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更完美的精神理念。工匠們喜歡不斷雕琢自己的產品,不斷改善自己的工藝,享受著產品在雙手中升華的過程。工匠精神的目標是打造本行業最優質的產品,其他同行無法匹敵的卓越產品。概括起來,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創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質精神、用戶至上的服務精神。以下是高考知識網小編推薦的2017年高考作文工匠精神素材,歡迎瀏覽。
素材:
工匠精神即追求卓越的創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質精神、用戶至上的服務精神。當今社會心浮氣躁,追求 “短、、快”(投資少、周期短、見效快)帶來的即時利益,從而忽略了產品的品質靈魂。因此企業更需要工匠精神,才能在長期的競爭中獲得成功。
話題闡述:
態度、成功、堅守、初心
素材解讀:
“工匠精神”一語流行,讓人不禁感慨兩點:一是“民之所望,施政所向”。
從“實”的方面看,隨著國內規模龐大的中等收入群體崛起,中國制造愈來愈讓人痛切心扉的一點,便是相當一部分產品的品質不夠高,款式不夠美。可以說,“公眾苦品質久矣”。而品質所系,恰在工匠精神。總理適時提出,當然切中人心,年度流行也就毫不奇怪了。
從“虛”的方面看,社會正處于轉型期,公眾對公共管理以及政務服務等方方面面都有更高的期待和訴求,社會治理愈來愈要求精細化。政府對此也有所呼應。一個例子是李克強要求有關部門以工匠精神操作好全面推開“營改增”這一減稅利民的重大改革,另一個例子則是總理以上海兩家小食店“點題”優化服務的工匠精神,要求帶著對老百姓更多的感情進行市場監管。
第二點則是“上下同欲者勝”。中國經濟保持中高速、邁向中高端的宏觀目標與微觀的市場主體之間,如果說需要一座橋梁的話,當下觀之,工匠精神頗適合擔當這一角色。國務院今年以來就此發力,大力倡導工匠精神、推動一場品質革命,便是從群眾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和企業發展的內在要求入手,帶動整個經濟的轉型升級和長遠發展。
作為評選者,《咬文嚼字》雜志是這樣表述的: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說,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一詞迅速流行開來,成為制造行業的熱詞。隨后,不僅制造行業,各行各業都提倡“工匠精神”。于是,使用范圍擴展,任何行業、任何人“精益求精,力求完美”的精神,都可稱“工匠精神”。
由此觀之,“工匠精神”的流行善莫大焉,它喻指著經濟發展乃至社會心態的一種整體性提升。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5日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到,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工匠精神”首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讓人耳目一新。
總理為何要提工匠精神?因為這是我們的差距。今年1月4日,李克強總理在參加一個有關鋼鐵煤炭行業產能過剩的座談會時,舉例說中國至今不能生產模具鋼,比如圓珠筆的“圓珠”都需要進口。
1895年圓珠筆就已經被發明了,高鐵、大飛機都造得出來,圓珠筆珠竟然還不能生產!如果不是總理說出來,估計好多人真不知道。
很多人認為工匠是一種機械重復的工作者,其實工匠有著更深遠的意思。它代表著一個時代的氣質,堅定、踏實、精益求精。工匠不一定都能成為企業家,但大多數成功企業家身上都有這種工匠精神。
為什么需要工匠精神?
據統計,全球壽命超過200年的企業,日本有3146家,為全球最多,德國有837家,荷蘭有222家,法國有196家。為什么這些長壽的企業扎堆出現在這些國家,是一種偶然嗎?他們長壽的秘訣是什么呢?他們都在傳承著一種精神??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按照百度百科的詞條解釋,是指工匠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
工匠精神的內涵
精益求精。注重細節,追求完美和極致,不惜花費時間精力,孜孜不倦,反復改進產品,把99%提高到99.99%。
嚴謹,一絲不茍。不投機取巧,對產品采取嚴格的檢測標準,不達要求絕不輕易交貨。
耐心,專注,堅持。不斷提升產品和服務,因為真正的工匠在專業領域上絕對不會停止追求進步。
專業,敬業。工匠精神的目標是打造本行業最優質的產品,其他同行無法匹敵的卓越產品。
“工匠精神”可以從瑞士制表匠的例子上一窺究竟。瑞士制表商對每一個零件、每一道工序、每一塊手表都精心打磨、專心雕琢、他們用心制造產品的態度就是工匠精神的思維和理念。在工匠們的眼里,只有對質量的精益求精、對制造的一絲不茍、對完美的孜孜追求,除此之外,沒有其他。正是憑著這種凝神專一的工匠精神,瑞士手表得以譽滿天下、暢銷世界。
工匠精神不是瑞士的專利,日本式管理有一個絕招:用精益求精的態度,把一種熱愛工作的精神代代相傳。這種精神其實就是“工匠精神”。
東京銀座的小野二郎,捏了大半輩子壽司,被稱為“壽司之神”,日本將他視為國家珍寶。為保證溫度,用餐前的熱毛巾是學徒手擰的;為保證米飯的口感,煮飯的鍋蓋壓力之大需要雙手使勁才能打開;煎蛋這份看似簡單的活,要出自有十年經驗的徒弟之手;從前的蝦是早晨煮好后放入冰箱直到上菜前取出,現在是將蝦煮到客人光顧前才取出;給章魚按摩時間從半小時增加到40至50分鐘,只是為了讓肉質變軟、帶出香味。
專注壽司60載,食客們品味的不是壽司,而是小野二郎的工匠精神:不斷地重復以期達到新巔峰。
我們應該怎么做?
一,制造土壤
當“工業4.0”紅遍中國大江南北之時,一波接一波學習工業4.0和智能制造的熱潮不息。有人卻想著,有了工業4.0,我是不是就可以偷懶了?
工信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主任羅民指出,企業過度追求“投資少、周期短、見效快”帶來的短期利益,從而忽略了產品的品質。
工廠老板等不及工程師匠藝精神的開花結果,社會也等不得工廠匠藝精神的精雕細做。這意味著,工匠精神所需要的癡迷,不再能得到回報。這就摧毀了工匠精神所必須經過的煎熬。
“一個擁有工匠精神、推崇工匠精神的國家和民族,必然會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純粹;少一些投機取巧,多一些腳踏實地;少一些急功利,多一些專注持久;少一些粗制濫造,多一些優品精品。”羅民說。
二,鍛煉技術
中國商飛上海飛機制造有限公司高級技師、數控機加車間鉗工組組長,人稱為“航空手藝人”的胡雙錢說,經濟學原理告訴我們,無論技術發展到什么水,都離不開人這一最核心的生產要素。即便是制造工藝水非常發達的波音公司和空客公司,也都需要靠一些技能水相當高的人員從事這些手工勞動。
為長征火箭焊接發動機的國家高級技師高鳳林認為,機器是人能力的延伸,只能按照程序重復運作,但人能夠不斷實現改造和創新,這是機器永遠無法替代的。“科學家腦中產生想法,工程師圖紙施工實現工程化,工匠制造出產品”,三者缺一不可。
“工匠精神”是怎樣的精神?我們需要什么樣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一種“笨”精神。
其實,世界上沒有一蹴而就的改革,也難得“四兩撥千斤”的創新。所謂的終南捷徑,不過是自欺欺人。如今,工業化、“互聯網 ”取代了小作坊,但“手藝人”的內涵和精神卻不會變。能夠在風雨中巋然不動的,或者風雨過后看到彩虹的,永遠是那些堅持自我、堅守“工匠精神”的人。
有人問德國的菲仕樂鍋具負責人:“你們德國人造的鍋說要用100年,賣出一口鍋,也就失去了一位顧客。因為沒多少人能活100年。你看別人造的鍋,10年20年就足夠了,這樣一來,顧客就得經常來買。你們把產品的使用期搞短一點,不是可以賺更多錢嗎?”
聽聽很有道理,“菲仕樂”似乎有點笨。事實也是如此,甚至國內外很多好的產品,都預設了一定的使用期限,也吸引了回頭客,擴大了產品銷量。
這位菲仕樂鍋具負責人卻這樣回答:“正因為所有買了我們鍋的人都不用再買第二次,所以產品質量才有口碑,才會吸引更多人來買。”
為什么一個8000萬人口的德國,竟然會有2300多個世界名牌?西門子公司總裁維爾納?馮?西門子說:“這靠的是我們德國人的工作態度,對每個生產技術細節的重視。我們承擔著要生產一流產品的義務。”
“工匠精神”是一種“軸”精神。
北京人形容一個人“軸”,說的就是他鉆牛角尖,不懂變通。用浙江人的話來說,就是腦子“一根筋”,不會轉彎。
小野二郎是全球最年長的米其林三星大廚,在日本被稱為“壽司之神”。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饕客慕名而來,只為品嘗“壽司第一人”超過50年的精湛技藝。讓人驚訝的是,他的餐廳只有10個座位,小小的店面也從來沒有擴張過,堅持“一根筋”半個多世紀。
“軸”不“軸”?可是,慕名而來的顧客都得提前幾個月預定。但凡吃過的人都會感嘆,這是“值得一生等待的壽司”。
所謂的“軸”,就是一種追求極致的精神,專業專注的精神。一生專注做一事,珍視“身后名”,不貪“眼前利”。
“工匠精神”是一種“苦”精神。
在具有“工匠精神”的人看來,工作是修行,產品是修煉,不浮不殆,不急不躁,篳路藍縷,久久為功。
在最珍視“工匠精神”的德國,沒有哪家企業是一夜暴富的。他們往往是專注于某個領域、某項產品的“小公司”“慢公司”,極少有“差公司”,更沒有“假公司”。
尤其是如今日新月異的世界,每天都有眾多企業雨后春筍般冒出來,更有一夜爆紅的互聯網神話。要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定力,用“苦行僧”一樣的意志和信念辦企業、做產品,堅持“工匠精神”,殊為不易。
其實,世界上沒有一蹴而就的改革,也難得“四兩撥千斤”的創新。所謂的終南捷徑,不過是自欺欺人。如今,工業化、“互聯網 ”取代了小作坊,但“手藝人”的內涵和精神卻不會變。能夠在風雨中巋然不動的,或者風雨過后看到彩虹的,永遠是那些堅持自我、堅守“工匠精神”的人。
日本人的工匠精神到底是什么?
日本人的工匠精神其實是一個非常復雜的概念。最初來源于手工制造業,畢竟是工匠們的精神風貌嘛。但是我們今天說的工匠精神其實算是一種廣泛意義上的概念,也就是工匠精神所代表的優秀的素質內涵。那么,日本人的工匠精神到底是什么呢?我想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概括:
1、熱愛你的工作。很多人覺得這個簡直就是扯淡,這不是咱們中國的“干一行愛一行”么?還真不是,日本人覺得你要想把你的工作做好,前提是你一定要熱愛你的工作,這樣你才有熱情和主動性把它做好。沒有這一點,工匠精神的精神基礎是不存在的。其實這個最重要,但是卻總是被我們忽略。我們總是在說我們要學習日本人的工匠精神,但是回到公司之后還是抱怨工作太累沒意思,抱怨上司傻逼智商低;做的表格只有你自己能看懂,做的ppt邏輯混亂讓人不知所云,開會講話沒有邊際沒有重點,你還好意思說你喜歡日本的工匠精神?壽司之神小野二郎的兒子一開始并不是很想跟父親學習壽司,后來學了一段時間之后發現自己喜歡上了做壽司,于是把父親的真傳延續了下去。
2、不湊合,做到極致。當然,這個從手工業發展而來,因為手工制品一旦有什么瑕疵工匠心里明鏡兒一樣,所以他們不允許這樣的產品從自己的手工作坊里出去,即使是很小的瑕疵也不可以,要知道日本人是非常在乎自己的名聲的,有時候寧愿死也不愿意破壞自己的名聲。這種不湊合的態度流傳到了現代很多日本大企業中去,特別是豐田的精益生產。一旦出現瑕疵,立馬亮紅燈示意,及時處理掉,不讓有瑕疵的產品進入市場。當然,這種不湊合做到極致的做法其實體現在很多方面,比如,你去日本大街上溜達一圈,你會發現他們的店鋪招牌都做的非常漂亮,不論是材質還是設計,都是非常恰到好處,美不勝收。當然,如果你仔細想想的話,其實這一點在市場經濟之下并不是什么值得夸耀的優點。作為生產者,理應對產品負責,理應對購買產品的消費者負責,而負責任中最基本的一條就是把生產的產品做到最好。很多人在這方面做得太差,這才讓日本人在這方面顯得太過難能可貴。沒辦法,自己不爭氣,就別怪別人把你甩在后邊。
3、善于學習和鉆研。具有工匠精神的日本人從來不是閉門造車,他們善于從世界范圍的廣度來關注技術發展的狀況,不斷地學習世界的最新技術,然后要么與自己原有的技術相結合,要么根據自己對于技術和市場需求的理解把這項技術加以改進提高,坐到更好。美國人發明了半導體,但是索尼公司把它內化為自己的技術、縮小,造就了龐大的民用電子市場;歐洲人發明了汽車,但是日本這個后期汽車之秀卻把自己的汽車前輩干得驚慌失措;美國人發明了CCD傳感器,可是日本人卻研發出了自己的單反,并且品牌知名度超過了歐洲和美國老牌企業。為什么中國人都跑去日本買馬桶蓋?抽水式馬桶是英國人發明的,但是日本人卻在一個馬桶蓋上用了這么多心思。在這一個小小的馬桶蓋上,加入了集便蓋加熱、溫水洗凈、暖風干燥、殺菌等多種功能。
4、主體性或者說人性化。后工業時代之后,人的主體性在消失。在《摩托車修理店的未來工作哲學》中,克勞福德說到,“作為消費者,我們被龐大的不可抗力量所控制;而作為工作者,我們每個人的主體性慢慢消失。”日本人的工匠精神其實在另外一個角度上來說就是他們把自己作為人的主體性傳遞到了自己的產品中去,他們從人的角度思考問題,制造產品,讓買到產品的人能感受到產品背后產品生產者的存在,而不會以為這個產品僅僅是生產線上下來的冰冷的工業品。當然,這需要作為生產者和管理者要具有人文情懷和人性化的思維方式。
當然,這種工匠精神其實大部分還是來源于日本人的名族性格,不過這種工匠精神已經從以前的工作作坊走到了當前的各個方面,其背后的這些素質已然融入到了日本人的工作、生活中去。不過,工匠精神其實并不是日本人獨有的,德國作為一個機械強國,一樣也有工匠精神。當然,現在很多人把工匠精神等同為認真,雖然有把工匠精神以偏概全的嫌疑,但是只要是傳播出了工匠精神的正面價值,都是值得鼓勵的。
另外,我國有個,就是一個詞剛出來的時候總能發揚它的正能量,但是被我們奇怪的營銷界專家使用之后,這個詞的含義就會扭曲變形,甚至成為了這個詞本身的反面,比如“創業”。所以,“工匠精神”要小心了,因為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已經有企業開始濫用工匠精神了。
遼寧上桂林醫學院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09:56:30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信息安全技術應用專業怎么樣?錄取..
時間:2025-05-22 09:53:21浙江警官職業學院司法警務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09:51:03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無人機應用技術專業怎么樣?錄取分..
時間:2025-05-22 09:47:02河北高考525至530分左右物理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09:44:13云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市場營銷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
時間:2025-05-22 09:4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