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姓是當今中國姓氏2016年排行三百位后的姓氏,人口較多,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一。駱姓源出會稽,世紹內黃。依歷史推衍,可能為夏禹王之后裔;而夏禹王又是黃帝的三子駱明的孫子,《山海經?海內經》記載:“黃帝生駱明,駱明生白馬,白馬是為鯀。”鯀又是禹之父,可見駱明是中華民族人文初祖黃帝的兒子。南宋羅漢專事記錄上古傳說的《路史》稱:“鯀父之國,京兆宜壽縣有駱峪,故周至也。”現行較常見姓氏。分布頗廣,今湖北鄂州市、陽新縣、大冶市、蘄春縣,河南新野縣,北京,天津武清,河北辛集,河北廊坊,山西太原,山東梁山,魚臺,邑,江西德安、江西崇仁、江西九江,廣東新會,廣西田林,云南隴川,四川合江,福建福州等地均有分布。漢族、彝族、白族、水族、土家族、布依族、仡佬族等有此姓。漢代有駱俊,陳留相;唐代有駱賓王,詩人;明代有駱文盛;清代有駱秉章,四川總督。
源于姜姓,出自齊國姜太公之后裔公子駱,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 據史籍《姓譜》、《元和姓纂》等的記載,在周武王姬發病逝之后后,繼位的周成王姬誦在鎮壓了三監之亂以及東夷部族的反抗后,為了更好第控制和同化東夷部族,敕封姜太公于齊地,建齊國,公爵,立都于營丘(今山東淄博),授以征討五侯九伯之特權。正確姓氏讀音作luò(ㄌㄨㄛ?)。
源于嬴姓,出自殷朝紂王時大臣惡來之玄孫大駱,屬于以國名為氏。據史籍《史記》的記載,殷商王朝紂王時期,有大臣嬴惡來,其玄孫名叫嬴大駱。嬴大駱的長子叫嬴成,建有大駱國。到了周厲王姬胡執政時期(公元前878~前828年,公元前878年繼位,公元前841年被國人驅逐),西周王朝內亂頻繁,大駱國被西戎民族乘機攻滅。亡國之后,大駱國王族子孫和部分國人以故國名為姓氏,稱大駱氏,后省文簡改為單姓駱氏,世代相傳至今。
嬴姓駱氏族人皆尊奉嬴大駱為得姓始祖,其正確的姓氏讀音作luò(ㄌㄨㄛ?)。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時期鄭國大夫王孫駱之后,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 春秋時期,鄭國有一位大夫名叫姬駱,為王孫貴族,在其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世代稱駱氏至今。
姬姓駱氏族人皆尊奉嬴姬駱為得姓始祖,其正確的姓氏讀音作luò(ㄌㄨㄛ?)。
駱氏出自姒姓,出自先秦時期古越國及兩漢越王后裔,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據史籍《史記?東越列傳》記載:“越國東海王姒搖,騶氏,騶一作駱。”在史籍《史記?南越王佗傳》中給予了比較詳細的記載:“佗以兵威邊,財物賂遺閩越西甌駱役屬焉。駱,越也。索隱曰:姚氏按廣州記云:交址有駱田,仰潮水上下,人食其田,名為駱侯,諸縣自名為駱將,后蜀王予將兵討駱侯,自稱為安陽王。尉佗攻破安陽王,令二使典主交址九?二郡,即甌駱也。”在姒搖的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之氏稱駱氏者,世代相傳至今。姒搖是越王勾踐后裔。
甌駱國滅亡之后,其國民中多有以先祖名氏為姓氏者、或以郡邑名稱為姓氏者,世代稱駱氏至今,其正確的姓氏讀音作luò(ㄌㄨㄛ?)。
源于鮮卑族,出自南北朝時期鮮卑拓拔部他駱拔氏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 據史籍《魏書?官氏志》記載:“北魏代北人復姓佗駝拔氏,亦稱他駱拔氏,后改為駱氏。”南北朝時期,代北地區泛指漢朝、晉朝時期和唐朝以后的代州以北廣大地區,大致在今天河北省蔚縣以西,山西外長城以南,原、五臺山東北一帶地區。其間主要為鮮卑拓拔部的活動和控制地區,其中有佗駝拔氏族。
在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元宏)遷都洛陽之后,佗駝拔氏族隨之入主中原,在其后北魏孝文帝大力推行的漢化改革過程中,改漢姓為駱氏,逐漸融入漢族,世代相傳至今,其正確的姓氏讀音作luò(ㄌㄨㄛ?)。
源于官位,出自兩周時期官吏大荒駱,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大荒駱,亦稱大駕、大荒輅、大荒落,就是為周王朝歷朝歷代君主駕車的車夫,即御用司機。這在史籍《史記?天官書》中有記載:“大荒駱,歲陰在巳。又作大荒落。與輅同。”司馬遷在《史記?秦本紀》中還特別加以說明:“非子為周大駱是也。古駕輅皆同駱字,駱主車駕,故字可互用,猶甸之與?也。”在大荒駱的后裔子孫中,多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后省文簡改為單姓駱氏,世代相傳至今。
只有該支駱氏的正確姓氏讀音作jià(ㄐㄧㄚ?),今讀音作luò(ㄌㄨㄛ?)亦可。
源于鮮卑族,出自唐朝時期鮮卑吐谷渾部,屬于漢化改姓為氏。吐谷渾,是古代西北民族及其所建國名,原本為遼東鮮卑慕容部的一個分支。西晉末期,其首領吐谷渾率部西遷到?罕(今甘肅臨夏),后逐漸發展壯大,在最強盛時期曾一度統治了今青海、甘南和四川西北地區的羌、氐部落,建立了初級奴隸制國家,向西曾一度占有古安息國東部邊沿地區(今伊朗),虜掠了一些古安息人。后唐末帝李從珂清泰三年(公元936年),燕云地區割屬契丹遼國,吐谷渾族人皆臣役于遼國,后世最終融合于漢族、蒙古族、女真族。而留居在青海故地的吐谷渾族人,代學者中有人認為其即今少數民族土族的先民。
在唐朝時期,吐谷渾部中已經存在有漢姓駱氏族人,其祖先即為吐谷渾部在強盛時期俘虜的古安息人。在唐代宗李豫執政時期(公元762~779年),這部分吐谷渾部族人中有人投靠了著名的大宦官駱奉先(今陜西富人),隨駱奉先之姓,成為冒姓的駱氏族人,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駱奉先的養子、唐軍將領駱元光,唐德宗曾賜其姓名為李元諒,其后裔子孫世代相傳駱氏、李氏至今,其駱氏的正確姓氏讀音作luò(ㄌㄨㄛ?)。
源于姬姓,出自北宋理學家周敦頤之孫周坦,屬于避難冒姓為氏。宋朝著名理學家周敦頤(字茂叔,公元1017~1073年)有個孫子叫周坦,于“靖康之難”(公元1127年)后扈蹕南遷,并成為南宋王朝的第一位狀元。周坦有五個兒子,散居各邑,其次子周永泰后來入贅浙江諸暨東郭王氏,成為遷諸暨始祖,改冠郭氏,稱郭永泰。郭永泰的曾孫叫郭德榮,為了避權臣韓?胄之難,奉祖母駱氏隱居于長寧洄溪,并冒其姓以自晦,改稱駱德榮。
從駱德榮開始,其后裔子孫皆改姓駱氏,世代相傳至今,而祠名紹濂者,即含不忘本意。
源于女真族,出自金國時期女真諸部,屬于漢化改姓為氏。金國時期,女真族中有兩個部落,分別叫作散答氏族、獨鼎氏族,后在元、明時期皆改漢姓為駱氏,大多融入漢族,世代相傳至今,其正確的姓氏讀音作luò(ㄌㄨㄛ?)。
源于滿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皇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⑴.滿族洪駱氏,亦稱洪羅氏、候勒氏、霍羅氏、洪克羅氏,滿語為Honglo Hala,世居松花江流域,后多冠漢姓為駱氏、何氏、石氏等。
⑵.滿族薩克達氏,原稱巴雅拉氏,后有改以居地名稱為姓氏者,即改為薩克達氏,滿語為Sakda Hala,漢義“悠久、蒼老”,世居薩克達(今遼寧撫順峽河流域)、寧古塔(今黑龍江寧安)、阿扈河(今黑龍江寧安南六十公里處)、葉赫(今吉林梨樹)、赫圖阿拉(今遼寧新賓永陵鎮)、那木都魯(今俄羅斯濱海地區)、德里倭赫(今遼寧撫順渾河畔)、黑龍江流域等地,所冠漢姓為多為駱氏、蒼氏、倉氏、麻氏、李氏、祖氏、高氏、海氏、薩氏、里氏、陳氏、羅氏、老氏、英氏、印氏、巴氏、色氏、臧氏、禮氏、佟氏、陀氏、翁氏等。
滿族駱氏的姓氏讀音皆作luò(ㄌㄨㄛ?)。
重慶上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09:58:38遼寧上桂林醫學院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09:56:30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信息安全技術應用專業怎么樣?錄取..
時間:2025-05-22 09:53:21浙江警官職業學院司法警務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09:51:03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無人機應用技術專業怎么樣?錄取分..
時間:2025-05-22 09:47:02河北高考525至530分左右物理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09:4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