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姓,中華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258位。在2007年全國姓氏人口排名第300位以外。在2013年全國人口普查姓氏排名第393位。
源于姬姓,出自周武王之子周成王賜其叔姬偃的姓氏,屬于帝王賜姓為氏。 周文王第四十七子、周武王之弟姬偃因鎮守朔北雁門(滄州)有功,周成王在壬戍歲(公元前1079年)賜其叔姬偃為“幸”姓,史稱偃公,其后裔子孫世襲父職四代。
源于古代帝王信任親的幸臣,屬于帝王賜姓為氏。
據清朝學者張澍的《姓氏五書》記載,是幸臣的后代,以祖上為榮而取“幸”為姓或被帝王賜予“幸”姓而形成的。
幸臣,就是君主最寵信親的臣子。因此幸氏的家族理當興盛,所以,歷代幸氏的先人見諸史書記載的很多。在中國古代,幸氏的望族大多出于豫章郡 得姓始祖 偃公因鎮守朔北雁門(滄州)有功,被周成王賜為“幸”姓,史稱偃公,為幸氏之始祖。
幸姓起源于上古帝王信任親的大臣,即幸臣,認為起源于河北滄州清池,始祖幸偃因鎮守雁門有功,于公元前1079年成王賜姓“幸”。春秋時(公元前625年),14世尚璣公因仕遷徙于江西高安洪城。東漢時32世棠公隨父維新公遷建昌(今江西奉新縣)。南北朝時期(梁武帝大通二年,公元528年),塾公父子因守雁門兼領渤海滄州節度使再遷清池。唐朝總章年間(公元669年),世居江西高安幕山的幸茂宏由滄州遷居四川,武則天通天二年(公元697年)任南昌府丞又遷返高安,故江南幸姓稱茂宏公為一世祖。68世軒公隨父奉公涉汴(河南開封),軒公之弟潭公后裔遷江西廣昌。至宋末,74世擴公在康王南渡輔佐有功授高安丞,又返遷高安。擴公生三子,長子之仁公宋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由高安分居寧州安鄉溫泉湯(今江西修水縣黃沙湯橋)。次子之文公分居新吳進城鄉東園里(今江西奉新縣上富鎮東坑村)后有幸登嶷先遷江西遂川、上猶,后定居于贛州南康。明初,幸登嶷之曾孫郎酆于1369年遷居福建寧化石壁村,洪武二十三年(1390)其曾孫欽鳳、宗遠、智崇、宗明四兄弟入廣東梅州興寧一帶,后傳往廣東各地。三子之武公承基高安洪城及永樂一年由高安遷往江西九江市瑞昌,江西贛州于都、四川、湖北,以及東南亞和臺灣等地。
全國幸氏合族字輩:“肇觀玉文調登秀九郎克建欽朝志才壽子公蒙春天高應瑞淑景鵬來程賢良垂世澤仁禮振家邦積善培洪福榮昌慶大廷國運正開泰明達佐隆彥俊弘偉業科教育英雄富貴德為本人財旭日升”。注:江西贛州南康、于都仍沿用全國字輩。“肇”→全國字輩第六十字自此開始,“登”→江西贛州南康第一世,“郎”→廣東梅州興寧第一世,“瑞”→湖南字輩自此始,“鵬”→貴州、廣西字輩自此始。
江西南康幸氏合族字輩:肇觀玉文調,登秀九郎克,建欽朝志才,壽子公蒙,春天高應瑞,淑景鵬來程,賢良垂世澤,仁禮振家邦,積善培洪福,榮昌慶大廷,國運正開泰,明達佐隆。
江西九江幸氏字輩:學秉辛萬均 勝文永顯幸 世守思汝啟 茂宗洪道廷 賢能真甫佐 志仁獻章程 書林蘭良友 清華明秀升 善士本源遠 恩惠和熏?。
江西高安縣前幸氏字輩:世代文武興,國曰逢其時,超拔元崇志,瑞仁呈茂煥,啟首萬年長。
湖南醴陵幸氏字輩:祖澤明揚顯,榮華萬代昌。
貴州遵義幸氏字輩:爾必克自,樹立乃能,繼汝先人,仰承列祖,遺澤恢緒,丕振家聲。
廣西某支幸氏字輩:初起發萬吉,十神鴻德天,朝中必志有,芝剛倫靖道。
廣西靈山幸氏字輩:國家文明,日升月恒,宗源遠民輻禮義,干和坤順世澤長。
四川中江幸氏字輩:家方宗鳳廷,永有德高明,安邦定國志,世代正乾坤。
四川綿竹幸氏字輩:乾坤華有德,大順慶圓堂,自從國富泰,家道名成遠。
四川達川幸氏字輩:定鼎立功,人貴自強,克己謙和。臨元端莊,修身體道,煥然成章,懋昭祖德,長樂永康,紹緒紀美,云集禎祥,后光輝映,名著鄉邦,本支安固,作求顯揚,螽斯衍慶,蘭桂騰芳。
四川隆昌幸氏字輩:必可事天子,永遠應宗祖,乾坤安邦久,世代享榮華,雁門千秋澤,仁智顯忠貞,耕讀皆卓越,富貴樂長春。
湖北大悟幸氏字輩:仕有傳家寶,儒偉佐國針,儀堂登孝游,萬世啟人文。
江西瑞昌,陜西鎮安幸氏字輩:拾丙辛萬均,勝文永顯新,世守思汝啟,茂崇洪道廷,振邦維德學,仲登以持本,元嘉必建應,作之其國興。續字輩:忠厚傳家寶,五福臨壽堂。
重慶上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09:58:38遼寧上桂林醫學院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09:56:30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信息安全技術應用專業怎么樣?錄取..
時間:2025-05-22 09:53:21浙江警官職業學院司法警務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09:51:03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無人機應用技術專業怎么樣?錄取分..
時間:2025-05-22 09:47:02河北高考525至530分左右物理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09:4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