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泰安經濟排名及人均GDP數據分析還未公布,以下是現編整理的2017泰安經濟排名及人均GDP數據分析,請參考!
2017年,全市上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認真落實市第十一次黨代會各項部署,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踐行新理念,增創新優勢,實施“四個一”發展戰略和“一高三強兩突破”發展格局,大力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扎實推進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真抓實干,銳意改革,經濟發展穩向好,轉型升級向高質量轉變,新動能呈現新活力,重點改革深入推進,民生保障更加完善,城鄉發展實現新突破,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富裕文明幸福新泰安建設進程不斷加快。
一、綜合
經濟運行穩中向好。初步核算,全市實現生產總值(GDP)3585.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下同),比上年增長6.8%,全年增速保持穩定。第一產業增加值280.4億元,增長3.4%;第二產業增加值1627.9億元,增長6.8%;第三產業增加值1676.9億元,增長7.3%。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8.3:45.5:46.1調整為7.8:45.4:46.8,“三、二、一”的產業結構形態進一步鞏固。人均生產總值63555元,增長6.3%。
物價水漲勢穩。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CPI)累計上漲1.8%,全年各月漲幅基本穩。12月份八大類價格同比“六漲二降”。其中,衣著、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務、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和娛樂、醫療保健價格同比分別上漲6.2%、1.7%、1.4%、1.8%、2.8%和6.4%,食品煙酒、其他用品和服務價格同比分別下降0.82%和0.1%。12月份,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上漲8.7%,其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造紙和紙制品業、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業出廠價格增長較快,同比分別上漲40.9%、21.1%、16.2%、14.0%。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上漲6.7%,環比上漲1.2個百分點。
就業形勢總體良好。全市新增就業5.55萬人,其中,困難群體就業3846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7.01萬人,城鎮登記失業人員2.5萬人,登記失業率2.35%,低于全年控制目標。舉辦大中專畢業生招聘會156場次,提供就業崗位3.32萬個。培訓各類人員5.21萬人,其中,創業培訓1.06萬人,就業技能培訓4.15萬人。培訓在職職工9.73萬人,失地農民培訓9749人。
大眾創業更加活躍。年末實有各類市場主體32.9萬戶,增長13.3%;實有注冊資本(金)5823.8億元,增長43.8%,戶均注冊資本177.1萬元,增長26.5%。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5.6萬戶,比上年增長15.4%,注冊資本(金)總額1365.8億元,增長55.1%。其中新登記企業14534戶,增長19.6%,占新登記市場主體的26.2%,注冊資本(金)1297.9億元,增長57.9%。
二、農林牧漁業
糧食生產總體穩。全年糧食播種面積547.2萬畝,比上年增加1.5萬畝,增長0.3%。其中,夏糧播種面積254萬畝,下降4.2%;秋糧播種面積293.3萬畝,增長4.5%。糧食單產479.6公斤/畝,減少0.6公斤,下降0.1%。糧食總產52.5億斤,增加0.07億斤,增長0.1%。其中,小麥總產23.6億斤,下降4.8%;玉米總產27.2億斤,增長3.8%。
農業大力發展。農作物總播種面積916.0萬畝。蔬菜播種面積199.1萬畝,總產量761.5萬噸。年末實有茶園面積3.6萬畝,下降0.3%;茶葉總產量817.4噸,增長49.1%。果園面積41.7萬畝,下降8.9%;園林水果產量53.4萬噸,下降9.3%。年內,新發展有機食品1.03萬畝;新增綠色食品認證11個,面積6.8萬畝;新增無公害農產品52個,面積5.5萬畝。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總數達到9件。
三、工業
工業生產穩中有升。全市實現工業增加值1365.3億元,比上年增長6.2%,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7%。規模以上國有工業增長12.1%;集體工業增長11.9%;股份制工業增長5.7%;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工業增長15.4%。輕、重工業分別增長14.6%和3.7%。
產品產量增長面擴大。在統計的120種工業產品中,64種產品產量比上年增長,增長面比上年多7種,增長超過20%的有16種。
四、固定資產投資、房地產、建筑業
固定資產投資保持穩定。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992.5億元,比上年增長7.2%。從投資項目建設性質看,新建項目完成投資1647.2億元,增長16.4%。
投資結構調整優化。第一產業投資59.9億元,增長15.2%,第二產業投資1402.5億元,增長4.4%,其中,工業投資1393.1億元,增長5.6%,第三產業投資1530.1億元,增長9.5%。三次產業投資結構由上年的1.8:48.4:49.8調整為2:46.9:51.1。
房地產銷售良好。房地產開發項目完成投資163.1億元,比上年下降9.9%,其中商業營業用房完成投資22.4億元,同比增長9.0%。房屋施工面積1912萬方米,增長4.2%,其中住宅施工面積1512.5萬方米,增長2.3%;商業營業用房施工面積184.5萬方米,增長1.1%。商品房銷售面積為330萬方米,同比增長28.7%;商品房銷售額186.8億元,增長37.5%。商品房待售面積158萬方米,同比下降1.2%。其中,商品住宅待售面積103.9萬方米,同比下降8.7%。
建筑業較快增長。361家資質以上建筑企業完成總產值766.3億元,比上年增長18.2%,其中建筑業企業在外省完成產值293.4億元,增長43.8%,外省產值占建筑業總產值比重為35.9%,同比提高6.8個百分點,省外市場規模不斷擴大。34家一級資質企業完成產值476.9億元,建筑業企業競爭力快速提升。
五、國內貿易
貿易市場穩中趨旺。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08.3億元,比上年增長10.0%。其中,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417.3億元,增長10.0%,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91.0億元,增長9.9%。批發業、零售業、住宿業、餐飲業分別實現零售額406.7億元、1001.9億元、38.5億元、161.3億元,分別增長2.3%、11.9%、20.7%、16.9%。電子商務村級服務站達3464個,全市電子商務網絡交易額1050.3億元,增長44%。
商品銷售呈現新特點。限額以上批零企業統計數據顯示,消費升級類快速增長,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實現零售額60.2億元,比上年增長14.6%;化妝品類實現零售額6.8億元,增長15.9%。基本生活類商品增勢穩定,服裝類商品實現零售額36.7億元,增長12.1%;鞋帽類商品實現零售額11.6億元,增長13.0%;糧油食品類商品實現零售額111.7億元,增長9.7%。汽車類產品趨于飽和,銷售趨緩,汽車類實現零售額88.0億元,僅增長1.5%。
六、交通、郵電
交通運輸發展持續加快。完成交通投資53.4億元,比上年增長176.6%,創歷史新高。全市公路通車里程達到15473.2公里,增長0.8%,公路密度達到199.3公里每百方公里。高速公路開工項目7個,新改建高速公路總里程348公里,完成投資36.49億元。普通國省道路網建設累計完成投資8.76億元,完成改建和大中修90.2公里,105國道東繞城改建一期工程、S250肥梁線東大羊至東梁山界段、S103濟臨線新泰輝城至交巡隊段等6個大修工程和S103濟臨線疃里大橋危橋改造工程建成通車。新改建農村公路442公里,幫扶68個貧困村建設扶貧道路92.9公里。全市公路水路運輸完成客運量2986萬人、旅客周轉量19.7億人公里;完成貨運量7815萬噸、貨物周轉量161.8億噸公里。全市營運性汽車保有量達到2.5萬輛,集約化客運線路61條,集約化客車比例達58.5%。泰城新增公交車350輛,新開通公交線路55條,優化調整12條,建成9個公交首末站和33個公交充電站,“交通一卡通”系統升級。
郵電通信業穩運行。郵政行業業務總量達13.5萬件,比上年增長27.2%。其中,郵政函件158.54萬件,包裹9.0萬件,匯兌7.18萬筆;快遞業務量4867.04萬件,增長24.7%。郵政行業業務收入10.08億元,增長20.2%。其中快遞業務收入4.55億元,增長23.1%。電信業務總量7.1億元,下降6.8%,移動業務收入24.2億元,增長5.9%。年末固定電話戶數63.8萬戶,下降11.3%;移動電話582.9萬戶,下降1.6%;上網用戶239.0萬戶,下降0.6%。
七、對外經濟、旅游
進出口貿易較快增長。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154.4億元,比上年增長14.5%,其中出口119.5億元,增長9.8%;進口35.0億元,增長34.3%。
利用外資增勢強勁。新批準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項目58個,合同外資176.1億元,比上年增長221.6%,實際到賬外資39.5億元,增長15.6%。
對外合作力度加大。新簽對外承包工程合同額3.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6.7%;完成對外承包工程營業額4.7億美元,增長15.2%;派出各類勞務人員3433人次,增長7.9%;境外實際投資7381.2萬美元,增長261.5%。
全域旅游融合發展。共接待境內外游客6894.9萬人次,實現旅游消費總額757.6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9.8%和14.5%。其中,國內游客6855.4萬人次,實現消費722.7億元,分別增長9.9%和14.8%。泰山景區接待游客546.8萬人次,實現門票收入4.1億元;方特歡樂世界、花樣年華、寶泰隆、天頤湖、太陽部落、劉老根大舞臺、泰山溫泉城、蓮花山、春秋古城、水滸影視城等10家景區共接待游客1007.2萬人次,實現營業收入8.5億元。成功創建國家3A級景區7家,2A級景區6家。
八、財政、金融、保險
財稅收支保持穩。實現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07.1億元,同口徑增長3.9%。其中,稅收收入146.8億元,同口徑增長6.2%。各項稅收中,國內增值稅30.6億元,同口徑增長23.7%;改征增值稅及營業稅21.2億元,同口徑下降4.6%;企業所得稅11.9億元,下降1.3%;個人所得稅6.4億元,增長28.9%。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56億元,增長7.7%。其中,各項民生支出282.2億元,增長6.1%,占全部財政支出的79.3%。國、地兩稅實現收入245.5億元,增長8.0%,其中,國稅140.2億元,地稅105.3億元。
保險業穩步發展。保險公司達到54家,比上年增加1家,實現保費收入112.1億元,增長19.6%。其中,財險保費收入25.5億元,增長23.8%;人身險保費收入86.6億元,增長18.4%。保險賠付32.9億元,增長2.0%,其中財險賠付11.9億元,增長26.8%;人身險賠付21.0億元,下降8.2%。
九、科技、教育
科技創新取得新成效。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83.1億元,占GDP比重為2.51%,比上年提高0.1個百分點,連續3年超過全省均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R&D投入75.9億元,占R&D總投入的91.25%,同比增長8.1%。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1633.3億元,同比增長18.8%,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29.76%,比上年提高1.46個百分點。新增高新技術企業20家,總數達到139家;新增科技型中小企業130家,總數達到782家;全市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等孵化臺達到36家,其中國家級、省級、市級分別為7家、16家、13家。全市發明專利申請1837件,授權425件;全市PCT國際專利申請26件。農大肥業、路德工程材料分別獲得第十九屆中國專利獎優秀獎。截至年末,每萬人口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2.96件,比上年末增加0.55件。全市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7家,山東省知識產權示范企業16家,通過《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規范》管理體系認證企業30家。落實普惠性科技政策,148家企業享受研發經費加計扣除15.3億元,50家企業獲研發財政后補助2349.6萬元,9家企業實現專利權質押融資1.2億元,4家企業獲得科技成果轉化貸款1470萬元。引進創新創業高層次人才93人,其中兩院院士7人、外籍院士1人、“千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文化事業更加繁榮。年末,全市有公共圖書館7個,文化館7個,美術館9個;88個鄉鎮(街道)全部建成綜合文化站,其中,國家一級站5個;90%以上村(社區)建成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省級以上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基地)11家,其中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1家,省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10家。國有文物收藏單位33家,可移動文物6.47萬件(套),共17萬件。世界文化遺產3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4處、省級78處、市級110處。博物館數量達到39家,其中,非國有博物館30家,藏品達36.68萬件。現有各級非遺項目629個,其中國家級11個、省級42個。全市各級共開展各類群眾文化藝術活動3.6萬余場次,各類送戲下鄉演出3857余場次。放映公益電影5.92萬場,觀影人數比上年提升20%以上。
河北高考525至530分左右物理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09:44:13云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市場營銷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
時間:2025-05-22 09:41:01南昌大學科學技術學院在湖北高考招生計劃人數和專業代..
時間:2025-05-22 09:37:39黑龍江農墾職業學院在四川高考招生計劃人數和專業代碼(..
時間:2025-05-22 09:35:14哈爾濱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對比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時間:2025-05-22 09:32:23海南上長春工業大學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09:2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