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寧波中考化學試卷答案解析及word文字版下載(難度系數點評)
一、選擇題
1.如圖是小科完成CO2的制取、收集和驗滿的主要操作過程,其中需要糾正的是( )
A.
氣密性檢查
B.
添加試劑
C.
制取并收集氣體
D.
氣體驗滿
2.如圖是一瓶飲用天然水標簽的部分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該飲用天然水是純凈物
B.該飲用天然水一定呈堿性
C.該飲用天然水含有鈣、鎂、鉀、鈉等金屬單質
D.100ml該飲用天然水中至少含偏硅酸180μg
3.如圖所示是某化學反應的微觀示意圖.下列關于該化學反應的說法錯誤的是( )
A.反應類型是分解反應
B.反應前后各元素化合價不變
C.反應前后兩種原子的數目不變
D.反應物是由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
4.下列實驗方案或措施不合理的是( )
A.用濃硫酸干燥氫氣
B.用氯化鋇溶液鑒別稀硫酸和稀鹽酸
C.用酚酞試液檢驗氫氧化鈉溶液是否變質
D.用稀鹽酸除去盛過石灰水的試劑瓶內壁上的碳酸鈣
5.甲、乙兩燒杯內盛有等質量、等質量分數的鹽酸.將鎂逐漸加入甲燒杯,鐵逐漸加入乙燒杯,測量加入的金屬質量m和相應的燒杯內物質質量變化量△m,畫出△M?m曲線oac和obc的示意圖,如圖所示.根據圖中信息,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m1:m2=3:7
B.m1?△M1<m2?△M2
C.曲線oac表示的是甲燒杯中△M與m的變化關系
D.當乙燒杯內加入鐵的質量為m1時,溶液中溶質不止一種
二、填空題
6.已知A?I均為初中科學常見的物質,其中組成A、C兩種氣體的元素相同,且C是常見的溫室氣體,B是鐵銹的主要成分,D是單質,F是鹽酸鹽,根據如圖所示的轉化關系(圖中反應條件均已略去)回答下列問題:
(1)D的化學式為 .
(2)寫出反應①的化學方程式 .
(3)若反應②在植物體內進行,這個過程中能量的轉化形式是 .
三、實驗探究題
7.一般不用K、Ca、Na等活潑金屬來置換鹽溶液中的其他金屬元素,這是教科書上的一句話.小科對此進行了思考,并查閱資料,對金屬鈉和硫酸銅溶液的反應進行探究.
【查閱資料】鈉常溫下就能與水發生劇烈反應,反應方程式為:2Na+2H2O?2NaOH+H2↑
【提出猜想】猜想一:金屬鈉和硫酸銅溶液反應會有銅生成.
猜想二:金屬鈉和硫酸銅溶液反應,生成的沉淀只有氫氧化銅.
【實驗及現象】切取不同大小的鈉塊分別投入到兩種不同濃度的硫酸銅溶液中,有關產生沉淀的現象如表所示
實驗編號鈉塊大小硫酸銅溶液實驗中產生沉淀的現象
①綠豆大小稀溶液10ml產生藍綠色沉淀
②綠豆大小濃溶液10ml產生藍色絮狀
沉淀
③豌豆大小稀溶液10ml產生藍色絮狀沉淀
④豌豆大小濃溶液10ml產生藍色絮狀沉淀,并出現黑色固體
小科咨詢老師后得知藍綠色沉淀為堿式銅鹽.
【實驗結論】(1)上述實驗中均未觀察到 色固體生成,由此判斷猜想一錯誤.
(2)實驗①中觀察到的沉淀是藍綠色的,由此判斷猜想二也錯誤.
【實驗反思】
(1)實驗中生成氫氧化銅沉淀的原理是 .
(2)由上述實驗可知,導致鈉和硫酸銅溶液反應的產物不同的因素有 .
(3)為了用鈉置換硫酸銅中的銅元素,小科設計了如下實驗方案
方案一:把鈉塊和無水硫酸銅直接混合,在干燥的空氣中加熱.
方案二:把鈉塊和無水硫酸銅直接混合,隔絕空氣加熱.
請從兩個方案中選出合理的方案,并說明理由. .
四、簡答題(共21分)
8.生活中科學之美、科學之趣隨處可見.如圖是某廠商設計的T恤,T恤上有趣的圖案是鄰二溴苯(C6H4Br2)分子的結構簡式.
(1)鄰二溴苯屬于 (填“有機物”或“無機物“).
(2)鄰二溴苯分子中碳、氫、溴三種原子個數比為 .
(3)236g鄰二溴苯中含溴元素 g.
9.請深深地吸一口氣,緩解一下緊張的情緒.你的呼吸中蘊含著一定的科學知識,請回答下列問題
(1)你所吸入的氣體,主要成分是氮氣和 .
(2)你吸氣時肋間外肌和膈肌收縮,胸腔容積 ,肺內氣壓小于外界大氣壓,外界氣體進入肺.
(3)在該過程中,你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主要來自 的氧化分解.
10.活性碳酸鈣(CaCO3)和炭黑(C)常用作橡膠的填充料,用來改良橡膠性能.在不同的橡膠制品中,對活性碳酸鈣和炭黑的投料比有不同的要求.現有一份由活性碳酸鈣和炭黑組成的橡膠填充料樣品,為測定其中活性碳酸鈣的含量,小科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進行實驗
實驗步驟如下:
①按圖連接裝置并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②取樣品4.0g,置于甲中的硬質玻璃管內,乙中加入足量的氫氧化鈉溶液;
③通入干燥的氧氣一段時間后,電子稱的示數穩定在150.0g;
④繼續保持氧氣通入,點燃酒精噴燈,加強熱;
⑤充分反應后(C被完全氧化,CaCO3被完全分解),最終電子稱的示數穩定在152.2g;
⑥實驗結束后,根據實驗所得的數據進行計算.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中所用的氧氣可以在實驗室中利用 分解得到.
(2)步驟③中先通入干燥的氧氣一段時間的目的是 .
(3)計算樣品中活性CaCO3的質量分數(結果精確到0.1%).
浙江省寧波市中考化學試卷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選擇題
1.如圖是小科完成CO2的制取、收集和驗滿的主要操作過程,其中需要糾正的是( )
A.
氣密性檢查
B.
添加試劑
C.
制取并收集氣體
D.
氣體驗滿
【考點】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驟和注意點;二氧化碳的檢驗和驗滿.
【專題】實驗操作型;化學學習中的實驗;常見氣體的實驗室制法、檢驗、干燥與凈化.
【分析】A、根據檢查裝置氣密性的方法進行分析判斷.
B、根據向試管中傾倒液體藥品的方法進行分析判斷.
C、根據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發生裝置屬于固液常溫型,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進行分析判斷.
D、根據二氧化碳氣體的驗滿方法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解:A、檢查裝置氣密性的方法:把導管的一端浸沒在水里,雙手緊貼容器外壁,若導管口有氣泡冒出,裝置不漏氣;圖中所示操作正確.
B、向試管中傾倒液體藥品時,瓶塞要倒放,標簽要對準手心,瓶口緊挨,圖中所示操作正確.
C、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發生裝置屬于固液常溫型,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圖中所示操作正確.
D、檢驗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滿時,應將燃著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不能伸入瓶中,圖中所示操作錯誤.
故選:D.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熟悉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發生裝置與收集裝置、操作的注意事項是解答此類試題的關鍵.
2.如圖是一瓶飲用天然水標簽的部分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該飲用天然水是純凈物
B.該飲用天然水一定呈堿性
C.該飲用天然水含有鈣、鎂、鉀、鈉等金屬單質
D.100ml該飲用天然水中至少含偏硅酸180μg
【考點】標簽上標示的物質成分及其含量;溶液的酸堿性與pH值的關系;純凈物和混合物的判別.
【專題】標簽圖示型;空氣與水;常見的酸酸的通性.
【分析】A、根據題意,該瓶飲用天然水的主要成分是水,含有偏硅酸等,進行分析判斷.
B、當溶液的pH等于7時,呈中性;當溶液的pH小于7時,呈酸性;當溶液的pH大于7時,呈堿性.
C、食品、藥品、礦泉水等物質中的“鈣、鎂、鉀、鈉”等不是以單質、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質量(質量分數)來描述.
D、根據題意,100ml該飲用天然水中含有偏硅酸≥180μg,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解:A、該瓶飲用天然水的主要成分是水,含有偏硅酸等,屬于混合物,故選項說法錯誤.
B、該飲用天然水的pH為7.3±0.5,可能呈酸性、中性或堿性,故選項說法錯誤.
C、該飲用天然水含有鈣、鎂、鉀、鈉等不是以單質、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這里所指的“鈣、鎂、鉀、鈉”是強調存在的元素,與具體形態無關,故選項說法錯誤.
D、100ml該飲用天然水中含有偏硅酸≥180μg,則100ml該飲用天然水中至少含偏硅酸180μg,故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D.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掌握混合物與純凈物的判別方法、溶液的酸堿性和溶液pH大小之間的關系、元素的應用等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3.如圖所示是某化學反應的微觀示意圖.下列關于該化學反應的說法錯誤的是( )
A.反應類型是分解反應
B.反應前后各元素化合價不變
C.反應前后兩種原子的數目不變
D.反應物是由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
【考點】微粒觀點及模型圖的應用;單質和化合物的判別;化合價規律和原則;反應類型的判定.
【專題】化學反應模擬圖型;模型.
【分析】根據反應過程圖中的分子,判斷反應物與生成物,結合化學變化的實質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組合成新分子,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解:A、由某化學反應的微觀示意圖,該反應的反應物只含有一種分子,生成了兩種分子,符合“一變多”的特征,屬于分解反應,故選項說法正確.
B、反應物是化合物,元素的化合價不為0;單質中元素的化合價為0,生成物的分子均由同種原子構成,均屬于單質,生成物中的元素的化合價均為0,反應前后各元素化合價發生了改變,故選項說法錯誤.
C、化學變化的實質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組合成新分子,反應前后兩種原子的數目不變,故選項說法正確.
D、反應物的分子由兩種原子構成,從宏觀上反應物是由兩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屬于化合物,故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B.
【點評】本題通過微觀粒子的反應模型圖,考查了微觀上對化學反應的認識,學會通過微觀示意圖把宏觀物質和微觀粒子聯系起來、從微觀的角度分析物質的變化是正確解答此類題的關鍵.
4.下列實驗方案或措施不合理的是( )
A.用濃硫酸干燥氫氣
B.用氯化鋇溶液鑒別稀硫酸和稀鹽酸
C.用酚酞試液檢驗氫氧化鈉溶液是否變質
D.用稀鹽酸除去盛過石灰水的試劑瓶內壁上的碳酸鈣
【考點】化學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堿的化學性質;根據濃硫酸或燒堿的性質確定所能干燥的氣體;酸、堿、鹽的鑒別.
【專題】實驗設計題;簡單實驗方案的設計與評價.
【分析】A、根據干燥劑不能與被干燥的氣體發生化學反應,進行分析判斷.
B、根據兩種物質與同種試劑反應產生的不同現象來鑒別它們,若兩種物質與同種物質反應的現象相同,則無法鑒別它們.
C、根據氫氧化鈉變質后生成的碳酸鈉溶液也顯堿性,進行分析判斷.
D、根據碳酸鈣能與酸反應,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解:A、濃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與氫氣反應,能用濃硫酸干燥氫氣,故選項實驗方案正確.
B、稀硫酸能與氯化鋇溶液反應生成硫酸鋇白色沉淀和鹽酸,鹽酸不氯化鋇溶液反應,可以鑒別,故選項實驗方案正確.
C、氫氧化鈉變質后生成的碳酸鈉溶液也顯堿性,也能使酚酞溶液變紅色,不能用酚酞試液檢驗氫氧化鈉溶液是否變質,故選項實驗方案錯誤.
D、碳酸鈣能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易溶于水的氯化鈣,可用稀鹽酸除去盛過石灰水的試劑瓶內壁上的碳酸鈣,故選項實驗方案正確.
故選:C.
【點評】本題難度不是很大,化學實驗方案的設計是考查學生能力的主要類型,同時也是實驗教與學難點,在具體設計時要對其原理透徹理解,可根據物質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結合實驗目的進行分析判斷.
5.甲、乙兩燒杯內盛有等質量、等質量分數的鹽酸.將鎂逐漸加入甲燒杯,鐵逐漸加入乙燒杯,測量加入的金屬質量m和相應的燒杯內物質質量變化量△m,畫出△M?m曲線oac和obc的示意圖,如圖所示.根據圖中信息,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m1:m2=3:7
B.m1?△M1<m2?△M2
C.曲線oac表示的是甲燒杯中△M與m的變化關系
D.當乙燒杯內加入鐵的質量為m1時,溶液中溶質不止一種
【考點】金屬的化學性質;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
【專題】金屬與金屬材料.
【分析】鎂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鎂和氫氣,鐵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氫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分別是Mg+2HCl?MgCl2+H2↑、Fe+2HCl?FeCl2+H2↑,甲、乙兩燒杯內盛有等質量、等質量分數的鹽酸,隨著金屬的加入,至完全反應,△M不再改變,據此結合題意,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解:鎂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鎂和氫氣,鐵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氫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分別是Mg+2HCl?MgCl2+H2↑、Fe+2HCl?FeCl2+H2↑.
Mg+2HCl?MgCl2+H2↑△M1Fe+2HCl?FeCl2+H2↑△M2
24224?2=2256256?2=54
A、由圖示,m1、m2時金屬與稀鹽酸完全反應,由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可知,參加反應的稀鹽酸的質量相同時,此時消耗的鎂與鐵的質量比為24:56=3:7,故選項說法正確.
B、由題意,m1?△M1、m2?△M2即為金屬質量與燒杯內物質質量變化量的差值,即生成氫氣的質量,由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參加反應的鹽酸的質量相等,則生成氫氣的質量相等,即m1?△M1=m2?△M2,故選項說法錯誤.
C、由A選項的分析,完全反應時消耗的鎂的質量少,則曲線oac表示的是甲燒杯中△M與m的變化關系,故選項說法正確.
D、當乙燒杯內加入鐵的質量為m1時,稀鹽酸有剩余,溶液中溶質不止一種,為氯化亞鐵和HCl,故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B.
【點評】本題難度較大,理解△M與△M?m的含義、熟練掌握金屬的化學性質并能靈活運用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二、填空題
6.已知A?I均為初中科學常見的物質,其中組成A、C兩種氣體的元素相同,且C是常見的溫室氣體,B是鐵銹的主要成分,D是單質,F是鹽酸鹽,根據如圖所示的轉化關系(圖中反應條件均已略去)回答下列問題:
(1)D的化學式為 Fe .
(2)寫出反應①的化學方程式 Fe2O3+6HCl?2FeCl3+3H2O .
(3)若反應②在植物體內進行,這個過程中能量的轉化形式是 光能轉化為化學能 .
【考點】物質的鑒別、推斷;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時的能量變化;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電離方程式.
【專題】框圖型推斷題;物質的檢驗、鑒別與推斷.
【分析】由題意,組成A、C兩種氣體的元素相同,且C是常見的溫室氣體,則C為二氧化碳,則A為一氧化碳;B是鐵銹的主要成分,則B為氧化鐵,一氧化碳與氧化鐵在高溫下反應生成鐵和二氧化碳,則D為鐵;氧化鐵與E反應生成的F是鹽酸鹽,結合金屬氧化物能與酸反應,則E為稀鹽酸,G為水;二氧化碳與水發生光合作用生成葡萄糖和氧氣,據此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組成A、C兩種氣體的元素相同,且C是常見的溫室氣體,則C為二氧化碳,則A為一氧化碳;B是鐵銹的主要成分,則B為氧化鐵,一氧化碳與氧化鐵在高溫下反應生成鐵和二氧化碳,則D為鐵;氧化鐵與E反應生成的F是鹽酸鹽,結合金屬氧化物能與酸反應,則E為稀鹽酸,G為水;二氧化碳與水發生光合作用生成葡萄糖和氧氣.
(1)D的化學式為Fe.
(2)反應①,即氧化鐵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鐵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Fe2O3+6HCl?2FeCl3+3H2O.
(3)反應②在植物體內進行,即二氧化碳與水發生光合作用生成葡萄糖和氧氣,這個過程中能量的轉化形式光能轉化為化學能.
故答案為:(1)Fe;(2)Fe2O3+6HCl?2FeCl3+3H2O;(3)光能轉化為化學能.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解題時往往需要從題目中挖出一些明顯或隱含的條件,抓住突破口(突破口往往是現象特征、反應特征等),獲得結論,最后把結論代入原題中驗證.
三、實驗探究題
7.一般不用K、Ca、Na等活潑金屬來置換鹽溶液中的其他金屬元素,這是教科書上的一句話.小科對此進行了思考,并查閱資料,對金屬鈉和硫酸銅溶液的反應進行探究.
【查閱資料】鈉常溫下就能與水發生劇烈反應,反應方程式為:2Na+2H2O?2NaOH+H2↑
【提出猜想】猜想一:金屬鈉和硫酸銅溶液反應會有銅生成.
猜想二:金屬鈉和硫酸銅溶液反應,生成的沉淀只有氫氧化銅.
【實驗及現象】切取不同大小的鈉塊分別投入到兩種不同濃度的硫酸銅溶液中,有關產生沉淀的現象如表所示
實驗編號鈉塊大小硫酸銅溶液實驗中產生沉淀的現象
①綠豆大小稀溶液10ml產生藍綠色沉淀
②綠豆大小濃溶液10ml產生藍色絮狀沉淀
③豌豆大小稀溶液10ml產生藍色絮狀沉淀
④豌豆大小濃溶液10ml產生藍色絮狀沉淀,并出現黑色固體
小科咨詢老師后得知藍綠色沉淀為堿式銅鹽.
【實驗結論】(1)上述實驗中均未觀察到 紅 色固體生成,由此判斷猜想一錯誤.
(2)實驗①中觀察到的沉淀是藍綠色的,由此判斷猜想二也錯誤.
【實驗反思】
(1)實驗中生成氫氧化銅沉淀的原理是 生成的氫氧化鈉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生成氫氧化銅藍色沉淀 .
(2)由上述實驗可知,導致鈉和硫酸銅溶液反應的產物不同的因素有 鈉塊的大小、硫酸銅溶液的濃度 .
(3)為了用鈉置換硫酸銅中的銅元素,小科設計了如下實驗方案
方案一:把鈉塊和無水硫酸銅直接混合,在干燥的空氣中加熱.
方案二:把鈉塊和無水硫酸銅直接混合,隔絕空氣加熱.
請從兩個方案中選出合理的方案,并說明理由. 方案二;隔絕空氣加熱,能避免鈉在空氣中被氧化 .
【考點】實驗探究物質的性質或變化規律;金屬的化學性質;堿的化學性質.
【專題】化學學習中的實驗;科學探究.
【分析】【實驗結論】(1)根據題意,猜想一猜想有銅生成,銅是紅色金屬,進行分析解答.
【實驗反思】(1)由題意,鈉常溫下就能與水發生劇烈反應,生成氫氧化鈉,氫氧化鈉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生成氫氧化銅沉淀和硫酸鈉,進行分析解答.
(2)由實驗及現象,切取不同大小的鈉塊分別投入到兩種不同濃度的硫酸銅溶液中,有關產生沉淀的現象,進行分析解答.
(3)根據鈉的金屬活動性很強,能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實驗結論】(1)猜想一猜想有銅生成,銅是紅色金屬,由實驗結論,猜想一錯誤,則上述實驗中均未觀察到紅色固體生成.
(2)
【實驗反思】(1)由題意,鈉常溫下就能與水發生劇烈反應,生成氫氧化鈉,生成的氫氧化鈉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生成氫氧化銅藍色沉淀和硫酸鈉.
(2)由實驗及現象,切取不同大小的鈉塊分別投入到兩種不同濃度的硫酸銅溶液中,有關產生沉淀的現象,則鈉塊大小相同,硫酸銅溶液濃度不同,產生的沉淀不同;鈉塊大小不同,硫酸銅溶液濃度相同,產生的沉淀不同;則導致鈉和硫酸銅溶液反應的產物不同的因素有鈉塊的大小、硫酸銅溶液的濃度.
(3)鈉的金屬活動性很強,能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要避免鈉在空氣中被氧化,方案二隔絕空氣加熱,能避免鈉在空氣中被氧化,故方案二是合理的.
故答案為:【實驗結論】(1)紅;
【實驗反思】(1)鈉和水先反應生成氫氧化鈉,生成的氫氧化鈉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生成氫氧化銅藍色沉淀.
(2)鈉塊的大小、硫酸銅溶液的濃度;
(3)方案二;隔絕空氣加熱,能避免鈉在空氣中被氧化.
【點評】本題有一定難度,熟練掌握控制變量法的應用、金屬的物理性質與化學性質、堿的化學性質等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四、簡答題(共21分)
8.生活中科學之美、科學之趣隨處可見.如圖是某廠商設計的T恤,T恤上有趣的圖案是鄰二溴苯(C6H4Br2)分子的結構簡式.
(1)鄰二溴苯屬于 有機物 (填“有機物”或“無機物“).
(2)鄰二溴苯分子中碳、氫、溴三種原子個數比為 3:2:1 .
(3)236g鄰二溴苯中含溴元素 160 g.
【考點】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質量計算;有機物與無機物的區別;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
【專題】化學式的計算;化學物質的分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
【分析】(1)根據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機化合物,簡稱有機物,進行分析解答.
(2)根據1個鄰二溴苯分子的構成,進行分析解答.
(3)根據混合物中某物質的質量=混合物的質量×該物質的質量分數,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鄰二溴苯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屬于有機物.
(2)1個鄰二溴苯分子是由6個碳原子、4個氫原子、2個溴原子構成的,則鄰二溴苯分子中碳、氫、溴三種原子個數比為6:4:2=3:2:1.
(3)236g鄰二溴苯中含溴元素的質量為236g××100%=160g.
故答案為:(1)有機物;(2)3:2:1;(3)160.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考查同學們結合新信息、靈活運用化學式的含義與有關計算等進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9.請深深地吸一口氣,緩解一下緊張的情緒.你的呼吸中蘊含著一定的科學知識,請回答下列問題
(1)你所吸入的氣體,主要成分是氮氣和 氧氣 .
(2)你吸氣時肋間外肌和膈肌收縮,胸腔容積 擴大 ,肺內氣壓小于外界大氣壓,外界氣體進入肺.
(3)在該過程中,你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主要來自 葡萄糖 的氧化分解.
【考點】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空氣的成分及各成分的體積分數;生命活動與六大營養素.
【專題】空氣與水.
【分析】(1)根據吸入的氣體是空氣,結合空氣的主要成分,進行分析解答.
(2)根據人體吸氣時肋間外肌和膈肌收縮,胸腔前后、左右、上下徑均增大,進行分析解答.
(3)根據呼吸過程中,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的主要來源,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吸入的氣體是空氣,空氣的主要成分是氮氣和氧氣.
(2)人體吸氣時肋間外肌和膈肌收縮,胸腔前后、左右、上下徑均增大,胸腔容積擴大,肺內氣壓小于外界大氣壓,外界氣體進入肺.
(3)糖類是主要的供能物質,呼吸過程中,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的主要來源是葡萄糖的氧化分解.
故答案為:(1)氧氣;(2)擴大;(3)葡萄糖.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掌握呼吸作用的原理與過程、空氣的主要成分、人體主要的供能物質等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10.活性碳酸鈣(CaCO3)和炭黑(C)常用作橡膠的填充料,用來改良橡膠性能.在不同的橡膠制品中,對活性碳酸鈣和炭黑的投料比有不同的要求.現有一份由活性碳酸鈣和炭黑組成的橡膠填充料樣品,為測定其中活性碳酸鈣的含量,小科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進行實驗
實驗步驟如下:
①按圖連接裝置并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②取樣品4.0g,置于甲中的硬質玻璃管內,乙中加入足量的氫氧化鈉溶液;
③通入干燥的氧氣一段時間后,電子稱的示數穩定在150.0g;
④繼續保持氧氣通入,點燃酒精噴燈,加強熱;
⑤充分反應后(C被完全氧化,CaCO3被完全分解),最終電子稱的示數穩定在152.2g;
⑥實驗結束后,根據實驗所得的數據進行計算.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中所用的氧氣可以在實驗室中利用 過氧化氫(或氯酸鉀、高錳酸鉀) 分解得到.
(2)步驟③中先通入干燥的氧氣一段時間的目的是 排盡裝置內的空氣,避免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對實驗造成干擾 .
(3)計算樣品中活性CaCO3的質量分數(結果精確到0.1%).
【考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氣體的干燥(除水);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反應原理.
【專題】有關化學方程式的計算;化學計算中的轉化;綜合計算(圖像型、表格型、情景型計算題).
【分析】(1)根據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反應原理,進行分析解答.
(2)通入干燥的氧氣一段時間,能排出裝置內的空氣,進行分析解答.
(3)根據題意,C被完全氧化生成二氧化碳,CaCO3被完全分解生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氫氧化鈉溶液滴加的質量即為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則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152.2g?150.0g=2.2g;由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列式計算出參加反應的碳酸鈣的質量,進而計算出活性CaCO3的質量分數即可.
【解答】解:(1)實驗中所用的氧氣可以在實驗室中利用過氧化氫(或氯酸鉀、高錳酸鉀)分解得到.
(2)通入干燥的氧氣一段時間,能排盡裝置內的空氣,避免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對實驗造成干擾.
(3)設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為x,高溫分解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y
CaCO3CaO+CO2↑C+O2CO2
100441244
xy4g?x2.2g?y
解得:x=g
樣品中活性CaCO3的質量分數為×100%≈96.6%.
答:(1)過氧化氫(或氯酸鉀、高錳酸鉀);(2)排盡裝置內的空氣,避免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對實驗造成干擾;(3)樣品中活性CaCO3的質量分數為96.6%.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掌握根據化學方程式的計算即可正確解答本題,細致地分析題意、圖示信息等各種信息,確定二氧化碳氣體的質量是正確解答本題的前提和關鍵.
內蒙古高考500至530分左右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10:39:38內蒙古醫科大學對比河北環境工程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線排..
時間:2025-05-22 10:36:19湖南高考歷史565分排名多少 排名多少位次
時間:2025-05-22 10:32:43湖北民族大學法學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10:28:51天府新區航空旅游職業學院對比泰山職業技術學院哪個好 ..
時間:2025-05-22 10:25:03石家莊人民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對比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哪..
時間:2025-05-22 1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