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萬倉,男,甘肅農業大學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甘肅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作物產業體系首席專家、原國家油菜產業技術體系北方寒旱區冬油菜育種崗位科學家、甘肅省油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農業部油菜生物學與遺傳育種三熟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全國油料作物專業委員會理事,中國油料作物學報編委。孫萬倉于2012年獲“感動甘肅?2012十大隴人驕子”稱號,同年被評選為甘肅省第一屆“全省優秀科技工作者”,2014年被中組部、中宣部、人社部、科技部評選為第五屆“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2016年獲甘肅省“五一”勞動獎章,2020年獲甘肅省最高科技獎??甘肅省科技功臣獎,同年,獲甘肅農業大學首屆校長獎??杰出貢獻獎。2021年獲甘肅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稱號。
孫萬倉從事油菜研究40年,在我國育成隴油6號、隴油7號等一批抗-30℃左右極端低溫的超強抗寒冬油菜品種,解決了我國北方旱寒區冬油菜越冬問題,使我國冬油菜種植區域北移13個緯度,由北緯35°左右地區(天水周邊)北移至北緯48°左右地區(新疆阿勒泰等地);率先在我國北方開展油菜品質改良研究,育成了我國第一個白菜型冬油菜雙低品種隴油17號、強冬性甘藍型冬油菜雙低品種隴油88等優質油菜品種,填補了國內空白,為我省和北方地區發展雙低油菜生產提供了品種保障。
孫萬倉及其團隊選育的超強抗寒冬油菜品種,2006年以來累計推廣2000余萬畝,新增經濟效益30.59億元,據中國科學院等單位提供的證明,孫萬倉育成的冬油菜的推廣應用通過增加冬春季植被覆蓋,取得顯著生態效益。
獲獎感言:
教授與農民、科研與種地、大學與鄉村,這些都值得自己用畢生精力去丈量。我要把冬油菜的事業堅持到底,繼續堅守從事農業科教事業初心,勇擔強農興農的使命,著力解決行業重大現實問題,為助推國家農業農村現代化,實現綠色高質量發展作出應有貢獻。
王化俊,男,教授,博士生導師,甘肅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甘肅省“園丁獎”優秀教師獲得者。王化俊累計指導碩士研究生45名,博士研究生15名,本科生100余名。其中,1人獲中國作物學會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2人獲甘肅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1人獲甘肅省首屆大學生創新創業之星,1人獲甘肅省李政道獎學金,10余人獲研究生國家獎學金等獎勵。指導大學生在省級大學生科技競賽獲獎10余項,第五屆中國大學生“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國賽銀獎等國家級大學生科技競賽獲獎5項。
王化俊教授長期耕耘在教學科研一線,潛心教學,為人師表,以精湛的學術造詣與良好的人格魅力感染著學生及身邊的教師。他帶領團隊在甘南州以青稞糧草雙高集成技術示范為手段,開展多年扶貧工作,不僅對甘南州青稞產業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同時在增進民族團結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獲獎感言:
教師必須具有高尚的情操、廣闊的胸懷、甘于奉獻、甘為人梯,像蠟燭一樣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期盼我們的學生能夠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孫步功,男,中共黨員,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甘肅農業大學機電工程學院黨委書記。孫步功在《農業機械學報》等權威期刊發表研究論文50余篇,以第一發明人授權國家發明專利3項,實用新型專利40余項。主持省級就業能力提升、創新創業教育和教學質量提升工程3項。曾獲甘肅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和教育成果獎1項;主編的教材《互換性與技術測量》和《工程材料》分別獲得北京大學出版社的“特等獎”和“一等獎”;兩次獲得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農林工作委員會 “先進工作者”;連續7年指導學生參加“全國研究生電子設計競賽”,分別獲得西北賽區一、二、三等獎并獲“優秀指導教師”稱號;指導的“紅蜜蜂”志愿者服務隊榮獲2017年度“甘肅省十佳正能量服務團隊”稱號,指導的學生郭發旭榮獲2018年度“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榮譽稱號;孫步功在2021獲甘肅省“園丁獎”優秀教育工作者稱號。
從教26年來,孫步功懷揣“以美的教育成就美的人生”的教育情懷,躬身力行,育人有方。作為學院黨委書記,始終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神圣職責,強化教育強國、教育為民的責任擔當,堅守立德樹人初心,勇擔強農興農使命,用心用愛書寫教育人生,以創新的思路和扎實的作風,譜寫了奮斗在教育戰線上最美勞動者的畫卷。
獲獎感言:
榮譽是肯定和鼓勵,更是激勵和鞭策。我將以此榮譽為新起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持一切為了學生和為了學生一切,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和接班人作出應有貢獻。
王延秀,女,中共黨員,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現任甘肅農業大學果樹科學系系主任。她作為第二完成人分別于2010年、2014年建成《果樹栽培學》《園藝植物組織培養》省級精品課程2門,2017年建成《園藝植物組織培養》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2017年建成“果樹學系列課程”省級教學團隊1個;主講的《果樹栽培學》課程于2020年被認定為甘肅省線下一流課程。主講的《果品商品學》課程慕課在線運行。完成的“果樹栽培學教學改革的理念與實踐”教學改革項目于2010年獲省級教學成果優秀獎。獲校級講課大賽一等獎1次,校級微課教學大賽一等獎1次。獲校級教學創新大賽一等獎1次。發表SCI論文14篇,在《園藝學報》《生態學報》《果樹學報》等SCD期刊上發表論文30余篇,出版專著3部。王延秀在2021年獲“甘肅省教學名師”榮譽稱號。
從教19年來,王延秀一直牢記作為教師和農業科學專家的責任:傳授知識、教授方法、解惑答疑。她致力于甘肅優勢林果樹種的現代、高效栽培技術集成、示范與推廣,并獲甘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在甘肅14個地州開展以蘋果、棗、核桃為主的現代果樹栽培技術培訓與服務工作。14年來,累計培訓農民及各類技術員2萬余名,培訓范圍涉及全省14個地州40余縣。
獲獎感言:
教育沒有選擇性,每一個學生都是天使和禮物。我將從知識積累的質與量兩方面充實自己,潛心去學、用心去教,努力完成教學工作。
魏小紅,女,中共黨員,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甘肅農業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植物生物技術系主任。她主講的《植物生理學》先后被評為省級精品課程、資源共享課和線下一流課程,獲教學成果獎多項,其中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她多次榮獲甘肅農業大學“優秀教師”、 本科教學“雙萬計劃”先進個人、“優秀黨員”、甘肅省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挑戰杯”競賽“優秀指導教師”等稱號,并于2021年獲“甘肅省教學名師”稱號。
從教35年來,魏小紅始終以投身教學和科研為己任,親臨本科教學一線,帶領教學團隊不斷進行教學研究和改革,取得了顯著成果。同時,她通過積極承擔科研任務,拓展和豐富課堂教學與教改內容,先后主持和完成了國家自然基金和國際合作等項目多項。她曾赴貧困國家尼泊爾山區,深入農戶開展民生與科學合作研究,受到尼泊爾農業研究理事會和甘肅省科技廳的高度評價。她始終以立己達人、為人師表為準則,嚴格要求自己,努力結合自身多年的教學、科研與國際經歷,從行動上影響學生、從上啟迪學生、從知識上傳授學生、從技能上提升學生。她始終以博愛修德,誠信篤學為初心,在生活上關心學生,曾多次資助生活困難和患病的學生,使學生得以順利完成學業。
獲獎感言:
作為人民教師,我將繼續以“四有教師”為標準,以人格魅力引導學生心靈,以學術造詣開啟學生的智慧之門。
魚小軍,男,中共黨員,草業科學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2012年入選中國西部之光訪問學者,2016年入選甘肅省飛天學者(青年)。現任草業學院副院長、中國草學會理事、中國畜牧業協會草業分會副會長。他指導的碩士論文中有3篇獲甘肅省優秀學位論文,5名研究生獲國家獎學金。他主編出版了《飼草學實驗實技術指導》《草類植物種子實驗技術》,副主編“全國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材”《草類植物種子學》。他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現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部重點研發專項子課題和青海省重點研發與轉化計劃各1項,發表論文90余篇,參與完成甘肅省地方標準2項,授權國家發明專利2項、新型實用專利4項。
自2004年工作以來,魚小軍始終以教書育人為己任,關心愛護學生,在凡的崗位上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在科學研究上,始終追求卓越,不斷提高水,并取得良好成績。在做基礎研究的同時,他積極投身于黃土高原和青藏高原草地生態畜牧業發展,并獲甘肅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四川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甘肅省高等學校科技成果三等獎、甘肅省高校科技進步二等獎等。2021年獲得“甘肅省青年教師成才獎”榮譽稱號。
獲獎感言:
我將繼續在凡的崗位上堅守初心、愛崗敬業、勇于拼搏,力爭取得更好的成績。
張波,男,中共黨員,博士研究生,現任甘肅農業大學葡萄與葡萄酒工程系主任,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張波主持或完成國家級和省部級課題8項,獲得省部級獎勵1項,行業協會獎勵3項,培養碩士研究生10余人,主編規劃教材1部,發表學術文章40余篇,授權專利10余項。指導學生獲第四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省賽優秀獎,獲第九屆全國大學“安寧五校戰略聯盟”聯合實踐活動“優秀指導教師”,2018和2021年度校級本科畢業論文“優秀指導教師”以及學院“學習先進個人”等稱號。
從教12年來,張波時刻牢記“教書育人守初心、立德樹人擔使命”的教育宗旨,不斷更新教育教學方法,準確把握學生的認知規律,結合學生的實際發展情況,著力突出教育教學工作的實效性。他積極參與項目攻關,在科研中歷練,在實踐中成長,結合甘肅河西走廊產區葡萄酒產業發展面臨的一些技術問題,張波和團隊成員開拓創新,不斷進取,多項研究成果和技術革新方案在生產企業中得到推廣應用,獲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獲獎感言:
能有今天的成績主要來自學校的培養,周圍同事的鼓勵和關心。面對榮譽,我唯有更加奮進,安心、專心、盡心為學校的新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田谷,女,中共黨員,碩士研究生。現任甘肅農業大學團委副書記、校學生會專職秘書長。她多次被學校評為年度考核優秀,曾獲得“甘肅省優秀共青團干部”、甘肅省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優秀指導教師”、甘肅省留守兒童結對關愛幫扶行動“先進個人”、甘肅省校園文化藝術節“優秀指導教師”、甘肅農業大學“優秀共產黨員”、甘肅農業大學70周年校慶工作“先進個人”等多項榮譽。
從事共青團干部工作10多年來,她始終以躬耕共青團事業為己任,緊緊圍繞學校中心工作和青年大學生需求,把團干部崗位作為引領凝聚青年、組織動員青年、聯系服務青年的成長臺。她堅持不忘立德樹人初心,致力于成為一名兼具時代感和親和力的青春引路人,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青年而不懈努力。疫情防控期間,她組織團員青年不間斷開展線上宣傳工作,有千余名學生在線上宣傳的感召下自愿投入家鄉的疫情防控工作和春耕生產。通過社會實踐,年來她組建多支實踐團隊通過精神扶貧、科普扶貧、生態扶貧等項目組織學生為甘肅省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青春力量。
獲獎感言:
作為一名高校的基層團干,我將扎根崗位、堅定自信,與青年朋友們一起建功“十四五”,奮進新征程。
方宇坤,男,中共預備黨員,現任甘肅農業大學理學院辦公室科員。2020年2月,方宇坤被共青團中央選拔為“中國青年代表團”成員,作為中國脫貧攻堅領域青年代表,參加聯合國成立75周年青年大會和經社理事會青年論壇,講述中國扶貧故事。同年10月,被共青團甘肅省委評為“甘肅省脫貧攻堅‘青年榜樣’先進個人”。2021年4月被共青團甘肅省委評為“2021年度向上向善好青年‘扶貧助困好青年’”榮譽稱號。2020年7月,被中共岷縣秦許鄉委員會評為秦許鄉2020年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信息宣傳“先進工作者”。
2019年,受甘肅農業大學黨委選派,方宇坤赴甘肅省定西市岷縣秦許鄉包家族村擔任駐村幫扶隊隊員。在兩年多的駐村工作中,他始終牢記初心使命,想群眾所難,解群眾之困,積極幫助解決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問題,努力將扶貧扶智相結合,并在面對新冠疫情以及山洪災害等急難險重事件時,始終沖在一線,用勤懇奉獻、勇于開拓、積極進取的實際行動踐行了*,彰顯了甘肅好青年的使命和擔當。
獲獎感言:
兩年的駐村工作經歷彌足珍貴,在投身基層工作的同時,錘煉了自己的黨性修養,提高了自己的工作能力。重回學校的工作崗位,我會繼續不忘初心使命,認真開展各項工作,以更加飽滿的熱情,迎接新的挑戰。
內蒙古高考500至530分左右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10:39:38內蒙古醫科大學對比河北環境工程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線排..
時間:2025-05-22 10:36:19湖南高考歷史565分排名多少 排名多少位次
時間:2025-05-22 10:32:43湖北民族大學法學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10:28:51天府新區航空旅游職業學院對比泰山職業技術學院哪個好 ..
時間:2025-05-22 10:25:03石家莊人民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對比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哪..
時間:2025-05-22 1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