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高考知識網(wǎng) > 今日新聞 > 正文
百濟時的“八大姓”??沙、燕、解、國、真、苗等。
出自西周時期官吏國史,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國史,是西周時期設(shè)置的官位,專職掌管記載國史,分為五級,即:大史、小史、外史、御史、遣史,各有司職。
大史,專門負責(zé)記載周王朝的國之大事,包括軍王更迭、王族諸侯分封、官吏任免、疆界劃分、戰(zhàn)爭過程、國典祭祀、天文地理等等。
小史,專門負責(zé)記錄王朝內(nèi)外諸多行政、教化、商賈、農(nóng)耕、生產(chǎn)等庶務(wù),兵負責(zé)管理典籍。
外史,主要是外交上的大小事務(wù)等。
御史,主要記載各代君王的生活起居、行事言論、為政處置等,后演變?yōu)橹G官。
遣史,主要是由周王室指派在各諸侯國中的典史,也就是各諸侯國的國史。
在典籍《詩經(jīng)?序》中記載:“國史明乎,得失之職。國史者,周官大史、小史、外史、御史之等是也。”在史籍《春秋?序》中也記載:“身為國史,躬覽載籍,必廣記而備之。”
在這些大史、小史、外史、御史、遣史的后裔子孫中,皆有以先祖之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國氏、史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于?姓,出自春秋時期齊國上卿國佐賓媚人的后裔,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賓媚人,其先祖為東夷族有窮氏部落首領(lǐng)神箭后羿的臣下,即夏王朝少康執(zhí)政時期的司空賓圉(公元前1905~前1884年待考)。有窮氏為?姓,是唐堯賜予的姓氏。
源于官位,出自戰(zhàn)國時期官吏國尉,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國尉,是戰(zhàn)國時期秦國、趙國設(shè)置的武將官位,是統(tǒng)領(lǐng)一千步兵的將領(lǐng),職位低于將軍,相當(dāng)于今天軍制中的團級軍官,處級干部。
源于官位,出自戰(zhàn)國時期官吏國大夫,屬于以官爵稱號為氏。國大夫,是戰(zhàn)國時期魏國設(shè)置的官爵,實際上非指具體官職,而是封賞有功之臣的一種爵位,為高爵。
在典籍《韓非子?內(nèi)儲說》中記載:“明日攻亭,能有先登者,仕之國大夫!”這種爵位一直沿用至漢朝初期,如在《漢書?樊噲傳》中就記載:“賜爵國大夫。” 在國大夫的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之官爵稱號為姓氏者,稱國氏,世代相傳至今。 [3]
出自宋朝時期紅襖軍將領(lǐng)國用安,屬于以王候賜名改姓為氏。
國用安,西元?~1235年待考,本名咬兒, 無姓,淄州人(今山東淄博淄川鎮(zhèn))。
宋、金時期的西元十三世紀初, 金國轄地在南宋、蒙古的打擊下日削,女真貴族和各族地主階級對農(nóng)民的剝削壓迫也日益嚴重, 因此激起中國北方山東、河北地區(qū)農(nóng)民紛起反抗。當(dāng)時較大的起義軍,在山東益都有楊安兒,在山東濰坊有李全,在沂蒙山區(qū)有劉二祖,在河北則有周元兒等等。由于起義軍皆身穿紅襖為標記,因此史稱紅襖軍。
咬兒加入了李全領(lǐng)導(dǎo)的濰州紅襖軍,取名安用,后隨李全歸降南宋王朝。宋理宗趙昀紹定紹定元年、金哀宗完顏?守緒正大五年,西元1228年)李全逝世,安用尊奉李全之妻楊妙真為主,率部下一同降靠蒙古,被也客那顏汗授為都元帥,行山東路尚書省事。
宋紹定五年(金天興元年,西元1232年),安用殺了蒙古阿術(shù)魯部將領(lǐng)張進、楊妙真部海州元帥田福,之后降歸金國,金哀宗完顏?守緒還特封其為兗王,賜號“英烈戡難保節(jié)忠臣”,并賜女真姓完顏氏,附屬籍,改名“國用安”,開府儀同三司、章政事、兼都元帥、京東山東等路行尚書省事,同時還賜金鍍銀印、駝紐金印、金虎符、世襲千戶宣命、敕樣、牌樣、御畫體宣、空頭河朔山東赦文,便宜從事等等。
然而,金國不給這位完顏?國用安所部任何軍糧,完顏?國用安遂向南宋王朝乞求糧食,宋理宗許之,他即改從宋朝衣冠,并私下與南宋王朝往來。然而很快糧食告罄,由于乏食,軍民多逃離而去,完顏?國用安乃命蕭均以嚴刑禁亡者,血流滿道。后蒙古東萬戶烏延?查剌率蒙古大軍至漣水(今江蘇淮陰漣水),完顏?國用安又投靠了烏延?查剌。后烏延?查剌率軍渡過漣水,直趨金哀宗率殘余勢力據(jù)守的蔡州(今河南汝南),完顏?國用安又以詭計回到漣水,復(fù)叛歸于宋朝,被宋理宗任命為浙東總管、忠州團練使,隸淮閫,其后去“完顏”姓氏,單稱“國用安”。
到了宋端二年(西元1235年)農(nóng)歷1月,蒙古攻打南宋,烏延?查剌率蒙古軍包圍了沛郡(今江蘇沛縣、徐州一帶)的宋軍,國用安率部下前往救之,結(jié)果大敗退走徐州。烏延?查剌移兵再攻徐州,城破,國用安投水自盡。在國用安的后裔子孫及其族人中,多以先祖名字為姓氏,稱國氏,世代相傳至今,是為蘇北國氏。
源于國家,出自社會孤、散、殘、棄兒童,屬于因故冠姓為氏。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積極收救社會上的孤、散、殘、棄兒童,由各地民政福利院予以撫養(yǎng)、教育,并一致以“國”、“黨”命其姓氏,其意是讓這些孩子長大后,不要忘記中國共產(chǎn)黨和人民政府對他們的真切關(guān)懷。一直到2006年春節(jié)前,全國已經(jīng)約有九萬余孤、散、殘、棄兒童分別冠以國氏、黨氏,長大成人后分布在全國各地。這種姓氏,本書實在難以將其歸屬為何種血緣姓源,只能說源出國家民政之策,出自政策,因故冠姓為氏。
源于滿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據(jù)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⑴.滿族郭?氏,亦稱國羅氏、古論氏,滿語拼音為Gulo Hala,漢義“國、部落”,世居長白山沾河(今吉林雙陽河流域)、哈達(今遼寧西豐小清河流域)等地,曾在明朝初期一度改漢字姓為李氏,后多改改漢字姓為國氏。
⑵.滿族郭??氏,亦稱郭爾羅氏、郭絡(luò)羅氏、郭博羅氏,以地為氏,滿語拼音為Gorolo Hala,漢字義“鉤”、“躬身”或“放縱”,世居訥殷(今吉林撫松松花江上游流域)、沾河(今吉林雙陽河流域)、馬察(今吉林渾江西南)等地,后有錫伯族引為姓氏者。清朝中葉以后,所改漢姓為國氏、郭氏、高氏、楊氏、達氏、常氏等。
國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其中因官為氏者遠比血緣世系者為多,但人口總數(shù)在中國的大陸和臺灣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第三百五十四位門閥。國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廣韻》一書中引用《姓苑》上的說法,認為國姓是姜太公的后代。《姓氏考略》上也有同樣的說法。而《元和姓纂》一書中則另辟新論,認為,鄭穆公子發(fā)(字子國),他的后人以王字為氏,亦稱為國氏。此外《姓氏考略》上還提及,又衛(wèi)與百濟大臣八姓都有國氏。 由此可見,國氏姓源復(fù)雜,目前中國人中姓國的人家要想找到自己屬于那個支流,困難很大。望族居下邳郡(今江蘇省 邳縣下邳故城)。
今江蘇省的沛縣、河北省的保定市、玉田縣、深澤縣、邯鄲市館陶縣,吉林省的松原市、白城市,陜西省的華陰市,黑龍江省的哈爾濱市、佳木斯市、雙城市、綏棱縣,浙江省的寧波市,山東省的濰坊市諸城縣、德州市、泰安市、聊城市、萊州縣、淄博市博山區(qū)白塔鎮(zhèn)國家村、淄博市臨淄區(qū)齊都鎮(zhèn)國家村,沂水縣、嘉祥縣、濟寧市、濟南市長清縣,遼寧省的大連市,貴州省的貴陽市,北京市延慶縣,天津市,河南省的鄭州市、汝南縣,臺灣省,四川省的成都市、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美國賓夕法尼亞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等地,均有國氏族人分布。
國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其中因官為氏者遠比血緣世系者為多,但人口總數(shù)在中國的大陸和臺灣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第三百五十四位門閥。國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廣韻》一書中引用《姓苑》上的說法,認為國姓是姜太公的后代。《姓氏考略》上也有同樣的說法。而《元和姓纂》一書中則另辟新論,認為,鄭穆公子發(fā)(字子國),他的后人以王字為氏,亦稱為國氏。此外《姓氏考略》上還提及,又衛(wèi)與百濟大臣八姓都有國氏。 由此可見,國氏姓源復(fù)雜,目前中國人中姓國的人家要想找到自己屬于那個支流,困難很大。望族居下邳郡(今江蘇省 邳縣下邳故城)。
重慶上廈門海洋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多少分 分數(shù)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09:58:38遼寧上桂林醫(yī)學(xué)院多少分 分數(shù)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09:56:30武漢軟件工程職業(yè)學(xué)院信息安全技術(shù)應(yīng)用專業(yè)怎么樣?錄取..
時間:2025-05-22 09:53:21浙江警官職業(yè)學(xué)院司法警務(wù)專業(yè)怎么樣?錄取分數(shù)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09:51:03長沙航空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無人機應(yīng)用技術(shù)專業(yè)怎么樣?錄取分..
時間:2025-05-22 09:47:02河北高考525至530分左右物理可以上什么大學(xué)
時間:2025-05-22 09:44:13