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營現在是四線城市,山東省轄地級市,別稱油城、東方濕地之城、黃河水城,位于山東省北部,東、北臨渤海,西與濱州市毗鄰,南與淄博市、濰坊市接壤,地勢沿黃河走向自西南向東北傾斜,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總面積8243方千米。
由新一線城市研究所發布的2023年《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榜單,東營現在是四線城市。
2023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18日在上海發布。此次上榜的山東城市有12個,上榜數量僅次于江蘇。其中濟南綜合分值60.85,位列14位,青島15,煙臺28,濰坊44,東營52,淄博55,威海58,濟寧63,臨沂75,泰安90,德州94,菏澤100。
這是華頓經濟研究院連續第九年編制發布中國百強城市榜單。榜單顯示,北京、上海繼續穩坐前兩位,大幅領先第三位深圳,合肥連續五年排名上升。
北京(92.46)、上海(89.47)繼續穩坐前兩位,大幅領先于第三位深圳(78.95),而深圳也逐漸拉大了與廣州(74.99)的差距,進一步坐穩中國第三城位置。廣州與第五位杭州(74.15)之間的差距年來不斷縮小,杭州硬經濟實力已經超過廣州,軟經濟指標中,文化和衛生實力也優勢明顯。
華頓經濟研究院院長、中國百強論壇主席沈晗耀指出,如杭州能進一步加大對環境、科教等領域的投入力度,補足短板,則有望成功晉級中國綜合經濟實力“第四城”,形成“北上深杭”中國城市發展新格局。
百強城市位次競爭依舊激烈,2023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上,有36個城市排名上升,40個城市排名下降,24個城市排名保持不變。合肥連續五年排名上升,位次由2018年的第31位連續躍升至2023年的第17位,其中科教指標更是穩居全國第10位。
各省百強城市數量上,江蘇以13個百強城市獨占鰲頭,山東為12個,隨后是福建、浙江、廣東同為8個,共有5個省份百強城市上榜率過半,分別是江蘇(100%)、福建(89%)、山東(75%)、浙江(73%)、河北(55%)。
沈晗耀表示,百強城市榜單中,發展不衡問題仍然存在。區域發展上,東北(黑吉遼)和西南(川云桂黔)七省僅有12個百強城市,廣東、四川作為經濟大省,卻分別有13和15個城市未能上榜百強城市,全國區域發展不衡仍然嚴峻,統籌推進西部大開發、全面振興東北,增強區域發展衡性仍需努力。
華頓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以GDP總量排名前110位的地級及以上城市作為年度入圍城市,按照其硬經濟指標和軟經濟指標綜合得分進行排序,取前100位作為年度上榜百強城市。
硬經濟指標由GDP、儲蓄和財政組成,軟經濟指標由環境、科教、文化和衛生組成。各單項指標分值由其總量分值和人均量分值綜合而成。在兩項統計指標中,濟南軟經濟指標總分值69.43分,位列全國第10位,其中文化分值和科教分值最高,分別是73.11分和70.95分。硬經濟指標55.54分,位列全國第18位。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綜述】 1964年,勝利油田會戰時在境內東營村附建立指揮部。1965年為服務油田開發建設,中共惠民地委、惠民地區專署成立中共東營工委、東營辦事處。1983年建立東營市。1984年1月市轄東營區、牛莊區建立,1987年6月兩區合并為東營區。東營區總面積1178.17方千米。2019年1月,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調整代管范圍,東營區實際管轄面積調整為658方千米。年末,常住人口54.8萬人,出生人口3198人,出生率6.57‰;死亡人口1497人,死亡率3.08‰;人口自然增長率3.49‰。
全區生產總值為531.1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1.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4.59億元,增長8.5%;第二產業增加值180.8億元,增長15.3%;第三產業增加值335.76億元,增長10.2%。三次產業比例調整為2.8∶34.0∶63.2。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1.43億元,同比增長1.2%。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完成38.95億元,增長22.1%。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1224.07億元,比年初增加33.29億元;本外幣貸款余額671.71億元,比年初增加9.43億元。全年保費收入78.55億元,同比增長4.6%。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58.37億元,增長18.5%。全區實現外貿進出口201億元,同比增長66.8%;其中,出口50.7億元,同比增長11.8%;進口150.3億元,同比增長99.9%。實際利用外資10273萬美元,是上年的1.5倍。
全年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5.81億元,同比增長8.3%。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8.61億元,同比增長9.9%。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2.67億元,增長6.8%。全區有農民專業合作社274家、家庭農場326家、農業龍頭企業69家,6家經營主體列為全省農民鄉村振興示范站,市級以上農業“新六產”示范主體19家,新認證“三品一標”農產品17個,創建為全國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創建縣”、省級農產品加工業示范縣、省級“兩全兩高”農業機械化示范縣。建設改造城鄉道路354.1千米,農村公路由“村村通”升級為“戶戶通”。高標準農田1.39萬公頃,城區集中供暖和管道燃氣實現全覆蓋,農村燃氣實現“村村通”。
全年工業實現增加值128.66億元,同比增長17.2%,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5.8%。全區143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總產值798.21億元,同比增長8.7%,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44.6%。全社會建筑業實現增加值55.92億元,同比增長9.7%。資質以上總專包建筑企業完成總產值157.54億元,同比增長7.6%。
黑龍江農墾職業學院在四川高考招生計劃人數和專業代碼(..
時間:2025-05-22 09:35:14哈爾濱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對比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時間:2025-05-22 09:32:23海南上長春工業大學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09:28:45科爾沁藝術職業學院對比山東水利職業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
時間:2025-05-22 09:25:00呼和浩特職業學院對比山西警官職業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線..
時間:2025-05-22 09:22:04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在上海高考招生計劃人數和專業代..
時間:2025-05-22 09:1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