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甘肅省兩會召開時間議程安排,甘肅省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全文精神要點解讀
,2017年的兩會政府報告小編正在加緊時間編輯,稍后發布,下面是可先對比查看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并請政協委員和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十二五”工作回顧
“十二五”是我省發展進程中極不凡的五年。面對國內外形勢的深刻變化和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在*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省委省政府團結帶領全省各族人民,以鄧小理論、“三個代表”重要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系列重要講話和視察甘肅時的重要指示精神,協調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按照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的決策部署,牢牢把握建設幸福美好新甘肅這一重大使命,始終堅持八個發展取向,積極開展十大重點行動,深入實施“3341”項目工程、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1236”扶貧攻堅行動和“1+17”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意見及政策措施、“13685”絲綢之路經濟帶甘肅段發展戰略,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有效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各項約束性指標,基本實現預期性目標,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成就。
這五年,我們始終堅持發展第一要務,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轉方式調結構放在更加重要位置,不斷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綜合經濟實力大幅提升。全省生產總值連續跨越兩個千億元臺階,預計年均增長10.5%,達到6790億元。三次產業結構由2010年的14.5∶46.8∶38.7調整到14.4∶36.8∶48.8,實現由“二三一”向“三二一”的轉變。糧食生產實現“十二連豐”,總產量穩定在1000萬噸以上。城鎮化率達到43%,比2010年提高6.9個百分點。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59件,是2010年的3.53倍;技術合同交易額達到130.3億元,是2010年的3.02倍;科技進步貢獻率由2010年的43%提高到50.3%,科技進步綜合指數從全國的25位提升到19位。戰略性新興產業占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12.1%。以文化旅游為龍頭的第三產業發展迅速,旅游綜合收入達到975億元,是2010年的4.1倍。蘭州新區生產總值達到125億元,是2012年國家批復建區時的2.23倍。非公經濟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由2010年的38.2%提高到45.8%。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到743.9億元,比2010年增長110.4%;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達到2964.6億元,比2010年增長101.9%。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分別達到23000元和6900元,年均增長11.4%和13.2%。
這五年,我們始終堅持把扶貧攻堅作為最大任務,增加投入,加大力度,貧困地區面貌發生巨大變化。五年來,投入財政專項扶貧資金243.8億元,是“十一五”的3.05倍;金融機構對貧困地區貸款余額3310億元,是“十一五”末的3.29倍。建制村道路通暢率由40%提高到82%。政策性融資擔保機構在58個貧困縣實現全覆蓋,金融服務網點在貧困鄉鎮實現全覆蓋。農村自來水普及率由51%提高到80%。貧困村動力電覆蓋率達到94%。農村貧困戶危房改造102.8萬戶,完成易地扶貧搬遷12.72萬戶63.48萬人。建成貧困村衛生室5600個。一、二類低保對象保障水超過現行貧困線標準,實現政策性脫貧。出臺支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加快發展的特殊政策,統籌整合省級涉農扶貧資金增加革命老區扶貧投入,省級財政對民族地區州縣均衡轉移性支付補助系數高于其他地區均水3個百分點以上。扶貧對象人均收入年均增長14.8%,高于全省農民人均收入增幅2個百分點;貧困人口減少到317萬人,貧困發生率由40.5%下降到15%。
這五年,我們始終抓住政策疊加機遇,保持固定資產投資較快增長,加快了基礎設施建設,支撐發展的條件明顯改善。充分發揮國家確定的蘭州新區、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生態安全屏障綜合試驗區等政策性戰略臺作用,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23.9%,累計完成投資3.2萬億元。公路網總里程14.01萬公里,比2010年增加2.12萬公里,實現省際主要通道和市州所在地通高速公路、縣城通二級以上公路、所有鄉鎮和82%的建制村通瀝青(水泥)路。新增鐵路運營里程1334公里,總運營里程達到4245公里,蘭新高鐵等鐵路開通運營,蘭州至中川城際鐵路建成投運。通航機場達到8個,年客運量突破900萬人次,其中中川機場客運量超過800萬人次。全省人民期盼半個多世紀的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建成通水、二期工程開工建設。電力裝機容量達到4643萬千瓦,煤炭生產能力達到6700萬噸,建成酒泉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全省風光電裝機容量分別達到1252萬千瓦和610萬千瓦,居全國第2位和第1位。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招商引資到位資金596億元,建成蘭州創意文化產業園等一批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文化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5.9%;農家書屋、廣播電視、農村電影放映、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縣級城市數字影院建設實現全覆蓋;建成符合國家標準的各級各類博物館385個;建成集宣傳教育、科教普及、文體娛樂等為一體的村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鄉村舞臺)11559個,占全省行政村的72%。農村4M寬帶覆蓋率達到65%,行政村通寬帶率達到80%以上。
這五年,我們始終堅持問題導向,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著力破解制約發展的體制機制性障礙,發展活力不斷增強。完成新一輪地方政府機構改革。省政府先后11批取消、調整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1042項,削減幅度達到90%以上,全部取消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省市縣三級政府部門權力清單、責任清單、財政專項資金管理清單全部上網公布。整合建立省市兩級公共資源交易臺,工程建設、政府采購、土地和礦業權出讓、國有產權交易、醫藥和醫用耗材集中采購等全部進場交易。加強政府性債務管理,新增政府債務全部納入預算實行限額管理。落實“營改增”試點政策,涉及的服務業領域減稅面達97%以上。實行注冊資本認繳登記制和企業年報公示制,推行“三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制度,市場主體和注冊資金分別增長99.92%和344.4%。省屬監管企業集團層面完成公司制改革,5戶省屬企業的分類改革試點順利推進,其他省屬企業“一企一策”改革全面推開。創新投融資機制,新設立產業投資基金11億元和產業引導基金4億元,省級兩批推出220個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簽約項目70個、總投資1795億元。新設立甘肅銀行、蘭州農商銀行,金融機構存款余額1.63萬億元,貸款余額1.37萬億元,存貸比由64%提高到84.2%。新增讀者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蘭州莊園牧場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上市公司,完成直接融資2773億元,比“十一五”增長4.83倍。蘭白科技創新改革試驗區獲科技部批復并啟動建設,新設立20億元技術創新驅動基金。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農村宅基地使用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基本結束,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全面推開,土地流轉率達到23.5%。完成集體林權制度主體改革任務。完成整合不動產統一登記機構和職責改革任務。劃定林地和森林、濕地、沙區植被、物種等4條林業生態紅線。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工資制度和公務用車制度等改革順利實施。省直文化事業單位轉企改制基本完成。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全面開展,分級診療和醫師多點執業,以及中醫藥工作和健康促進模式改革全面推進。就業、教育等民生事業領域的改革穩步推進。
這五年,我們始終堅持開放帶動,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甘肅段建設,著力開拓國內外市場,以開放促發展取得新進展。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世界500強企業35家、中國500強企業63家、民營500強企業74家,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21332.65億元,是“十一五”的3倍以上。制定并實施絲綢之路經濟帶甘肅段建設總體方案,出臺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實施方案,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獲國家批復。“天馬號”“蘭州號”國際貨運班列實現常態化運營,蘭州中川機場和敦煌機場對外開放,結束了沒有國際航空口岸的歷史。開通蘭州至迪拜、圣彼得堡、香港等16條國際和地區航線,武威保稅物流中心和蘭州新區綜合保稅區相繼封關運營,實現海關特殊監管區零的突破。蘭州海關實現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省區海關區域通關一體化。“蘭洽會”設置絲綢之路國際展區并建立主賓國參展機制,與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國際產能合作項目達到34項。連續5年成功舉辦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游節,舉辦“亞洲合作對話絲綢之路務實合作論壇”和“中國?中亞合作對話會”。在烏克蘭等國成立岐黃中醫學院和中醫中心。成立“絲綢之路”旅游推廣聯盟。《絲路花雨》《大夢敦煌》等優秀劇目在絲綢之路沿線國家成功商業演出。與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締結友好省州和城市11對,開展人文交流互訪500多次,1184名中西亞國家學生來甘留學。
這五年,我們始終堅持綠色發展,以循環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為重點,堅持資源循環利用,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提升。基本完成國家循環經濟示范區建設任務,建設7大循環經濟基地,構建16條循環經濟產業鏈,實施35個省級以上園區循環化改造,培育循環經濟示范企業110戶。累計淘汰落后產能1327萬噸,減少能源消費量838萬噸,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達到75%。城市生活污水和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分別達到85%和63%,14個市州政府所在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率均為80%,蘭州市榮獲聯合國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大會“今日變革進步獎”。主要污染物排放完成國家下達的控制指標,單位生產總值能耗和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排放量提前一年完成國家下達的任務,圓滿完成國家下達的黃標車和老舊車淘汰任務。爭取國家生態建設投資72.5億元,提前完成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項目,甘南黃河重要水源補給生態功能區生態保護與建設、敦煌水資源合理利用與生態保護等重大生態工程積極推進,張掖黑河濕地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實施天然林保護二期、三北防護林等工程,完成造林面積1305萬畝,新一輪退耕還林185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萬方公里,森林覆蓋率提高到11.86%。在1752個行政村實施綜合整治項目,創建國家級生態鄉鎮71個、省級生態鄉鎮397個、生態村462個。
這五年,我們始終堅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實施十大惠民工程,加快發展各項社會事業,人民群眾的獲得感顯著提升。堅持每年都辦成一批惠民實事,財政用于民生的投入占財政支出的77%以上。累計新增城鎮就業196.7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建立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并實現全覆蓋,退休職工養老金、新農合補助、城鎮居民醫保、城市低保、農村低保、五保戶供養標準分別比2010年提高51.6%、217%、217%、86.3%、186.4%、157.1%。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全面實施。率先在全國實施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與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累計為2萬多名孤兒發放基本生活費6.02億元。新建保障性住房和實施棚戶區改造81.87萬套,發放低收入家庭住房租賃補貼13.66億元,解決70萬戶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問題。教育事業全面發展,學前教育三年毛入園率由39.68%提高到75%,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3%,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92%,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32%。農村義務教育營養改善計劃惠及學生884.1萬人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惠及454萬名學生,中等職業教育在全國率先實現全部免除學費。公共衛生服務、城鄉醫療服務、藥品安全供應體系基本建立。計劃生育基本國策全面落實,千萬人次計生群眾共得到50億元獎勵扶助和關懷救助。在全國率先完成省市縣三級食品藥品監管體制改革。博物館、公共圖書館、美術館、文化館(站)免費開放。其他社會事業健康發展。舟曲泥石流、岷縣“5?10”特大冰雹山洪泥石流、東鄉縣城滑坡等災后恢復重建任務全面完成,岷漳地震災后恢復重建任務基本完成。落實主體責任制,安全生產形勢總體穩定。加強災害預警和應急調查,健全專兼結合的應急救援隊伍,防災減災能力顯著提升。完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安甘肅建設深入推進。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和宗教工作方針,深入開展“兩個共同”示范區建設,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成績。
,我們認真落實*國務院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按照省委的部署,積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克服外部需求收縮、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等不利因素,全力以赴推動全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基本完成了省十二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預計生產總值增長8.1%,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1.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0.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1%,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居民消費價格總水漲幅1.6%,單位生產總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完成國家下達的控制指標。在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的情況下,取得這些成果實屬不易,為加快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奠定了更加扎實的基礎。
各位代表!
過去五年,是我省經濟總量提升最快、城鄉面貌變化最大、人民群眾得到實惠最多的時期之一。這些來之不易的成績,是*、國務院關心支持的結果,是省委科學決策和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全省各族人民艱苦奮斗的結果,是省人大、省政協和社會各界支持監督的結果。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行各業的建設者,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人民團體,向駐甘人民解放軍、武警部隊官兵和中央駐甘單位,向所有關心支持甘肅發展的海內外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
各位代表!
回顧過去五年的工作,我們深切地感到,要實現甘肅經濟社會穩健康發展,必須與以*同志為*的*保持高度一致,緊密結合省情實際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必須用足用好國家扶持政策,把政策機遇轉化為現實發展能力;必須堅持科學發展,不斷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必須不斷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努力增強發展動力和活力;必須以人民群眾的期盼為奮斗目標,讓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回顧過去五年的工作,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面對我省經濟速度換擋、結構優化、方式轉變、動力轉換的態勢,我們在認識適應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上還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一是經濟欠發達仍然是基本省情,發展動力不足、不衡的問題突出,加快發展的任務依然艱巨;二是產業和產品結構不盡合理,非公經濟比重低,科技創新能力不強,加快供給側改革、轉方式調結構的任務依然艱巨;三是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生態環境約束趨緊,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任務依然艱巨;四是城鄉居民特別是農民收入低,公共服務水不高,脫貧攻堅和保障改善民生的任務依然艱巨;五是經濟的外向度低,新型城鎮化發展的差距大,創新創業內生動力不足,創新型人才缺乏,改革開放和創新發展的任務依然艱巨;六是政府效能、依法行政的能力有待提高,加強法治建設、提高履職能力、優化發展環境的任務依然艱巨。我們將進一步增強使命感、責任感和緊迫感,堅持問題導向,以更加科學的謀劃、更加有效的措施、更加扎實的工作,努力把政府各項工作做得更好,不辜負全省人民的期望和重托。
廣東高考455至460分左右物理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08:49:52安徽上山東文化產業職業學院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08:46:45華北電力大學(北京)在山東高考招生計劃人數和專業代碼(..
時間:2025-05-22 08:44:20浙江汽車職業技術學院對比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哪個好 ..
時間:2025-05-22 08:41:10四川汽車職業技術學院對比山西運城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哪..
時間:2025-05-22 08:38:49江蘇旅游職業學院在江蘇高考招生計劃人數和專業代碼(參..
時間:2025-05-22 08:3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