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天津卷)
語文
本試卷分為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兩部分,共150分,考試用時150分鐘。第Ⅰ卷1至6頁,第Ⅱ卷7至11頁。
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號填寫在答題卡上,并在規定位置粘貼考試用條形碼。答卷時,考生務必將答案涂寫在答題卡上,答在試卷上的無效。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試順利!
第Ⅰ卷
注意事項:
1.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鉛筆將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
2.本卷共12小題,每小題3分,共36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
一、(12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A.追溯(sù)雋(jùn)永忙不迭(dié)返璞(pú)歸真
B.信箋(qiān)洗漱(shù)一溜(liù)煙恪(kè)守不渝
C.收斂(liǎn)蘊藉(jiè)一剎(chà)那敷衍塞(sè)責
D.整飭(chì)框(kuàng)架肇(zhào)事者心無旁鶩(wù)
2.依次填入下面語段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的一組是
大多數人的中,真與美并不是一回事,尤其是文藝復興以后,美成為人文素養中的主要,真與美就了。這并不是說真與美是對立的,而是把美的價值提高,達到與真 的程度。
A.觀點內含勞燕分飛同日而語
B.觀念涵義天南海北分秋色
C.理念涵養南轅北轍相提并論
D.心目內涵分道揚鑣分庭抗禮
3.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A.為迎辦第十三屆全國運動會,市容園林系統集中力量營造整潔有序、大氣靚麗、優質宜居的城市形象。
B.隨著廠商陸續推出新車型,消費者又再次將目光聚焦到新能源車上,不少新能源車的增長在15%到30%左右
C.河道綜合治理工程完成后,將為盡早實現京津冀北運河全線通航打好基礎,并將成為北運河的一個重要旅游節點。
D.當人類信息以指數級別爆炸式增長時,我們需要能深度學習的人工智能為我們提供協助,幫助我們讓生活更加便捷輕松。
4.下列有關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中國的干支紀年法中的“地支”是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B.韓愈《師說》“六藝經傳皆通之”中的“六藝”是指禮、樂、射、御、書、數六種學問和技能。
C.古代以山之南、水之北為陽,山之北、水之南為陰,如衡陽在衡山之南,江陰在長江之南。
D.土地孕育五谷,五谷之長為稷,古代帝王對土神“社”和谷神“稷”進行祭祀,后世以“社稷”代稱國家。
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5~7題。
人類社會存在于一定的時間和空間中。空間是固定、具體的,而時間則需要通過某種辦法加以測定和標識。人們測定和標識時間的參照最初是感知和觀察到的物候和氣候的變化。什么時間月圓了、月缺了,什么時候氣候轉暖,種子發芽、莊稼生長了……這些變化就被我們的先人用來作為早期測定時間的依據。
時間是人類用以描述物質運動或事件發生過程的一個參數。人們為了更準確地衡量、計算、記錄時間,就要進一步選擇具有普適性、恒久性和周期循環性的參照物。于是,太陽、月亮、谷物的成熟期等,就成為了優選的參照系。人類很早就學會觀察日月星辰,用以測量時間。大約在紀元前五千年,人們利用指時桿觀察日影。紀元前11世紀,已經有了關于日晷和漏壺的記載。詳細記錄時間的鐘表的發明,大約是13世紀下半葉的事情了。
協調和規范各民族或國家群體內部公共時間制度的,是各國的特定歷法。世界現行歷法最為普遍的有:以地球圍繞太陽旋轉的周期作為參照物的太陽歷或稱陽歷,我國當今使用的公歷就是這一歷法,作為我們傳統時間制度組成部分的二十四節氣的制定,實質上也是以地球圍繞太陽旋轉的周期作為參照物的;還有以月球圍繞地球旋轉周期為參照物的太陰歷或稱陰歷;我國自夏代開始使用、后經漢武帝太初元年修訂的兼顧太陽歷和太陰歷確定的歷法是陰陽合歷,即所謂“夏歷”“農歷”,或俗稱的“陰歷”“舊歷”。這樣說來,我們的夏歷是既參照了對月亮的觀察,又參照了對太陽的觀察而制定的。
我們的民間傳統節日體系,例如春節、元宵節等都是依據過去千百年來通行的陰陽合歷而確定的。這種歷法在我們的實踐活動中依然占有重要地位。正像我們對光華照人的月亮以及太陽倍感親切一樣,對使用了幾千年的陰陽合歷我們同樣有著深深的鐘情和依戀。
為了找到一個對農業生產極為重要、又準確標識寒暑往來規律的計時辦法,人們將一年365天分為24等份,分別給予一個名稱,如立春、雨水等,于是就形成了二十四節氣的時間標識制度。在某些歷史時期,某些節氣的名稱與今或有不同,但在漢代劉安著《淮南子》中,就明確有二十四節氣名稱的記載了。各個節氣都有明顯的“物候”作為標志,即二十四節氣七十二物候。我們的先人發明節氣,把自然界的變化、動植物以及人體功能的狀態和變化都反映出來了,而且相當準確:雨水,草木萌動;立秋,涼風至等。這些都是從人們對自然界的細膩感覺出發而形成的,體現出對客觀規律的準確認知,相當科學。
以上在我們中國人生活中合并使用的陰歷陽歷時間制度,各有其科學依據、計算方法和歷史發展進程。表面上看來似乎互不關聯、彼此相悖,但在我們的生活中交錯使用、互為補充,形成了協調并用、多元而統一的時間計算體系。這個多元而統一的時間制度就是我們中國人生產生活節律和節日體系的背景。
(劉魁立《中國人的時間制度》,有刪改)
5.下列理解與原文不相符的一項是
A.“陰歷”也稱“農歷”“舊歷”,即我國自夏代開始使用的“夏歷”,是以月球圍繞地球旋轉周期為參照物的太陰歷。
B.從感知、觀察物候和氣候的變化,到選擇具有普適性、恒久性和周期性的參照物,人們測定和標識時間的方法不斷改進。
C.端午、中秋等傳統節日是以過去千百年以來通行的陰陽合歷為依據為確立的,是我們民俗傳統的一部分。
D.二十四節氣都有明顯的物候標志,作為一種時間標識制度,它有利于人們的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
6.下列對“時間制度”相關內容的理解,與原文觀點不一致的一項是
A.各民族或國家群體內部公共時間制度的形成經歷了漫長的過程,公共時間制度的實施靠各國特定的歷法協調和規范。
B.歷法是時間制度的重要內容,根據參照物的不同,世界上目前普遍分為太陽歷或陽歷、太陰歷或陰歷、陰陽合歷三種。
C.作為傳統時間制度組成部分的二十四節氣,在某些歷史時期某些節氣有不同的名稱,這種情況在《淮南子》中已有記載。
D.時間制度中陰歷陽歷各有科學依據、計算方法和歷史發展進程,中國人合并使用,構成生產生活節律和節日體系的背景。
7.下列理解和推斷,與原文內容相符的一項是
B.隨著廠商陸續推出新車型,消費者又再次將目光聚焦到新能源車上,不少新能源車的增長在15%到30%左右
C.河道綜合治理工程完成后,將為盡早實現京津冀北運河全線通航打好基礎,并將成為北運河的一個重要旅游節點。
D.當人類信息以指數級別爆炸式增長時,我們需要能深度學習的人工智能為我們提供協助,幫助我們讓生活更加便捷輕松。
4.下列有關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中國的干支紀年法中的“地支”是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B.韓愈《師說》“六藝經傳皆通之”中的“六藝”是指禮、樂、射、御、書、數六種學問和技能。
C.古代以山之南、水之北為陽,山之北、水之南為陰,如衡陽在衡山之南,江陰在長江之南。
D.土地孕育五谷,五谷之長為稷,古代帝王對土神“社”和谷神“稷”進行祭祀,后世以“社稷”代稱國家。
內蒙古高考500至530分左右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10:39:38內蒙古醫科大學對比河北環境工程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線排..
時間:2025-05-22 10:36:19湖南高考歷史565分排名多少 排名多少位次
時間:2025-05-22 10:32:43湖北民族大學法學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10:28:51天府新區航空旅游職業學院對比泰山職業技術學院哪個好 ..
時間:2025-05-22 10:25:03石家莊人民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對比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哪..
時間:2025-05-22 1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