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市經濟排名,2017年中國城市競爭力排行榜
最,中國城市競爭力研究會在港發布中國城市綜合競爭力排行榜,現在的上海繼續就是排名第一,香港及深圳的話就是位居第二及第三名。
中國城市競爭力研究會會長桂強芳在當日的記者會上表示,本次發布的榜單是該機構歷時一年、對中國358個地級以上城市的綜合競爭力進行分析比較后的最新研究成果。
他表示,香港經濟持續保持穩增長,在全球范圍內仍顯現出比較優勢,但社會內耗在一定程度上阻滯了香港經濟增長的速度。此外,在全球經濟萎縮的背景下,深圳堅持創新驅動、轉型升級及綠色低碳等發展方向,扎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GDP增速為8.7%,表現優異。
位列第四至第十名的城市分別是北京、廣州、重慶、天津、蘇州、杭州及南京。上海在該評比中已是連續4年排名首位。
“綜合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包括經濟、社會、環境和文化4個系統,由綜合經濟競爭力、人力資本教育競爭力等10項一級指標、50項二級指標和216項三級指標等綜合計算而成。
該機構當日還發布了其它15項排行榜,包括6項中國城市的分類榜單及9項全球國家與城市的分類榜單。其中,全球國家(經濟體)競爭力排行榜中,美國、中國及日本分列前三名;中國城市成長競爭力排行榜中,深圳、天津及重慶分別位列前三名;香港在全球最開放城市排名中位列第三,在中國最安全城市排名中位列第一。
中國城市競爭力研究會1998年在香港注冊成立,是中國較早涉足城市競爭力研究領域的學術機構,2002年推出第一份中國城市競爭力排行榜。
人均存款余額北京第三
報告顯示,人均存款余額排名前十名的城市分別是:香港、深圳、北京、澳門、上海、東莞、廣州、珠海、杭州和廈門。
報告分析指出,比較幾年的結果來看,香港已連續三年名列首位,北京始終徘徊在第2和第3位。深圳的變化較大,2013年排在第7位,卻跌出了前十,又超過北京升到第2位。
除了城市經濟方面的排名,報告還對城市宜居指數進行分析排名。王雨飛介紹,今年報告課題組特意選取了排水管道密度來衡量宜居指數,而排水管道密度排名前十名的城市依次是:香港、無錫、麗江、東莞、澳門、莆田、天津、常州、上海、中山。
在解釋選擇原因時,報告指出,城市洪澇災害已經成為影響城市宜居的核心難題,2012年北京“7?21”特大暴雨就引發廣泛關注。因下水道管網的有效排水而被公眾冠以“中國最不怕淹的城市”之名的青島,每每遇到大雨都被作為樣板而為公眾津津樂道。
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深圳首超香港獲第一
藍皮書數據顯示,綜合經濟競爭力指數排名前十的城市依次是:深圳、香港、上海、臺北、廣州、天津、蘇州、北京、澳門、無錫。其中,與2013年相比,變化最大的莫過于深圳取代香港躍居綜合經濟競爭力榜首,無錫取代佛山進入綜合經濟競爭力十強。在綜合經濟競爭力十強城市中,天津的綜合增量競爭力最高,而澳門的綜合效率競爭力優勢明顯。
珠三角、長三角和環渤海地區可持續競爭力強,將繼續擔當中國轉型發展的火車頭
可持續競爭力指數排名前十的城市依次是:香港、上海、北京、澳門、深圳、廣州、杭州、蘇州、南京、廈門。雖然香港的綜合經濟競爭力被深圳趕超,但是相對于內地城市而言,香港的可持續競爭力優勢仍然十分明顯,在知識城市、和諧城市、生態城市、文化城市、全域城市和信息城市等六大分項競爭力方面,香港的等級排名均較為靠前。
高鐵時代的到來,城市間“馬太效應”或進一步加劇
藍皮書分析指出,幾年來,中國城市之間的競爭力分異狀況逐漸凸顯,并呈現“俱樂部趨同”的階段特征。,東南地區和環渤海地區城市在綜合經濟競爭力和可持續競爭力方面均要明顯高于其他區域城市,大量生產要素和資源仍然出現“孔雀東南飛”的態勢。
在2012~間,雖然中國地級及以上城市的綜合經濟競爭力差距呈現收斂跡象,但是可持續競爭力的變異系數在過去三年內持續擴大,這與中國城市的空間分布和規模結構不合理、資源環境承載能力不匹配有關。東部一些城市密集帶資源環境約束趨緊,中西部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較強地區的城市發展潛力有待挖掘;部分特大城市人口壓力偏大,與綜合承載能力之間的矛盾加劇,而大量中小城市產業和人口集聚不足,潛力沒有得到充分發揮。直轄市、省會城市、副省級城市等行政級別較高的城市,由于資源集聚能力較強,其競爭力水要顯著高于其他地級城市。
高鐵時代的到來,如果不能妥善處理區域協調發展問題,可能會進一步加劇城市競爭力的這種“馬太效應”。
造城運動和土地財政破產,傳統城市發展建設弊端開始凸顯
根據住建部和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的估算,“十二五”期間我國每年因過早拆除房屋浪費4600億元,每年由于建筑過早拆除帶來的建筑垃圾增量約4億噸,約占我國垃圾總量的40%。如果考慮建筑再建過程中所需的建筑材料以及拆除時的碳排放量,建筑過早拆除將致中國每年新增碳排放量10%。
藍皮書分析指出,許多地方長期以來過度依賴土地出讓收入和土地抵押融資推進城鎮建設,加劇了土地粗放利用,浪費了大量耕地資源,威脅到國家糧食安全和生態安全,也加大了地方政府性債務等財政金融風險,成為地方腐敗滋生的溫床和影響社會和諧的不安定因素。攤大餅式的造城運動,不僅浪費了大量的資金資源,而且引發了巨大的環境問題。而這種造城運動的后果極有可能是建設了一批缺乏凝聚力和發展。
高鐵構建“一團五線”城市中國新版圖
藍皮書指出,快速綜合交通體系的建設,加快了東、中合為一體的腳步,共同成為全國經濟中心區的趨勢逐步增強,而東北地區和西部地區在高鐵時代將面臨邊緣化的壓力,成為未來區域均衡發展戰略的實施重點。
藍皮書認為,未來我國城市空間體系將逐步呈現從東中部中心地區到東北和西部外圍地區的“一團五線”發展格局:東中部是中心區域,北至京呼線、東南臨海、西抵東經110°山區綿延帶的群網狀城市體系聚合成“一團”,形成“巨掌”,縱橫交錯的交通網絡匯聚于全國性中心城市,猶如經脈交匯于掌心;東北和西部是外圍區域,群帶狀城市體系延伸出“五線”,京哈線、隴海-蘭新線、長江下游延伸線、滬昆線和南海沿線形成五根“手指”;京廣線作為縱貫南北的大動脈,構成手掌和手指之間的關節線,向東對接東中部的網絡體系,向西發散出西部的群帶體系,使指掌間收放自如、行動統一;包昆線作為外圍的南北大通道,實現西部群帶體系的互聯互通,構成手指中部的關節線,使指間行動彼此兼顧,縱橫聯動。
東北年來經濟下滑、人口流失嚴重,未來有可能淪為外圍地帶
藍皮書顯示,從地理區位上看,東部沿海10省市緊緊包裹著中部6省,中部省份有成為沿海區域經濟腹地的天然條件,未來東中區域一體化程度將不斷加深。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專項研究公布的2013年中國人口密度分布圖、國家地理雜志發布的中國就業密度分布圖和中國經濟密度示意圖可以看出,東部和中部一體化程度較高,西北、西南、東北地區,尤其是東北年來經濟下滑、人口流失嚴重,未來有可能淪為外圍地帶。
半數城市低于宜居均值
藍皮書數據顯示,中國289個城市宜居競爭力的整體態勢體現為均指數仍未過半,半數城市低于宜居均值。在一二三四線城市比較上,宜居水逐級遞減,線內城市差距四線最大二線最小;在宜居城市區域分布上,港澳東南最優,區內城市差距西南最大中部最小;在百強城市省域分布上,浙江11城全部入列百強,黑龍江12市顆粒無收。
各城市人均存款余額前三名香港、深圳、北京
藍皮書數據顯示,從區域格局上看,人均存款余額指標得分排序依次是:港澳、東南、環渤海、東北、西北、中部、西南。其中,港澳遙遙領先于其他區域,反映了香港和澳門資金的豐沛程度。中部區域和西南區域則明顯拖了后腿,西南區域在各區域中墊底
天津商業大學寶德學院對比吉首大學哪個好 附分數線排名
時間:2025-05-22 10:06:40河北高考物理246分排名多少 排名多少位次
時間:2025-05-22 10:04:32寧夏上泰山科技學院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10:02:08重慶上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09:58:38遼寧上桂林醫學院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09:56:30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信息安全技術應用專業怎么樣?錄取..
時間:2025-05-22 09:5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