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姓是源自中國的一個姓氏。
印姓出自姬姓。周宣王公元前806年封小弟友于鄭,建立鄭國,為伯爵。至鄭穆公有兒子?,字子印,其子孫在鄭國為卿大夫,以祖字為姓,為印氏。鄭大夫印段,字子石,即子印之孫,其后人世代沿襲為印姓。印姓最早的先祖是黃帝。
印(Yìn)姓源流比較純正,源出有一:
出自姬姓,以祖字為氏。周宣王公元前806年封王子友于鄭,建立鄭國,為伯爵。至鄭穆公有兒子?(Gǔn 音滾),字子印,其子孫在鄭國為卿大夫,以祖字為姓,為印氏。鄭大夫印段,字子石,即子印之孫,其后人世代沿襲為印姓。印姓最早的先祖是黃帝。
源流二:源于官位,出自漢朝時期官吏印曹,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
漢朝時期,御史臺(御史府)行政長官侍御史之下設置有五位曹官, 分別是令曹、印曹、供曹、尉馬曹、乘曹,各有司職。其中的“印曹”,專職掌管刻制印鑒之類符印的工作。
在印曹的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印曹氏,后分衍為印氏、曹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三:源于滿族,出自清朝時期官吏印房章京,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
印房章京, 是清朝時期設置于邊疆地區軍政長官屬轄下的官吏,如烏里雅蘇臺將軍府、伊犁將軍府、吉林將軍府、黑龍江將軍府等的印房章京,專職掌管將軍府內的文書事務。
在印房章京的后裔子孫以及族人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文化上省文簡改為漢字姓印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四:源于蒙古族,出自北洋時期蒙古官吏印務,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
在清末民國初期,中國北洋政府在蒙古各旗皆設置有印務梅倫、印務札藍之官職,每旗各有一名,印務札藍為印務梅倫的副手。
蒙古族印務之官職,一般在蒙古臺吉或閑散王公中選充,印務梅倫亦稱印務參領,主要負責輔佐札薩克(執政官,縣長)、協理臺吉(輔執政官,副縣長)操持旗務,相當于如今的縣辦公室主任,印務札藍則相當于縣辦公室副主任或秘書。在印務梅倫、印務札藍的后裔子孫以及族人中,有以其官職稱之漢字為姓氏者,稱印氏,世代相傳至今。
七穆指即鄭七穆,是春秋時期鄭國七家卿大夫家族的合稱,包括駟氏、罕氏、國氏、良氏、印氏、游氏、豐氏,他們都是鄭穆公的后代,與魯國三桓、晉國六卿一樣都是卿族執政。
鄭穆公有十三個兒子,其中公子夷和公子堅先后嗣位為鄭靈公和鄭襄公,子孔死于內亂,子然和士子孔的兒子受子孔的牽連出奔國外,子羽的后代不為卿,剩下的七個兒子子罕、子駟、子豐、子游、子印、子國、子良及后代被人統稱七穆。在政治斗爭中,七穆逐漸控制了鄭國的政權,七穆中又以罕氏最強,至春秋末期,七穆的其他家族被排擠而衰落,鄭國的政壇上只剩下罕氏和駟氏兩家。
印段。從文獻上追宗索源,可知頭一個以印為姓的人,是2600年以前的鄭國大夫印段。這位我國印氏家族的始祖,也是名登《左氏春秋》的古代賢人。鄭國當代的位置,是在現在河南省中部黃河以南的一大片地方。可見,當他們于戰國時被新崛起的韓國所滅之后,屬于鄭國公族的印氏,卻在陜西的馮翊一帶繁衍滋長。然后以馮翊為中心,陸續向全國多地播遷。望族居馮翊郡(今陜西省大荔縣)。故部分印氏后人奉印段為部分印姓的得姓始祖。
(缺)印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印姓出自姬姓。上古周朝時,有個鄭國。鄭國有位國君叫鄭穆公,鄭穆公的兒子叫子印,子印的后代就以印字為姓,世代相傳。如在鄭國做官的印段,就是子印的孫子。印姓的先祖,可以追溯到周朝的王族。原來周武王建立周朝后,將他這一氏族中的一位貴族,分封到鄭,建立了鄭國,并又封為公爵。而周朝君王的先祖,又可追溯到遠古的黃帝,所以印姓也是黃帝子孫龍的傳人。
周族的后稷也是印姓的先祖。周族是有著悠久歷史的古老部落。周以經營農業而著稱,其祖先棄,任堯的農官,因善種五谷號稱后稷。后來棄與夏禹、商契一起成為舜的屬官,并協助大禹治水。
周文王也是印姓的先祖。傳說文王拘而演《周易》。
周武王也是印姓的先祖。前1027年,武王伐紂,開創了數百年周朝的基業和歷史。
周成王也是印姓的先祖。西周初的成王、康王時期是周王朝的盛時期,史稱“成康之治”。
周康王也是印姓的先祖。
印段的大名,在《左傳》中曾數次出現。鄭位于今河南省中部黃河以南的大片地區,戰國時被韓所滅。出自鄭國公族的印姓,則在今陜西的馮翊一帶繼續繁衍生息,并向各地播遷。就全國而言,印是一個小姓,在上海,印姓人口也為數有限,據1994年底統計,有1.19萬人,排列在第128位。但印姓在上海的歷史上卻有一定知名度。明末以前,留芳于上海史冊的印氏子孫,原籍河北安。明末清初,為避戰亂,他們先遷湖北公安,不久就遷居當時屬于嘉定的浦東高橋,從高橋散居嘉定婁塘,寶山吳淤等地,后來又分遷到市區。“搜羅錄入四庫書,海內詞人反復誦”。這支印氏子孫中首先揚名于世的是清代印光任(余略)。
現在印姓主要分布在江蘇和浙江一帶。目前印姓人口沒有進入全國前三百位。
湖南桃源印氏字輩:“德惟系應體清天魚國宗光仕文道君仁相(文彥)廷(儒清)玉(司上)單(國鎮)弘(士朝)明(起新)金方謙尚士兆廷獻秉正華玉必宜善恃賢正秉原”。
湖南臨澧印氏字輩:“起登大光祖先人奕澤長建立逢明圣繼序裕后昌家道克丕振文名遠播揚瑞聚浮峰美祥鍾澧水前根深枝葉茂富貴萬斯年”。
江蘇維揚印氏字輩:“榮廷恒繼世宏德永興邦”。
貴州松桃印氏字輩:“玉明國太上文世友光中”。(循環使用)
湖北仙桃印氏字輩:“自希秉永代,光先錫泰來,世德傳家遠,景穎慶鴻開”。
湖北洪湖印氏字輩:“學 宗 大 成、保 家 賢 主、華 國 名 臣、繼 志 述 事、儒 為 席 珍、顯 榮 富 壽、德 澤 永 新”。
重慶印氏字輩:“國正安邦定,賢才顯朝廷,學明光世遠 "。
安徽馬鞍山市:“安邦存治體,顯達定家其”。
重慶璧山八塘地區印氏字輩:“國正朝天泰,公卿世代來,仁義承祖德,詩禮培賢才,光大前徽紹,文明道學開,保家箴尚在,繼述永為懷”。
重慶上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09:58:38遼寧上桂林醫學院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09:56:30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信息安全技術應用專業怎么樣?錄取..
時間:2025-05-22 09:53:21浙江警官職業學院司法警務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09:51:03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無人機應用技術專業怎么樣?錄取分..
時間:2025-05-22 09:47:02河北高考525至530分左右物理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09:4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