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姓是中文姓氏之一,在宋版的《百家姓》中排名第113位。計姓起源有十個說法:一說是計姓來自上古時期莘氏部落的伊尹的后代;一說是計姓由大禹后代的封地而來的;一說是計姓來自金天氏的后代居住的地方;一說是計姓來自春秋晚期辛研的后代;一說是計姓來自春秋時期魯國的官職;一說是計姓來自漢朝時期的官職;一說是計姓來自蒙古族漢化改姓;一說是計姓來自滿族漢化改姓;一說是計姓來自中國其他少數民族漢化改姓。
源于姒姓,出自大禹后代的封地,屬于以國名為氏。夏、商時期,有一個非常古老的計國(今山東膠縣),傳說是大禹后人的歷朝歷代之封國。在周文王姬昌按姜子牙之謀有計劃地削弱殷商王朝勢力的過程中,商王朝的各諸侯國逐漸被周族吞滅,計國也在其中。
計國滅亡后,大禹的后人就以原封國名命氏以資紀念,遂成計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于有莘氏,出自上古時期有莘氏部落賢者伊尹之后,屬于因故改姓為氏。據史籍《通志?氏族略》記載:“有莘氏改為計氏。”有莘氏,亦稱有辛氏,為上古時期居住在今山東省曹縣一帶的東夷族的一個部落。改稱為計氏的,出自有莘氏部落的賢人伊尹。 據史籍《呂氏春秋》記載:有莘國的一位叫先氏的女子在采桑時,在一棵大桑樹的樹洞(空桑)里拾到一男嬰,抱回去獻給了國君,國君把男嬰交給他的廚師撫養。隨后有人追查這一嬰兒的來歷:嬰兒的母親在伊水邊住,一天夜里做了一個夢,夢見神人告訴她:“如果看見家里的石臼出了水,趕緊往東走,千萬別回頭。”第二天早晨,她果然看見石臼出了水,就趕快喊鄰居們跟自己一同逃命,當她往東走了十里后,忍不住回頭一看,家居之處已是一片汪洋,但這一回頭不要緊,她的身體也立刻就變成了空桑。后來,有莘國君便稱呼這個男孩為伊尹,小名阿衡。到了商王沃丁執政時期的公元前1713年,伊尹壽百歲而逝。伊尹一生為國為民鞠躬盡瘁,沃丁以天子之禮將伊尹葬于都城南亳。在史籍《史記?殷本紀》中記載:“帝沃丁之時,伊尹卒,即葬伊尹于亳。”在歷史文獻《商丘縣志》中也記載:“伊尹百歲歿,帝沃丁以禮制葬于亳,即其地也。”在史籍《通鑒外記》中對伊尹生卒也有記載:“生于空桑,卒葬南亳。”在歷史文獻《虞城縣志》中也載:“伊尹助成湯建立商朝,后力佐五帝,百歲卒,帝沃丁以天子禮葬于南亳南郊”。
在伊尹的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號為姓氏者,稱計公姓,后省文簡化為單姓計姓、公姓,亦有以其名字為姓氏者,稱伊姓、尹姓,世代相傳。
源于己姓,出自少昊金天氏之后裔,屬于以居邑名稱為氏。西周初年,周武王姬發為籠絡前朝歷代遺民,特敕封少昊之己姓后裔于青州之莒地,建起莒國。莒國之境大體北鄰東武(山東諸城),西至蒙陰(山東蒙陰),南鄰陽都(山東沂南),東臨北海。國都建于計斤(山東膠縣),即《左傳》中所說的“介根”。在春秋時期,莒國遷都于莒(山東莒縣),曾一度是在齊國、魯國之外山東半島上的一個強國,與山東半島上的向國、杞國、渠丘國、齊國、?國、魯國、邾國等諸侯國之間一直不停地發生爭戰,直到周考王姬嵬十年(楚簡王熊中元年,公元前431年),莒國最終被楚簡王親率楚軍所滅。
后來,在莒國王族的后裔子孫中,有以祖上建都之地名為姓氏者,稱計氏,世代相傳。
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時期官吏六計,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六計,實際上就是小宰的俗稱,是西周時期設置的官位,隸屬于天官府司管轄。其主要職責就是以“廉”位標準,時刻監察各級政府官員的治政情況,相當于后世歷朝歷代的監察御史,或二十世紀七十~九十年代中國香港地區廉政公署中的那些鐵面無私的官員。在典籍《周禮?天官》中記載:“小宰以六計弊?吏之治。弊,斷也。六計,謂善、能、敬、正、法、辨,皆以廉為本,計其功過多少而聽斷之也。”
在小宰的后裔子孫中,有以其官職俗稱為姓氏者,稱六計氏,后改稱計氏。
重慶上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09:58:38遼寧上桂林醫學院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09:56:30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信息安全技術應用專業怎么樣?錄取..
時間:2025-05-22 09:53:21浙江警官職業學院司法警務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09:51:03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無人機應用技術專業怎么樣?錄取分..
時間:2025-05-22 09:47:02河北高考525至530分左右物理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09:4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