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姓在今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百家姓第一百六十八位,在臺灣省則名列第二百三十五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第二百一十二位。靳姓原出有三:一以邑名為氏;二是出自少數民族改姓;三是他姓改姓。靳姓名人有:靳尚,靳歙,靳強,靳云鵬,靳尚誼,靳羽西,靳準,靳東等。
靳姓自得姓后,或許因為宮廷內的斗爭,子孫沒有在起源地發展起來,而是避難逃往它國尋求生存。這從漢初兩位開國功臣靳歙、靳強二人的傳記記錄可以看出來(見《史記》)靳歙,發跡起于宛朐(今山東菏澤);靳強,曲沃人,其先西河人氏。兩地均在中國北方。自漢以后,靳氏世居西河一帶,并于此形成了靳氏的西河郡望。
此后的一千年內,靳姓在中國大地上基本上沒有什么大的作為或影響。或許正因為這個原因,東晉漢族大規模南遷時,靳姓基本上沒有人跟隨,而仍滯留北方地區。這從兩晉南北朝以至隋唐有關歷史記載無南方靳姓人物可以佐證。
自宋以后,特別是元明清三代,靳姓人物漸多起來。江山代有人才出。此一時期是靳姓發展的重要時期,基本上奠定了今天靳姓發展的基礎。如靳德進、靳榮、靳義、靳學顏、靳貴、靳輔等均在歷史上有一定影響。考察這一時期靳姓人物的祖籍,南北均有,說明此時靳姓已從北方流至南方,時間估計在宋元時期。
靳姓出自羋姓,始祖是靳尚。靳尚,戰國時期楚國大臣。據有關資料記載,顓頊曾孫吳回任帝嚳時火正,為祝融。吳回生子陸終,陸終有六子,別為上古“祝融八姓”。其中六子季連為羋姓。季連之苗裔鬻熊為周文王師。熊繹以王父字為氏,稱熊氏。熊繹被周成王封于荊楚,靳尚當為其后。戰國年間,適逢齊、楚響應蘇秦之合縱策,欲聯合拒秦,秦使張儀赴楚,以歸還奪楚六百里地為誘鉺,讓楚懷王絕齊附秦。懷王怒囚張儀,欲殺之。靳尚接受張儀重賂,買通懷王寵妃鄭袖,使張儀得釋。楚王使尚隨張儀出國,因與小臣使有仇,為小臣使張旄刺死。靳乃春秋楚之小國,后為楚大夫采邑。靳尚為楚國公族大夫,本為羋姓,因其食邑于“靳”,其后子孫便以邑為氏,稱靳氏。靳氏遷民始祖當時為汾州等籍人氏,明初奉旨集于廣濟寺大槐樹下,遷往異地,遷民后裔分布于河南、河北、山東、陜西、安徽等地。靳氏望出西河郡,即今山西省汾陽。
楚大夫靳尚是如何被描黑
在許多電視劇、文學作品的一些橋段中,編作者和導演總是在塑造完美、飽受贊譽的正面人物形象的同時就必須有一個奸佞、暗中使壞的小人形象。如《屈原》劇本中,屈原是一個憂國憂民、以死殉國的愛國者,而靳尚則是一個嫉妒賢能、求榮賣國者。最播出的《羋月傳》同樣把靳尚刻畫成陰險狡詐的壞人。
歷史上的楚國大夫靳尚到底是怎樣一個人?他的真實面目果真如是嗎?屈原是靳尚陷害的嗎?通過查閱大量史料、文獻。筆者對靳尚有了新的認識。
一、靳尚和上官大夫不是一個人
在許多著作中作者把上官大夫和靳尚當成同一個人。如:
高中語文第五冊《屈原列傳》注七:“上官大夫姓靳名尚。”
劉大杰:《中國文學發展史》上卷第93頁:“上官大夫靳尚。”
林庚:《詩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第8頁:“他被一個上官大夫叫做靳尚的當作死敵.....。”
郭沫若在他的《我怎樣寫五幕歷史劇<屈原>》中也作上官大夫靳尚(《屈原》第118頁)。
就連商務印書館出版的《中國人名大辭典》也把靳尚解說為:“戰國楚上官大夫,幸于懷王......”。
看來,這些作者把上官大夫當做靳尚所認的官名了。其實“上官”是復姓,“大夫”是諸侯宗族的稱謂。上官大夫即姓“上官”的重臣。但他并不是靳尚大夫。這在下列古籍中足可以得到證實:
上官大夫最早見于《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上官大夫與之同列”,“上官大夫欲奪之”,“(懷王)疏屈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蘭)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
這里上官大夫名字出現四次,并未提到靳尚。
《戰國策?楚策二》載:“靳尚為儀謂楚王曰”,“尚(謂鄭袖)”,“靳尚謂楚王曰”,“楚小臣,靳尚之仇也”,“君不如使人微要靳尚而刺之”,“張旄果令人要靳尚刺之”。這里靳尚名字出現了六次,但沒有提到上官大夫。
《史記?楚世家》載:張儀曰:“臣善其左右靳尚,靳尚又能得事于楚王幸姬鄭袖……”“靳尚謂鄭袖曰”。“靳尚曰”這里四次出現靳尚名字。也沒有提及到上官大夫。無論是《戰國策》還是《史記》并沒有說過上官大夫就是靳尚,古代史學家不可能用完全不同的兩個名稱來記述同一個人。
在漢人著作中也有關于上官大夫和靳尚的記載,劉向《新序?節士》曰:“張儀之楚,貨楚貴臣上官大夫,靳尚之屬,上及令尹子蘭,司馬子椒,內賂夫人鄭袖,共奢屈原。”
王逸《楚辭章句》上說:“同列大夫上官,靳尚妒害其能,共奢毀之”二者的記載都將上官大夫和靳尚看作二人。
班固的《漢書?古今人表》其中上官被列于“中中”,靳尚被列于“下上”,他們差兩級。班固在這里很明顯的把他們分為兩個人。這應該是判斷他們為兩個人最重要的證據。
宋人洪興祖《楚辭補注》也說:“《史記》曰‘上官大夫與之同列’”又曰‘用事臣靳尚’”,朱熹《楚辭集注》又說:“同列上官大夫及用事臣靳尚……”這里也將上官大夫和靳尚明確分為兩人。
當代學者鄒云鶴先生早在1962年就以“上官大夫并非靳尚”為題發文予以撥正和澄清:造成錯覺的是劉向的《新序?節士》。劉向在該文里寫有“使張儀之楚,貨楚貴臣上官大夫靳尚之屬……”劉向在這里把上官大夫和靳尚第一次拉在一起,但我們卻不能因此而認定他們是一個人。因為,“上官大夫靳尚之屬”應該理解為,“上官大夫、靳尚之屬”,因為“屬”是表示復數的。
他認為:“把上官大夫與靳尚作為一個人。”是從王逸的《楚辭章句》中所產生的誤會。王逸在《離騷經章句第一》中寫道:“同列大夫上官靳尚,妒害其能,共僭毀之。”這句話咋一看來,很容易把“上官靳尚”當作一大夫。如唐?張守杰的《史記正義》在上官大夫名下注曰:“王逸云上官靳尚”。
洪祖興也以迷惑的態度在《楚辭補注》中在王逸的這句話下寫道:“史記曰上官大夫與之同列,又曰用事臣靳尚”,以為王逸搞錯了,其實王逸并沒有錯。他說的是‘同列大夫,上官,靳尚’就是說“上官”和“靳尚”都是與屈原“同列”的大夫(語見1962年5曰9日《光明日報》文為“上官大夫非靳尚,作者鄒云鶴”)稱謂。
范正生先生也認為唐代張守杰的《史記?正義》將上官大夫解釋為:“王逸云上官大夫靳尚。這是張守杰對王逸章句的誤解,將上官大夫與靳尚看作一人。也許正是由于張守杰《正義》的失誤,才出現了上官大夫與靳尚合二為一的誤傳,以致于使郭沫若先生也把上官大夫與靳尚理解為一人。
中華姓氏研究員靳國年先生認為在“上官姓氏起源的傳說”中,“上官”起源于上官大夫,這顯然和靳尚的后人姓“靳”矛盾可見,上官大夫和靳尚的確是兩個人。
二、靳尚并非陷害屈原之人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有兩次記載上官大夫與屈原之間爭斗的事件。第一次是屈原“造為憲令”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屈原不與,便饞謗屈原,使懷王“怒而疏屈”;第二次是懷王被拘于秦獷頃襄王繼位后,令尹子蘭“卒使上官大夫短屈于頃襄王,頃襄王怒而遷之。”在這里司馬遷已告訴我們,上官大夫在屈原任左徒時就在任,頃襄王繼位后仍在任,上官大夫第二次陷害屈原已是懷王三十年以后的事了,而靳尚在懷王十八年就已去世了。由此,淮南大學教授靳學遠感慨說:“公元前278年,屈原(62歲)投汨羅江自沉而死,靳尚于公元前311年秋被張旄殺害(當時屈原29歲),靳尚死后33年還能陷害屈原,靳尚真了不起啊。”
重慶上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09:58:38遼寧上桂林醫學院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09:56:30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信息安全技術應用專業怎么樣?錄取..
時間:2025-05-22 09:53:21浙江警官職業學院司法警務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09:51:03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無人機應用技術專業怎么樣?錄取分..
時間:2025-05-22 09:47:02河北高考525至530分左右物理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09:4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