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學領域的基礎研究是指為獲得關于現象和事實的基本原理及新知識而進行的實驗性和理論性研究,是對新理論、新原理的探討,目的在于發現新的科學知識,為新的技術發明和創造提供理論前提,但它不以任何專門或特定的應用或使用為目的。
基礎類研究與應用類研究都是科學研究,其區分是就某個時間段而言的。科學研究是一個漸進和發展的過程,今天基礎研究的成果,經過一段時間的傳播和發展,就會成為基礎知識,再隨著科學的發展,就會成為基本常識。對于一個學科就是這樣的發展過程,靠常識、基礎知識,開展基礎研究,在基礎研究成果的新發現中,產生應用研究的可能。比如:機械運動的慣性定律,在科學研究的初始階段,人們對于物體慣性的發現和認識,反復試驗,理論推導,最后總結出物體運動的慣性定律。今天,物體的慣性運動成為老百姓的常識,也成為航空航天等高技術研究的基礎知識。
不同類型的高校對于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應該有不同的側重,要擺正兩者的關系。目前,有一種風氣,無論什么類型的高校,都豪情萬丈,聲稱要建設研究型大學,建設一流大學。實際上,大學和大學的層次應該有區分。對于研究型大學而言,更適于承擔基礎研究工作。因為,基礎研究要求較大的多樣性和靈活性,需要多學科交叉,無數新、新理念的火花,都產生于訓練有素的人,在這一方面,研究型大學具備了基礎研究的必要條件??人才的聚集;基礎研究的突破,需要有良好的學術交流以及較長時間的積淀;此外,研究型大學是一個創新型人才培養的中心,教師的素質、知識和能力外延都適合進行基礎研究。
雖說搞基礎研究個人興趣很重要,除個別學科外,基礎研究并不是光憑個人興趣就能完成,還必須要有相應的實驗、檢測等技術條件來支撐。尤其是當科學發展到生命科學和人的行為科學層次時,要想在基礎研究方面取得進展和突破,會受到各種客觀條件的制約。而研究型大學具備進行基礎研究相應的硬件和軟件條件,如實驗設備先進、學科門類齊全、師資力量雄厚、創新人才聚集等,更有進行基礎研究的優勢。
基礎研究取得的成果通常是一般的或普遍的科學知識,成果常表現為一般的原則、理論或規律,這些新成果可以及時轉化到課堂,寫進講義,有利于提高培養人才質量。(主編李志民)
天津商業大學寶德學院對比吉首大學哪個好 附分數線排名
時間:2025-05-22 10:06:40河北高考物理246分排名多少 排名多少位次
時間:2025-05-22 10:04:32寧夏上泰山科技學院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10:02:08重慶上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09:58:38遼寧上桂林醫學院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09:56:30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信息安全技術應用專業怎么樣?錄取..
時間:2025-05-22 09:5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