,方能體現其價值、立于不敗之地的真理。
多向發散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較散。對于這樣的材料,審題時可以采用多向發散的思維方法,圍繞材料展開多角度立意。
【示例】
薛潭學謳于秦青,未盡秦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秦青弗止,餞于郊衢。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云。薛潭乃謝求反,終身不敢言歸。
【解析】
從薛潭角度,我們可抓住他“學謳”、“未盡秦青之技”就“辭歸”,得出“要謙虛”的啟示;也可從他意識到自己遠未學到老師的本事而“謝求反”,總結出“要知錯即改”的道理。從老師秦青的角度,我們可從他面對學生的自以為是,并未發怒,而是“弗止,餞于郊衢”,且“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云”的不一般的舉動中,受到啟發:“教育要講究方法”。
然而薛潭“終身不敢言歸”的做法值得商榷。倘若學生真的將老師的本事全部學到家的話,那又何必“終身不敢言歸”呢?我們完全可以理直氣壯地另行拜師,博采眾長。當然,提煉出多個觀點后,應擇優而作。
內蒙古高考500至530分左右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10:39:38內蒙古醫科大學對比河北環境工程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線排..
時間:2025-05-22 10:36:19湖南高考歷史565分排名多少 排名多少位次
時間:2025-05-22 10:32:43湖北民族大學法學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10:28:51天府新區航空旅游職業學院對比泰山職業技術學院哪個好 ..
時間:2025-05-22 10:25:03石家莊人民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對比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哪..
時間:2025-05-22 1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