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營口中考化學試卷答案解析及word文字版下載(難度系數點評)
一、選擇題(本題包括15道小題,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其中1-10小題每小題1分,11-15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
1.下列變化中,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
A.干冰升華B.食物腐敗
C.活性炭吸附色素D.礦石粉碎
考點: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判別..
專題:物質的變化與性質.
分析:化學變化是指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物理變化是指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本質區別是否有新物質生成;據此分析判斷.
解答:解:A、干冰升華過程中只是狀態發生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
B、食物腐敗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
C、活性炭吸附色素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
D、礦石粉碎過程中只是形狀發生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
故選B.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解答時要分析變化過程中是否有新物質生成,若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若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
2.(1分)(2016•營口)下列物質中,屬于氧化物的是( )
A.蒸餾水B.紅磷C.酒精D.氨氣
考點:從組成上識別氧化物..
專題:物質的分類.
分析:氧化物的定義是由氧元素和另外一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因為區分氧化物要把握三個要點:①組成元素有且只有兩種,②兩種組成元素中有一種是氧元素,③在物質的分類上屬于化合物.
解答:解:A、蒸餾水(H2O)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化合物,屬于氧化物.
B、紅磷(P),只含一種元素,屬于單質;
C、酒精是乙醇(C2H5OH)的俗名,含有三種元素.
D、氨氣化學式為:NH3,含有兩種元素但沒氧元素;
故選A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氧化物的概念,要求能從元素組成上對氧化物進行區分.
3.(1分)(2016•營口)人體內缺少下列某種元素會造成食欲不振,生長遲緩,發育不良,該元素是( )
A.碘B.鐵C.鈣D.鋅
考點:人體的元素組成與元素對人體健康的重要作用..
專題:化學與生活.
分析:A、根據碘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癥進行分析判斷.
B、根據鐵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癥進行分析判斷.
C、根據鈣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癥進行分析判斷.
D、根據鋅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癥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解:A、碘是合成甲狀腺激素的主要元素,缺乏會患甲狀腺腫大,故選項錯誤.
B、鐵是合成血紅蛋白的主要元素,缺乏會患貧血,故選項錯誤.
C、鈣主要存在于骨胳和牙齒中,使骨和牙齒具有堅硬的結構支架,缺乏幼兒和青少年會患佝僂病,老年人會患骨質疏松,故選項錯誤.
D、鋅影響人體發育,缺鋅會引起食欲不振,生長遲緩,發育不良,故選項正確.
故選:D.
點評:化學元素與人體健康的關系是中考考查的熱點之一,熟記人體化學元素的分類、生理功能、食物來源、缺乏癥、攝入時的注意事項是正確解答此類題的關鍵.
4.(1分)(206•營口)下列實驗操作中,正確的是( )
A.
點燃酒精燈B.
取鋅粒C.
稀釋濃硫酸D.
蒸發
考點:加熱器皿-酒精燈;固體藥品的取用;濃硫酸的性質及濃硫酸的稀釋;蒸發與蒸餾操作..
專題:常見儀器及化學實驗基本操作.
分析:A、根據酒精燈要用火柴點燃分析;
B、根據直接將鋅粒倒入試管中,會砸破試管分析;
C、根據稀釋濃硫酸要注意事項分析判斷;
D、根據蒸發操作的注意事項:用玻璃棒不斷攪拌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解:A、用燃著的酒精燈去點燃另一只酒精燈時,容易引起火災.錯誤;
B、直接將鋅粒倒入試管中,會砸破試管,應該將試管橫放,將鋅粒送入試管底部,然后慢慢豎起試管,故錯誤;
C、稀釋濃硫酸時,將濃硫酸倒入水,并不斷攪拌,這樣可以防止液滴飛濺,正確;
D、蒸發時,應用玻璃棒不斷攪拌,以防液體受熱不均勻,造成液體飛濺,錯誤.
故選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實驗操作方面的知識,解答時要理解各種操作的規范性,如果操作不當,容易引發安全事故.
5.(1分)(2016•營口)下列關于化學反應的實驗現象描述不正確的是( )
A.鐵絲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熱,生成黑色固體
B.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發出白光,生成黑色固體
C.點燃羊毛纖維時會聞到燒焦羽毛氣味
D.將二氧化碳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考點:氧氣與碳、磷、硫、鐵等物質的反應現象;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棉纖維、羊毛纖維和合成纖維的鑒別..
專題:實驗現象的觀察和記錄.
分析:A、根據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現象進行分析判斷.
B、根據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的現象進行分析判斷.
C、根據點燃羊毛纖維的現象進行分析判斷.
D、根據將二氧化碳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的現象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解:A、鐵絲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熱,生成一種黑色固體,故選項說法正確.
B、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發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不生成黑色固體,故選項說法錯誤.
C、羊毛主要成分是蛋白質,點燃羊毛纖維時會聞到燒焦羽毛氣味,故選項說法正確.
D、將二氧化碳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故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B.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掌握常見物質燃燒的現象即可正確解答;在描述物質燃燒的現象時,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煙和霧的區別.
6.(1分)(2016•營口)高鐵酸鉀(K2FeO4)是一種新型、高效的“綠色環保”的多功能水處理劑.高鐵酸鉀中鐵元素的化合價為( )
A.+2B.+3C.+4D.+6
考點:有關元素化合價的計算..
專題:化學式的計算.
分析:根據在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結合高鐵酸鉀的化學式進行解答即可.
解答:解:鉀元素顯+1價,氧元素顯?2價,設鐵元素的化合價是x,根據在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可得:(+1)×2+x+(?2)×4=0,則x=+6價.
故選:D.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價的原則(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計算指定元素的化合價的方法即可正確解答此類題.
7.(1分)(2015•營口)用微粒的觀點解釋下列現象或事實,不合理的是( )
A.酒精揮發??分子大小發生改變
B.電解水??分子本身發生了改變
C.酒精和水混合后的體積小于二者體積之和??分子之間有間隔
D.水和過氧化氫化學性質不同??分子構成不同
考點:利用分子與原子的性質分析和解決問題..
專題:物質的微觀構成與物質的宏觀組成.
分析:根據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質量和體積都很小;分子之間有間隔;分子是在不斷運動的;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相同,不同物質的分子性質不同,可以簡記為:“兩小運間,同同不不”,結合事實進行分析判斷即可.
解答:解:A、酒精揮發,是因為酒精分子間的間隔發生了改變,故選項解釋錯誤.
B、水通直流電分解,是因為水分子分裂成了氫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氫原子、氧原子分別重新組合形成氫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氫分子、氧分子分別聚集成氫氣、氧氣,該事實說明分子本身發生了改變,故選項解釋正確.
C、酒精和水混合后的體積小于二者體積之和,是因為分子之間有間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會互相占據分子之間的間隔,故選項解釋正確.
D、水和過氧化氫化學性質不同,是因為它們分子的構成不同,不同種的分子性質不同,故選項解釋正確.
故選:A.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質(可以簡記為:“兩小運間,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質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是解答此類題的關鍵.
8.(1分)(2015•營口)如圖是鎢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有關信息,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該元素的元素符號為W
B.該元素屬于金屬元素
C.該元素原子的質子數為74
D.該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83.8g
考點:元素周期表的特點及其應用..
專題:化學用語和質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據圖中元素周期表可以獲得的信息:原子序數、相對原子質量、元素符號、元素種類等,進行分析判斷即可.
解答:解:A.根據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獲取的信息,鎢元素的元素符號是W,故選項說法正確.
B.根據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獲取的信息,該元素的名稱是鎢,屬于金屬元素,故選項說法正確.
C.根據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獲取的信息,氬元素的原子序數為74,根據原子序數=質子數,則鎢元素的原子質子數為74,故選項說法正確.
D.根據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獲取的信息,可知該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83.8,單位是“1”,通常省略,故選項說法錯誤.
故選D.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考查學生靈活運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及辨別元素種類的方法進行分析解題的能力.
9.(1分)(2015•營口)下列化肥中,屬于復合肥料的是( )
A.NH4NO3B.NH4H2PO4C.CO(NH2)2D.K2SO4
考點:常見化肥的種類和作用..
專題:常見的鹽化學肥料.
分析: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稱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稱為磷肥,含有鉀元素的肥料稱為鉀肥,同時含有氮、磷、鉀三種元素中的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肥料稱為復合肥.
解答:解:A、NH4NO3中含有氮元素,屬于氮肥.
B、NH4H2PO4中含有氮元素和磷元素,屬于復合肥.
C、CO(NH2)2中含有氮元素,屬于氮肥.
D、K2SO4中含有鉀元素,屬于鉀肥.
故選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化肥的分類方面的知識,解答時要分析化肥中含有哪些營養元素,然后再根據化肥的分類方法確定化肥的種類.
10.(1分)(2015•營口)生活中的洗滌問題大都與化學知識有關,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洗潔精可清洗餐具上的油污B.汽油可洗掉衣服上的油漬
C.白醋可除去白襯衫上的鐵銹D.純堿可除去熱水瓶中的水垢
考點:乳化現象與乳化作用;溶解現象與溶解原理;酸的化學性質;鹽的化學性質..
專題:溶液、濁液與溶解度.
分析:A、根據洗滌劑具有乳化作用,進行分析判斷.
B、根據汽油可溶解油漬,進行分析判斷.
C、根據鐵銹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鐵,能與酸反應,進行分析判斷.
D、根據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能與酸反應,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解:A、洗滌劑具有乳化作用,能將大的油滴分散成細小的油滴隨水沖走,可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故選項說法正確.
B、汽油可溶解衣服上的油漬,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油污來達到目的,利用的是溶解原理,故選項說法正確.
C、鐵銹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鐵,能與白醋反應,故選項說法正確.
D、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不能與純堿反應,不能除去熱水瓶中的水垢,故選項說法錯誤.
故選:D.
點評:常見的洗滌原理有三種,一是利用乳化作用,二是利用溶解原理,三是利用物質與油污等發生化學反應,理解洗滌過程中利用的原理是解題的關鍵.
11.(2分)(2015•營口)如圖是一定條件下某反應的微觀模擬示意圖,按圖分析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反應前后,原子種類、數目不變
B.該反應中的甲、乙、丙、丁四種物質的分子個數比為2:2:1:2
C.該反應是置換反應
D.反應物和生成物都是由分子構成的
考點:微粒觀點及模型圖的應用;分子、原子、離子、元素與物質之間的關系;化學反應的實質;反應類型的判定..
專題:化學反應模擬圖型.
分析:A、根據反應的微觀模擬示意圖中微粒的變化,分析原子的變化;
B、根據微粒的變化分析各物質反應的分子個數比;
C、根據反應的微觀模擬示意圖,分析反應物、生成物的種類及反應的特點,判斷反應的類型;
D、根據物質的微觀構成分析構成物質的微粒.
解答:解:由反應的微觀模擬示意圖可知,各物質反應的微粒個數關系是:
A、由反應的微觀模擬示意圖中微粒的變化可知,反應前后原子種類、數目不變.故A正確;
B、由上圖可知,該反應中的甲、乙、丙、丁四種物質的分子個數比為2:2:1:2.故B正確;
C、由反應的微觀模擬示意圖可知,該反應的反應物是兩種化合物,不屬于置換反應.故C不正確;
D、由反應的微觀模擬示意圖可知,反應物和生成物都是由分子構成的.故D正確.
故選C.
點評:根據變化微觀示意圖及粒子構成模擬圖,根據分子由原子構成等特點,正確判斷變化中的物質構成,是解答本題的基本方法.
12.(2分)(2015•營口)除去以下物質中的少量雜質,所用試劑及方法正確的是( )
選項物質雜質所用試劑及方法
ACO2HCl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
BCaCl2溶液稀鹽酸加入過量的CaCO3,過濾
CFeSO4溶液CuSO4溶液加入足量的Zn粉,過濾
DK2SO4溶液MgSO4溶液加入適量的NaOH溶液,過濾
A.AB.BC.CD.D
考點:物質除雜或凈化的探究;常見氣體的檢驗與除雜方法;酸的化學性質;鹽的化學性質..
專題:物質的分離、除雜、提純與共存問題.
分析:根據原物質和雜質的性質選擇適當的除雜劑和分離方法,所謂除雜(提純),是指除去雜質,同時被提純物質不得改變.除雜質題至少要滿足兩個條件:①加入的試劑只能與雜質反應,不能與原物質反應;②反應后不能引入新的雜質.
解答:解:A、CO2和HCl氣體均能與NaOH溶液反應,不但能把雜質除去,也會把原物質除去,不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所采取的方法錯誤.
B、稀鹽酸能與過量的碳酸鈣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再過濾除去過量的碳酸鈣,能除去雜質且沒有引入新的雜質,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所采取的方法正確.
C、FeSO4溶液和CuSO4溶液均能與足量的Zn粉反應,不但能把雜質除去,也會把原物質除去,不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所采取的方法錯誤.
D、MgSO4溶液能與NaOH溶液反應生成氫氧化鎂沉淀和硫酸鈉,能除去雜質但引入了新的雜質硫酸鈉,不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所采取的方法錯誤.
故選:C.
點評:物質的分離與除雜是中考的重點,也是難點,解決除雜問題時,抓住除雜質的必需條件(加入的試劑只與雜質反應,反應后不能引入新的雜質)是正確解題的關鍵.
13.(2分)(2015•營口)下列各組物質在pH=3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形成無色溶液的是( )
A.KCl、NaCl、Na2CO3B.AgNO3、NaNO3、HCl
C.CuSO4、H2SO4、MgCl2D.KNO3、Ca(NO3)2、NH4Cl
考點:離子或物質的共存問題;溶液的酸堿性與pH值的關系..
專題:物質的分離、除雜、提純與共存問題.
分析:根據pH=3的溶液顯酸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根據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可知,若物質之間相互交換成分不能生成水、氣體、沉淀,則能夠在溶液中大量共存;本題還要注意能得到無色溶液不能含有明顯有顏色的銅離子、鐵離子和亞鐵離子等.
解答:解:A、H+和CO32?能結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選項錯誤;
B、Ag+和Cl?結合生成氯化銀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選項錯誤;
C、物質之間相互交換成分不能結合生成水、氣體或沉淀,但Cu2+在水溶液中為藍色,故選項錯誤;
D、物質之間相互交換成分不能結合生成水、氣體或沉淀,且離子均為無色,故選項正確;
故選項為:D.
點評:本題考查物質的共存問題,判斷物質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物質之間能否發生反應生成沉淀、氣體、水;還要注意在酸性溶液中共存及特定離子的顏色.
14.(2分)(2015•營口)以科學原理和事實為依據進行推理是學習化學的一種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銨鹽能與堿反應產生氨氣,所以碳酸氫銨能與氫氧化鈉反應產生氨氣
B.鹽是由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組成的,所以鹽中一定含有金屬離子
C.有機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所以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機物
D.堿溶液能使無色酚酞試液變紅,所以使無色酚酞試液變紅的溶液一定是堿溶液
考點:證明銨鹽;酸堿指示劑及其性質;常見的氧化物、酸、堿和鹽的判別;有機物的特征、分類及聚合物的特性..
專題:物質的分類;物質的檢驗、鑒別與推斷.
分析:A、根據銨鹽和堿的概念進行分析;
B、可以舉出反例:銨鹽中沒有金屬離子;
C、有些含碳化合物在組成和性質上與無機物相似,化學上常把這些物質看作是無機物.
D、運用堿溶液能使無色酚酞試液變紅,所以能使無色酚酞試液變紅的溶液一定是堿性分析.
解答:解:A、碳酸氫銨屬于銨鹽,氫氧化鈉屬于堿類,則碳酸氫銨能與氫氧化鈉反應產生氨氣,故本選項正確;
B、鹽是由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組成的,但是鹽中不一定含有金屬離子,例如:銨根離子雖然不是金屬離子,但帶正電荷,相等于金屬離子,把這類鹽叫做銨鹽,故本選項錯誤;
C、有些含碳化合物在組成和性質上與無機物相似,化學上常把這些物質看作是無機物,如CaCO3CO2等;故本選項錯誤;
D、堿溶液能使無色酚酞試液變紅,所以能使無色酚酞試液變紅的溶液一定是堿性,但不一定是堿溶液,例如碳酸鈉溶液也顯堿性,但是它屬于鹽類,故本選項錯誤.
故選:A.
點評:舉出與判斷相反的事例以說明判斷是錯誤的,這是分析所做判斷正誤的一種較為簡便可行的方法.
15.(2分)(2015•營口)下列圖象能正確反映其對應關系的是( )
A.
向等質量、等濃度的稀硫酸中分別加入過量的Zn和Fe
B.
向含有少量NaOH的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稀鹽酸
C.
用等質量、等濃度的過氧化氫溶液在有、無催化劑條件下制取氧氣
D.
一定溫度時,向一定量的飽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
考點:金屬的化學性質;催化劑的特點與催化作用;固體溶解度的影響因素;生石灰的性質與用途;酸的化學性質..
專題:元素化合物知識型.
分析:A、根據等質量的鋅和鐵,鐵產生的氫氣多,最終產生氫氣的多少取決于酸的量分析;
B、根據先酸堿中和反應后再酸和鹽反應產生氣體分析;
C、根據二氧化錳在過氧化氫分解的過程中充當的是催化劑,可以結合催化劑的作用分析;
D、根據生石灰和水反應分析溶液質量的變化.
解答:解:A、等質量的鋅和鐵,鐵產生的氫氣多,酸的質量相等,最終產生氫氣的質量相等,故坐標不正確;
B、稀鹽酸先和氫氧化鈉,再和碳酸鈉反應產生二氧化碳,故坐標正確;
C、等質量的過氧化氫溶液制取氧氣,加不加催化劑只與反應的速率有關,生成的氧氣質量最終相等,因此坐標不正確;
D、生石灰和水反應,會消耗飽和石灰水中的水,因此會析出溶質,溶液的質量減少,故坐標不正確.
故選:B.
點評:本題難度較大,主要考查了根據化學反應的實際情況來分析圖象的正誤,從而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學生的分析能力.
二、填空題(本大題包括4道小題,每空1分,共20分)
16.(4分)(2015•營口)用化學用語填空:
(1)氦氣 He .(2)五個碳酸根離子 5CO32? .
(3)兩個氯原子 2Cl .(4)最簡單的有機物 CH4 .
考點:化學符號及其周圍數字的意義..
專題:化學用語和質量守恒定律.
分析:本題考查化學用語的意義及書寫,解題關鍵是分清化學用語所表達的對象是分子、原子、離子還是化合價,才能在化學符號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適當的計量數來完整地表達其意義,并能根據物質化學式的書寫規則正確書寫物質的化學式,才能熟練準確的解答此類題目.
解答:解:(1)氦氣屬于稀有氣體單質,直接用元素符號表示其化學式,其化學式為He.
(2)離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該離子的元素符號右上角,標出該離子所帶的正負電荷數,數字在前,正負符號在后,帶1個電荷時,1要省略.但碳酸根離子是由多個原子組成的離子,整體帶2個單元位的負電荷,表示為CO32?,若表示多個該離子,就在其元素符號前加上相應的數字,所以答案為5CO32?.
(3)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號來表示一個原子,表示多個該原子,就在其元素符號前加上相應的數字.所以兩個氯原子,就可表示為:2Cl;
(4)最簡單的有機物是甲烷,其化學式為:CH4;
故答案為:(1)He;(2)5CO32?;(3)2Cl;(4)CH4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化學用語的書寫和理解能力,題目設計既包含對化學符號意義的了解,又考查了學生對化學符號的書寫,考查全面,注重基礎,題目難度較易.
17.(6分)(2015•營口)水是人類寶貴的自然資源,與人類的生產、生活密切相關.
(1)水是常見的溶劑,將下列生活中的物質分別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D .
A.蔗糖B.純堿C.食鹽D.花生油
(2)“節約用水,從我做起”.請你寫出一種生活中節約用水的做法 淘米水澆花 .
(3)為了保護水質,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BC .
A.隨意丟棄廢舊電池B.生活污水經處理達標后排放
C.農業上合理使用農藥、化肥D.工業“三廢”未經處理任意排放
(4)通過電解水實驗,可以知道水是由 氫、氧元素 組成.
(5)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的常用方法是 煮沸 .
(6)凈化水的常用方法有:①消毒殺菌②過濾③蒸餾④活性炭吸附⑤加明礬吸附沉降.天然水中往往含有許多雜質,要把天然水凈化成生活中的自來水,所選用的凈化方法按凈化過程排序是(填序號) ⑤②④① .
考點:溶液的概念、組成及其特點;水的組成;自來水的生產過程與凈化方法;硬水與軟水;水資源的污染與防治;保護水資源和節約用水..
專題:空氣與水.
分析:(1)根據溶液的特征分析判斷;
(2)根據生活中節約用水的措施進行解答;
(3)根據保護水資源考慮;
(4)根據質量守恒定律來分析解答;
(5)根據硬水軟化法考慮;
(6)根據凈水的知識進行分析,除雜時可以采用先除去易除的雜質,再除去難除的雜質的順序.水中含有的不溶性固體大顆粒雜質可以通過沉降除去,不溶性小顆粒固體雜質可以通過過濾除去,投藥消毒可以除去細菌微生物.
解答:解:(1)食鹽、純堿和蔗糖都能溶于水,形成溶液,而植物油不能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故填:C;
(2)生活中節約用水的措施有:隨手關閉水龍頭、淘米水澆花等;
(3)生活污水經處理達標后排放、農業上合理使用農藥、化肥都可保護水質;
(4)電解水生成氫氣和氧氣,氫氣是由氫元素組成的,氧氣是由氧元素組成的,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5)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的常用方法是煮沸;
(6)加明礬吸附是把水中小顆粒泥塵聚集成大的,以利于沉降;不溶性小顆粒固體雜質可以通過過濾除去;投藥消毒可以除去細菌微生物,故要將混有泥沙的天然水凈化成生活用的自來水,將所選用的方法按凈化過程排序是:⑤加明礬吸附沉降→②過濾→④活性炭層吸附→①消毒殺菌.
故答案為:(1)D;
(2)淘米水澆花;
(3)BC;
(4)氫、氧元素;
(5)煮沸;
(6)⑤②④①
點評:熟練掌握水的性質,熟知水的凈化過程,溶液的特征,硬水和軟水的區別、水的電解實驗等,才能靈活分析解答.
18.(5分)(2015•營口)物質的性質決定用途.請從①金剛石②銅③氫氧化鈣④干冰⑤小蘇打⑥氯化鈉中選擇適當物質填空(填序號)
(1)用作導線的是 ② .
(2)用于治療胃酸過多癥的是 ⑤ .
(3)用作制冷劑的是 ④ .
(4)用作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③ .
(5)用作地質勘探鉆頭的是 ① .
考點:金屬的物理性質及用途;二氧化碳的用途;常見堿的特性和用途;常用鹽的用途;碳單質的物理性質及用途..
專題:物質的性質與用途.
分析:物質的性質決定物質的用途,根據常見物質的性質和用途進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銅具有良好的導電性,可用作導線.
(2)小蘇打可以與胃酸中的鹽酸反應,可用于治療胃酸過多癥.
(3)干冰升華時吸收大量的熱,可用作制冷劑.
(4)熟石灰是氫氧化鈣的俗稱,顯堿性,可用作改良酸性土壤.
(5)金剛石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質,可用作地質勘探鉆頭.
故答案為:(1)②;(2)⑤;(3)④;(4)③;(5)①.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物質的性質決定物質的用途,掌握常見化學物質的性質和用途是正確解答此類題的關鍵.
19.(5分)(2015•營口)如圖為甲、乙、丙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回答下列問題:
(1)P點的意義是 t2℃時,甲丙兩種物質溶解度相等都是50g .
(2)t2℃時,向30g甲物質中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質量為 75g ,將其升高到t3℃時,所得溶液中溶質和溶液質量比為 3:8 .
(3)t4℃時,把等質量的甲、乙、丙三種物質分別配制成飽和溶液,所得溶液質量由大到小的順序為 丙>乙>甲 .
(4)將t4℃時甲、乙、丙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至t1℃,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由大到小的順序為 乙>丙>甲 .
考點: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作用;溶質的質量分數、溶解性和溶解度的關系..
專題:溶液、濁液與溶解度.
分析:根據題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線可知:甲、乙兩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都是隨溫度升高而增大,而丙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少;P點的意義是:t2℃時,甲丙兩種物質溶解度相等都是50g;t2℃時,甲的溶解度是50g,因此向30g甲物質中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質量=25g+50g=75g;將其升高到t3℃時,剩余的固體全部溶解,水沒有變
化,因此所得溶液中溶質和溶液質量比=30g:80g=3:8;t4℃時,把等質量的甲、乙、丙三種物質分別配制成飽和溶液,所得溶液質量由大到小的順序為丙>乙>甲,因為在該溫度下溶解度的大小關系是甲>乙>丙;將t4℃時甲、乙、丙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至t1℃,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由大到小的順序為乙>丙>甲,因為乙析出固體最少,丙沒有晶體析出,甲析出固體最多.
解答:解:(1)由溶解度曲線可知:P點的意義是,t2℃時,甲丙兩種物質溶解度相等都是50g;故答案為:t2℃時,甲丙兩種物質溶解度相等都是50g(只答二者溶解度相等不得分)
(2)t2℃時,甲的溶解度是50g,因此向30g甲物質中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質量=25g+50g=75g;將其升高到t3℃時,剩余的固體全部溶解,水沒有變化,因此所得溶液中溶質和溶液質量比=30g:80g=3:8,故答案為:75g;3:8
(3)t4℃時,把等質量的甲、乙、丙三種物質分別配制成飽和溶液,所得溶液質量由大到小的順序為丙>乙>甲,因為在該溫度下溶解度的大小關系是甲>乙>丙;故答案為:丙>乙>甲(或丙乙甲)
(4)將t4℃時甲、乙、丙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至t1℃,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由大到小的順序為乙>丙>甲,因為乙析出固體最少,丙沒有晶體析出,甲析出固體最多,故答案為:乙>丙>甲(或乙丙甲)
點評:本考點考查了溶解度曲線及其應用,通過溶解度曲線我們可以獲得很多信息;還考查了有關溶液和溶質質量分數的計算,有關的計算要準確,本考點主要出現在選擇題和填空題中.
三、簡答題(本大題包括3道小題,每空1分,共14分)
20.(5分)(2016•營口)化學就在我們身邊.請根據所學化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生鐵和鋼都是鐵的合金,其性能不同的原因是 含碳量不同 .
(2)5月31日是第28個“世界無煙日”.吸煙不僅危害人體健康,而且還有可能引發火災,煙頭引起火災的原因是 使可燃物溫度達到著火點 .
(3)生活中鐵制品最容易銹蝕,請說出自行車鏈條防銹的常用方法 涂油 ,寫出用稀硫酸除鐵銹的化學方程式 Fe2O3+3H2SO4?Fe2(SO4)3+3H2O .
(4)某工廠的廢液中含有FeCl2、MgCl2和CuCl2,向其中加入一定量鋅粉,充分反應后過濾,向濾渣中加入稀鹽酸有氣泡產生,則濾渣中一定含有 Fe、Cu .
考點:生鐵和鋼;金屬的化學性質;金屬銹蝕的條件及其防護;酸的化學性質;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電離方程式;燃燒與燃燒的條件..
專題:金屬與金屬材料;化學與生活.
分析:根據已有的生鐵和鋼的組成進行分析解答,根據燃燒的條件解答,根據金屬防銹的措施解答,氧化鐵能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鐵和水,根據金屬活動性順序,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位置在前的金屬能將位于其后的金屬從其鹽溶液中置換出來,據此解答.
解答:解:(1)生鐵和鋼性能不同的原因是二者的含碳量不同,故填:含碳量不同;
(2)煙頭引起火災是因為能提供熱量從而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故填:使可燃物溫度達到著火點;
(3)自行車鏈條防銹通常采用涂油的方法,氧化鐵能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鐵和水,故填:涂油,Fe2O3+3H2SO4?Fe2(SO4)3+3H2O;
(4)廢液中含有FeCl2、MgCl2和CuCl2,向其中加入一定量鋅粉,充分反應后過濾,向濾渣中加入稀鹽酸有氣泡產生,說明濾渣中一定含有氫前的金屬,一定含有鐵,說明鋅與氯化亞鐵發生了化學反應,故鋅一定與氯化銅反應完畢,故一定含有銅,鋅不一定有剩余,故填:Fe、Cu.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金屬的性質以及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應用,完成此題,可以依據已有的知識進行.
21.(4分)(2016•營口)6月,世界環境日主題是“可持續消費和生產”.中國的主題是“踐行綠色生活”,該主題旨在向社會傳播“生活方式綠色化”的理念.
(1)為減少空氣污染,汽車改用乙醇汽油為燃料.其中乙醇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 C2H5OH+3O22CO2+3H2O .
(2)塑料制品為我們生活帶來了方便,但是廢棄塑料制品也對環境造成了“白色污染”.為減少污染,請你提出一條合理化建議 使用可降解塑料 .
(3)隨著全球能源使用的增長,化石燃料日趨枯竭,環境污染也日趨嚴重,科學家正在積極開發新能源,請寫出一種有待開發、利用的新能源 太陽能 .
(4)大氣中CO2含量增加會導致“溫室效應”加劇,所以提倡“低碳生活”.下列關于“低碳生活”做法正確的是 BCD .
A.禁止使用化石燃料B.提倡使用節能燈
C.隨手關燈D.選擇步行、騎自行車、乘坐公交車等方式出行.
考點:常用燃料的使用與其對環境的影響;氣體的干燥(除水);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電離方程式;資源綜合利用和新能源開發;白色污染與防治..
專題:化學與環境保護;化學與能源.
分析:根據已有的乙醇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寫出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根據減少白色污染的措施解答;根據新能源的類別解答,根據低碳就是減少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節能解答.
解答:解:(1)乙醇在空氣中完全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填:C2H5OH+3O22CO2+3H2O;
(2)減少白色污染可以使用可降解塑料,故填:使用可降解塑料;
(3)可以開發利用的新能源有太陽能、風能、水能、地熱能、潮汐能、氫能源、生物質能、核能等,故填:太陽能;
(4)A.目前的能源結構主要是華師燃料,不能禁止使用化石燃料,錯誤;
B.提倡使用節能燈可以節約能源,正確;
C.隨手關燈可以節約能源,正確;
D.選擇步行、騎自行車、乘坐公交車等方式出行可以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從而減少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正確;
故填:BCD.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化學與生活的知識,完成此題,可以依據已有的知識進行.
22.(5分)(2016•營口)A~K是初中化學常見的物質,它們之間的轉化關系如圖所示(“→”指向生成物).其中A為紅色固體,B、C的元素組成相同,I是某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F、K兩種物質常用于配置農藥波爾多液.請回答下列問題:
(1)物質I的化學式是 CaCO3 .
(2)物質K的俗名是 熟石灰 (寫一種即可).
(3)反應⑥的基本反應類型為 化合反應 .
(4)反應①的化學方程式為 CO+CuOCu+CO2 .反應③的化學方程式為 Ca(OH)2+CuSO4?Cu(OH)2↓+CaSO4 .
考點:物質的鑒別、推斷;反應類型的判定;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電離方程式..
專題:框圖型推斷題.
分析:根據A~K是初中化學常見的物質,F、K兩種物質常用于配置農藥波爾多液,所以F、K是氫氧化鈣、硫酸銅,I是某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I生成的J會轉化成K,所以K是氫氧化鈣,F是硫酸銅,I是碳酸鈣,碳酸鈣高溫分解生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所以J是氧化鈣,B是二氧化碳,B、C的元素組成相同,所以C是一氧化碳,A為紅色固體,一氧化碳和D反應會生成A和二氧化碳,所以D是氧化銅,A是銅,氧化銅和E會生成硫酸銅,所以E是硫酸,然后將推出的物質進行驗證即可.
解答:解:(1)A~K是初中化學常見的物質,F、K兩種物質常用于配置農藥波爾多液,所以F、K是氫氧化鈣、硫酸銅,I是某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I生成的J會轉化成K,所以K是氫氧化鈣,F是硫酸銅,I是碳酸鈣,碳酸鈣高溫分解生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所以J是氧化鈣,B是二氧化碳,B、C的元素組成相同,所以C是一氧化碳,A為紅色固體,一氧化碳和D反應會生成A和二氧化碳,所以D是氧化銅,A是銅,氧化銅和E會生成硫酸銅,所以E是硫酸,經過驗證,推導正確,所以I是CaCO3;
(2)通過推導可知,K是氫氧化鈣,俗稱熟石灰;
(3)反應⑥是氧化鈣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滿足化合反應多變一的條件,所以基本反應類型為化合反應;
(4)反應①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銅在加熱的條件下生成銅和二氧化碳,化學方程式為:CO+CuOCu+CO2;
反應③是硫酸銅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氫氧化銅沉淀和硫酸鈣,化學方程式為:Ca(OH)2+CuSO4?Cu(OH)2↓+CaSO4.
故答案為:(1)CaCO3;
(2)熟石灰;
(3)化合反應;
(4)CO+CuOCu+CO2;
Ca(OH)2+CuSO4?Cu(OH)2↓+CaSO4.
點評:在解此類題時,首先將題中有特征的物質推出,然后結合推出的物質和題中的轉化關系推導剩余的物質,最后將推出的各種物質代入轉化關系中進行驗證即可.
四、實驗與探究題(本大題包括3道小題,每空1分,共20分)
23.(5分)(2016•營口)規范的實驗操作是安全地進行實驗并獲得成功的重要保證.請回答:
(1)玻璃儀器洗干凈的標準是 玻璃儀器內壁附著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
(2)從細口瓶中傾倒液體時,標簽一定要向著手心的原因是 防止殘留藥液流下腐蝕標簽 .
(3)在做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實驗時,要先通一氧化碳后加熱的原因是 排盡裝置內空氣,防止加熱時發生爆炸 .
(4)用紅磷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時,進入集氣瓶中的水的體積大于五分之一的原因是 點燃紅磷后蓋膠塞速度過慢,使裝置內的氣體受熱逸出 (寫一種即可).
(5)某同學在做粗鹽提純實驗時,發現過濾后所得濾液仍然渾濁,原因是 濾紙破損 (寫一種即可).
考點:玻璃儀器的洗滌;液體藥品的取用;過濾的原理、方法及其應用;空氣組成的測定;一氧化碳的化學性質..
專題:常見儀器及化學實驗基本操作.
分析:(1)根據實驗室玻璃儀器洗凈的標準分析即可,洗過的玻璃儀器內壁附著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時,表示儀器已經洗干凈解答.
(2)根據取用液體藥品的注意事項判斷.
(3)依據可燃性氣體加熱或點燃時容易發生爆炸分析解答.
(4)如果裝置內的部分空氣逸散出來,就會導致進入集氣瓶中水體積大于五分之一.
(5)凡是不經濾紙的過濾就直接進入濾液的操作,都能造成濾液渾濁;另外接濾液的燒杯不干凈也會造成同樣的結果.
解答:解:(1)當洗過的玻璃儀器內壁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時,表示已洗干凈.
(2)傾倒液體時標簽向手心,其目的主要是為了防止防止細口瓶瓶口殘留的藥液流下來腐蝕標簽,使藥品難以辨別.
(3)根據CO具有可燃性,與空氣混合受熱可能發生爆炸,因此應先通CO排盡玻璃管中的空氣,然后再加熱.
(4)操作太慢,致使裝置內的部分空氣逸散出來,會導致進入集氣瓶中水的體積大于五分之一;
(5)過濾操作時要注意“一貼、二低、三靠”的原則,過濾后濾液仍渾濁,可能原因是濾紙破損(會使得液體中的不溶物進入下面的燒杯,從而使得濾液渾濁)、液面高于濾紙邊緣(會使部分液體未經過濾紙的過濾直接流下,該操作會使濾液仍然渾濁)或盛接濾液的燒杯不干凈等.
故填:(1)玻璃儀器內壁附著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2)防止殘留藥液流下腐蝕標簽;
(3)排盡裝置內空氣,防止加熱時發生爆炸;
(4)點燃紅磷后蓋膠塞速度過慢,使裝置內的氣體受熱逸出;
(5)濾紙破損(或液面高于濾紙邊緣、儀器不干凈等).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掌握基本的實驗操作技能以及常見實驗的注意事項等即可正確解答本題.
24.(8分)(2016•營口)如圖是初中化學實驗室制取氣體的常用裝置.請回答下列問題:
(1)某同學用裝置A、G制取氧氣,其化學方程式是 2KMnO4K2MnO4+MnO2+O2↑ ,實驗結束后要先將導管移出水面,后熄滅酒精燈的原因是 防止水槽里的水倒吸入試管使試管炸裂 .
(2)實驗室制取CO2氣體的化學方程式是 CaCO3+2HCl?CaCl2+H2O+CO2↑ ,與B裝置相比,使用帶有多孔隔板C裝置的優點是 控制反應隨時發生隨時停止 ,只能用E裝置收集CO2氣體的原因是 密度比空氣大且能溶于水 ,若要用F裝置干燥CO2氣體,F中應放入的物質名稱是 濃硫酸 .
(3)實驗室常用加熱氯化銨和氫氧化鈣的固體混合物來制取氨氣,應選用的發生裝置是 A ,理由是 反應物為固體,反應條件需要加熱 .
考點:常用氣體的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與選取方法;氣體的干燥(除水);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反應原理;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電離方程式..
專題:常見氣體的實驗室制法、檢驗、干燥與凈化.
分析:(1)用裝置A、G制取氧氣,從選擇合適的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看,屬于“固體加熱型”,排水法收集氧氣(氧氣不易溶于水),據此分析作答.
(2)實驗室用大理石和稀鹽酸反應制取CO2氣體,生成物為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C裝置可控制反應隨時發生隨時停止,密度比空氣大且能溶于水的氣體可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可用濃硫酸干燥CO2氣體;
(3)用加熱氯化銨和氫氧化鈣的固體混合物來制取氨氣,因為反應物為固體,反應條件需要加熱,所以應選用“固固加熱型”發生裝置.
解答:解:(1)用裝置A、G制取氧氣,從選擇合適的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看,屬于“固體加熱型”,可用加熱高錳酸鉀的方法制取氧氣,排水法收集氧氣(氧氣不易溶于水),制取氧氣化學方程式為:2KMnO4K2MnO4+MnO2+O2↑,實驗結束后要先將導管移出水面,后熄滅酒精燈的原因是:防止水槽里的水倒吸入試管使試管炸裂;
(2)實驗室用大理石和稀鹽酸反應制取CO2氣體,生成物為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化學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與B裝置相比,使用帶有多孔隔板C裝置的優點是:可控制反應隨時發生隨時停止;只能用E裝置向上排空氣法收集CO2氣體的原因是:CO2密度比空氣大且能溶于水;若要用F裝置干燥CO2氣體,F中應放入的物質名稱是:濃硫酸;
(3)用加熱氯化銨和氫氧化鈣的固體混合物來制取氨氣,因為反應物為固體,反應條件需要加熱,所以應選用“固固加熱型”發生裝置,應選用的發生裝置是A;理由是:反應物為固體,反應條件需要加熱.
故本題答案為:
(1)2KMnO4K2MnO4+MnO2+O2↑;防止水槽里的水倒吸入試管使試管炸裂;
(2)CaCO3+2HCl?CaCl2+H2O+CO2↑;控制反應隨時發生隨時停止;密度比空氣大且能溶于水;濃硫酸;
(3)A;反應物為固體,反應條件需要加熱.
點評:主要考查了常用氣體的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與選取方法,實驗室制取氧氣和二氧化碳的反應原理和實驗裝置要掌握,這是兩個比較典型的實驗,具有代表性,常用的化學方程式要牢記.
實驗室制取氣體的發生裝置應根據反應物的狀態和反應發生的條件來確定.一般分為兩種:①固體與固體反應生成氣體,反應需要加熱,簡稱“固固加熱型”,選擇實驗室制取O2的發生裝置;②固體與液體反應生成氣體,反應不需要加熱,簡稱“固液不加熱型”,選擇實驗室制取H2或CO2的發生裝置.
實驗室制取氣體的收集裝置要根據所收集的氣體的密度大小、是否溶于水來判斷其收集方式以及收集裝置,一般情況下,不溶于水的采用“排水法”,密度比空氣大的可用“向上排空氣法”,密度比空氣小的可用“向下排空氣法”來收集氣體.
25.(7分)(2016•營口)某化學興趣小組在探究稀鹽酸的化學性質時,做了如圖一所示的三個實驗.
(1)寫出A試管中的反應現象 鐵片表面有氣泡產生,溶液由無色逐漸變為淺綠色 .
(2)寫出B試管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Ca(OH)2+2HCl?CaCl2+2H2O .
(3)實驗結束后,小組同學將 B、C 兩支試管中的廢液同時倒入一個潔凈的燒杯中(如圖二所示),觀察到先有氣泡產生,后有白色沉淀生成.同學們將燒杯內的物質進行過濾,對所得濾液的溶質成分進行探究.
【提出猜想】
甲同學猜想:NaCl;
乙同學猜想:NaCl、CaCl2;
丙同學猜想:NaCl、CaCl2、HCl;
你的猜想: NaCl、Na2CO3 .
【交流討論】
你認為 丙 同學的猜想一定不正確,理由是 白色沉淀是CaCO3,能與鹽酸反應,二者不能共存 .
【設計實驗】請設計實驗證明你的猜想正確.
實驗步驟實驗現象實驗結論
取少量濾液于試管中,向其中滴加 無色酚酞試液 .
無色酚酞試液變紅
猜想成立
考點:探究酸堿的主要性質;酸的化學性質;鹽的化學性質;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電離方程式..
專題:科學探究.
分析:(1)根據鐵與稀鹽酸的反應分析A試管中的反應現象;
(2)根據氫氧化鈣與稀鹽酸的反應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3)根據反應的現象分析可能混合的試管.
【提出猜想】根據反應的量分析濾液的溶質成分;
【交流討論】根據碳酸鈣與鹽酸的反應分析錯誤的猜想;
【設計實驗】根據碳酸鈉顯堿性能使酚酞試液變紅色設計實驗.
解答:解:(1)由于鐵與稀鹽酸的反應生成了氯化亞鐵和氫氣,所以A試管中的反應現象鐵片表面有氣泡產生,溶液由無色逐漸變為淺綠色.
(2)在B試管中氫氧化鈣與鹽酸反應生成了氯化鈣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Ca(OH)2+2HCl?CaCl2+2H2O.
(3)由實驗的現象可知,混合后的溶液先產生氣泡,說明在C中有剩余的碳酸鈉,另一支試管中有剩余的鹽酸,后有白色沉淀生成,沉淀應為碳酸鈣,說明溶液含有氯化鈣,由此可知,應是B、C試管的混合.
【提出猜想】由上述分析可知,當碳酸鈉與鹽酸、氯化鈣恰好反應時,濾液中只含有氯化鈉;當氯化鈣有剩余時,濾液中含有氯化鈉和氯化鈣,當碳酸鈉剩余時,濾液中含有氯化鈉和碳酸鈉.所以我的猜想是:NaCl、Na2CO3.
【交流討論】由于白色沉淀是CaCO3,能與鹽酸反應,二者不能共存,所以丙同學猜想不成立.
【設計實驗】由于碳酸鈉顯堿性能使酚酞試液變紅色,所以,設計實驗如下:
實驗步驟實驗現象實驗結論
取少量濾液于試管中,向其中滴加無色酚酞試液.
無色酚酞試液變紅
猜想成立
故答為:(1)鐵片表面有氣泡產生,溶液由無色逐漸變為淺綠色;(2)Ca(OH)2+2HCl?CaCl2+2H2O;
(3)B、C,【提出猜想】NaCl、Na2CO3;【交流討論】①丙,白色沉淀是CaCO3,能與鹽酸反應,二者不能共存;【設計實驗】:
實驗步驟實驗現象實驗結論
取少量濾液于試管中,向其中滴加無色酚酞試液.
無色酚酞試液變紅
猜想成立
點評:本題通過實驗探究了稀鹽酸的性質,難度不大,掌握鹽酸與金屬、堿、鹽反應的性質、現象等知識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五、計算題(本大題包括1道小題,共6分)
26.(6分)(2016•營口)某化學實驗小組加熱15.5gKClO3和MnO2的混合物制取氧氣,完全反應后,稱得固體剩余物質量為10.7g.請計算:
(1)生成氧氣的質量為 4.8 克.
(2)小組同學從剩余固體中提純出KCl固體(提純過程中藥品無損失),欲將其配制成溶質質量分數為10%的KCl溶液,需加多少克水?
考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用水稀釋改變濃度的方法..
專題:有關化學方程式的計算.
分析:反應前后的質量差即為負影視城氧氣的質量,根據氧氣的質量可以計算氯化鉀的質量,進一步可以計算配制成溶質質量分數為10%的KCl溶液,需加水的質量.
解答:解:(1)生成氧氣的質量為:15.5g?10.7g=4.8g,
故填:4.8.
(2)設生成KCl的質量為x,
2KClO32KCl+3O2↑,
14996
x4.8g
=,
x=7.45g,
KCl溶液的質量為:7.45g÷10%=74.5g,
加水的質量為:74.5g?7.45g=67.05g,
答:需加67.05g水.
點評:解答本題的關鍵是利用差量法求出氧氣的質量,只要求出氧氣的質量,計算就可以展開,要注意理解.
內蒙古高考500至530分左右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10:39:38內蒙古醫科大學對比河北環境工程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線排..
時間:2025-05-22 10:36:19湖南高考歷史565分排名多少 排名多少位次
時間:2025-05-22 10:32:43湖北民族大學法學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10:28:51天府新區航空旅游職業學院對比泰山職業技術學院哪個好 ..
時間:2025-05-22 10:25:03石家莊人民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對比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哪..
時間:2025-05-22 1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