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高考知識網(wǎng) > 今日資訊 > 正文
訾(zī)姓,非常古老。最先出現(xiàn)的訾姓,是從訾陬氏簡化而來的。夏朝諸侯國中有訾陬國,它的國民大多是稱為訾陬氏。而訾陬氏后來簡稱為訾氏。古代姜姓紀國(今山東省壽光市紀臺村)有訾城,后為齊所滅,但子孫仍以訾為姓,以紀念這個曾經(jīng)存在的國度。春秋時,周國有一地名為訾(今河南鞏義市)的地方,當?shù)氐木用袷来鸵缘孛麨樾眨瑸轹な稀vば盏耐寰硬澈?ぃㄔ诮裉斓暮颖笔 ⑦|寧省的渤海灣沿岸一帶)。
源流一
以地名為姓。春秋時期周國有地名為訾(在現(xiàn)今河南省鞏義市一帶)的,居住在此地的人家就將地名作為姓氏,形成訾姓的一支。
源流二
為他姓所改。古代有訾陬氏部族,帝嚳的一個妃子即為該部女子,訾陬氏后人有的省去陬字,成為訾姓。
源流三
出自祭氏所改。南北朝的時候,居住在齊地的祭姓人認為祭姓不吉利,于是將祭姓改為訾姓,稱此氏。
源流四
出自姜姓,以城名為氏。周朝的爵位為伯的祭國(今河南省鄭州市的東北)有城名為訾。后來這個城被齊國奪取,此城的人遂以訾為姓。
源流五
源于國名,出自夏朝諸侯國中有皆陬國,屬于以國名省文簡化為氏。在三千多年前發(fā)祥于中原地區(qū),有一個流源古老的家族訾?氏,亦稱訾陬氏、有?氏,是遠古“三皇”時期的著名的部落,主要分布于如今的山東省的曲阜一帶。
源流六
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時期楚國訾枝,屬于以居邑名稱為氏。訾枝,是春秋時期楚國的一個邑地(今湖北枝江)。
在史籍《左傳?文公十六年》中記載:“(周頃王姬壬臣九年,公元前610年)楚大饑,戎伐其西南,至于阜山,師于大林。又伐其東南,至于陽丘,以侵訾枝。” 在訾枝居住的楚國貴族的后裔子孫中,有以地名為姓氏者,稱訾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七
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時期宋國訾毋,屬于以居邑名稱為氏。訾毋,是春秋時期宋國的一個邑地(今河南周口鹿邑馬鋪)。
在史籍《左傳?襄公十年》中記載:“(周簡王姬夷二十四年,公元前562年)楚子囊、鄭子耳伐宋,師于訾毋。庚午,圍宋,斗于桐門。”在訾枝居住的宋國貴族的后裔子孫中,有以地名為姓氏者,稱訾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八
源于嬴姓,出自戰(zhàn)國后期趙國貴族訾辱氏,屬于以歷史事件為氏。在史籍《潛夫論?志氏姓》中記載:“訾辱氏,趙嬴姓也。”
訾辱氏與恭叔氏、邯鄲氏、嬰齊氏、樓季氏一樣,都是為周穆王姬滿駕御馬車的造父之趙氏支裔,是趙武靈王的后裔子孫。
祭伯、祭公謀父、趙武靈王(趙雍)。
祭伯。關于訾姓,《姓苑》上有“今齊人本姓祭,以不祥為訾。”的記載。由此可見,訾氏是由祭氏改姓而來的。這個姓氏的前身祭氏,系出周朝的爵位為伯的祭國。祭國的子孫,“以國為氏”而姓了祭。依照《路史》的考證,當時的祭國也就是今河南省鄭縣的東北。換言之,我國的訾姓家族,在3000年前發(fā)祥于中原地區(qū),是一個流源古老的家族。訾女取氏是上古“三皇”時期的一個古老而著名的姓氏,主要分布于如今的山東省境內(nèi)。根據(jù)我國許多姓氏的得姓途徑判斷,很可能是由于他們的后人把自己的姓氏簡化為單姓的訾氏的緣故。而訾氏家族多年來,又主要以山東為繁衍中心。望族居渤海郡(今河北省滄州市)。訾氏后人奉祭伯為訾姓的得姓始祖。
訾氏或是一個典型的漢族姓氏,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第三百七十八位門閥。
今山東省的泰安市泰山區(qū)邱家店鎮(zhèn),無梁殿,北京市,河南省的許昌的禹州市、商水縣、永城縣、鞏義市、桐柏縣、溫縣、駐馬店市、信陽市、鹿邑縣、鄲城縣、尉氏縣、漯河市、洛陽市,江蘇省的宿遷市、邳州市、新沂市、徐州市沛縣,臺灣省的臺北市,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城市,云南省的昭通市,天津市紅橋區(qū),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的包頭市、鄂爾多斯市,山東省的淄博市臨淄區(qū)、濟南市、陽谷縣、日照市、高密縣、章丘市、青島市、棗莊市 臨沂市蘭山區(qū)義堂鎮(zhèn)周井鋪村,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的昌吉市,遼寧省的大連市、沈陽市、鞍山市、朝陽市、阜新市,安徽省的阜陽市、巢湖市、滁州市、蚌埠市、淮南市、淮北市濉溪縣、碭山縣,貴州省六盤水市、貴州省的威寧縣,山西省的呂梁地區(qū),陜西省的延安市,西安市戶縣、榆林市神木縣、定邊縣,云南省的曲靖市宣威市,吉林省的伊通滿族自治縣,河北省的石家莊市趙縣、邯鄲市永年縣、唐山市、衡水市的故城縣、保定市蠡縣、順縣、秦皇島市盧龍縣,浙江省杭州市,黑龍江省的伊春市,寧夏回族自治區(qū)的中衛(wèi)市等地,均有訾氏族人分布。
渤海郡:西漢時期從巨鹿、上谷之地分出渤海郡,治所在浮陽(今河北滄州東關),其時轄地在今河北省、遼寧省之間的渤海灣一帶。唐朝時期的東北??(古女真族)以粟末部為主體亦建立過渤海郡,先稱振國(震國),又稱渤海國,其時轄地在今東北松花江以南至渤海地區(qū)。后來唐玄宗冊封大祚榮為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遂名渤海。渤海郡地跨烏蘇里江兩岸,在今遼寧、河北、山東三省之間的渤海灣沿岸一帶。后唐同光四年(丙戌,公元926年),渤海郡為大遼國契丹族耶律?德光所滅,以后不復存在。
魯郡:亦稱魯國、魯國郡。西漢朝初將秦朝原來的薛郡改為魯國,治所在魯縣(今山東曲阜)。三國時期的曹魏及晉朝改為魯郡,其時轄地在今山東省曲阜、泗水、滋陽一帶地區(qū)。南北朝時期的北齊又改為任城郡。另外,隋朝時期有個魯州魯郡,唐朝時期有個兗州魯郡,其間雖然都轄有曲阜,如隋朝時期曾改魯縣為汶陽縣,繼而恢復曲阜原名,而治所均在兗州。唐朝時期魯國郡在今山東省的滋縣。
渤海堂:以望立堂。
魯國堂:以望立堂。
直博堂:春秋時期晉國大夫訾?,是一個直而且博的人,就是說他既正直又博學。
重慶上廈門海洋職業(yè)技術學院多少分 分數(shù)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09:58:38遼寧上桂林醫(yī)學院多少分 分數(shù)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09:56:30武漢軟件工程職業(yè)學院信息安全技術應用專業(yè)怎么樣?錄取..
時間:2025-05-22 09:53:21浙江警官職業(yè)學院司法警務專業(yè)怎么樣?錄取分數(shù)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09:51:03長沙航空職業(yè)技術學院無人機應用技術專業(yè)怎么樣?錄取分..
時間:2025-05-22 09:47:02河北高考525至530分左右物理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09:4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