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核心素養的認識
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學生應該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的品格和關鍵能力。核心素養是關于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要求的綜合體現;是每一名學生獲得成功生活,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養,是對教育方針中所確定的教育培養目標的具體化和細化,與我們以前所倡導的素質教育有著內在的一致性,是對素質教育在新時期的深化。
我們以前一直提倡素質教育,強調“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培養學的特長發展”。素質教育改變了“以分數論英雄”的教育方式,轉向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對培養各種社會需要的人才起到了促進的作用。而素質的培養是在學生“有天分”的基礎上。“素養”概念的提出,更多的是關注學生在后天中、長期實踐中養成的能力,每個學生,都可以經過努力養成好的慣、能力等。這與我們學校的《新教育》理念有異曲同工之處,都強調培養學生良好的慣、積極的學習態度、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創造精神。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核心素養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文化基礎表現為人文底蘊和科學精神;自主發展表現為學會學習,健康生活;社會參與表現為責任擔當和實踐創新。從文化基礎可以看出,它更加關注學生知識積累的寬度和厚度,使學生積累豐厚的文化底蘊,從而形成正確、科學、積極向上的人生觀,這也是一個人幸福生活的前提條件。自主發展方面更多的強調學生的學習發展意識,能夠自主學習,有明確的人生目標,追求健康、快樂、精彩的人生。社會參與方面注重培養學生的社會擔當能力,一個有擔當的人,才能愛國、愛集體、愛家,才能勇于為社會做貢獻,從而推動社會的發展。
二、作為教師的我們,以后在工作中怎么做呢?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學識修養和人格修養。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于漪老師也曾說:“教師如果有本領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與求知欲激發出來,教學就成功了大半,學生學習就有了良好的起點,就不以為苦,從中獲得樂趣。”由此可見,教學活動中只有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才能使其自然而愉快的接受知識,道德修養、審美情趣才能得以提升。
2、注重朗讀為主的課堂閱讀教學和課外經典詩文積累,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只是代表著學生愿意去學,這是遠遠不夠的,教師要采用各種行之有效的辦法來幫助學生更好地走進文本、廣泛閱讀、積累,最終達到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目的。
3、讀名家名著,寫讀書筆記。一個人的素養的高低,關鍵在于個人對文化主動積淀的厚實程度。“腹有詩書氣自華”,當知識積淀達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在人身上形成一種富有個性的文化底蘊。
4、借助互聯網資源等在內的多種手段調動學生作熱情,培養學生的素養。
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是一項長期的過程,而且還有待于我們去實踐和研究。我將不斷學習新理念,并付諸于教育教學實踐中,在學習中進步,在進步中學習。
要想真正發揮核心素養對于我國各級各類學校教育的引領和輻射功能,就必須將核心素養體系中高度抽象、概括的條目細化為不同學段學生的具體培養目標和發展要求。
核心素養,就是以關鍵性、奠基性和通用性為顯著特征,跨越不同學習領域,與不同情境互動,令個體受益終身的統攝一系列知識、能力、方法、態度和價值觀的綜合體系。要想建構中國學生的核心素養,既要深入剖析核心素養的本質特征,也要廣泛了解國際教育中遴選核心素養的經驗。
一、核心素養的五個本質特征
我們可以從五個方面深入把握核心素養的本質特征:
其一,核心素養是那些具有共同底線要求和最大公約數特征的,承載在個體身上的個人安身立命和國家富強民主不可或缺的關鍵素養。
其二,核心素養“超越了知識與能力二元對立的思維方式”強調知識、能力、方法、態度和價值觀的統整。
其三,核心素養兼具“學生個人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雙重文化功能,不僅要有助于滿足學生個體優質生活的需求,為個體獲得成功的人生打下堅實的基礎,而且更應有助于達成和諧社會的發展愿景”。
其四,核心素養依托于特定的社會文化語境,同一時期,不同國家、不同社群所規定的學生核心素養是不盡相同的。
其五,核心素養是可教的、可學的、可塑造的、可提高的,設計合理、組織科學的學校教育可以在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中大有作為。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核心素養”之所以躍升為各大國際組織、主要發達國家共同關注的熱點教育議題,在于以學科知識結構為中心的傳統課程體系和育人模式已經明顯不足以幫助個體和社會有效應對來自知識經濟和全球化時代的挑戰。
二、國際教育實踐遴選核心素養的經驗檢視
經過對年來世界各國或地區與國際組織提出的學生核心素養結構模型的對比分析,我們不難窺見核心素養遴選的兩個基本原則。
1.立足于培育現代社會合格公民的目標
遴選核心素養,首先要解決“培養什么樣的人”的問題。各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都把現代社會的合格公民視為育人目標,并將之作為構建學生核心素養體系的出發點和根據。在歐盟、法國、芬蘭、新加坡等國際組織和國家確立的學生核心素養框架中,甚至明確提出“公民”“公民意識”“公民素養”等語詞。那么,現時代合格公民的標準是什么呢?各國(地區)和國際組織又紛紛從個性和社會性發展兩個方面來規定和詮釋現代社會合格公民的基本特征。就個性而言,現代公民應當是有積極的生活旨趣并且在21世紀的人力資源市場上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人。就其社會性發展而言,現代公民不僅需要履行國家政治制度所要求的權利和義務,認同民族文化、心系祖國,而且還要具有全球意識和跨文化交往能力。
盡管在不同的學生核心素養結構框架中,個性與社會性兩個方面,核心素養所占權重有所不同;盡管個性與社會性兩大領域所包含核心素養的具體條目各不相同;但是,國際教育實踐所提出的學生核心素養結構都可以清晰地劃分為個性和社會性兩大基本類別。比如,在經合組織“素養界定”項目中,“能互動地使用工具”和“能自律自主地行動”主要是現代公民個性方面的核心素養;而“能在異質群體中進行互動”則是偏重于個體社會性方面的核心素養。歐盟關于核心素養的建議案中,“母語”“外語”“數學與科學技術素養”“信息素養”“學習能力”“創業精神”“藝術素養”等都指向現代公民的個性發展,“公民與社會素養”則專門指涉個體的社會性發展。
美國“21世紀素養”框架中的“學習與創新技能”“信息、媒體與技術技能”都與現代公民的個性發展密切相關,“生活與職業技能”則涵蓋現代公民個性與社會性兩個方面的素質要求。新加坡學生“21世紀”素養框架中的“批判性、創新性思維”“交流、合作和信息技能”主要關涉現代公民在個性方面的核心素養,而“核心價值觀”“社交與情緒管理技能”“公民素養、全球意識和跨文化交流技能”則是體現個體社會性發展的核心素養。總體而言,在全球化時代的語境下,國際教育實踐中側重于現代公民個性方面的核心素養突顯“創新”“批判”“自主自律”和“信息技能”等方面,并且越來越具有趨同性,容易進行本土化移植。
而關涉公民社會性方面的核心素養則具有顯著的文化差異:一方面,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將國家精神和民族認同作為學生社會性發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另一方面,隨著國際和地區間跨文化交往的日益頻繁,全球意識、人類精神等也躍升為個體社會性發展方面的核心素養。
2.著眼于學生終身發展的要求
核心素養是有效保障個體終身發展的關鍵素質的集合。在市場經濟、全球化與時空壓縮的語境下,構建核心素養的結構體系,需要關照和回應當今時代發展的新要求、新挑戰,充分彰顯時代性和前瞻性。問題是我們應當如何處理和對待先前教育研究和實踐中曾經提煉出來的基本技能和關鍵品質?應當采取何種方式去構建核心素養體系?是一切推倒重來、大破大立,還是在肯定和繼承傳統的基本技能、關鍵品質的基礎上進行適度重構?對此,國際教育界的普遍經驗是,“肯定傳統的基本技能,將其作素養的基礎”。比如,歐盟關于核心素養的建議案中,“母語”“外語”“數學與科學技術素養”等明顯是對傳統意義上的基本技能的繼承與重申。
達爾文在生物進化的視域下探索出物競天擇的自然法則,湯因比則在人類文明史的大敘事中深刻地洞見到:人類文化的每一次進步和躍遷都需要積極、成功地應對來自文明生態的各種挑戰。在漫漫歷史長河中,人類的祖先經歷了自然界和社會生活的反復篩選,逐漸保留和沉淀下來一些有助于生存適應、文明傳承和種族繁衍的優良品質。在千百年的教育研究與實踐中,世界各國的教育家們從未忽視和疏離對個體生存發展基本技能和關鍵品質的探究與研判,并以此作為教育活動實施的目標和方向。由此,當前學校教育視域下,學生核心素養體系構建應為兩個方面:
一是要增加一些能夠充分體現時代變遷要求的新技能和新品質(如媒介技術、創業精神、國際視野等);
二是要結合新的時代要求,以是否有助于學生的終身發展為參照,對年來教育理論與實踐中反復強調的關鍵能力和品質(如運用語言文字符號的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進行深度解析并加以適度保留。必要時,還需要對相關技能和品質的內涵進行語義重構。在構建學生核心素養體系中,兼顧時代性、前瞻性與繼承性,不僅有助于確保學校教育的一貫性和連續性,進而使核心素養的培育落到實處,而且還有助于各民族優良品質的傳承和發揚。
三、構建我國學生核心素養的原則與方法
1.把*作為構建學生核心素養的首要依據
“*是在把握全球化與民族化、傳統與現代、人類與自然、物質與精神諸方面的辯證統一中凝練出的當代中華民族應有的生存樣態和獨特的精神氣質。”[4]基于國際教育經驗,建構我國學生的核心素養需要著眼于培育*合格公民的基本要求,*中的“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內容恰恰澄明了新時期我國合格公民應當具備的價值追求和基本素質。這一內在關聯充分顯明,中國學生核心素養體系的建構必須以*為中心。
2.從個性、社會性兩方面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
我國學生的核心素養體系應當涵蓋兩個方面的基本內容:一是以個體的獨立健全人格、自主發展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為主要內容的個性方面的核心素養;二是以個體的法律政治素養、倫理道德素養和公共行動能力為主要內容的社會性方面的核心素養。對于我國學生個性方面核心素養的遴選,我們可以在充分把握我國兒童、青少年身心發展現狀及特征的基礎之上,有選擇地借鑒國際教育經驗。架構我國學生社會性方面的核心素養,則必須著力體現*的基本要求,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優良品質,在彰顯獨特的中國文化視野的基礎上,適度融入跨文化交往的關鍵要素。
3.學生核心素養體系的構建須兼顧繼承性、時代性和前瞻性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自20世紀末至今,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一系列引領教育改革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均不同程度地對我國學校教育的育人目標進行了澄明和規定。比如,《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都曾反復強調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其實,在核心素養的視域下,上述兩種能力無疑也構成了我國學生在個性方面的關鍵素質。鑒于此,在構建我國學生的核心素養體系時,我們有必要對我國不同時期育人目標中反復強調的基本技能與關鍵品質進行梳理和反思,對于其中符合核心素養基本特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予以保留。當然,我們需要結合時代發展的新要求,對這些關鍵能力和品格的原初意義進行細致考究,如果它們的內涵和外延發生了變化,我們還需要對其內涵的增加、減少和創生等做出深度分析和具體說明。
4.將核心素養體系中的條目細化為階段性發展要求
要想真正發揮核心素養對于我國各級各類學校教育的引領和輻射功能,就必須將核心素養體系中高度抽象、概括的條目細化為不同學段學生的具體培養目標和發展要求。核心素養體系中的同一條目在不同學段學生中的發展要求應當彼此銜接、上下貫通,富有螺旋上升的意蘊。涉及學生社會性發展方面的核心素養,通常表征為必備品格。由于品格的形成通常以慣的固化為標志,因此,我國學生核心素養體系中有關社會性方面的條目可以細化為不同學段學生的日常行為慣規范。學生個性發展方面的核心素養,通常以關鍵能力為表現方式。就此,我們需要對列在核心素養體系中的每一個關鍵能力進行深入的學理研究,探索它們的要素構成及各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在此基礎上,結合我國學生身心發展的現實水和特征,有針對性地提出不同階段學生在每一個關鍵能力的構成要素層面上的發展要求。
比如,筆者曾對“實踐能力”的核心構成要素進行過大量定性和定量研究,發現“實踐能力”的核心構成要素包括實踐興趣、匹配分析力、策劃力和執行力等四個方面。我們要從“實踐能力”的四個構成要素入手,對不同階段學生提出具體明確的發展要求。以實踐興趣為例,小學生要對周邊的事物保持廣泛的好奇心,善于提問;初中生、高中生應當把好奇心固化為解決某一個或幾個領域中現實問題的興趣;大學生應當能夠在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中,特別是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主動激發、強化和保持自己的實踐興趣;研究生則應當能夠將實踐興趣凝練、提升為具體的創業項目或科研創新的課題。
江西高考理科533分排名多少 排名多少位次
時間:2025-05-22 08:57:21大連東軟信息學院對比甘肅民族師范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線..
時間:2025-05-22 08:53:39廣東高考455至460分左右物理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08:49:52安徽上山東文化產業職業學院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08:46:45華北電力大學(北京)在山東高考招生計劃人數和專業代碼(..
時間:2025-05-22 08:44:20浙江汽車職業技術學院對比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哪個好 ..
時間:2025-05-22 08:4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