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語:中國共產黨黨史(1919?1927) 中國共產黨創建于20世紀20年代初。以下是高考知識網小編分享給大家的黨史知識競賽試題庫(帶答案)2017,歡迎測試!
一、填空題:
1、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標志著完全新式的、以馬克思主義為行動指南的、統一和唯一的中國工人階級政黨??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
2、中國共產黨的產生是中國革命運動發展的必然結果,是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
3、在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中,有兩個人貢獻特別突出,在黨的創建史上被稱為“南陳北李”。他們是陳獨秀和李大釗。
4、1921年8月,中國共產黨在上海成立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作為黨公開領導工人運動的機關。
5、1922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第一次提出明確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為中國人民的革命斗爭指明了方向和道路。
6、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了黨的第一個章程《中國共產黨章程》,對黨員條件、黨的各級組織和黨的紀律作了具體規定,并明確闡釋了黨的民主集中制原則。
7、1922年1月爆發的香港海員大罷工,標志著中國工人運動高潮的到來。1923年2月4日以武漢為中心的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的爆發,將全國第一次工人運動的高潮推向頂點。
8、1923年2月7日,軍閥吳佩孚血腥鎮壓京漢鐵路罷工工人,制造了駭人聽聞的“二七慘案”,京漢鐵路總工會江岸分會委員長、共產黨員林祥謙和湖北全省工團聯合會法律顧問、共產黨員施洋等先后被殺害。
9、1923年6月,中國共產黨在廣州舉行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決定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實現國共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
10、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在廣州舉行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大會宣言對三民主義作出新的解釋,事實上確立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奠定了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標志著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
11、1924年至1927年,一場以推翻帝國主義在華勢力和北洋軍閥為目標的革命運動席卷中國大地,人們通常把它稱為“大革命”或“國民革命”。
12、1925年1月,中國共產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第一次提出無產階級在民主革命中的領導權和工農聯盟問題。
13、1925年5月30日,上海學生及其他群眾舉行反帝游行,租界巡捕開槍鎮壓,制造了震驚中外的“五卅慘案”。
14、1925年12月,毛澤東發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一文,用馬克思主義的階級分析方法,全面分析了中國社會各階級,指出了誰是中國革命的敵人、誰是中國革命的朋友。
15、1926年9月,毛澤東發表《國民革命與農民運動》一文,指出:“農民問題乃國民革命的中心問題”。
16、1927年初,毛澤東到湖南湘潭、湘鄉、長沙等地考察,撰寫了《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駁斥了黨內對農民運動的種種責難,論述了進行農村革命的偉大意義。
17、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反革命政變。7月15日,汪精衛在武漢召開國民*常務委員會擴大會議,正式同共產黨決裂,第一次國共合作全面破裂。
18、1927年8月1日,中國共產黨領導發動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的第一槍,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創建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開始。
19、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緊急會議,毛澤東在會上提出“槍桿子里面出政權”的重要。這次會議史稱“八七會議”。
20、1929年12月下旬,中國共產黨紅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通過了關于糾正黨內的錯誤等決議案,成為中國共產黨和紅軍建設的綱領性文件。這次會議史稱古田會議。
21、1931年11月25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發布通令,成立以朱德為*,王稼祥、彭德懷為副*的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簡稱中革軍委),統一領導和指揮全國的紅軍。
22、1934年10月,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中央紅軍主力被迫實行戰略轉移,開始了二萬五千里長征。
23、1935年9月,紅二十五軍與陜甘紅軍在陜西省延縣會師,是紅軍長征第一支到達陜北的部隊。
24、1935年8月1日,中國共產黨駐共產國際代表團草擬了《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即《八一宣言》,號召全國人民團結起來,停止內戰,抗日救國。
25、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陜北瓦窯堡舉行政治局擴大會議,確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新策略。
26、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在甘肅會寧地區會師,標志著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結束。
27、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主力遵照中共中央命令,西渡黃河作戰。11月上旬,根據中央決定過河部隊改稱西路軍,開始了轉戰河西走廊的悲壯征程。
28、19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軍委發布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的命令,朱德任總司令,彭德懷任副總司令。
29、1937年9月22日,國民*通訊社發表《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23日,蔣介石發表實際上承認中國共產黨合法地位的談話,標志著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
30、1937年10月,中國共產黨同國民黨達成協議,將南方8省13個地區的紅軍和紅軍游擊隊正式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
31、1937年12月25日,新四軍第一個軍部在武漢成立,葉挺任軍長,項英任副軍長。
32、1938年9月29日,中國共產黨擴大的六屆六中全會在延安召開,確定黨在抗日戰爭相持階段的基本方針和任務,進一步確立了毛澤東在全黨的領導地位。
33、1939年7月7日,中共中央發表《為抗戰兩年紀念對時局宣言》,提出“堅持抗戰到底?反對中途妥協”、“鞏固國內團結?反對內部分裂”、“力求全國進步?反對向后倒退”等主張。9月16日,毛澤東將以上三點主張概括為“堅持抗戰、反對投降”,“堅持團結、反對分裂”,“堅持進步、反對倒退”三大政治口號。
34、1939年8月7日,劉少奇在延安馬列學院發表《論共產黨員的修養》的講話。
35、隨著敵后抗日游擊戰的發展,中國抗日戰爭逐漸形成戰略上互相配合的兩個戰場,一個是主要由國民黨軍隊擔負的正面戰場,一個是共產黨軍隊為主的敵后戰場。
36、中國共產黨從抗戰一開始就提出了一條廣泛發動群眾、武裝群眾,依靠群眾對日作戰,實行人民戰爭的全面抗戰路線。
37、1940年8月,八路軍總部對華北日軍發動了一次大規模的以破襲敵人交通線為重要目標的進攻戰役,參加部隊有105個團約20萬人,故稱百團大戰。此役,沉重地打擊了敵軍,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抗戰熱情,進一步提高了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
38、1942年5月25日,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在山西省遼縣十字嶺對日戰斗中壯烈殉國,他是抗戰時期犧牲的中國共產黨最高將領。
39、1942年5月,毛澤東在延安召開的文藝工作者座談會上發表講話,闡明了革命文藝為人民服務,首先是為工農兵服務的根本方向。
40、1942年2月,延安整風運動在全黨普遍展開。這次整風運動的方針是:懲前毖后,治病救人,既要弄清,又要團結同志。
41、1944年9月8日,毛澤東在中共中央警備團追悼張思德的會上發表了《為人民服務》的講話。
42、1945年4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延安舉行。確立毛澤東為黨的指導并寫入黨章,是七大的歷史性貢獻。
43、1945年8月25日,中共中央發表《對目前時局的宣言》,明確提出和、民主、團結三大口號,闡明中國共產黨關于“在和民主團結的基礎上,實現全國的統一,建設獨立自由與富強的新中國”的主張。
44、1945年9月2日,日本代表在向同盟國的投降書上簽字,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結束,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也勝利結束。
45、1945年10月10日,國共雙方談判代表在重慶簽訂《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
46、1946年6月26日,國民黨軍隊大舉進攻中原解放區,全面內戰爆發。中原軍區部隊發起中原突圍戰役,拉開了全國解放戰爭的序幕。
47、全面內戰爆發后,在全國范圍內,除人民解放軍粉碎國民黨軍事進攻的第一條戰線外,又形成了國民黨統治區廣大愛國學生、工人、市民及其他階層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反對美軍暴行,反對蔣介石政權內戰、獨裁、賣國政策的愛國民主運動的第二條戰線。
48、1946年8月,毛澤東在和美國記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談話中,提出了“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著名論斷。
49、1947年6月30日,劉伯承和鄧小率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突破黃河天險,挺進大別山,揭開了人民解放戰爭戰略進攻的序幕。
50、1947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正式公布《中國土地法大綱》,土地改革的工作迅速在全國各解放區展開。
51、1948年7月發起的襄樊戰役,殲敵2萬余人,活捉國民黨第十五綏靖區司令長官康澤,解放了老河口、谷城、宜城、南漳、襄陽、樊城廣大地區,取得了開辟桐柏解放區以來的最大勝利。
52、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東北野戰軍發起遼沈戰役。這一戰役歷時52天,共殲滅國民黨軍47萬余人,東北全境獲得解放。
53、1949年1月1日,新華社發表《將革命進行到底》的新年獻詞,強調必須堅決徹底干凈全部地消滅一切反動勢力。
54、1949年6月30日,毛澤東發表《論人民民主專政》一文,提出人民民主專政這一科學概念。
55、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今北京)召開。會議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它展示了新中國的宏偉藍圖,是新中國的建國綱領。
56、建國初期,從根本上穩定物價,做到國家財政收支和市場物價供求基本衡的重大措施是統一全國財經工作。
57、建國初期,人民政府為穩定市場,嚴厲打擊投機倒把活動,經過銀元之戰、米棉之戰,穩定了物價,結束了國民黨統治自抗戰以來物價暴漲的局面。
58、建國初期的“三大運動”是指抗美援朝、土地制度改革、鎮壓反革命。
59、1951年至1952年間,我國在黨政機關工作人員中開展了一場反對貪污、反對浪費、反對官僚主義的運動,即“三反”運動。
60、1952年8月8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批準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實施綱要》,標志著我國開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政策。
61、從1953年開始,我國開始執行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標志著大規模有計劃的*的開始。
62、1956年1月,周恩來在關于知識分子問題的會議上,發出了向現代科學進軍的號召。
63、1956年4月,毛澤東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作《論十大關系》的報告,標志著中國共產黨探索中國建設*的開始。
64、1956年9月,中共八大關于政治報告的決議確定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為繁榮科學和文化藝術工作的指導方針。
65、到1956年底,我國基本上完成了生產資料私有制的*改造,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到*的歷史轉變。
66、1957年2月,毛澤東在最高國務會議第十一次(擴大)會議上發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講話,指出:*社會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
67、1957年整風運動的主要內容是反對官僚主義、宗派主義和主觀主義。
68、1961年1月,在中共八屆九中全會上,毛澤東強調要恢復實事求是的優良傳統,號召全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
69、1964年10月16日,我國成功地爆炸第一顆原子彈,打破了超級大國的核壟斷和核訛詐,提高了我國國際地位。
70、1966年5月,中共中央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通過了《中國共產*委員會通知》(簡稱“五一六通知”),標志著“文化大革命”的正式開始。
71、1970年4月24日,我國成功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
72、1970年12月30日,我國自行設計、自行施工的萬里長江第一壩??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開工。1988年全部建成。
73、1975年,鄧小主持的全面整頓成效顯著,解決了制約經濟發展的鐵路運輸和鋼鐵欠產等問題。
74、1978年3月,鄧小在全國科學大會上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的觀點。
75、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湖北紅安縣涌現了200多位高級將領,被稱為中國第一將軍縣。
76、共和國十大元帥分別是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賀龍、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
77、共和國開國大將分別是粟裕、徐海東、黃克誠、陳賡、譚政、肖勁光、張云逸、羅瑞卿、王樹聲、許光達。
78、1979年1月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提出尊重臺灣現狀、實現和統一的大政方針,建議兩岸實現通商、通郵、通航。
79、1978年秋,安徽省鳳陽縣鳳梨公社小崗村農民率先包干到戶。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關于農村工作的一號文件明確指出包產到戶、包干到戶都是*集體經濟的生產責任制。
80、1980年8月18日,鄧小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作《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的講話。這篇講話成為指導我國進行政治體制改革的綱領性文獻。
81、1980年8月26日,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決議,批準國務院提出的《廣東省經濟特區條例》和《福建省廈門經濟特區條例》,決定在廣東深圳、珠海、汕頭和福建廈門設置經濟特區
浙江警官職業學院司法警務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09:51:03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無人機應用技術專業怎么樣?錄取分..
時間:2025-05-22 09:47:02河北高考525至530分左右物理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09:44:13云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市場營銷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
時間:2025-05-22 09:41:01南昌大學科學技術學院在湖北高考招生計劃人數和專業代..
時間:2025-05-22 09:37:39黑龍江農墾職業學院在四川高考招生計劃人數和專業代碼(..
時間:2025-05-22 09:3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