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姓在《百家姓》中列322位。別氏為京兆堂。
別姓起源于西周時期的別子,別子是周初兩次封建(封疆土,建諸侯)的產物。其發源地在陜西古長安京畿?州地域,即現西安市西北一帶。
(一)別姓起源于古長安
1、別姓尋根聯:
姓啟別子,望出長安
聯意:天下別姓從封建時代的別子開始,高門望族出自長安京城。
2、湖北別姓宗祠頌南宋宰相別之杰通用聯二副:
之一:
宗開京兆傳名遠;
秀毓郢州播惠長。
之二:
宋朝吏部尚書府
元國?州宰相家
上二聯明確指出南宋宰相別之杰宗開京兆,元國?州。典指別姓望族大宗開始在京兆,南宋宰相別之杰出任過吏部尚書和宰相之職,是郢州(今湖北省鐘祥)人,原籍?州。
3、四川巴州別姓宗祠通用聯一副:
靈鐘秀毓川之北;
源遠根深陜以西。
明確川北別姓源遠根深在陜西。
(二)沔陽別姓原籍陜西?州
明朝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戊申年)撰沔陽(現湖北仙桃)《別氏宗譜》序題目:《別氏水源京兆郡木本沙陀村(總序)》,此題目開門見山明確別氏的水之源頭所在。序之首句更為詳細:“原籍河南?州木本沙陀村大樹獨桑里人氏”。此二句為湖北沔陽別姓原籍即起源的重要線索。?州,州名,地處陜西,原名豳州。唐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改豳州為?州。治所在新(今彬縣),轄境相當于今陜西彬縣、長武、旬邑、永壽四縣地,古?州及今四縣地史載古代均屬京畿,即屬京兆郡。故此句所言河南,并非當今之河南省,而是概指黃河之南或詳指黃河支流涇河或渭河之南等地域。沔陽別姓之水源在?州確定無疑,然“沙陀村大樹獨桑里”現今已無此地名,具體方位和這一帶還有無別姓待考。
(三)晉國可能為富別姓之源
晉國的開國始祖是唐叔虞,字子于,為周武王的幼子,周成王的弟弟,姬姓。根據西周“封疆建國”的分封制度,他被封到今山西境內(今山西翼城西)。他先是封在唐地,就以唐為氏,所以又被稱為唐叔虞,國名為唐國。后來他的兒子燮父遷都于晉水之旁,就改名為晉。
史籍《潛夫論?志氏姓》載:“至春秋時,晉張侯、張老,實為大家!笪河袕垉x、張丑。至漢朝,張姓滋多。常山王張耳,梁人。丞相張蒼,陽武人也。東陽侯張相如。御史大夫張湯,增定律令,以防奸惡,有利于民,又好薦賢達士,故受福佑。子安世為車騎將軍,封富侯,……”
史籍《漢書》又載:西漢車騎將軍張安世被賜封在富,為陜西富侯,傳到其第五世孫純嗣侯……。到東漢建武中期(約為公元41年前后),更封富之別鄉為武始侯,亦稱別鄉侯。據此推測: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封邑或爵稱為姓氏者,稱別氏。
此推斷能否成立?需富別姓考證。
富別姓何時何地起源何處?其源流需要當地別姓深入考證。
(四)富為四川巴州別姓之源
據四川巴州別氏族譜載:四川巴中市別姓祖先傳下25個字輩:“結維永先有。懷其思毓官,文運(正)萬世聯,朝廷登上品,賢良化欲安! 其中“結維永先有”這5個字輩,系巴中別氏先祖入川時,從祖籍富縣帶來。當5個字輩用完后,又續下了后面的20個輩份字。據此:四川巴州別姓不僅是從富遷入,連別姓的字輩也是從富帶進5字的基礎上延續。毫無疑問:陜西富為四川巴州別姓之源。
(五)天下別姓之源鐵定陜西
原先認為:別姓“源遠根深陜以西”,而陜西只有富有別姓,富也符合“京兆”的地域條件,盡管在富找不到別姓起源的任何依據,于是憑想當然:四川巴州別姓起源于富,天下別姓的發源地也有可能在富了。
現在新發現陜西西安并不止富有別姓,西安周邊又發現多處別姓集居地:
第一處是西安西南月登閣村,別姓是月登閣村最大的姓,有五六百人之多。輩份字:……星永懷志德……。本村別姓大約來自西安北郊。
第二處是西安北郊有一個叫斡爾多(音)的村子,村中有兩座大墓,據說埋葬著別氏的祖先,是兄弟倆。此村是月登閣村別姓的發源地,月登閣村別姓每年要去斡爾多村祭祖。遺憾的是:這個村子現在已經拆遷,這個地名已復存在了。
第三處是西安南二環那里還有個村子(村名不詳)有別姓,據說還跟月登閣的別姓有淵源。
說不定陜西還有更多的別姓集居地沒有被我們發現,這些別姓集居地都有可能是天下別姓的源頭或者別姓某一源流的分支。
沔陽別姓起源于?州,?州是否天下別姓源頭?目前為止,網絡上尚未發現當今?州區域有別姓同宗。當然網上沒有發現,并不等于實地沒有。這需要我們去實地考證。
還有一種可能:數千年的滄海桑田,數百代的世事變幻,天下別姓之源興許就在當今陜西一個沒有別姓的地域。
京兆:亦稱京兆郡、京兆尹,實際是上不是一個郡,而是中央政府所在的地域行政大區稱謂,“尹”為其太守。西漢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改右內史置京兆尹,為三輔之一,治所在長安(今陜西西安)。三國曹魏文帝黃初元年(庚子,公元220年)改京兆尹為京兆郡,治所在長安(今陜西西安),其時轄地在今陜西秦嶺以北、西安市以東、渭河以南至華縣一帶。曹魏黃初二年(辛丑,公元221年)封皇子禮為秦公,以京兆郡為秦國,曹魏黃初三年又改名為京兆國。魏明帝青龍三年(乙卯,公元235年)封皇子洵為秦王,改京兆國為秦國。齊王(曹芳)正始五年(甲子,公元244年)改為京兆郡,今西安,下屬五縣,除周至、戶縣外,均在轄區內。西晉時仍置京兆郡于長安,轄區較三國魏時縮小。十六國至南北朝時期前趙、前秦和后秦、西魏、北周相繼建都長安(后秦稱常安),均在此設置京兆郡(或尹)。隋、唐兩朝均都長安,另建新城。隋朝時期稱大興城。唐高宗永徽四年(癸丑,公元653年)改名長安城,在長安城周圍的京畿地區,以雍州為京兆府,置京兆尹。以上稱京兆者,均指京師及其附地區。隋、唐兩朝均設京兆尹(郡、府)或雍州,作為郡級建制以統長安、大興(唐改為萬年)等二十余縣。唐朝以后,長安城不復為都,發展受到一定影響,但仍不失為一個重要的地方性都會。金、元兩朝在陜西置京兆府(路),此“京兆”與建都之地無關,其時轄地在今陜西秦嶺以北、西安市以東、渭河以南、華陰以西一帶地區。北洋政府改順天府為京兆地方,府尹為京兆尹,符合金朝以前“京兆”之意。民國政府成立時廢黜“京兆”之稱。
天水郡:西漢朝元鼎三年(丁卯,公元前441年)置郡,治所在襄(今甘肅通渭),其時轄地在今甘肅省通渭縣、秦安縣、定西縣、清水縣、莊浪縣、甘谷縣、張家川縣及天水市西北部、隴西東部、榆中東北部地一帶地區。東漢朝永十七年(甲戌,公元74年)改為漢陽郡。三國時期曹魏仍改為天水郡。西晉時期移治到上?(今甘肅天水),北魏時期仍改回為天水郡,其時轄地在今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甘谷縣等市縣一帶地區。
京兆堂:以望立堂。
天水堂:以望立堂。
巴州堂:以望立堂,亦稱閬中郡、巴中郡。
重慶上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09:58:38遼寧上桂林醫學院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09:56:30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信息安全技術應用專業怎么樣?錄取..
時間:2025-05-22 09:53:21浙江警官職業學院司法警務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09:51:03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無人機應用技術專業怎么樣?錄取分..
時間:2025-05-22 09:47:02河北高考525至530分左右物理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09:4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