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公辦綜合本科院校名單為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京大學、同濟大學、南開大學、武漢大學、中山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東南大學、廈門大學、天津大學、四川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山東大學、中南大學、重慶大學、吉林大學、中國海洋大學、蘭州大學、湖南大學、東北大學、鄭州大學、云南大學等。
序號 | 名稱 | 主管 | 省份 | 城市 |
1 | 北京大學 | 教育部 | 北京 | 北京 |
2 | 清華大學 | 教育部 | 北京 | 北京 |
3 | 復旦大學 | 教育部 | 上海 | 上海 |
4 | 上海交通大學 | 教育部 | 上海 | 上海 |
5 | 浙江大學 | 教育部 | 浙江 | 杭州 |
6 | 中國人民大學 | 教育部 | 北京 | 北京 |
7 | 南京大學 | 教育部 | 江蘇 | 南京 |
8 | 同濟大學 | 教育部 | 上海 | 上海 |
9 | 南開大學 | 教育部 | 天津 | 天津 |
10 | 武漢大學 | 教育部 | 湖北 | 武漢 |
11 | 中山大學 | 教育部 | 廣東 | 廣州 |
12 | 華中科技大學 | 教育部 | 湖北 | 武漢 |
13 | 西安交通大學 | 教育部 | 陜西 | 西安 |
14 | 東南大學 | 教育部 | 江蘇 | 南京 |
15 | 廈門大學 | 教育部 | 福建 | 廈門 |
16 | 天津大學 | 教育部 | 天津 | 天津 |
17 | 四川大學 | 教育部 | 四川 | 成都 |
18 | 華南理工大學 | 教育部 | 廣東 | 廣州 |
19 | 山東大學 | 教育部 | 山東 | 濟南 |
20 | 中南大學 | 教育部 | 湖南 | 長沙 |
21 | 重慶大學 | 教育部 | 重慶 | 重慶 |
22 | 吉林大學 | 教育部 | 吉林 | 長春 |
23 | 中國海洋大學 | 教育部 | 山東 | 青島 |
24 | 蘭州大學 | 教育部 | 甘肅 | 蘭州 |
25 | 湖南大學 | 教育部 | 湖南 | 長沙 |
26 | 東北大學 | 教育部 | 遼寧 | 沈陽 |
27 | 鄭州大學 | 河南省 | 河南 | 鄭州 |
28 | 云南大學 | 云南省 | 云南 | 昆明 |
29 | 新疆大學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 | 新疆 | 烏魯木齊 |
30 | 蘇州大學 | 江蘇省 | 江蘇 | 蘇州 |
31 | 東華大學 | 教育部 | 上海 | 上海 |
32 | 上海大學 | 上海市 | 上海 | 上海 |
33 | 暨南大學 | 中央統(tǒng)戰(zhàn)部 | 廣東 | 廣州 |
34 | 江南大學 | 教育部 | 江蘇 | 無錫 |
35 | 西北大學 | 陜西省 | 陜西 | 西安 |
36 | 福州大學 | 福建省 | 福建 | 福州 |
37 | 西南大學 | 教育部 | 重慶 | 重慶 |
38 | 長安大學 | 教育部 | 陜西 | 西安 |
39 | 安徽大學 | 安徽省 | 安徽 | 合肥 |
40 | 廣西大學 |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 | 廣西 | 南寧 |
41 | 遼寧大學 | 遼寧省 | 遼寧 | 沈陽 |
42 | 貴州大學 | 貴州省 | 貴州 | 貴陽 |
43 | 南昌大學 | 江西省 | 江西 | 南昌 |
44 | 內蒙古大學 | 內蒙古自治區(qū) | 內蒙古 | 呼和浩特 |
45 | 海南大學 | 海南省 | 海南 | 海口 |
46 | 寧夏大學 | 寧夏回族自治區(qū) | 寧夏 | 銀川 |
47 | 延邊大學 | 吉林省 | 吉林 | 延邊 |
48 | 石河子大學 |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 新疆 | 石河子 |
49 | 青海大學 | 青海省 | 青海 | 西寧 |
50 | 西藏大學 | 西藏自治區(qū) | 西藏 | 拉薩 |
51 | 寧波大學 | 浙江省 | 浙江 | 寧波 |
52 | 河南大學 | 河南省 | 河南 | 開封 |
53 | 山西大學 | 山西省 | 山西 | 太原 |
54 | 湘潭大學 | 湖南省 | 湖南 | 湘潭 |
55 | 深圳大學 | 廣東省 | 廣東 | 深圳 |
56 | 汕頭大學 | 廣東省 | 廣東 | 汕頭 |
57 | 燕山大學 | 河北省 | 河北 | 秦皇島 |
58 | 江蘇大學 | 江蘇省 | 江蘇 | 鎮(zhèn)江 |
59 | 華僑大學 | 中央統(tǒng)戰(zhàn)部 | 福建 | 泉州 |
60 | 青島大學 | 山東省 | 山東 | 青島 |
61 | 廣州大學 | 廣東省 | 廣東 | 廣州 |
62 | 湖北大學 | 湖北省 | 湖北 | 武漢 |
63 | 揚州大學 | 江蘇省 | 江蘇 | 揚州 |
64 | 三峽大學 | 湖北省 | 湖北 | 宜昌 |
65 | 河北大學 | 河北省 | 河北 | 保定 |
66 | 長江大學 | 湖北省 | 湖北 | 荊州 |
67 | 安徽師范大學 | 安徽省 | 安徽 | 蕪湖 |
68 | 集美大學 | 福建省 | 福建 | 廈門 |
69 | 南通大學 | 江蘇省 | 江蘇 | 南通 |
70 | 常州大學 | 江蘇省 | 江蘇 | 常州 |
71 | 溫州大學 | 浙江省 | 浙江 | 溫州 |
72 | 西華大學 | 四川省 | 四川 | 成都 |
73 | 南華大學 | 湖南省 | 湖南 | 衡陽 |
74 | 濟南大學 | 山東省 | 山東 | 濟南 |
75 | 成都大學 | 四川省 | 四川 | 成都 |
76 | 黑龍江大學 | 黑龍江省 | 黑龍江 | 哈爾濱 |
77 | 中北大學 | 山西省 | 山西 | 太原 |
78 | 江漢大學 | 湖北省 | 湖北 | 武漢 |
79 | 大連大學 | 遼寧省 | 遼寧 | 大連 |
80 | 延安大學 | 陜西省 | 陜西 | 延安 |
81 | 煙臺大學 | 山東省 | 山東 | 煙臺 |
82 | 吉首大學 | 湖南省 | 湖南 | 湘西 |
83 | 魯東大學 | 山東省 | 山東 | 煙臺 |
84 | 大理大學 | 云南省 | 云南 | 大理 |
85 | 嘉興學院 | 浙江省 | 浙江 | 嘉興 |
86 | 閩江學院 | 福建省 | 福建 | 福州 |
87 | 西安文理學院 | 陜西省 | 陜西 | 西安 |
88 | 沈陽大學 | 遼寧省 | 遼寧 | 沈陽 |
89 | 渤海大學 | 遼寧省 | 遼寧 | 錦州 |
90 | 北華大學 | 吉林省 | 吉林 | 吉林 |
91 | 重慶文理學院 | 重慶市 | 重慶 | 重慶 |
92 | 聊城大學 | 山東省 | 山東 | 聊城 |
93 | 臨沂大學 | 山東省 | 山東 | 臨沂 |
94 | 長春大學 | 吉林省 | 吉林 | 長春 |
95 | 惠州學院 | 廣東省 | 廣東 | 惠州 |
96 | 臺州學院 | 浙江省 | 浙江 | 臺州 |
97 | 昆明學院 | 云南省 | 云南 | 昆明 |
98 | 長沙學院 | 湖南省 | 湖南 | 長沙 |
99 | 寶雞文理學院 | 陜西省 | 陜西 | 寶雞 |
100 | 麗水學院 | 浙江省 | 浙江 | 麗水 |
101 | 北京聯(lián)合大學 | 北京市 | 北京 | 北京 |
102 | 山西大同大學 | 山西省 | 山西 | 大同 |
103 | 泰州學院 | 江蘇省 | 江蘇 | 泰州 |
104 | 貴陽學院 | 貴州省 | 貴州 | 貴陽 |
105 | 井岡山大學 | 江西省 | 江西 | 吉安 |
106 | 北部灣大學 |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 | 廣西 | 欽州 |
107 | 莆田學院 | 福建省 | 福建 | 莆田 |
108 | 湖北文理學院 | 湖北省 | 湖北 | 襄陽 |
109 | 肇慶學院 | 廣東省 | 廣東 | 肇慶 |
110 | 湖南文理學院 | 湖南省 | 湖南 | 常德 |
111 | 齊齊哈爾大學 | 黑龍江省 | 黑龍江 | 齊齊哈爾 |
112 | 重慶三峽學院 | 重慶市 | 重慶 | 重慶 |
113 | 濰坊學院 | 山東省 | 山東 | 濰坊 |
114 | 宜賓學院 | 四川省 | 四川 | 宜賓 |
115 | 石家莊學院 | 河北省 | 河北 | 石家莊 |
116 | 四川文理學院 | 四川省 | 四川 | 達州 |
117 | 湘南學院 | 湖南省 | 湖南 | 郴州 |
118 | 武夷學院 | 福建省 | 福建 | 南 |
119 | 韶關學院 | 廣東省 | 廣東 | 韶關 |
120 | 三明學院 | 福建省 | 福建 | 三明 |
121 | 衢州學院 | 浙江省 | 浙江 | 衢州 |
122 | 黃山學院 | 安徽省 | 安徽 | 黃山 |
123 | 泰山學院 | 山東省 | 山東 | 泰安 |
124 | 龍巖學院 | 福建省 | 福建 | 龍巖 |
125 | 九江學院 | 江西省 | 江西 | 九江 |
126 | 唐山學院 | 河北省 | 河北 | 唐山 |
127 | 晉中學院 | 山西省 | 山西 | 晉中 |
128 | 太原學院 | 山西省 | 山西 | 太原 |
129 | 攀枝花學院 | 四川省 | 四川 | 攀枝花 |
130 | 蘇州城市學院 | 江蘇省 | 江蘇 | 蘇州 |
131 | 凱里學院 | 貴州省 | 貴州 | 黔東南 |
132 | 赤峰學院 | 內蒙古自治區(qū) | 內蒙古 | 赤峰 |
133 | 紅河學院 | 云南省 | 云南 | 紅河 |
134 | 嘉應學院 | 廣東省 | 廣東 | 梅州 |
135 | 河北北方學院 | 河北省 | 河北 | 張家口 |
136 | 皖西學院 | 安徽省 | 安徽 | 六安 |
137 | 梧州學院 |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 | 廣西 | 梧州 |
138 | 哈爾濱學院 | 黑龍江省 | 黑龍江 | 哈爾濱 |
139 | 宜春學院 | 江西省 | 江西 | 宜春 |
140 | 運城學院 | 山西省 | 山西 | 運城 |
141 | 滁州學院 | 安徽省 | 安徽 | 滁州 |
142 | 湖南城市學院 | 湖南省 | 湖南 | 益陽 |
143 | 銅仁學院 | 貴州省 | 貴州 | 銅仁 |
144 | 佳木斯大學 | 黑龍江省 | 黑龍江 | 佳木斯 |
145 | 濱州學院 | 山東省 | 山東 | 濱州 |
146 | 長治學院 | 山西省 | 山西 | 長治 |
147 | 德州學院 | 山東省 | 山東 | 德州 |
148 | 西昌學院 | 四川省 | 四川 | 涼山 |
149 | 安順學院 | 貴州省 | 貴州 | 安順 |
150 | 賀州學院 |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 | 廣西 | 賀州 |
北京大學
北京大學(Peking University),簡稱“北大”,位于北京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位列“雙一流”、“211工程”、“985工程”,入選“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yǎng)試驗計劃”、“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高等學校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計劃”、“高等學校學科創(chuàng)新引智計劃”,為九校聯(lián)盟、松聯(lián)盟、中國大學校長聯(lián)誼會、京港大學聯(lián)盟、全球大學高研院聯(lián)盟、亞洲大學聯(lián)盟、東亞研究型大學協(xié)會、國際研究型大學聯(lián)盟、環(huán)太洋大學聯(lián)盟、全球大學校長論壇、21世紀學術聯(lián)盟、東亞四大學論壇、國際公立大學論壇、中俄綜合性大學聯(lián)盟成員。
北京大學創(chuàng)立于1898年維新變法之際,初名京師大學堂,是中國現代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創(chuàng)辦之初也是國家最高教育行政機關。1912年改為國立北京大學。1937年遷至長沙,與國立清華大學和私立南開大學組成國立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遷至昆明,更名為國立西南聯(lián)合大學。1946年返回北。1952年成為以文理基礎學科為主的綜合性大學,并自北京沙灘等地遷至現址。2000年與原北京醫(yī)科大學合并,組建為新的北京大學。
清華大學
清華大學(Tsinghua University),簡稱“清華”,位于北京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位列國家“雙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入選“2011計劃”、“珠峰計劃”、“強基計劃”、“111計劃”,為九校聯(lián)盟(C9)、松聯(lián)盟、中國大學校長聯(lián)誼會、亞洲大學聯(lián)盟、環(huán)太洋大學聯(lián)盟、中俄綜合性大學聯(lián)盟 、清華—劍橋—MIT低碳大學聯(lián)盟成員、中國高層次人才培養(yǎng)和科學技術研究的基地,被譽為“紅色工程師的搖籃”。
學校前身清華學堂始建于1911年,校名“清華”源于校址“清華園”地名,是晚清政府設立的留美預備學校,其建校的資金源于1908年美國退還的部分庚子賠款。1912年更名為清華學校。1928年更名為國立清華大學。1937年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后,南遷長沙,與國立北京大學、私立南開大學組建國立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遷至昆明改名為國立西南聯(lián)合大學。1946年遷回清華園。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清華大學進入新的發(fā)展階段。中國高等院校1952年院系調整后成為多科性工業(yè)大學。1978年以來逐步恢復和發(fā)展為綜合性的研究型大學。
復旦大學
復旦大學,簡稱“復旦”,位于直轄市上海,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中央直管高校,由教育部與上海市重點共建。 是國家“雙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建設高校,入選珠峰計劃、強基計劃、111計劃、2011計劃、卓越醫(yī)生教育培養(yǎng)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yǎng)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深化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首批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是環(huán)太洋大學聯(lián)盟、九校聯(lián)盟(C9)、全球大學高研院聯(lián)盟、中國大學校長聯(lián)誼會、東亞研究型大學協(xié)會、新工科教育國際聯(lián)盟、醫(yī)學“雙一流”建設聯(lián)盟、長三角研究型大學聯(lián)盟、 長三角高校智庫聯(lián)盟、中俄綜合性大學聯(lián)盟成員,是一所國內頂尖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
復旦大學前身是1905年創(chuàng)辦的復旦公學,是中國最早由民間自主創(chuàng)辦的高等學校之一。上海醫(yī)科大學前身是1927年創(chuàng)辦的國立第四中山大學醫(yī)學院,是中國人自主創(chuàng)辦的第一所國立高等醫(yī)科院校。2000年,復旦大學與上海醫(yī)科大學合并,組建新的復旦大學。
重慶上廈門海洋職業(yè)技術學院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09:58:38遼寧上桂林醫(yī)學院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09:56:30武漢軟件工程職業(yè)學院信息安全技術應用專業(yè)怎么樣?錄取..
時間:2025-05-22 09:53:21浙江警官職業(yè)學院司法警務專業(yè)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09:51:03長沙航空職業(yè)技術學院無人機應用技術專業(yè)怎么樣?錄取分..
時間:2025-05-22 09:47:02河北高考525至530分左右物理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09:4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