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最新總人口數據統計,合肥各區常住人口數量排名
2月23日,合肥市統計局發布了《2017年合肥市人口變動抽樣調查主要數據公報》。數據顯示,到2017年年末,合肥市常住人口達到796.5萬人。
201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796.5萬人,比上年增加9.6萬人,增長1.2%。
合肥四區的人口情況,瑤海區97.9萬人,廬陽區67.1萬人,蜀山區125.2萬人,包河區95.2萬人。從數量上看,蜀山常住人口最多,瑤海和包河相當,廬陽最少。
據此可以推算出各區的人口密度:廬陽0.48、蜀山0.19、包河0.34、瑤海0.36。
上述結果說明,合肥人相對更多地居住在廬陽區,其次為瑤海區和包河區,蜀山區最低。蜀山區面積大,人口密度最低,主要因為區域內工廠企業較多,還有較大面積的綠化區(如大蜀山等)。
再來從增長維度看看哪個區最有吸引力。和2015年相比,瑤海、廬陽、蜀山、包河常住人口分別增長0.7萬、0.9萬、1.4萬和2.3萬。可見,包河區人口增加最多,瑤海區增加最少。
粗略來看,包河區對人口具有較大的吸引力與承載力。綜合合肥四大主城區人口數據來看,廬陽區常住人口密度最大,顯示老城區的傳統優勢,以及合肥人對居住地的選擇慣。其他城區人口均有不同程度增長,但包河區魅力最大,一定程度上受濱湖新區發展的影響。
另外,外數據顯示,去年安徽常住人口突破6200萬!但是意想不到的是,安徽人口最多的城市竟然不是省會城市合肥...
黃山
2017年常住人口:138.4萬人
排名第16
黃山,自古即有“無徽不成鎮”、“徽商遍天下”之說。其秀美瑰麗的大好山河與世外桃源般的田園風光讓多少文人騷客魂牽夢繞,讓人由衷發出“一生癡絕處、無夢到徽州”的人生感嘆。黃山市境內的黃山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為世界文化遺產。
池州
2017年常住人口:144.9萬人
排名第15
池州素有“千載詩人地”之譽,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詩仙李白三上九華、五游秋浦,留下《秋浦歌》等眾多詩篇;晚唐杜牧曾任池州知府,所作的《清明》使杏花村聞名于世。歷代名人陶淵明、蘇軾、岳飛、陸游等都曾駐足池州,并留下寶貴的文化珍品。
銅陵
2017年常住人口:160.8萬人
排名第14
銅陵歷史悠久,因銅得名、以銅而興,素有“中國古銅都,當代銅基地”之稱。采冶銅的歷史始于商周,盛于漢唐,延綿3500余年。新中國第一爐銅水、第一塊銅錠出自銅陵。銅文化已成為城市文化的核心元素。
淮北
2017年常住人口:222.8萬人
排名第13
淮北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有蹇叔、桓譚、嵇康、劉伶等先賢圣哲。風景名勝有相山公園、龍脊山、南湖濕地公園、華家湖、石板街、臨渙古鎮、隋唐運河古鎮、大坊寺等,紀念地有淮海戰役總前委舊址、雙堆集戰場舊址等,被譽為皖北江南。
淮北是運河故里、能源之都、中國酒鄉。
馬鞍山
2017年常住人口:230.2萬人
排名第12
馬鞍山橫跨長江、接壤南京,自古就有“金陵屏障、建康鎖鑰”之稱。早在六朝時期,許多名公巨卿、賢達雅士就流連駐足馬鞍山,留下眾多古跡和文化遺存。2017年11月,馬鞍山市獲評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
宣城
2017年常住人口:261.4萬人
排名第11
宣城文化底蘊深厚,中國文房四寶之鄉,自西漢時起就一直是江東大郡,晉永嘉年間,首開文化昌盛之風,歷經六朝, 隋、唐、宋、元、明、清諸朝文化發展,其文脈源遠流長。
蚌埠
2017年常住人口:337.7萬人
排名第10
史載蚌埠“古乃采珠之地”,故素有“珍珠城”的美譽。民國時期曾是安徽軍政府駐地和鳳陽縣政府駐地。
黑龍江農墾職業學院在四川高考招生計劃人數和專業代碼(..
時間:2025-05-22 09:35:14哈爾濱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對比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時間:2025-05-22 09:32:23海南上長春工業大學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09:28:45科爾沁藝術職業學院對比山東水利職業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
時間:2025-05-22 09:25:00呼和浩特職業學院對比山西警官職業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線..
時間:2025-05-22 09:22:04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在上海高考招生計劃人數和專業代..
時間:2025-05-22 09:1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