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黨姓源流:根據《名賢氏族言行類稿》的記載,是春秋時期晉國大夫姬氏的后代!缎帐峡悸浴飞嫌涊d,魯大夫有黨氏,是周的公族的后代。根據《韻府群玉》記載,夏禹氏的后代中,唐宋時期有黨芬、黨進。而《廣韻》則記載,黨氏原來是西羌姓氏, 姚秦有將軍黨耐虎。 黨氏有西羌的血統,早在漢朝的時候,就有一支位于今青海省境內的西黨,黨項族就是部落的后裔,
在《百家姓》中排名第291位。在2018年全國姓氏人口排名第231位。
源流一
源于姒姓,出自夏禹的后裔,屬于以國名為氏。
史書記載,夏禹后裔的世居 黨項(待考),遂姓黨氏。黨氏族人多奉夏禹為得姓始祖,該支黨氏正確讀音作dǎng。 [1]
源流二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時期晉國公族大夫的封地,屬于以封邑名稱為氏。
據史籍《名賢氏族言行類稿》記載,春秋時期,晉國有一個公族大夫封邑于上黨(今山西 上黨),于是他的子孫后代就以黨作為他們的姓氏,該支黨氏正確讀音作dǎng。
源流三
源于任姓,出自春秋時期的魯國之邑闕黨,屬于以封邑名稱為氏。
春秋時期,魯國有位大夫黨氏,相傳是黃帝小兒子禹陽的后裔,任姓,被魯國君主封于闕黨邑。
闕黨,是春秋時期魯國一個地邑的名稱,其地在今山東省曲阜市內闕里,其后人以先祖封邑名稱為姓氏,稱闕黨氏、魯黨氏,后省文簡化分衍為黨氏、闕氏、魯氏。該支黨氏的正確讀音作zhǎng。
魯莊公病逝之前,因為夫人姜氏沒有生育,無嫡子, 便立黨孟任之子公子般為太子。魯莊公逝世后,還在葬禮期間,公子般就被叔叔慶父挑唆圉人犖刺死, 他的外公黨氏也在那場謀殺中一同被害,由此引發魯國大亂,“慶父不死,魯難未已”。
在典籍《左傳》中有記載:“初,公筑臺臨黨氏,見孟任,從之。?,而以夫人言許之。割臂盟公,生子般焉……八月癸亥,公薨于路寢。子般即位,次于黨氏。冬十月己未,共仲使圉人犖賊子般與黨氏。成季奔陳。立閔公!
這位黨孟任,就是魯國這支黨氏家族之人。該支黨氏的正確讀音作zhǎng(ㄓㄤˇ),世代相傳至今,還分衍出掌氏、仉氏兩個姓氏家族。
源流四
源于羌族,出自秦漢時期西羌的分支黨項族,屬于以氏族部落名稱漢化為氏。
黨項族是我國古代西北的少數民族。根據典籍《大宋重修廣韻》的記載,黨項族本來是西北羌族的一個分支部落群體,后來以氏族部落稱謂漢化為姓氏,稱黨項氏,后省文簡化分衍為單姓黨氏、項氏,其黨氏正確讀音作dǎng(ㄉㄤˇ)。
該支黨氏的代表人物,就是十六國時期后秦政權君主姚萇屬下的大將黨耐虎,以及后秦國王姚興屬下的大將黨智隆。黨智隆后來以東鄉降政權,曾被胡夏的締造者赫連勃勃敕封為光祿勛爵位。
源流五
源于鮮卑族,出自北魏元天穆之后,屬于以地名為氏 和文化上漢化改姓為氏。
南北朝時期,代北鮮卑族中有黨氏。據典籍《路史》的記載,鮮卑族人住在鮮郫山,因而稱鮮卑部。 [2-6] 稽考《魏書 ?帝紀》第一《序紀》鮮卑開始是 代 部落,衍至東漢后期建安十四年的第十三代拓跋鄰,執掌部落聯盟首領,是拓跋鮮卑歷史發展中的重要人物。他把北方的拓跋鮮卑部落聯盟統治發展壯大。拓跋鄰之前有12個部落首領,歷經西漢、東漢400多年,在林海蒼翠,狍鹿成群的大興安嶺中生息蕃衍, 他們吃獸肉,穿獸皮,住窩棚,過著游牧 的生活,是典型的原始社會。 其發祥地就是大鮮卑山
在典籍《魏書?序紀》中記載拓跋鮮卑的起源時敘述:“國有大鮮卑山,因以為號,其后,世為君長,統幽都之北,廣漠之野,畜牧遷徙,射獵為業,淳樸為俗,簡易為化,不為文字,刻木紀契而已。世事遠,人相傳授,如史官之紀錄焉……”
“大鮮卑山”何在?直到1979年7月下旬,人們在大興安嶺北段的鄂倫春自治旗發現了“嘎仙洞”,并在山洞里發現了《魏書?禮志》所記載的祝文的內容,方始初步斷定“大鮮卑山”的具體位置。
拓跋鮮卑部落聯盟首領拓跋?硅后來在晉 孝武帝司馬曜太元十一年(西元386年)創建了北魏王朝,傳至第十代北魏 元子攸執政時期(西元528~530年在位)的永安元年農歷2月,封其族叔安南將軍、并州刺史元天穆為太尉公,封上黨王,領兵駐守壺關,世代食上黨之邑。
上黨,是秦朝時期秦始皇所設三十六郡之一,因其地居太行之巔,地勢最高,故名“上黨”,即今山西省長治市一帶地區。在元天穆的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封地名稱為姓氏者,稱黨氏,但未入北魏史籍,成為鮮卑族脫譜姓氏之一。后逐漸文化上漢化世代相傳至今,其黨氏正確讀音作dǎng(ㄉㄤˇ)。另外,匈奴族赫連部也有黨姓。
源流六
源于藏族,出自秦、漢時期的黨項民族,屬于以氏族名稱漢化為氏。
古代藏族就有自己的姓氏,最初主要有四個姓氏,號稱“先藏六姓”,就是“嘎、珠、扎、黨、韋、達”六大姓氏,其中的“黨”亦稱“冬”,這在達倉宗巴班覺松保撰寫的《中藏史集》、巴沃祖拉程瓦撰寫的《智者喜宴》、智扎喜嘉措撰寫的《姓氏白蓮苑》等漢、藏文史籍中均有記載。另外在其它一些藏文史籍的記載中,將“色、慕、冬、黨”列為原始的四大姓氏,但目前藏學界一般認為色、慕、冬、當都包括在嘎、珠、扎、黨四大姓氏之中,是由于剛開始用文字記載時,還沒有形成統一的文字規范,因此形成同音但拼寫方式不同的現象。
藏族黨姓,或冬姓,就是漢文史書中記載的藏族先民之一的黨項民族稱謂,據文獻《中藏史集》的記載,黨項民族在青藏高原一開始分化為黨噶、黨納、黨查、黨姆等,然后以此未基礎,再分化為六大且氏、六大曾氏、十八大額氏、十八大查氏、十八大須氏等等,其中的十八大須還包括玉須(今長江源頭玉樹)、拉須(今青海瀾滄江上游拉秀),其名稱和地域至今沒有變化。
該支黨氏族人遍布西藏康區、安多等地方,后來由于藏漢之間的爭斗,西藏贊普從西藏各地遷移很多部落到康區和安多守戍邊界,因此在康區和安多的藏人中包含著各種姓氏的人。這在藏文史籍《五行常用寶瓶》中有記載:“在下部多康地區,黨氏五行為土,寄魂于鹿;珠氏五行為水,寄魂于旄牛;扎氏五行為鐵,寄魂于野驢;果氏五行為火,寄魂于山羊;嘎氏五行為木,寄魂于綿羊;如若不知詳細之姓氏,可均歸于黨氏”。
記載中所謂的“寄魂”,是西藏原始宗教本教的一種觀念,表明當事西藏多康地區雖然有各姓氏的人,但主體仍是黨氏。
黨氏族人中的一部分部族在抗拒西藏統一過程失敗后,東遷到中原,其后裔在西藏邊界地區建立了藏語所稱的“木雅國”,也就是漢文史籍中記載的西夏國,由于木雅國中百姓大多為內地人,受其影響,在蒙古軍滅其國后,也就被文化上同化為漢族而不復作為獨立民族存在。
在西藏的六大氏族中,黨氏中相當多的族人后來與韋氏、達氏兩族在歷史長河中幾乎全部被漢族或其它少數民族如壯族、回族、滿族所融合。在藏語中,黨氏讀音作dōng(ㄉㄨㄥ)。
源流七
源于回族,出自西夏黨項族,屬于以氏族名稱漢化為氏和和文化上漢化改姓為氏。
回族黨氏,源出西夏時期的黨項民族。
在西元1038年,由黨項人元昊建立了西夏王朝,歷時一百九十年之后,一些黨項族人隨歷史上的“蒙古入回”過程融于回回民族當中,故延其氏族稱謂為黨氏,世代相傳至今。
黨氏回族主要分布在河南、山東等地,其黨氏正確讀音作dǎng。
源流八
源于滿族,屬于文化上漢化改姓為氏。
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滿族錫克特哩氏,亦稱西克忒里氏、石克特立氏、錫得胡立氏,滿語拼音為Sikteri Hala,屬于卦爾察女真一系,世居訥殷(今吉林撫松松花江上游流域)、烏喇(今吉林永吉)、卦勒察和倫(今 黑龍江中游 雙城子)、松花江與黑龍江沿岸地區,后多冠漢姓為黨氏、西氏、胡氏、石氏、奚氏、郗氏、邵氏等,其黨氏始祖為錫克特哩?黨阿賴,滿洲鑲紅旗人,世居卦勒察,累官至左都御史,在其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文化上漢化為姓氏者,稱黨氏,其黨氏正確讀音作dǎng(ㄉㄤˇ)。
源流九
源于鄂溫克族,屬于文化上漢化改姓為氏。
據典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鄂溫克族墨勒迪?氏,世居呼倫貝爾(今內蒙古海拉爾南部)、布特哈(今嫩江流域和大小興安嶺)等地。后有滿族、錫伯族、達斡爾族引為姓氏者,滿語拼音為Moldire Hala,世居寧古塔(今黑龍江寧安)、熬金(今黑龍江上游)、畢瞻(今黑龍江支流比占河)、黑龍江兩岸等地。清朝中葉以后多冠漢姓為黨氏、孟氏等,其黨氏始祖為墨勒迪??阿克島,滿洲正黃旗索倫部人,世居黑龍江鄂奇村(今黑龍江與松花江匯流處),清康熙年間率眾歸附滿清王朝,授四品官位,編半個佐領,但由其子墨勒迪??黨錫統領,在墨勒迪??黨錫的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文化上漢化為姓氏者,稱黨氏,其黨氏正確讀音作dǎng(ㄉㄤˇ)。
重慶上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09:58:38遼寧上桂林醫學院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09:56:30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信息安全技術應用專業怎么樣?錄取..
時間:2025-05-22 09:53:21浙江警官職業學院司法警務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09:51:03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無人機應用技術專業怎么樣?錄取分..
時間:2025-05-22 09:47:02河北高考525至530分左右物理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09:4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