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葉經制作
根據現存的有關傣文史料記載和考證,用貝葉抄寫經文,起源于印度。用鐵筆將文字刻寫在經過特制貝葉上的貝葉經,是“貝葉文化”中最古老、最核心的部分。“貝葉文化”的主要載體云南貝葉經是傣族文化歷史的“活化石”之一,被稱為“刻在樹葉上的傣族文化,也是中華民族最珍貴的文化瑰寶之一。
傣族織錦
云南傣錦,是一種以絲線、毛線、棉線、麻線、晴綸線、金絲線等材料為原料,采用傣族傳統的木架織機手工操作,經提花、織造等工藝形式制作成的長條形織錦物,是云南的傣族人民從事宗教活動和美化生活必不可少的物品。其傣錦幅寬一般為20-60厘米不等,長短不一。因其花紋絢麗多彩,形象生動、變化多端 、呈立體形,在云南少數民族織錦中獨樹一幟,享有很高的聲譽。
鶴慶銀器
大理鶴慶新華村銀器制作源于唐朝的南詔國時期,千年前,這里的銀匠們沿著古絲綢之路、茶馬古道西突北進,在東南亞、西域、藏文化區、漢文化區留下了密密匝匝的腳印,鶴慶新華銀器由此蜚聲。明代開始,這些“走夷方”的銀匠開始在自己的家新華村建立起作坊,用茶馬古道之便,借馬幫之手,讓新華銀器遍布周邊各地。
劍川木雕
經過千余年發展與積淀,在充分吸收漢族和周邊各民族文化技術的基礎上,劍川木雕逐漸形成了自己獨具一幟的雕鑿風格,豐富的藝術想象力、濃郁的民族風格和精湛的技藝是劍川木雕千余年來長盛不衰的關鍵所在。劍川木雕題材廣泛,造型優美,形象生動逼真,構圖嚴謹統一,工藝精美細膩,尤其是傳統的山水、花鳥和人物畫,精致細膩,有呼之欲出的真實感。1996年,劍川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木雕藝術之鄉”。
彝族刺繡
彝族刺繡以其蘊含豐厚的文化價值、環保價值和藝術價值,彰顯出濃郁的地域文化,備受國際國內市場青睞。彝族刺繡歷史悠久,博大精深,是彝族文化的瑰寶,也是中國傳統民族民間工藝的重要組成部分。
洱源鳳羽硯
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大理州洱源縣西南部的鳳羽鎮,除了秀美的自然風光、樸質的鄉間美景,這里還生產一種聞名遐邇的民間美術工藝品??洱源鳳羽硯。鳳羽硯今已有400多年歷史。硯石產于久負盛名的鳥吊山。石色墨黑純凈。石質細膩柔和,故名“墨石”。鳳羽硯臺具有易于磨墨,光澤深沉,涵養水分,硯蓋凝珠,有墨不腐,磨出墨汁流利錚亮等優點,曾被《中國書畫報》作為名硯介紹,可與中國四大名硯相媲美。
白族扎染
扎染主要盛行于云南大理白族地區。扎染古稱“扎纈”、“絞纈”,早在東漢時期大理地區就有染織之法。白族姑娘染制的扎染制品、圖案古樸典雅,線條飄逸灑脫,顏色樸實,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形成獨特的民族風格。白族扎染顯示出濃郁的民間藝術風格,一千多種紋樣是千百年來白族歷史文化的縮影,折射出白族的民情風俗與審美情趣,與各種工藝手段一起構成富有魅力的大理白族織染文化。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建水紫陶
紫陶為云南省建水縣的民間傳統工藝品,始于元末明初。是用建水郊紅、黃、青、紫、白五色陶土制作成型,經過書畫、雕刻、填刮、燒煉、磨光等工序制成。陶器色深紫,花紋雪白,叩聲如磬,其中深黑嵌白者,尤為上品。有著上千年歷史的建水紫陶,已成當地乃至云南文化產業的一張名片。
納西族東巴書畫
東巴書畫是納西族東巴文化藝術的重要內容之一,主要流傳于麗江市古城區和玉龍納西族自治縣,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縣的納西族聚居區亦有分布。東巴畫主要以木片、東巴紙及麻布等為材料,用自制的竹筆蘸松煙墨勾畫輪廓,然后敷以各種自然顏料,色彩絢麗,歷經數百年而不褪色。多以納西族民間信奉的神靈、傳說中的祖先以及動植物等為主題。繪法以線條為主,色彩多用原色,構圖以文字及繪畫相結合,保留了濃郁的象形文字書法特征。2006年入選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滇派內畫
“滇派內畫”是以云南風土人情及獨有的少數民族文化創作元素的內畫藝術。滇派內畫作品大多體現了云南美麗的邊陲自然風光和獨具的人文景觀以及民族建筑風貌,內畫圖案更具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在繪畫技法上既繼承了魯派內畫藝術的傳統技法和藝術表現形式,又吸收了云南重彩畫的表現形式,色彩濃烈,氣韻生動,具有鮮明的地域和藝術風格。
南昌大學科學技術學院在湖北高考招生計劃人數和專業代..
時間:2025-05-22 09:37:39黑龍江農墾職業學院在四川高考招生計劃人數和專業代碼(..
時間:2025-05-22 09:35:14哈爾濱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對比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時間:2025-05-22 09:32:23海南上長春工業大學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09:28:45科爾沁藝術職業學院對比山東水利職業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
時間:2025-05-22 09:25:00呼和浩特職業學院對比山西警官職業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線..
時間:2025-05-22 09:2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