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態主要有三個標志:一是發展速度是中高速;二是產業要邁向中高端;三是需要中長期來完成,大約30年左右。”陜西省社科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張寶通表示,新常態下的發展速度是中高速,它不是低速,也不是中速,而是低于超高速的新高速。我國經濟發展開始進入新常態,正在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發展方式從規模速度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但是,新常態并沒有改變我國仍然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沒有改變經濟發展總體向好的基本面。對于未來,我們要充滿信心,要努力做到調速不減勢,量增質更優。
*來陜調研時強調,陜西要抓住“一帶一路”發展的歷史機遇,找準在“一帶一路”上的戰略定位,要引領新常態,實現追趕超越。那么,陜西該如何引領新常態、實現追趕超越大戰略?
張寶通認為,我省劃分為關中、陜北和陜南。關中的高新技術、陜北的高端能化、陜南的綠色產業,成為引領陜西新常態、實現追趕超越的重要戰略。具體來說,關中具有科技教育、高新技術、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等優勢,特別是國防科技在全國位于第一。在邁向中高端的過程中,陜西、關中、西安承擔著更為重要的任務。陜北作為國家能源化工基地,應著力在轉型升級,發展高端能源化工產業上下功夫。在當前去產能的影響下,以陜北的煤油氣電為代表的傳統能化產業增速下降、利潤下降,應把握好這一發展機遇,延長產業鏈,加快轉型升級的步伐。雖然陜南的經濟發展在全省占比不大,但從長遠來看卻符合經濟發展的方向??綠色產業。陜南地區是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發展要求高,制約大,如何把最大的制約變成最大的機遇,這是陜南發展的潛力所在。
“呼吁利用南水北調水源地的優勢,聯合湖北十堰、河南南陽等,共同打造陜鄂豫三省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綠色產業示范區,成立我國唯一、甚至世界唯一的綠色產業示范區。發展綠色產業是雙贏,不僅讓陜南人民脫貧致富,還保證了漢江水的清潔,對此我們可以借鑒楊凌部省共建的模式。相信陜南的發展指日可待。”張寶通說。
,我省共獲授權專利48455件,同比增長45.7%,增長率居全國第1位;
技術合同交易額達到802.74億元,全國排名第4位;
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5.81%,經濟增長中的科技含量顯著提高;
……
這些數據充分彰顯了陜西科技創新的實力。省十二次黨代會以來,我省科技創新實力實現大幅攀升,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不斷增強。聚焦“追趕超越”走在前列和“五個扎實”新要求,我省科技工作穩步推進,進一步加快向科技強省轉變的步伐。
創新驅動推動經濟轉型升級
今年1月11日,由延長石油集團和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共同研發的“10萬噸/年合成氣制乙醇工業示范”項目建成投產。該項目突破了煤經過合成氣直接制乙醇的世界性難題,標志著我國在該技術領域達到國際領先水,也成為陜西企業依靠科技創新突破關鍵技術,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典型。
當前,我省處于發展方式轉變、經濟增速換擋、結構調整陣痛、新舊動能轉換艱難并相互交錯的關鍵時期,創新驅動決定著速度變化、結構優化、方式調整的進程和質量。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更好引領我省經濟發展新常態、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選擇。
“十二五”以來,陜西共有196項科技成果獲國家科技獎勵,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影響的重大原創成果,被廣泛應用于產業發展、環境優化、城市建設等領域,為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在3D打印、機器人、無人機等戰略新興領域取得持續突破,全國三分之二的3D打印知識產權集中在我省;以互聯網及移動互聯網、新能源、智能制造等的高新技術產業增長勢頭良好,裝備制造、特高壓輸變電等重大技術裝備已成為出口的生力軍。
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我省已經啟動在石墨烯、量子技術、生命科學等領域和重大基礎交叉前沿科學方面的研發,加快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努力構筑具有先進技術基礎的現代產業體系。
為社會發展注入活力
今年2月8日,西安奇芯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獲得第7次3000萬元注資。奇芯光電是中科創星孵化的明星企業之一,該項目團隊研發的光通信核心芯片產品,在國際光子集成芯片領域具有唯一性,為中興等企業提供芯片金額過千萬元。目前,西安光機所創新創業載體中科創星孵化器已累計引進、孵化、培育了140余家高科技企業,4家企業掛牌新三板,產值規模達50億元,多家企業產品達到國際領先水。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理念深入人心。因地制宜、獨具的“企業內創推動轉型升級、院所自創推動軍民融合、高校眾創推動成果轉化”眾創模式正在全省推廣,形成了“眾創空間?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等功能多樣的科技創新創業服務體系。
今年1月初,科技部公布了度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名單,陜西省西安蒜泥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高陵渭北工業區建設有限公司、寶雞高新技術產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被確定為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陜西省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數量上升至27家。
目前,我省累計建成45家國家級、91家省級眾創空間,21家國家級、23家省級星創天地,共培育企業2234家,吸納就業3萬多人,為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服務實體經濟發展、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重要支撐。
在經濟轉型時期,高新區、高新企業、瞪羚企業成績顯著,創新創業成績斐然,成為孕育原創新興產業和推動傳統產業顛覆式變革的新引擎。7個國家級高新區和11個省級高新區優勢呈聚集發展之勢。,全省高新區實現營業總收入1.27萬億元,生產總值0.456萬億元,占全省GDP比重25%。全省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到1829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超過2萬家。我省創新創業的優化生態催生多家高技術企業成長為快速發展的瞪羚企業,西安24家瞪羚企業營業收入三年復合增長率均超過46%,對經濟發展帶動作用明顯。
以解放開拓創新
去年12月25日,西安交通大學郭烈錦教授團隊歷經20余年攻關,提出并形成的“煤炭超臨界水氣化制氫發電多聯產系列技術”產業化項目落地西安。該項目是西安交大作為西安全面創新改革試點單位,推動學校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一項重要成果。
圍繞“三權下放”,西安市出臺了支持高校院所建設專業化技術轉移機構,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完成人可與單位協商確定轉化方式及轉化收益分配比例等政策,并提出擴大科研院所管理自主權、加大股權激勵力度、創新科研人員分類評價制度等舉措,為成果轉移轉化松綁加油。
年來,我省有關創新驅動的頂層設計日臻完善,圍繞體制機制的改革蹄疾步穩。
《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若干規定》突破了科技成果定價、處置、收益等障礙,明確了對成果轉化的金融支持、財稅政策及評價機制,提出構建校企新型研發臺、軍民融合“人才池”、產業聯盟“專利池”等轉化通道和載體,旨在破解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的難題;《進一步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的若干措施》的出臺,意在充分挖掘科教資源優勢,努力把陜西打造成西部地區人才高地;在《陜西省支持眾創空間服務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關于支持眾創空間建設發展、促進科技型創業的行動方案(2016-2020)》等一系列政策的助推下,全省各類創新創業載體遍地開花。
同時,成立于2012年的陜西省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作為全國首批設立的省級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有效促進了陜西科技和金融的深度融合。其管理和論證的子基金數量共12只,總規模24.35億元,已投資126家科技型中小企業,主要集中在軍民融合、電子信息、光電子、智能制造等陜西優勢領域。
此外,還有企業兼并重組科研院所的“延長模式”,西安光機所、西北有色院的模式正在復制、推廣。“一院一所”創新模式已經成為我省科研院所探索科技成果轉化的新標桿。
“到2020年,建成創新型省份;到2030年,走在全國創新型省份前列;到2050年,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一帶一路’創新中心。”藍圖已繪就,陜西將抓住國家戰略聚焦的歷史機遇,依靠創新驅動打造發展新引擎,邁向科技強省建設新征程。
四川上山東理工大學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09:01:18江西高考理科533分排名多少 排名多少位次
時間:2025-05-22 08:57:21大連東軟信息學院對比甘肅民族師范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線..
時間:2025-05-22 08:53:39廣東高考455至460分左右物理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08:49:52安徽上山東文化產業職業學院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08:46:45華北電力大學(北京)在山東高考招生計劃人數和專業代碼(..
時間:2025-05-22 08:4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