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高考知識網(wǎng) > 西藏高考 > 正文
2023年西藏高考語文試卷使用是全國甲卷,由于今年高考還未開始,小編整理了2022年西藏高考語文試卷及答案解析,以及西藏高考語文難易程度以供考生對照、估分、模擬使用。
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西藏高考語文試題及答案試卷查看網(wǎng)址,供考生對照、估分、模擬使用。
西藏高考語文試卷查看網(wǎng)址:http://gk.juzhiyuan.com/
2022年全國甲卷語文難度是比較大的,涉及的內(nèi)容比較復雜。
全國甲卷文學類文本閱讀的兩則材料分別選自當代作家王愿堅的小說《支隊政委》與美國記者哈里森·索爾茲伯里的紀實作品《長征:前所未聞的故事》。
第8題引導學生從全文入手,通過細節(jié)描寫感受老胡這一英雄形象的錚錚鐵骨和不屈意志,進而學習領會偉大的長征精神,思考“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征路”的深刻內(nèi)涵。
西藏2022年高考文及點評
作文題目: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60分)
《紅樓夢》寫到“大觀園試才題對額”時有一個情節(jié),為元妃(賈元春)省親修建的大觀園竣工后,眾人給園中橋上亭子的匾額題名。有人主張從歐陽修《醉翁亭記》“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賈政認為“此亭壓水而成”,題名“還須偏于水”,主張從“瀉出于兩峰之間”中拈出一個“瀉”字,有人即附和題為“瀉玉”;賈寶玉則覺得用“沁芳”更為新雅,賈政點頭默許。“沁芳”二字,點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親之事,蘊藉含蓄,思慮周全。
以上材料中,眾人給匾額題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鑒化用,或根據(jù)情境獨創(chuàng),產(chǎn)生了不同的藝術效果。這個現(xiàn)象也能在更廣泛的領域給人以啟示,引發(fā)深入思考。請你結合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經(jīng)驗,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點評:
看到這個作文題目的第一時間,筆者是一臉懵,網(wǎng)上大多數(shù)網(wǎng)友也都和筆者差不多的反應,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本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想要以地域為主旨,不同側重點寫周圍的環(huán)境,比如水、比如花、再比如人。想把這篇作文寫好,最好的方式就是借用“古詩詞”,比如“接天蓮葉無窮碧”來形容荷花,然后分析,幾個字古詩詞組成一篇完整的作文,這就考驗考生的知識儲備量了。這個作文題目堪稱10年來最難了,是“封神”的難度了。
【高考語文古詩詞應試技巧】
第一部分詩歌的前言
詩歌部分在高考中的占分是6-8分,一般掌握6分。同學們的感覺就是,不知寫什么不知怎么寫,這里跟大家說一些方法與技巧。
一、一眼把古典詩歌“罩住”
一首詩給在我們眼前,不管是不是考試,我們首先做到的事,應該一眼把它“罩住”。那么“罩”什么呢?應該“罩”的是這幾點:
(一)古典詩歌的分類:
古典的詩歌分幾大類呢?當然分類的方法很多,類別也很多,但是,一種開玩笑的、卻是最見效的分類法是——兩大類:
第一大類:男人的詩。
那么想一想,中國古代的都干什么?
1.人在外面打仗,這就是邊塞詩;主題基本是歌頌邊塞風光、歌頌將士作戰(zhàn)勇敢、對戰(zhàn)爭的反思,等等。
2.人在外面流浪,這就是送別詩、山水詩、田園詩;歌頌朋友間的友誼、感嘆自己官運不通,醉請與山水,歌頌大自然的風景,等等。
3.人在家里想象,這就是懷古詩、說理詩、抒情詩。懷古不是目的,目的是傷今、諷今、反思今天。說理是說明人生大道理。抒情的就多了。
那么同學們想一想,你所學過的這幾類詩歌,他的基本主題是什么呢?鬧清楚類別,實際上“主題、觀點、主旨”就不會跑得太遠了。
第二大類:女人的詩
女人詩又分“真女人”和“假女人”兩類。不是真的女人寫的還是男人寫的,二是指內(nèi)容。
“真女人”詩寫的是閨怨的、思婦的,表達對情人、夫君的懷念、怨恨和婚姻愛情的不如意:而“假女人”詩是借女人情感說其他的事情——注意,這類詩是不考的。
(二)一眼看清詩歌的風格
詩歌有幾種風格呢?教材上教過我們的是十種風格,按風格的“粗、細”可以分成四大類。
1.粗線條的:它們是“雄渾壯闊”、“豪放曠達”、“沉郁頓挫”、“慷慨悲壯”。
2.線條的:“是指樸”。
3.線條的:“清新雅致”、“絢麗飄逸”、“活潑俏皮”。
4.細線條:“纏綿傷感”。
同學們在答題的時候注意,這些風格不能同時寫兩個以上,準確說,就應該只寫一個就對了,所以必須一下子“罩住”,其實就是弄清楚。
(三)養(yǎng)成通讀的好慣
不管是不是考試,好慣都是重要的。
1.注意詩歌的題目。
詩歌的題目是詩歌的“眼睛”,古代人的題目起的比現(xiàn)代人好多了,所以一定先看明白了題目,比如《春怨》,比如《金陵晚照》,比如《尋梅》等。
2.解詩歌作者,如果這個作者你在高中中學習過他的作品,一定要把這個作者的風格、生在大腦中簡單的過濾一下,有助你答題。
3.助詩歌的注解。考試時有的作品注解,這個注解非常重要,比如2005年的天津卷中有“這部作品作于南宋滅亡,作者被俘虜,押送北上的路上”,這樣的注解絕對幫助你做題。
4.句都不可以忽略。詩歌一般不大,不會超過8-1.句,所以,沒一句話都不能忽略,不要認為,考查的是第三、四句,與第一、二句沒有關系,不對!
5.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覺。
【解答文言虛詞題可以運用如下技巧】
1.借助例句,通過比較來辨析詞義
幾年來,文言虛詞題考查的主要形式是把文言選段中包含某文言虛詞的句子,與課文中含有同樣文言虛詞的句子進行比較,辨析異同。這其實是典型的考查知識遷移能力的題目。考生解題時,應準確回憶所學課文中的文言虛詞詞義,并聯(lián)想這個文言虛詞在其他課文中的詞義,然后把文段中的文言虛詞與之進行比較,分析異同,從而作出準確判斷。
例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A.魯定公問于顏回日 勾踐說于國人日
B.子亦聞東野畢之善御乎 吾妻之羨我者,私我也
C.善則善矣 此則寡人之罪也
D.舜不窮其民力 樊噲側其盾一撞
“勾踐說于國人曰”“此則寡人之罪也”這兩句選自《勾踐滅吳》,“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選自《鄒忌諷齊王納諫》,“樊噲側其盾一撞”選自《鴻門宴》,都是高中所學重點文言文。
A項的“于”都是介詞“向”的意思;B項中的“之”都是用在主謂之間的助詞,可不譯;D項中的“其”都是代詞,譯為“他的”。C項前句中的“則”是表示讓步關系的連詞,可譯為“固然,雖然”;后句中的“則”是副詞,用在判斷句中起強調(diào)和確認作用。可譯為“是,就是”。正確答案為C。
2.弄清結構,依據(jù)用法來辨析詞義
不少文言虛詞用法靈活。根據(jù)語法功能來分析文言虛詞的詞性和用法,主要是借助對語句的結構分析來弄清文言虛詞在句中的用法,看兩句中該文言虛詞詞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從而辨析詞義。
例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欲以為雍州長史 臣以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B.戶口逃亡且盡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
C.乃譖元忠與戩私議 勾踐既許之。乃致其眾而誓之
D.使小人在側,臣之罪也 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解答這道題,可以依據(jù)用法來辨析詞義。A項后句中的“以為”在句中作謂語,譯為動詞“認為”;前句中的“以為”如果也譯成“認為”,語意就不通順,因為后面的“雍州長史”是地名和官職名,是名詞作賓語,這里的“以為”應該是“以之為”的省略。B項前句中的“且”為副詞,相當于“將”“將要”;后句中的“且”是連詞,表讓步關系,相當于“尚且”。D項前句中的“也”用在句末表示肯定語氣:后句中的“也”用在句中表示停頓,以舒緩語氣。C項中的兩個“乃”相同,都是副詞,表示前后兩事在情理上的順承,可譯為“就”“這才”。正確答案為C。
3.聯(lián)系語境,根據(jù)位置來辨析詞義
難以斷定某個虛詞的用法時,考生不妨根據(jù)上下文的語意、語氣來體會語感,聯(lián)系文句的整體意義和上下文的意義,加以推斷,分清其用法和意義。
例3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A.頃之,拜受為少傅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B.廣遂上疏乞骸骨 于是懷石,遂自投汨羅而死
C.上以其年篤老,皆許之 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D今日飲食費且盡 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
做好這道題的關鍵是準確把握B項中的兩個“遂”的詞義。“遂”既不在考試大綱列舉的文言虛詞之內(nèi),也不在語文教學大綱要求掌握的文言虛詞之列,考生時備考時很有可能忽視。遇到這種情況,考生只有聯(lián)系“于是懷石,遂自投汨羅而死”這個句子在《屈原列傳》中的意義來進行推斷。此句寫的是屈原向漁夫吐露心聲之后的悲壯之舉,如果理解為“于是、就”,就不能顯出這一舉動的悲壯。只有理解為“競、終于”,才與原文意思相符。而前一句中的“遂”可譯為“于是、就”,因此“不相同”的項應該是B項。正確答案為B。
遷移——做現(xiàn)代文閱讀題的關鍵
有同學在學習中常常反映現(xiàn)代文閱讀不會做,得分低。經(jīng)過調(diào)查分析總結,我找到了問題的關鍵,就是那些同學,在做題時不能總結段意,不能概括中心,不能從題中跳出來,自己所學的知識一點都不能利用,從而導致讀不懂,得分低。怎樣改變這種狀況呢?就是有意識地運用自己時所學,即遷移。遷移就是同學們把自己時掌握的方法技能運用到做題中來。我的幾點建議,提供給大家。
一、閱讀重在讀。學生做閱讀題的失誤之一,是不敢在閱讀上花時間,他們認為,考試時間緊,任務重,不能多讀。因而讀了一遍、兩遍之后,就匆匆忙忙去做題,從而導致文章讀不懂,題也做不出的后果。正確的做法是用8分鐘到10分鐘的時間去讀、去分析,并且在讀的過程中,要把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感情體會遷移到所讀的文章中,可以更快的理解文章。文章弄懂了,一切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二、梳理思路,概括中心。教師從小學就開始訓練學生梳理文章思路,概括段落大意和中心。這是大閱讀所必需的,只要把閱讀材料的思路梳理出來,把段意和中心弄懂了,做起題來肯定得心應手,這是許多閱讀題得分高的同學的心得。比如:現(xiàn)在的閱讀題多是以散文為素材的,我們可以聯(lián)想學過的《白楊禮贊》、《荔枝蜜》、《背影》等,《白楊禮贊》寫的是白楊樹,但它是通過寫白楊樹來贊美共產(chǎn)黨領導下的抗日軍民的;《荔枝蜜》是通過蜜蜂贊美勞動人民的。因而《長城》不是介紹長城而是借長城來抒情的。
三、把握做題規(guī)律,時刻扣住中心。閱讀的題型是比較穩(wěn)定的,第一題往往是對文中重要詞語的考查,做這個題一定要回到文中根據(jù)上下文合理推測,因為這個詞的意思,往往不是字典里解釋的意思,多是在文中臨時產(chǎn)生的意義,因此做這個題時,應該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篇,篇不離人(誰寫的),人不離事(什么時代寫的)。第二題多數(shù)情況是考查篩選文中信息、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第三題多是鑒賞評價文中所寫內(nèi)容或所用手法,第四題是多項選擇題,評價文章內(nèi)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這些都是我們在語文課的上常講的內(nèi)容,我們應該遷移過來。另外,不管是什么題型,都是圍繞中心的,都能反映你對文章中心的理解,所以要扣住中心。這樣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尋找提示性詞語、規(guī)范答題步驟。首先,一個題在題干中總能給你一些答題提示。比如,“用自己的話分條簡要概括,分值是6分”,那就是告訴你,應該分三個角度答題,同學們就可以在文中尋找三個側面的內(nèi)容來概括作答。這樣答題目標明確,容易尋找答案要素,不會漏掉答題要點。以此類推,如果分值是4分,就從兩個角度來回答。 其次,文章中也常常有明顯的提示語。如,“首先……,其次……,”“一方面,另一方面”“不僅如此”“在農(nóng)村,在城市”等等。抓住這些提示語,你做起題來就條理清楚,目標明確,就會少失分了。
內(nèi)蒙古高考500至530分左右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10:39:38內(nèi)蒙古醫(yī)科大學對比河北環(huán)境工程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shù)線排..
時間:2025-05-22 10:36:19湖南高考歷史565分排名多少 排名多少位次
時間:2025-05-22 10:32:43湖北民族大學法學專業(yè)怎么樣?錄取分數(shù)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10:28:51天府新區(qū)航空旅游職業(yè)學院對比泰山職業(yè)技術學院哪個好 ..
時間:2025-05-22 10:25:03石家莊人民醫(yī)學高等專科學校對比湄洲灣職業(yè)技術學院哪..
時間:2025-05-22 1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