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詩書氣自華堅持60多年的閱讀慣
說起讀書看報,76歲的黃永騰老師一下子來了勁,滔滔不絕但又很謙遜,字里行間透露著他對書籍報紙的摯愛。“我讀的書還很少,但是我愛讀書,喜歡讀書,堅持讀書,讀好書,讀書后也靈活運用和創新結合,還會引導學生讀書。”黃永騰用寥寥幾十字道出自己閱讀的態度。
“士大夫三日不讀書,則義理不交于胸中,對鏡覺面目可憎,向人亦語言無味”。愛好閱讀,是伴隨黃永騰一生的慣。
1955年,16歲的黃永騰從欽州師范初師畢業,他自愿“支邊”,來到“老、少、邊、山、窮”的防城各族自治縣那垌村小學當老師。同時擔任少先隊輔導員,從此他便與少先隊結下不解之緣直到現在。
1959年,黃永騰被調到那良鎮中心校工作,這一調就是22年。在那良,黃永騰度過文化大革命那個特殊的歲月。“你們這些人比人家差太多了,要特別注意。”一位與黃永騰交好的村干部對他說了這么一句話。說者無心聽者有意,至今黃永騰將這話銘記心間。他說:“不管他當時是善意還是惡意,自己的不足還是要想辦法彌補。”
比別人差要怎么辦?那就得學習,而閱讀是黃永騰找到的最有效的方法。他說:“那個時候又沒有什么培訓,要成長一切都得靠自己摸索,有很多問題,書都會給你答案。”
直到1981年,黃永騰從那良中心校調到當時的防城區防城鎮第二小學工作。當時的行李,除了幾件衣物外,還有好幾箱書。“總共有兩三千冊,在那良20多年積累下來的,書不能丟。”黃永騰回憶說。
黃永騰在防城二小任教的10多年里,針對學生特點,創新教育方法,先后設計了數百個學生喜聞樂見的教育活動,其中,應用于教育實踐的“解煩箱”項目成為全國小學輔導教育活動品牌。
1999年,黃永騰在防城區二小退休,但是他退而不休。退休后,除繼續擔任防城港市和防城區少先隊工作總顧問外,還先后義務為16間學校做志愿者工作,熱情參加關工委組織的“五老宣講團”、“老少結對、關愛服務”、“普法先行,關愛明天”等活動,積極主動做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工作。
1981年以來,他設計了大批內容新鮮、形式生動、效果顯著的活動。這些活動在參賽中,獲全國級獎活動達86個。其中“同樂”、“與邊防軍叔叔共護界碑”、 “學玩樂”、“唱起來”、“學玩箱”等10多項活動分獲3個全國最佳獎、5個一等獎、3個三等獎、2個獎。“很多活動都是時看書的時候積累下來的想法,換一個角度又是一種新的活動。”黃永騰說。
做少先隊工作,什么知識都要知道一些,天文地理,心理健康、腦筋急轉彎、迪斯尼世界紀錄……退休后的黃永騰比退休前還忙,下鄉、搞活動……但是他的閱讀量不降反增。
“我現在一天要看的報紙就有七八份,一天不看報紙、不看書,心里就不舒服。”黃永騰說,《人民日報》、《防城港日報》、《中國教育報》、《中國少年報》、《中國兒童報》、《環球時報》、《參考消息》、《輔導員》雜志,天文地理、軍事、教育、心里健康教育、兒童故事等書是黃永騰每天的文化大餐“必點”。
黃永騰每天一有空就會騎著自行車到道街上書店或者報刊亭買書買報,不顧風雨。有一次,經常去的那個在學校旁邊的報刊亭已經賣完了《參考消息》,黃永騰便騎上自行車上另外一家報刊亭尋找。不巧,找了附幾條街的五六家報刊亭還是沒有找到這份報紙,直到他大半個城區終于在防東路的一家報刊亭找到了當天的《參考消息》。“在附買不到就到遠一點的地方去買,買不到就會不開心,買到了就高興咯。”
不買報紙的時候,黃永騰就把學校訂的報紙借回家里看,第二天再還回來。黃老師因為開展愛國主義、護界碑等活動,要經常下鄉,白天自然是沒有時間看報紙了,晚上回到家再晚也要看報紙,有時候會看到十點、十一點。他說,“可能是年輕時候養成的慣,我每天晚上睡覺前都要看半個多小時的書或者報紙,讀書看報好啊,上面有很多信息可以參考過來用。”
之前,黃永騰經常去北京、南寧等地出差,到了車站,他除了買票最重要的就是買一份報紙在車上看。
學以致用,一個學期兩三本讀書筆記
60年里,為孩子的快樂成長,黃永騰出過多少點子,做了多少方案,他自己也說不清。但塞滿了半個柜子的100多份獎章、獎牌、獎狀和獎杯,卻真實地記錄著他付出的點點滴滴。
大家都說黃永騰策劃活動很有創意,既結合全國青少年教育的大形勢,又迎合了孩子的心理特點。因此,這樣的活動既能拿到大獎,又能受到孩子們的交口稱贊。老師和學生也因此稱他“游戲王”、“活動王”。
細心的人總能發現黃永騰總是喜歡隨身攜帶一個小本子。這是黃永騰的讀書筆記,也是他策劃各種活動的“智囊團”。“我每次讀書看報,看到一些與開展未成年人教育有關的信息都會記錄下來,順便寫下自己的設想和具體的工作計劃,所以我的讀書筆記就是“信息+設想+工作”的模式,翻過來看都是一目了然。”黃永騰告訴記者,他的這種慣已經養成了幾十年,一般一個學期都會用完兩三本本子。
有一次,自治區舉行青年輔導員培訓活動,請黃永騰老師前來交流業務。課后,一個年輕的輔導員找到黃永騰問:“您不用手機也不用電腦,消息還這么靈通,怎么做到的?”黃永騰笑著告訴他,“這些信息,我都是從書籍、報紙上了解到的。”
讀書看報這個慣,也讓黃永騰能在第一時間捕捉到有用的信息,迅速開展各種活動。“我喜歡看報紙,所以我發現信息比較早,有些信息都說了,《人民日報》都有了,廣西區跟市里還沒有下通知,我這邊就已經開始搞活動了,比如:民族精神代代傳、紅領巾心向黨、中國夢……”
今年7月上旬,由黃永騰協同市婦女兒童活動中心共同設計的“隨叫隨到專家服務隊、育子成才家長榜樣隊、好爸好媽好孩子宣傳隊”三支隊伍首先在防城區灘營中心小學試點成立,旨在推進邊境地區家庭教育的和諧發展。
黃永騰告訴記者,這個活動是結合今年*提出的“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來設計。“字典也有很多學問的啊,我查字典,發現‘重’字有很多意思,重心,那肯定就是要心里重視;重看,活動要調查;重點,要以點帶面;重力,活動要給力,創新;重賞,要大力進行宣傳表揚。”他說,這是我們創新的一種教育模式,讓學校與家長共同搞好家庭教育,把培養孩子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黃永騰喜歡學習但是不喜歡生搬死套,不喜歡重復。寫文章他不照抄電腦,設計方案他不照搬書本,就是自己搞過的活動,用過的講稿他也不肯重復照舊。在同一個小舞臺,他設計出了“先聲奪人”、 “立體效應”、“無聲勝有聲”等十多種生動活潑的活動啟幕形式。
今年三月,有單位找黃永騰幫忙設計學雷鋒活動方案。“當時就很著急,不知道要什么活動好,但是就在我從解煩惱室里走到學校門口的時候,就突然想起一個現在很流行的詞‘點贊’,于是就想到了‘點贊身邊的雷鋒’這樣一個活動。”黃永騰笑著說,要是時不讀書不看報哪里知道有這么一個詞啊。
言傳身教,培養學生養成閱讀慣
活到老,學到老在黃永騰身上得到印證。“我永遠都是學生,還有很多東西不懂。”黃永騰說,看書時,書本就是自己的老師,自己就是學生;交朋友時,把對方當做高手,他們身上肯定有我需要學的東西。
黃永騰一直都說,書幫了他的大忙。所以他也很樂意將閱讀的快樂分享給他的學生,并想方設法培養學生養成閱讀慣。細節之處見真心,黃永騰對學生的愛,從他每個時期不同的引導方式就可以看得出來。
上個世紀50年代,黃永騰喜歡跟學生講書中的故事,但是這里又藏著黃永騰的一點小小的“心機”。“我講故事都是講一半,把他們帶入故事之后就不講了,他們吵著讓我繼續講,我就說,故事都是從書里來的,你們自己看書。”黃永騰說,“這樣一來,他們就會自己去看書,久而久之閱讀的慣就會養成。”
60年代,邊境地區缺書少報。黃永騰從自己微薄的工資中拿出一部分錢購買3000多冊兒童讀物,騰出自己一半的房子,辦起當地第一個“家庭圖書室”。黃永騰說:“每次出去開會都買一些書報回來。”然后添置書架、購置臺椅,第一個“家庭圖書室”逐漸壯大。
70年代,因為要經常下鄉,他成立了流動圖書箱,每次下鄉都背著一捆書,去到哪個學校就將書放在那里;80年代,成立跟蹤圖書箱,每次搞活動,都帶著一些書跟著活動一起走;90年代,成立解煩惱讀書柜,班級小書攤;如今成立了解煩惱室,從圖書館借一些書回來,誰想看課間都可以過來看,看完自己放回去,就像是閱覽室。每天人多的時候有二三十人、人少的時候只有幾個人,但是黃永騰依然是全天候開放,除了下鄉。
自從學校2005年成立了“解煩惱室”,“解煩惱室”也就成了黃永騰去得最多的地方。這里也是讓小小少年快樂成長的地方。“學生要健康成長,首先要讓他們高興,教育也要跟活動結合起來一起做。”當了60年的孩子王,黃永騰早就摸索出經驗來。
最讓黃永騰記憶深刻的一件事,是他收到的一位劉同學的解煩惱信,信中寫道:“我因為胖,被男同學稱為‘劉肥婆’。”他安慰了劉同學,又找到那幾個男同學進行教育。劉同學在信上簽上意見:滿意。可沒幾天,劉取回煩惱信,在“滿意”的前面加上了一個“不”,并說:“又有很多同學叫我綽號了,還有的叫我‘肥婆劉’呢。”
遇到這種情況,把全部男同學叫到解煩惱室來調解,可能會傷害到他們的自尊,這個事情要怎么辦才好?黃永騰心中七上八下。因為很喜歡看書的他,回到家后隨手拿起了一本《水滸傳》來看。他靈光一閃想起了書中的“大刀”關勝、“智多星”吳用、“豹子頭”林沖,現實中不也有“鐵榔頭”郎、“小巨人”姚明么。
于是,黃永騰在劉同學的班里組織“我們說外號”的討論會。他先是給孩子們講“鐵人”王進喜、“鐵榔頭”郎,還有水泊梁山108將的外號,孩子們這才知道原來還有那么多好外號。后來,黃永騰根據小女孩在圖書管理上的長處,啟發大家幫她起了一個好聽的、別人還爭不來的外號??“劉管理”。第二天,“劉管理”在意見欄上把“不滿意”的“不”字涂了,改成一個“很”字。
黃永騰說:“外號也不是小事,搞不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在黃永騰的家里有“六多”,除了獎牌多,還有書多、照相機多、影碟機多、磁帶多、光盤多。這些都是搞活動離不開的東西。有關兒童心理學、如何搞活動、少先隊教育等方面的書籍,裝了整整5個柜子。
“界碑立在哪,國土就在哪;愛碑、護碑就是愛國愛邊境”。這是我市優秀黨員黃永騰固守的理念。
60多年前,青春年少的黃永騰,成為中越邊境一線的小學教師,也就是從那時開始,他邁上了愛護界碑之漫漫長路,一塊塊莊嚴聳立的界碑,飽含著他的愛國熱情。
1955年,16歲的師范學校畢業生黃永騰,自愿支邊,到地處邊境一線的防城縣那垌村小學任教。執教于邊境地區,工作生活在國防一線,他深刻感受到邊境安寧的珍貴,意識到國防堅強的重要。在兢兢業業從教之余,義務擔負起愛國主義宣傳教育工作。當時,一些邊民的愛國護碑意識還很淡薄,牛羊拴碑上,垃圾丟碑旁,荒草恣意長,任由界碑污損。黃永騰看在眼里,痛在心里。為此,他找村干部交談,走村串戶到廣大邊民家中進行宣傳,發動自己的學生去做家長的工作,起到明顯成效。
也就是從1955年起,黃永騰老師首創發起愛國護碑行動,走山路,找界碑,為每一塊界碑擔當“清潔工”“守護員”,并且帶領一代代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愛碑護碑活動。愛國護碑行動一啟動,腳步就從沒停止,成為對邊境地區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必修課”,黃永騰無論是在邊境地區從教的二十多年,還是到城區工作以后,直至退休以來,都為這項行動當旗手、扛大旗。
我市境內共有100多塊界碑,延綿100多公里邊境線,大部分都在偏遠險僻之處。黃永騰就把目光放在了自己所教育的孩子們身上。
“邊境青少年要從小樹立愛國主義理念,只有通過愛國主義教育,孩子們對邊境、對祖國的認知才更清晰,才更明白邊境兒女肩上所擔的義務和責任。”黃永騰說。1979年,時任防城縣那良公社少先隊總輔導員的黃永騰,結合當時邊境形勢,組織36名小學生開展了“走游擊隊走過的路”活動,沿著解放軍游擊隊的行軍路線,清潔整理沿路30塊界碑,并聯系當年的老戰士、烈士遺屬為孩子們講述烽火歲月的故事,讓他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洗禮。
從那以后,黃永騰又陸續謀劃組織了“時刻準備著”“掛國旗”“界碑天天見”等系列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并組織學生成立了“紅領巾護碑小分隊”,護碑隊員不但自己護好碑,還向家人、村民、游客們宣傳愛碑護碑知識。護碑小分隊的旗幟一直傳遞至今。“紅領巾護碑小分隊”活動先后榮獲“全國少先隊體驗教育成果展示”一等獎、全國“童趣杯”小隊等多項榮譽。雖然護碑的學生換了一茬又一茬,但黃永騰和孩子們的護碑行動從未間斷。
年來,黃永騰老師通過編寫《國威軍威》宣傳圖冊、編寫傳唱《護界碑》歌曲等形式,把愛國護碑行動不斷推向新的高潮。而今,杖朝之年的黃永騰扎根邊境,開展愛國護碑活動已有60年,踏出了赤子的護碑忠魂,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個共產黨員對國防事業的熱愛之情。
守邊固邊、愛碑護碑成為廣大邊境學生崇尚的一種光榮使命,成為了當地群眾日常生產生活的新常態。學生們個個爭當護碑小標兵,為界碑清洗碑面,用油漆亮色碑文,比拼誰知道更多界碑知識;大人們也利用早出晚歸的機會,為沿路的界碑除草清淤、整理環境,有的還不辭辛苦繞道去護理界碑,在全市邊境地區營造了濃厚的愛國主義氛圍。
我市有3個鄉鎮、19個行政村與越南陸路相鄰,共有邊民7萬多人。在黃永騰的影響帶動下,90%以上的邊民群眾都參與過守邊護碑行動,甚至有很多家庭一家3代人都加入了愛碑護碑行列。
四川上山東理工大學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09:01:18江西高考理科533分排名多少 排名多少位次
時間:2025-05-22 08:57:21大連東軟信息學院對比甘肅民族師范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線..
時間:2025-05-22 08:53:39廣東高考455至460分左右物理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08:49:52安徽上山東文化產業職業學院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08:46:45華北電力大學(北京)在山東高考招生計劃人數和專業代碼(..
時間:2025-05-22 08:4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