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這個重大論斷的前提和依據,說明以認同而非沖突為導向的文化,才能成為民族整體的血脈;具有促團結、促和諧功能的文化,才能成為各族人民共有的精神家園。在掀起*文化建設新高潮的環境中,強調塑造文化認同對于促進民族團結的重要作用,是適當和適時的,也是現實問題發展到一定階段和程度所提出的必然要求。
我國現階段的民族問題往往表現為經濟問題與政治問題交織在一起,現實問題與歷史問題交織在一起,民族問題與宗教問題交織在一起,國內問題與國際問題交織在一起,這是現階段我國民族問題的基本特點。在錯綜復雜的問題交織中,文化占有特殊重要地位。因為民族問題還包括民族文化和民族文化間的關系問題。民族文化是民族長期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和積累起來的,包括民族感情、民族性格、民族精神、民族心理素質、民族語言文字、民族風俗慣,等等,成為民族強固的內聚力和堅強的紐帶。與經濟社會問題相比,民族文化問題是最難解決的棘手問題,最能體現民族問題的復雜性和深層次性。
民族的差異性通常會通過民族文化的差異性表現出來,但民族文化的差異并不必然導致民族問題。從中華民族發展歷程看,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交流、借鑒、合作,始終是中國文化發展嬗變的主旋律,從而也才有了博大精深、光輝燦爛的中華文化的生成。各個不同的民族文化之間存在著基于人類文化內在邏輯的共性。異質文化中的共性因子,成為跨文化傳播融合的共同基礎。同時,基于文化的民族性特征,一些民族特別是主導民族的文化對外更多表現出包容、尊重、開放的特征,從而使得許多文化傳播融合行為成為人們自覺的選擇。多樣并存、和諧共生的文化格局就是這樣形成的。我們所說的中華文化,就是對在華夏大地上形成的這種文化格局的總概括。在我國歷史上,各民族文化之間雖然也有過這樣那樣的沖突,但其主基調終歸是和而不同、琴瑟和鳴的關系,而非相互對立、拒斥的關系。由此導致的中國文化運作邏輯就是:既認肯差異性,促進豐富多樣的各民族文化的發展,又相互合作,相互借鑒吸收,形成以漢文化為主導、各民族文化各展、互相輝映、多姿多彩的燦爛文化圖景。
民族國家是現代國家基本屬性,是實現文化融合的重要制度形式。民族國家既是一種政治組織形式,即它是公民的公民身份和民族身份所構成的政治體,同時它又具有文化的意涵,是政治意義上的共同體。就作為共同體的民族國家而言,它擔負著維系共同體的團結和統一的職責,即維系共同體分配利益的邊界,保證共同體成員獲得稀缺資源的分配,使公民得以盡量避免來自自然界和社會各領域不利因素的侵害,以及保證民族國家政治的和文化的合法性。民族國家的一大優勢,就在于它能同時提供政治統一和文化團結的可能。實際上,政治的和文化的整合,以及二者的攜手并進,既是民族國家的重要特征,更是民族國家建構過程中的重要任務
遼寧上桂林醫學院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09:56:30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信息安全技術應用專業怎么樣?錄取..
時間:2025-05-22 09:53:21浙江警官職業學院司法警務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09:51:03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無人機應用技術專業怎么樣?錄取分..
時間:2025-05-22 09:47:02河北高考525至530分左右物理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09:44:13云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市場營銷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
時間:2025-05-22 09:4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