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姓是中國人的姓氏之一。“仇”字作為姓氏時與“球”同音(普通話拼音:qiú (甘肅宕昌縣境內讀qi))。仇姓來源于春秋宋國大夫仇牧,據2013年年數據,全國排名232位。
出自侯姓所改
據《魏書》載,南北朝后魏時,有中山人侯洛齊,本為侯姓,后為仇氏養子,故改仇姓。太武帝時,他以涼州功高,拜為內都大官,其后漸成望族,成為中原仇姓一支。此支仇氏望族居陽郡(今山西省臨汾市西南)。
出自前仇池國
東漢建安年間,氐族人楊騰率領部眾遷至仇池山(今甘肅西和縣城南四十五公里處)定居下來。在三國時期,楊騰曾聯合涼州馬超、韓遂、楊秋和占據今甘肅一帶的興國氐王阿貴匯合共同反抗曹魏國的曹操。后因戰敗率少數將領投奔蜀漢國的劉備,其余部眾被曹操遷至扶風、天水一帶。
在西晉文帝 司馬昭執政時期,氐族人楊飛龍接受西晉王的封號,以假征西將軍名義,率部落“還居略陽”。楊飛龍以外甥令狐茂搜為養子。到了晉惠帝司馬衷元康六年(公元296年),楊茂搜自號輔國將軍,右賢王,西北氐族部眾擁戴其稱王,始建前仇池國,稱仇池公,其轄地有武都、陰二郡。
到了東晉元帝司馬睿建武元年(公元317年),前仇池國分裂,楊茂搜長子楊難敵繼位,號左賢王,屯下辨。其弟楊堅頭號右賢王,屯河池(今甘肅徽縣),今隴南地區大部都在其控制范圍之內。其后兄弟內斗,國力日弱。在晉簡文帝司馬昱咸安元年(公元371年),前秦國皇帝苻堅遣將楊安攻仇池,城破之后,將氐族人遷徙到關中一帶。至此,前仇池國歷楊茂搜、楊難敵、楊毅、楊初、楊國、楊俊、楊世、楊統、楊纂共九代君王而滅亡。
出自南北朝的后仇池國
前秦政權滅亡后,苻堅的女婿楊定率部眾返回隴右地區,于晉孝武帝司馬曜太元十一年(前秦苻丕太安元年,西秦乞伏國仁建義元年,公元385年)自稱龍驤將軍、仇池公,招納氐族、漢族之民自立。四年后,楊定占領了天水、略陽、隴城、翼城等地,自號隴西王。后與西秦政權的乞伏乾歸爭戰,失敗被殺。到其堂弟楊盛繼位時,轄區只有武都、陰兩處城池,不久領土又擴張至漢中、祁山。南朝宋元嘉二十年(北魏 太真君四年,公元443年),后仇池國為北魏太武拓跋燾擊敗, 至此,后仇池國歷武王楊定、孝昭王楊玄、惠文王楊盛、仇池王楊保宗、大秦王楊難當、仇池王楊建義、仇池王楊保熾共七代君王而滅亡。
前、后仇池國滅亡后,楊茂搜的后人又相繼建立了武都國、武興國、陰國。北周靜帝宇文衍大象二年(公元580年),陰國王楊法琛因積極協助北周王朝的益州總管王謙反抗楊堅,在楊堅建立隋王朝之后,即派大軍滅了陰國。此后,氐族部眾遂散處各地,逐漸融合于漢族以及其他少數民族之中。
在仇池國滅亡之后,有氐族部眾取故國名為漢化姓氏者,即稱仇池氏,后省文簡化為單姓仇氏、池氏等,世代相傳至今。
出自達斡爾族,屬于文化上漢化改姓為氏。
據典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達斡爾族墨勒哲?氏,亦稱莫德爾氏、莫爾哲勒氏,世居松花江與黑龍江流域、巴林(今黑龍江伯力、白石(今黑龍江牡丹江鏡泊湖)、阿穆達(今黑龍江哈爾濱山彥倭和)等地,清朝中期歸列于滿洲索倫部,史稱新滿洲部族。后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拼音為Moljere Hala,漢字義“以刀復仇”。
清中葉以后,達斡爾族、滿族墨勒哲?氏多改漢字姓為仇氏、孟氏、曹氏、莫氏等。
重慶上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09:58:38遼寧上桂林醫學院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09:56:30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信息安全技術應用專業怎么樣?錄取..
時間:2025-05-22 09:53:21浙江警官職業學院司法警務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09:51:03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無人機應用技術專業怎么樣?錄取分..
時間:2025-05-22 09:47:02河北高考525至530分左右物理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09:4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